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九年级语文培训之第20课 创造宣言

时间:2023-10-22 02:56:01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培训之第20课 创造宣言

课前预习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唐〕李德裕①

下马荒阶日欲曛②,潺潺石溜③静中闻。

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注释】

①李德裕(787—849),晚唐名相。唐文宗太和七年入相,遭奸臣排斥,左迁。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功绩显赫。宣宗即位后因位高权重,被贬为崖州司户。②曛:日落时的余光。③石溜:水在石上滑过。

【赏析】作者去茅山拜访朋友柳郎中,见到友人故居因少有人来而寂静荒芜,不由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下马荒阶日欲曛”,夕阳慢慢西下,荒芜的石阶上传来“哒哒”的马蹄声,诗人下马站立,接下来的景物描写都隐含在“下马”这个动作上。近处,潺潺的流水划过石头,静静地传来哗哗的声响。“潺潺石溜静中闻”,正是下马后映入眼中的景象。“鸟啼花落人声绝”,落花四处飘零,远处传来鸟儿的啼叫,这里空幽寂静,没有什么人来。“人声绝”反衬山中的空幽寂静。最后一句使作者的情感不由得抒发出来,“寂寞山窗掩白云”,山上茅屋的窗户,寂寞孤独,只能掩映着那一片片飘去的白云。山窗是没办法寂寞的,这里作者给予山窗人的情感,借山窗来写友人居住环境的幽静。一个“掩”字,把山窗的寂然沉静刻画得逼真,只能与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更加突出山中的寂静。全诗作者通过眼前的景物描写,展现出一个茅山故居清净寂寥的景象。物是人非,物也不是,人更零落。不由情由心生,借眼前景抒心中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涌上心头。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解作者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3.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以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作者背景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著名教育家、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地反驳,从而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都要去创造。本文作者用生动的事例,论述了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文章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于创造,处处、天天、人人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

整体把握

1.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于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

2.作者在第5~10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析:“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主持开挖苏伊士运河;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却是欧洲人中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开辟了欧洲通向美洲的新航道……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3.学习了本文,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创造性学习?

解析:①要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在学习中,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善于捕捉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重点解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倘使(tǎng)中伤(zhòng)灌溉(guàngài)遁词(dùn)

鲁钝(dùn)崇拜(chóng)屋檐(yán)懦夫(nuò)

樵夫(qiáo)豢养(huàn)烟囱(cōng)玄奘(zàng)

2.掌握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1)中:①zhòng(中伤)②zhōng(中间)

(2)单:①dān(单调)②chán(单于)③shàn(姓单)

(3)参:①cān(参天)②shēn(人参)③cēn(参差)

(4)降:①jiàng(降落)②xiáng(投降)

3.辨清字形。

(1)崇chóng(崇拜)祟suì(作祟)粜tiào(粜米)

(2)毫háo(挥毫)豪háo(自豪)亳bó(亳州)

(3)幅fú(条幅)副fù(副职)福fú(幸福)

(4)钝dùn(鲁钝)纯chún(纯粹)炖dùn(炖菜)

(5)懦nuò(懦夫)糯nuò(糯米)儒rú(鸿儒)

(6)倘tǎng(倘使)徜cháng(徜徉)淌tǎng(淌水)

(7)殖zhí(繁殖)植zhí(植树)值zhí(价值)

4.积累词语。

(1)鲁钝:愚笨,不敏锐。

(2)豢养:喂养。

(3)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4)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

(5)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6)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7)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8)众叛亲离: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9)从天而降: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来临或出现。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遁词(dùn)懦夫(nuò)众叛亲离(pàn)

B.毋需(wù)塑像(sù)从天而降(jiàng)

C.佛经(fú)豢养(huàn)哑口无言(yǎ)

D.造粪(fèn)烟囱(chuāng)自暴自弃(bào)

(B项,毋需:wú;C项,佛经:fó;D项,烟囱:cōng。)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A.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B.你所栽培的树苗是有了幻想,憔夫拿着雪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树苗的美梦里。

C.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豪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D.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概,一根一根地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B项,憔夫—樵夫;C项,一丝一豪—一丝一毫;D项,灌概—灌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B.粮水断绝,走投无路……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

C.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D.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

(B项,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此处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C)

A.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B.当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正采取联合行动促进叙利亚和平的时候,美国却在叙利亚推行军备竞赛,影响地区稳定。

C.语文能力其实决定着我们的心智,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和观察世界。

D.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C项,“理解和观察”语序不当,应为“观察和理解”。)

【精读精练】

学生的精神/陶行知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的“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为知,那末,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末,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之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社会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选文有改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

6.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比喻论证。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这一论点,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读者理解。

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

答:放在第⑤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表现了读书人具有坚强的人格,这与第⑤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

8.请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首先由中国学生和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

【古诗鉴赏】

浣溪沙〔南宋〕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①,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②,萧萧③散发到天明。

【注释】

①波撼城:孟浩然《临洞庭》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水流萤:月下荷叶露珠闪光,晶莹如萤火。③萧萧:疏散貌。头发稀疏的样子。

9.“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了月亮,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晃,滚落的露珠就好像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

10.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表达了沉浸在山水自然美景中的惬意,流露出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

