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为何还要了解孔孟之道 因为不学不为人呐

时间:2023-10-27 06:21:01

相关推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为何还要了解孔孟之道 因为不学不为人呐

传统文化,何为传统?

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传统文化,那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传统是什么?我们一直说咱们中国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有礼节的国家,说起礼教这个词可能给大家的感觉不是特别好,一想到礼教就会有一个词叫做什么,叫吃人的礼教对吧,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是说要破除四旧啊,要新文化。说到这些旧的礼教,就是宋明理学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欲对不对?

这个其实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误会,宋明理学非但不是要吃人的礼教,它反而最初创立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提倡人的独立和自觉的思想。孔子创立儒学,所谓的有教无类,其实是中国史上最早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有一位芝加哥大学著名的一个社会学教授叫希尔斯,他写过一本书叫《论传统》。其中对于传统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它说传统,什么是传统,是一个要至少延续三代以上,并且持续的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赋予了他们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从这个来说才是传统文化。

这里提醒咱们至少有三个点值得我们去注意,第一个,是具有延续性传统文化,并不是说过去所有的文化,其实历史上很多的文化文明都已经被泯灭了,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时过境迁早就已经灰飞烟灭。而只有延续了三代以上的文化传承,它才有资格叫做传统的文化,这就是传承文化。

第二个就是,具有现实性。也就是说传统跟现实要紧密的相关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到现在我们还会用来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准,说这个人做人做事有良心,做事讲仗义。

第三就是,当下性,这个东西可以说是融入在我们的血液当中,没有办法说去根除的。 不能今天说咱们全盘西化,为什么世界上这四大文明古国,其他的三个文明都消失了?而只有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到现在我们还是写方块字,读二十四史,还是能够知道我们老祖宗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个文化脉络它是没有办法去根除的。

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可以说国内宗教氛围不是特别浓厚,各种宗教活动,可能大部分中国人一生都没有什么参与过,不会像西方人周日要去做礼拜啊,像伊斯兰教,定点要朝西去膜拜。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很多人,某个时刻路过一个庙啊,或者寺院,听人家说这里很灵,唉,我们也会进去拜一拜,是不是也上两炷香?在我们来说,并不是说我有信仰多么这个虔诚。说我上点香哎,也求个菩萨保佑,这咱中国人的观念呀,咱们互惠互利。在咱们的思想传承上面来说,唉,我对你好你应该也要对我好啊,对不对?

咱们这个传统文化来说,是以家族为核心,从自我开始,先到家人再到熟悉的家族再到咱们的同村同乡同城。这种彼此重叠的关系网络,因为咱们中国对于陌生人,对于契约精神其实是比较淡薄的,这就是我们的中华特有的乡土文化。

儒家创始人--孔子

说道儒家,当然就要说到它的创始人孔子了,关于孔子流传一句很广的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叫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是宋代的大儒朱熹说的,也可以说代表了咱们中国人心目中至圣先师的崇高地位。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唉,这是古人的这种吹捧,其实如果从文明的角度来说,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突破。文明和文化其实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很多人在一起聚聚的地方,它会产生文化,但它不一定配得上称叫做文明,因为只有对那种全人类产生过重要的进步的思想,或者一些广泛的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才配得上叫做文明。

现在历史学家公认的文明有几个,一个是古希腊文明,一个是犹太和基督文明,然后印度教文明,再有就是咱们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是中华文明。它们共同的起源大概都是在公元前600~400年的这段时间,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之为什么,文明思想大爆炸,称为轴心文化时代。它需要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就是完成思想突破的标志性人物,第二个要具有文明升华的这种历史背景的变化。

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厚积薄发,而且是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达成的。一些特殊的人物起代表性的成果。你比如咱们孔子啊,西方就是耶稣啊,伊斯兰文明就是默罕默德呀,像希腊文明就是苏格拉底呀,等等。为什么说孔子称至圣先师一点也不为过呢,大家知道孔子是什么时代,孔子是在春秋时代,在春秋一直往前推到上古到周,夏商周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很敬畏神鬼之说的。凡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去向上天去祈祷,和占卦要了解我做这件事情,老天爷是怎么想的,能不能做。认为上天的意志是可以影响世间所有的万物。

但是历史一直演变到春秋的时代,周室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越来越弱了,以前用来维持统治的这种血缘,因为隔的时间太长了,已经越来越淡薄了,维持于这种血缘上面所建立的这种礼仪啊,也就没有办法去维持了。那么下面这些诸侯国就不再遵守这种礼仪,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

那么孔子就很心痛这种事情的发生,他就需要去寻找新的一个方法来去挽救它,虽然他很努力的去周游列国去推行他所认为的周代的那种礼仪,但实际上已经是没有办法回到上古那种时代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就是以孔曰成仁的这个仁。

成为孔子思想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实现了一个文明的突破。他认为这个仁就是一个人对于道德规范的一个内在的一种自觉和自省的一个行为,虽然孔子认同于上古的天命,但是在他认为人敬畏天,并不是因为他的对天的惩罚的恐惧,而是因为有内在的一个自觉,作为一个人,你心里清楚你的行为符不符合天的意思,人们应该遵循内心尊重礼仪。再他认为君子不光是指的贵族,小人呢,也不是专指平民,而是觉得君子是遵守仁义的一个人,就能称之为君子,以他这个标准就彻底的抹平了过去以血统论为尊卑的一个时代。

那么第2个事件呢,就是有教无类,把教育从以前贵族专属的一个特权行为向民间进行普及,这也是一个文明突破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的事件。为什么要到孔子才能够实现这件事情呢?在春秋之前的周为什么实现不了?按道理来说,孔子心目中最好的社会秩序在周代,周公定礼仪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去实现,对于这个文明的突破呢,没有让普通的百姓去接受这个教育呢?

