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在家学写诗|浅析诗话《木天禁语》之绝句篇法

时间:2023-10-04 07:16:01

相关推荐

在家学写诗|浅析诗话《木天禁语》之绝句篇法

木天禁语,是中国历史上流传较广的诗话作品,其作者署名为元代范德机。范德机名梈,临江清江人,诗名甚高,与当时的虞集等人合称“元诗四大家”。所谓“木天禁语”,按书中言,为“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翰苑即翰林苑,也就是说这是作者将唐开元、大历以来诸位大家在翰林苑所讨论的写诗秘法,收集而成,“述为一编”。

《木天禁语》的作者仍然存疑。其首页“内篇”说“外则用之”,能够“万不漏一”;“内则用之”,又可“闻一悟十”,端的是此书天上有地下无。而作为诗文大家的范德机,居然堪与电视购物里大喊“不要998,只需198,马上带回家”的推销员相比,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故而不排除当时的书商假借范名牟利。但本文仍暂从范德机。

不过话虽如此,这部专门讲述诗格的著作,对于初学写诗的朋友来说,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所谓诗格,主要讲述关于写诗的规则、方法。这部著作中,介绍的是“六关”,即:篇法、句法、字法、家数、音节。今天就来简要地说说《木天禁语》中关于绝句的篇法。

所谓篇法,大抵是指写诗时所要考虑的全诗的架构以及章法。写诗与填词作文相类,都得考虑一个“谋篇”,而谋篇就不仅要考虑诗的架构,还要考虑表现形式、结构层次,以及事与情之间的连接与融合,这就不在今天的介绍范围了,并且今天也只说绝句的篇法。同时,今日所说绝句,包括古绝与律绝,下面不再另行说明。

按书中所说,篇法,“有以字论者;有以意论者;有以故事论者”,又有“以血脉论者”。前面都好理解,所谓“血脉”则说的是贯穿与全诗的结构脉络。在绝句篇法中,为方便参看,我将其分成3个部分,依次介绍。且由于作者所引例诗,有些朋友未必熟悉,有的甚至没有举例,我将引入其他部分诗作,以作简要说明。

一、绝句立意的起句

所谓立意的起句,不是说的全诗的第1句,而指的是诗中表明作者意旨的第1句,也就是真正切入话题的那一句。我们所读到的诗篇,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本篇又将之主要分成3种。

1、首句起句

这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全诗的第1句就开门见山,将所要谈及的人、事、物带入到其中来,也是很多诗人常用的手法。

就本篇篇法来说,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对各起句方式做出具体的诠释(包括接下来所有的本篇内容都是如此),也没有说明写诗的人在做什么样的题材,可以对应什么样的起句方式。所以今天对此的介绍,只是沿用了范德机篇法的架构,依旧还是需要填入我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由于第1个例诗,作者就引用了一首唐代僧人景云的打油诗作品,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此引一首来自韦应物的五绝。

唐·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诗,老友邱丹在临平山炼丹学道,韦应物在秋夜时分想到了他,于是开篇就说“怀君属秋夜”,是直接对老友说:这会儿正值秋夜,我想念你了。接下来第2句承上句,继续说自己;后2句说到老友此时可能是个什么情形。开篇直言,全诗恬淡古朴,是难得的怀人绝句佳作。

2、次句起句

这是第2句才带入诗题。作为只有4句,至多28字的绝句,自第2句或到第3句切入主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很可能到最后你所表现的,还没有完全表现就已经收尾了。

因此,对于次句起句,我的建议是:首句以景入、或以情入,次句紧随前句,以10个字或14字完成整个人、事、物的总体说明。来看一下王昌龄的七绝作品。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时在江宁丞任上,辛渐可能途径江宁,又准备自润州渡江至瓜州,沿运河溯流而上,返回京都,老友难得碰面,自然一路相送,顺道在润州游玩,最后在芙蓉楼饯行送别。

