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语言教育是一国之文化传承 可是统一六国的秦却不说现在的陕西话

时间:2023-10-25 04:01:01

相关推荐

语言教育是一国之文化传承 可是统一六国的秦却不说现在的陕西话

陕西话不是秦音。晋朝以后北方就基本没正统汉音了,更多的是少数民族的方言融入。南方人,比如客家人大概说的是秦话。因为秦亡时,南方驻扎的秦人没回去,之后汉人也南迁了不少。

从历代人口变化中找端倪

我们可以查一下历代人口变化,有时候改朝换代或民族大融合总会导致人口锐减。最有名的要数晋朝八王之乱引发的“民族大融合”。300余年的“民族大融合”,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民族,足以同化“衣冠南迁”后留下的北方汉族。

完全吞噬掉以前的民族比较难,但减少数量,压缩生存环境,然后同化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人,还是可行的。很明显的就是南北交界的地方,十里一音的现象很普遍。为什么会这么近的距离却有多种截然不同的方言?这就是民族的同化和演变。

西晋人口巅峰3400万人,“民族大融合”后全国人口仅剩498万人。这还是绝大部分北方汉人南迁之后才保留下来的人口。这场浩劫过后,北方汉人消失殆尽。北方的语言和文化自然随着保留下来的汉人南迁。

那就讲讲鲜卑冉魏统一北方

这里说到的冉魏熟悉历史的都比较清楚,不熟悉历史的也知道冉魏的“屠胡令”。冉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冉魏。冉闵的父亲十二岁时就被鲜卑石虎收为养子。后冉闵出生,石虎将其视为亲孙培养。

可见,冉魏的开国皇帝就是在鲜卑族的文化熏陶下从零长起的。之后冉闵统一北方诸国,祭出“杀胡令”,灭了石氏。作为从出生被石虎养大的人,反叛石氏不是为汉,而是因为说好立冉闵为太子,半路却变了卦。

后世对冉闵的评价多为有勇无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被鲜卑培养出来的冉闵已经成为了一个骁勇战士,并没有传承汉族的文化。当时河南地区的政权领导人冉闵尚无汉文化传承,可见位于更北方的陕西的文化传承情况。

西晋江统的《徙戎论》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

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可见五胡入华之时,已经有很多胡人已经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是身份都比较低微,这也是之后五胡入华能够如此残暴的原因之一。好多进入中原的胡人的父辈就已经生活在这里,成为汉人的奴仆。

而迁入胡人的主要原因是解决人口问题,所以在西晋时期“民族融合”就已经开始,主要是以北方为主。在五胡入华之后,这场双方面的“民族融合”演变成了单方面的融合,最终汉人成了北方的少数民族。

秦灭亡之时,有一支没有归来的部队

说完北方汉文化的覆灭,再讲一讲秦文化的南迁。在秦朝灭亡之时,有一支50万人的秦军并没有归来救秦,还是坚守在南方。

在秦国初灭六国之时,南方有蛮夷作乱。所以,秦始皇就派遣了一支50万人的军队平定南方,并且驻军以防再乱。随这支50万人军队去南方的还有很多妇女。妇女随军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常驻南方,并安家南方。

这支军队在秦灭之后,也安稳的生活在他们驻扎的地方。由于有随军妇女,所以与当地人通婚的必要性也不大。

而秦军所带去北方的文化对于当时的南方来说是无比优越的,所以人数众多,文化先进的秦军,足够对当时那些没有文化底蕴的南方人造成颠覆性的改变。

结语

历史,本就只有参考性。所谓历史证据都只是权威的一面之词,信的人多了就成了真实。科学就是保持怀疑的态度,站在巨人的肩上探索。权威的史记和历代正史,都有很多臆想和虚假的故事(烽火戏诸侯等)。信与不信都是我们各抒己见罢了!

我们讨论的是原始的秦音,而不是经过同化和演变过后的陕西方言。所以追溯到今,最接近原始秦音的肯定不是陕西方言了,而是抱团生存下来被其他文化影响比较小的南方驻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心星之云2023-12-20 03:01心星之云[吉林省网友]49.4.25.8
    语教育确实很重要不过有候方是地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上海语言文化传承需要“家校社”合力

上海语言文化传承需要“家校社”合力

根据之前本网调查报道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九成上海孩子不会讲上海话之外,九成家长都支持孩子学上海话,近七成的家长都认同:学习上海方言是传承

2023-09-24

文化核心素养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徐徐而至 文化熏陶从小孩抓起

文化核心素养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徐徐而至 文化熏陶从小孩抓起

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启蒙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

2019-11-24

语言学家刘丹青:方言是一种思维方式

语言学家刘丹青:方言是一种思维方式

十多岁时,刘丹青就学会了无锡话、吴江话、苏州话、上海话等四种方言,并隐隐觉得几种方言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2015-03-16

“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伴随着网络自创语言走红的,还有各种爆款方言

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