其实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对于礼仪的崇尚和整个统治阶级的稳定性,没有办法去产生这种思想上的巨变,为什么只有发生过颠覆性的变化,经历解体,自由和突破这些过程之后,新的思想才会去酝酿出来。而只有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原来所信奉信仰的那一套,已经完全不适用了,新的思想没有去替代它之前,这段真空时代所有的人都会迷茫,迷茫之后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想法,法家呀,儒家,墨家,道家等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诸子百家诞生。

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一个强力的思想,让每一个人都有了自由发挥的余地。于是孔子就把曾经在官府学习的特权阶级,把他演化成为在民间学习成为中国历史的第1位老师。那还有其他的一些学派,大家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说法,思想自由的传播和流动才会产生这些文明的大的突破。

中国史上所谓的知识分子的一个传承,像儒家士大夫,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光是说掌握了文化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一种有着权力,一种文化上的权力。孔子所创办的儒家,在官方话语之外,又发明了另一套的文化系统,后世所谓的儒生对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而这一套思想和见解并不依附于君权,成为了一支可以抗衡君权的一个有生力量。

这也是中华文化是特有的一种历史传承,是忧患意识,忧国忧天下。无关乎官场,无关乎地位,他这么做是因为儒生对于道德的执着。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所在,在儒家看来,天命并不是所谓的,天上真有什么神仙的意志。天命是所谓的道德的持续,人为什么要践行道德呢?就是天命所赋予个人的使命。孔子为什么说50而知天命,就是这个意思,他是和人心和天意是相通的。

孟日取义为什么也重要?

孔子之后又一位圣人。孟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为什么他有资格称为亚圣呢?孟子可以说是补充了孔子的一些不足,孔孟学派可以说在孟子手上才能达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孔曰成仁,孟曰起义。孔子提出了仁,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孔子没有去解决,那就是他所提出的仁究竟来自哪里呢?道德问题涉及到人性,一个很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留到孟子来解决了。孟子生活在孔子之后的战国时代,那个时候儒家学派还不算很有影响力,当时他还有道家和墨家,几个比较大的学派跟他竞争。

孟子要想儒家发扬光大,首先他就需要把墨家和道家所PK一下。所以他说墨家和道家是无父无君乃禽兽,也就是如果说按照他们的思想去做人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了,孟子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是人和动物的差别,其实只有那么一丁点差别。这一丁点是人的道德

这一点道德从何而来,孟子回答是说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中有4种善的最根源的东西,一是恻隐之心,二是羞耻之心,三是辞让之心,四是是非之心,它们分别对应着仁义、礼、和智。他的论点在于道德层面的该不该,而不是在事实层面的事与不是。他讲人如果没有仁义这个意志,那么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崩溃,战国的乱世正是因为人们没有这种信念,所以才导致的社会的动荡,而儒家学派是最害怕乱的。

孟子高举人性本善的旗帜,所以提出了几个方案来应对乱世,第1个是实施仁政,第2个是行王道,对于个人来说是修身养性,建好自身的道德心灵秩序。虽然他所处的战国的诸侯们,只想做霸主,而当霸主只有一个条件,实力就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法家是最吃香的显学。法家就是讲霸道,讲的是富国强兵之术,比儒家的仁义是受用很多了。

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思维,其实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去见梁惠王的故事,梁王一见到孟子,就问您老人家远道而来,带了什么宝贝对我国家有利呀。孟子回答大王何必言利呢,只要实行仁义就可以了。而梁王回答,你看七雄争霸究竟谁是有实力去有资格去统一这个天下,孟子回答的也很巧妙,不杀人的人才有资格统一天下,这就是孟子最为可贵的民为本的思想,就是民为本,君为轻,江山次子。在孟子来说,什么样的时代才是好的时代呢?才能落实以民为本的思想的,还是觉得要要靠好人,圣人来当君王。

当然孟子也跟孔子一样,也是处处受挫折的。但他的想法就是,认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他来说看理论上来说,人人皆可成为尧舜,只要有一套修身齐家的功夫能够回复本性,就能够成为道德高尚的圣人,所以你看他比孔子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光回答了人性是什么样的,还提供了一套修养的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成为续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圣人。

后记

孔孟离我们以及3000多年了,今天中国人的骨血里依然流淌着他们所流传下来的道德血液,依然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习俗。有人说改变就是地动山摇的变化,其实真正的变化恰恰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四季的交替,朝代的兴衰都是这样,一夜之间就改头换面,曾几何时还是花繁叶茂,一叶落下就知秋天到,前一阵还是开元盛世,万国来贺,立马安禄山就杀进长安城了。盛唐急转而下,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只有文明连绵不绝,就像里德说过的,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东方文婴2023-12-21 09:30东方文婴[澳门网友]203.21.68.249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了解自己的根源,也许这些古人的智慧可以在当下给我们一些指引。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尊孔孟 还是拥老庄——历代文人士子的大辩论

尊孔孟 还是拥老庄——历代文人士子的大辩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学派中,儒家和道家便是主要的两极,亦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2023-12-05

潘岳: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潘岳: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诗词作者围绕中华诗词的当代性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开展交流

2013-12-16

从汉语成语中浅析“和谐”理念和中 西文化的差异

从汉语成语中浅析“和谐”理念和中 西文化的差异

在世界各地的语言中,词汇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语言要素中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它常常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

2007-03-10

@所有人 不学礼 无以立 这份机关文明礼仪“小常识”请查收~

@所有人 不学礼 无以立 这份机关文明礼仪“小常识”请查收~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至为深远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