本诗首句言景,首2字用“寒雨”,读到第2句的时候,再结合1个“孤”,才能清晰地读到诗人送别老友的心情。后2句言事。似乎是托老友捎口信,让家中亲友放心,自己虽远在千里之外,可也还过得滋润。实际上却还有着一层深深的自嘲,被贬谪的日子不好过啊,但我始终还是我。仅就这首送别七绝而言,诗人立意手段老辣,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3、第3句起句

这样的方式,用范德机的原话则是“前二句皆闲,至第三句方咏本题”,也就是说,如果以这种方式切题,那么前2句该写景就写景,该抒情便抒情,到第3句开始正式说到诗题上来。

入前所说,这样的方式存在风险,但若是将前2句写景用情打磨好,很可能成为出色的言景抒情的佳句。也就是说,到最后,后面的切题2句最终成为打酱油的,前2句让人印象深刻。来看一首岑参的七绝。

唐·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早年仕途失意,于玄宗天宝8年出为安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第一次因任职而远赴塞外,正是而立之年的诗人在赴任的路上,恰好遇见了返回京都的使臣,如何能够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托使臣捎口信给家中的亲人,报个平安,也好宽慰家中的亲人。

此即为第3句切题,想要通过入京使给家里的亲人报平安,他出发离家赴任已有数月,因此才有上2句的思想之情,浓烈而真切。从这首诗上我们能够看到,官场老油条王昌龄一首送别诗中的老辣风格,与岑参这样的职场新人这首七绝情真意切的风格,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

二、用“对”的篇法

这个“对”,不是错与对,也不能仅仅说是对仗,还包含了诗句意义上的对应。一般而言,绝句不是五律、七律或长律,并不要求一定要使用对仗,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篇还是用了对仗,而且其中的对仗方式也不一样。

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句,所使用的情况有2种,一种是首2句对仗,此即为“对起格”;另一种则是后2句对仗,此即为“对结格”。但今天说的就是不一样的“对”,现在我们来看看“对”的情况。

1、扇对

白居易有《金针集》,即《金针诗格》。所谓“金针”,用白诗魔自己的话说,就是“喻其诗病而得针医,其病自除”。书中有对“扇对”的解释:“诗有扇对格,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因此扇对与我们往常所见对仗有所不同,而这样的扇对,更要求写诗的人有足够的功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来看范德机所引杜甫的一首七绝。

唐·杜甫·存殁口号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存殁口号,存,生存,活着;殁,死亡;口号,意即随口吟诵,与“口占”意同。此本为2首组诗,以怀念席谦、毕曜等4位友人,此为第1首,正是借以怀念席、毕2人。

道士席谦善弹棋,当时还在世;毕曜则善为小诗,杜甫作此诗时,毕曜应已去世,第4句中“白杨”指其墓地边种植的白杨树,这里代指毕曜墓地或毕曜。

在这首诗中,杜甫言近来不见席谦弹棋,第3句则回想其当年玩弹棋的往事;第2句则说如今毕曜的小诗还在流传,转第4句又提及如今还有几人在为毕曜的离世而悲伤。这其实是一首上2句与下2句对仗的绝句,但4句分别对应,形成扇形对应,今人读来也会一下记住他所提及的2位友人。

2、间对

关于间对,范德机书中说,“首句闲,次句说本题;第三句闲,结再说本题,应第二句”。所说“间对”,与所说“扇对”一样,并非指对仗,而是指第2句与第4句句意之间的对应。先来看一首“间对”的诗。

唐·胡曾·摩笄山

春草绵绵岱日低,山边立马看摩笄。

黄莺也解追前事,来向夫人死处啼。

摩笄山,又名磨笄山,笄即簪子,磨笄即为磨尖簪子。《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赵鞅,即赵简子死后,太子毋恤即位,即赵襄子,他还有个姐姐是代王夫人。赵襄子邀请代王然后设计击杀代王,顺便收了代地,他姐姐呼天喊地,磨尖了簪子自杀身亡,代国人就将代王夫人死的地方称为磨笄山。