【美文博览】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谢冕

①一条街,几座坊巷,卷起了这个时代上空的漫天风云,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奇迹。

②这条街是福州的南后街,这些坊巷是福州的三坊七巷。南后街是一条南北向的主街,街的东西两侧分别矗立着两片街区,东向七条为巷,依次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西向三片为坊,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坊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是出将入相的衣冠锦绣之地,是花团锦簇的文化名街。

③三坊七巷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据统计,这里先后出过十位尚书、十位总督、三位海军总长、一百五十一位进士,以及众多的诗人学者。衣锦、文儒、光禄、朱紫,但看这些命名,代表的是渊博、儒雅、高贵、品味和韵致。一首诗表达了这里有别于一般城市的特殊风韵:“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幽幽墨香中,琅琅书声里,闽都遗韵,左海风流,唯此为盛。

④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现在成了榕城诗人墨客吟诗赋歌的场所。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间。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善文墨,有政绩,修道山亭,曾请文豪曾巩作《道山亭记》。程太守常小憩光禄坊,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以彰其德。曾任光禄卿的太守有感赋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颜光禄指南朝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每忆登临却自回。”睿智若此,谦恭若此,由此可见其人风雅。

⑤文儒坊旧称儒林坊,正是儒林学士汇聚之所。其实三坊七巷诉说的不仅是文士诗家,这里也记述了那些守疆卫国、叱咤风云的赤血男儿。远去岁月的鼎盛,已是历史的光荣记忆,就近代中国而言,从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严复是第一批赴英留学生,他引进西学,译《天演论》,后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诗人林纾不懂外文,与人合作,成为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当时风靡域内。甲午海战、黄花岗起义,都有八闽男儿的泪痕与血迹。多么难忘的历史印记!

⑥林则徐纪念馆在宫巷。在那里,我们不仅听到他的华彩诗文,更听到他临阵一呼的气势。时势艰难,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书写了浩气长存的一片丹心。可惜的是壮志不酬,谪迁万里,他为此阅尽人间苦乐,却是矢志不移。先后任职多地总督,几度出任钦差大臣,屡进屡出,屡升屡降,实为常人所难承受。他是一个文人,却充当了号令三军的统帅;他有伟大的抱负,却为时势所不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还激励着万千国人。

⑦粉墙黛瓦之间,花木掩映之下,那些亭台楼阁,那些游廊曲径,无不充盈着、流荡着一股浩然正气。近代以来,一批优秀人物从南后街的坊巷走出,走向广袤的国土和世界,传播新思想,引进新事物,他们一步步地前行着,改造着帝国的积弊,并引向新的开端。为开发民智,为改变国运,他们无所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青春乃至生命,谱写并传播着一曲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慷慨悲歌。一条街、几座坊巷,灯影梧桐,碧血斜阳,这里的沉思和呐喊几乎托起了一个时代。

⑧旧时的南后街并不宽敞,很窄,街两旁都是店铺,那是一条缤纷灿烂的文化街。这里的繁盛,旧时就有人将之与北京的琉璃厂相比拟:“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还开怀。”

⑨近时读到一组竹枝词,其中一首谈到福州灯市:“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记得幼时,每年的元宵和中秋,看花灯总是首选南后街。那里灯月交辉、流光溢彩,极尽一时之盛。而且那里不仅是展出,还有销售,那里的灯彩做工考究,保持了悠久的工艺传统。

这是一条让人感动并引为骄傲的街道,这是我们的心灵系之的家园。一条街,浓缩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节选自搜狐网)

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14.请简要概括文中“三坊七巷”的特点。

答:①历史悠久;②人才辈出;③文化厚重;④名声显赫;⑤繁盛。

15.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中的诗句,简要分析程太守的形象特征。

答:①“喜独来”写出程太守的闲适、清雅;②“野僧题石作吟台”写出程太守有德政、受爱戴;③“无诗可比”“却自回”写出程太守的谦恭、睿智;④赋这首诗表现程太守风雅、善文墨。

16.请结合文章第⑦段的内容,理解“托起了一个时代”的内涵。

答:①传播思想,开发民智;②激浊扬清,弘扬正气;③勇赴国难,挽救民族;④改写历史,影响巨大。

17.文章结尾句“一条街,浓缩了半部中国近代史”有何深刻的意蕴?请根据文章内容探究并写出你的结论。

答:①南后街走出了许多影响近代历史的风流名士;②南后街的许多仁人志士参与了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③南后街的许多文士诗家影响着近代的文学和思想;④表达了作者对南后街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名著阅读】

18.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作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1)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答:以人搏虎,本就危险,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2)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制造悬念(平添波澜),或突出武松徒手打虎的本领高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花影怜☆2023-12-18 06:29☆花影怜☆[海南省网友]203.3.97.154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要求。
    顶7踩0
相关阅读
一课一练:六年级上册语文19《青山不老》 附答案

一课一练:六年级上册语文19《青山不老》 附答案

盘踞 肆虐 淤泥 劲挺 荡漾二、比一比,再组词

2007-10-26

莆田市2020 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莆田市2020 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莆田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九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本卷共三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

2023-01-10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8分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2023-01-10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