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半句更扎心!做父母的都应该牢记

时间:2023-08-21 04:04:02

相关推荐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半句更扎心!做父母的都应该牢记

中国自古以来就遵循望子成龙的传统,这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整体来看的话,是弊端比较多,对于孩子过度的“期待”,就会造成长辈对于孩子的过度掌控,进而就形成了“包办”,但是眼光如果放到现代来看的话,我们便能发现,老祖宗早就对此对我们提出了告诫: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一句话人人皆知,但是它还有下半句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一整句俗语,都跟一个典故有关。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穷秀才,他的家境贫寒,但是这个人的性格却非常的坚毅,自学成才,从小就报读诗书,出落得很有文采,也正是因此,他被当地的一个才女看上了,这个女子也不嫌弃他的家境,反而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好生活,跟着他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但是呢,这日子就在秀才参加科举之后就变了,这次的科举,秀才没有高中,很是心灰意冷,他觉得自己的自尊被打压了,很没有面子,于是考完试也没有回家,反而是选择了远走他乡去当一个教书先生。

但是这个秀才的妻子当时已经有了身孕了,她原本是个小姐,从小娇生惯养,五指不沾阳春水,自从丈夫走了之后,无奈之下她只能挺着肚子咬着牙养活这个家,不但做家务,还要给别人打工。

就这样过了7年之后,那孩子已经长成了一表人才。秀才估算着孩子应该已经到了咬上私塾的年纪了于是便想着让孩子圆满自己当年没有高中的心愿,但是秀才回到家一看,这个孩子竟然还没有读过书,秀才考了他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个孩子出口也全是粗鄙之言,没有一点文化人的样子。

秀才十分的失望,一气之下更加心灰意冷,便出家做了和尚。

失去了丈夫的妻子虽然心痛,但是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她继续供养孩子,让孩子上私塾,最后孩子没有辜负期望,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状元。

和尚听到了这个消息,欣喜万分,便立马赶回了家里面,但是因为他出家已经很多年了,家里面的仆人都不认识他,所以坚决不让他进屋,只能禀报状元说屋外有一个化缘的和尚,但是孩子依然不见。

无奈之下,这和尚只能留下了一句话:“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妻子一看到这句,便已经明白了,立马出门去追,结果人已经不见了,就此,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一直到现在。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话糙理不糙,非常的现实扎心!

这就是在告诫我们,虽然说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对于孩子,千万不能把对孩子的关心,变成掌控,有的父母名义上为了孩子好,为孩子规划了道路,但实际上一旦孩子没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便会百般为难,强制孩子遵从自己的决定,这不就和一个工具一样吗?

但是孩子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存在的,家长没能完成的心愿,也不要整天想着让孩子来替你完成,做父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放手,孩子都有自己的造化,父母操劳的过多也没有用,反而害了自己。

古人的智慧真的“诚不欺我”,读一读老祖宗的俗语,的确是增长智慧的好方法。

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若想要学习更多的古人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从书本上获取!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奇书”,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

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是一本实实在在看后可以培养智慧的书籍。

这本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取自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均有史实依据,绝非胡编乱造,取材丰富,也因此又被称为“小资治通鉴”。

除此之外,冯梦龙还对故事进行了评价,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故事的道理,还做到了原文与解读相辅相成,通篇读下来更容易将智慧吃透、理通,熔炼于心,并运用于现实,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读书获智,重在能读懂、读通,所以读哪个版本也很重要。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们不太能看懂。

因此,我特地挑选的这个版本《智囊全集》,完整地收纳了冯梦龙的点评,还特别由中华文化大讲堂做了注释、讲解,所以对比其他版本注释要更详尽也更容易读懂。

上下2侧的人生智慧,只需要69元,便能让你受益终生!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chacexu2023-12-22 06:07chacexu[贵州省网友]203.29.100.254
    这句俗语到了父母对子女期望和祝福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认真对待。
    顶0踩0
  2. 蓝灵辞镜2023-10-21 17:05蓝灵辞镜[宁夏网友]117.103.131.246
    这句俗语真很有道理越是愿意牢记半句父母才能给孩子更好福气。
    顶4踩0
相关阅读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比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些话传着传着,到最后就变成另一个版本了,也就是人民

2024-01-15

民间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一句才是精髓 可惜十人九不知

民间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一句才是精髓 可惜十人九不知

而那些文字组成的谚语和俗语,是历史上祖祖辈辈的文化传承,也值得我们思考!在中国有一句谚语,估计我们大家现都听到过,表示父母非常无奈的一句话:儿孙

2023-05-07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多父母不知道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多父母不知道

俗语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子孙们各有自己的福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它才是精华所在,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

2023-12-11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还有后半句才是精华 却少有人知!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还有后半句才是精华 却少有人知!

古代有一句俗语,前面的半句为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子孙后代们有他们自己的福气,作为长辈千万不要过度溺爱,不用替他们过分操心,要学着放下,让儿孙

200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