胡曾的这首诗则是凭吊怀古,第1句与第3句写景,算是“闲”;第2、第4句则正面描绘凭吊怀古的主题。这样的情形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互文”,看起来可能有点突兀,实际上上下前后互为呼应,情与景并列而行。

3、四句两联

两联,说的就是真正的对仗,即一首绝句上2句对仗,下2句又用对仗。这样的情形虽然能体现作者技巧手法的高超,我想对于表现整首诗的意旨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用上2句对仗,或者用下2句对仗,都还可能将所想要表达的事情说明,但全诗总共4句用对仗,完全像五律或七律的中二联,读诗的人很有可能会感觉意犹未尽,说直白点就是:还没有完全明白诗人的全部意思就结束了。

先来看看这种情形的作品,范德机终于选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绝句。

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绝句组诗4首中的一首,4句全部写景,上下2句分别对仗,但如果我们读过这一组绝句的话,就可以看到,其他3首都可以在其中读到诗人的想法,独独这一首纯粹写景,似乎欲言又止。

除了对仗的技巧之外,这首诗读不到诗人的任何想法。如果你一定要认为,这4句透露了诗人对于早春来临的喜悦的话,我是无力辩驳的。因此,这样的四句两联绝句,创作有风险,写诗者应谨慎。

三、其他篇法

为了方便解析,我将范德机的篇法作了简单的整理,前2节分别说“起句”与“对”,在这1节里我将其他4种篇法再一一介绍。

1、顺去

这一个可能是创作难度最低,而且是如今爱写诗的朋友最常使用的篇法。顺去,实际上就是一句接着一句,顺承前面的句意直流而下,4句讲述的是一整件事情,或者是一整个故事。

范德机提及的一首诗是贾岛《寻隐者不遇》,起句“松下问童子”,随后就童子回答的话顺延而下,接连3句作为对首句“问”的回答,再看一首王昌龄作品。

唐·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即便是一首闺怨诗,手法老辣的王昌龄仍然写出了新意。本诗先言这应该是一位初为人妇的女子,精心妆扮之后登楼赏春,后2句突然说到女子看到杨柳春色,有点后悔让丈夫在外求取功名了。一句承接一句,讲了一个闺怨的故事,又描绘了女子与春色。

2、藏咏

藏咏,自然不能“明”咏,必须掩藏起来,也就是说,要将诗题中的主要吟咏对象隐含再所有的诗句中。这样的手法实际上我们在词中常见,在诗中也同样常见,而且描写之时通常也以上述“顺去”的情形相类,只不过虽然句句相关,但无一字直言。

这里举一首黄巢的七绝。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落第后写下的一首咏菊花作品,没有直言菊花,但句句都说的是菊花,而且这首诗不仅咏菊,更有黄巢本身的一股冲天豪气,几乎在名言自己就是那菊花,总有一天必将盛开,让得百花皆杀,堪称此中巅峰佳作。

3、中断别意

这种篇法的情况,范德机说,“前二句说本题,后二句说题外意”。也就是说绝句创作时,首2句完全契合诗题,但后2句则说题外之意。这样的话,除非能够有极强的掌控力,否则极容易出现诗句完全不合意旨的情况。

范德机在书中所引诗句如今已经散佚,无法确知整体情况,我从唐诗中寻找到一首与此篇法相类的作品,先来看一下。

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是杜牧夜泊秦淮河畔的作品,上2句与诗题紧密契合,“烟笼寒水月笼沙”更是写景名句,本来这2句之后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杜牧发出对于自身的感慨,又或者眼前与此相关的感慨,自然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种4句全都跟自身处境相关的作品同样有上乘之作,比如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前2句写景再抒情,后2句又跟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仍然从自身的处境来感受的,虽然让张继这首诗闻名天下,但与杜牧这看似突兀,实则转换自然的、对于家国的忧虑相比,显然杜牧的这首《泊秦淮》不管是境界还是格调上,都超出了《枫桥夜泊》一筹。

4、借喻

“借本题说他事,如咏妇人者,必借花为喻;咏花者,必借妇人为比。”这种借喻的情况多是作者借诗中所咏事物来表述自己潜藏的意旨,比如上面所说黄巢诗,实际上也是以菊花代指自己,说明自己志存高远,并仍然斗志昂扬。

再看一首乐府清商曲辞之西曲歌。

南朝民歌·青阳歌曲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这是借荷花与荷藕来借指恋人或夫妻恩爱情深,“并根藕”、“同心莲”都是说的夫妻心心相印,而这样的借喻或隐喻在南朝乐府诗中很是常见,不再多作介绍。

四、结语

以上就是范德机在《木天禁语》中所说10种绝句的篇法,但书中所说极为简略,每一个小类只有数字,而且选用诗作大多质量不高,或者较为生僻,并不能详细言明各篇法具体的操作手法,或者说在下笔时,根据自己的立意,又该选用怎样的篇法。

但是范德机所说的绝句篇法,倒也符合人们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所使用的诸多手法。有鉴于此,我将该篇法引来,作为今天介绍绝句创作的整体框架,再于其中添加自己的解读,以及自己对于绝句创作的看法,希望对喜欢创作绝句的朋友有用。

创作绝句,不会比律诗简单,因为字数有限,需要拥有足够的对字、词、句的掌控力。宋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我们创作一首绝句并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但严羽所谓“难”,难在创出精品,还难在篇法上;难在好的结句上;难在好的起句上。我们学习借鉴古人的创作方法,正是需要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这也正是我写下此文的最终目的。

当然,学习古人,并非盲目地对于所谓诗格、诗法通通接受,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创作之路。这一篇法同样如此,可以让喜欢的朋友做斟酌与参考,但却未必适用于每个朋友。因此,我们在创作时,需要自行考虑如何下笔,才能让作品更具个人风格。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凝懿2024-02-09 05:40凝懿[山西省网友]43.229.49.46
    @佳人恩重《木天禁语》绝句篇法真是匠心独运每句都像是幅画令人沉浸中。在家学写诗或许正是种发掘内心世界好方式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灵感。
    顶0踩0
  2. 佳人恩重2023-12-07 06:28佳人恩重[江苏省网友]103.30.202.165
    [在家学写诗这让我想起了小候在老师指导学习诗词场景。《木天禁语》绝句篇法确实有独特处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更深入地理解中奥妙。]
    顶0踩0
相关阅读
每日诗话:号称诗 书 琴三绝 与王维伯仲之间的宋代诗人郑文宝

每日诗话:号称诗 书 琴三绝 与王维伯仲之间的宋代诗人郑文宝

十几岁时,因为父亲之功,而入南唐朝廷,担任奉礼郎,后来又担任校书郎

2023-05-20

诗路花语|张庆凯:《闲吟居诗话》(修改稿几个)

诗路花语|张庆凯:《闲吟居诗话》(修改稿几个)

作 者 简 介张庆凯 名士昂,别署闲吟居主人、闲吟客。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著有闲吟居诗稿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另有闲吟居诗话待梓。 闲

2022-12-24

「诗话文章」段维|嵌入与浑融:漫议旧体诗使用新词语之门径

「诗话文章」段维|嵌入与浑融:漫议旧体诗使用新词语之门径

段维 字不言,自号抱玉散人。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兼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

2023-12-20

酒是五粮酿造 自然五味杂陈……浅析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酒是五粮酿造 自然五味杂陈……浅析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酒自古以来就离不开文人骚客,心中怅惘,一杯苦酒冲淡心中的不快;心里思念,一壶酒是化解相思的良药

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