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春秋时期的古文 总是言简意赅 当时的人们也这样说话吗?

时间:2023-10-02 07:29:01

相关推荐

春秋时期的古文 总是言简意赅 当时的人们也这样说话吗?

春秋时期的文献,诸子百家的经典,都是文字精简,直指本意的,文史典籍大量的作品简直和海明威的小说一样,想减去一个字都不能,现在普遍认为,大量典籍言简意赅,是与当时记录文献的高成本联系的。

能用五百字说明的问题,便绝对不用八百字,这样的客观原因造成了文字精炼出了一种独有的美感。现在的主流研究学者认为,先秦民间人们说话的风格,是与当时的典籍高度一致,也就是说,不管诸侯王,卿大夫还是贩夫走卒,在春秋时期,说话风格都是刀斧劈凿一般的精炼。

诗经的风,雅,颂虽雅俗有别,即便是最接地气的风在现在看来,也是晦涩难懂的,这告诉我们,虽然碍于词汇量等条件不同,很多百姓写不出他们说的话,但春秋那批唠嗑的大爷,用现在的眼光看去,绝对是一水的文化人。

一.从十三经看先秦口语的风格

1.十三经作为教材必是所有人所能接受的

先秦的口音,是和现在大大不同的,孔子的齐东野语,中原诸国对楚国的南方鸟语的讽刺,说明当时普通话普及的失败,但是说话的风格和口音是没有关系的。

十三经作为先秦的文化教育教材,面向大众是必然的,基本可以肯定当时的民众,用的都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的说话方式,语言是需要环境的,在所有的人使用一个说话风格的时候,不可能指望局部的风格的不同。

赞同就是然,答应就是诺,笔者真是感受得,我们的祖先在语言文化上的那种内敛到极致的美感,和希腊人热衷于演讲,热衷于堆砌华丽的词语不同,先秦的中国文献简单的让考古学家发狂,打仗就是会猎之,胜败就是某某退,简单的没有了过程。

儒家的十三经在现在看来都是小学生最不喜爱的读书环节,然而在先秦,他可能是做为启蒙教材存在的,当时的古人说话的风格,是和教材高度类似的。

2.从史书看先秦说话的风格

史书中是援引了大量当事人的口语的,这些口语从现在看来,都是言简意赅,廉颇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孙武的“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道。”

这些都确实是当事人说的话,这就是当时人们的语言风格,简单,直白,却好像轻松的抓住了问题的重点,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字从内敛到慢慢奔放,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古人说汉书可以下酒,既是对内容的褒扬,也是因为这种文字确实本身就是醉人的。

左传就是春秋故事的散文记载,他的文字风格以凝练而闻名,这是春秋所有阶层说话的特点,是的,百姓的词汇量可能不够丰富,他们可能写不出自己说的话,但是春秋的百姓,也说得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的话的。

3.从周礼到雅言

先秦时代的文化,是周礼奠定的基调,周礼在各方面规则的制定,更反过来影响了语言文化的发展,那些周礼记载的祭祀文字,正是当时语言的主流风格,中原地区作为当时华夏文化圈的中心,语言习惯一定是呈现辐射状影响周边区域的。

春秋的人文文化百花齐放的现象,首先就是大部分地区统一的说话习惯,统一的语言风格,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前,交流并不是各国最大的问题,雅音确立了统一的语言体系。

二.文史资料:典籍与口语的互相影响

1.先秦文史资料言简意赅的原因

由于语言文字记载的困难,造成文字记录的成本巨大,这些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文史言简意赅的特点,我们没有在羊皮上记载文史的习惯,古代写字的竹简和木牍,使象形文字的汉语记录模式,语法习惯和字母语系的其他文明完全不同。

同样的文字,汉语叙述风格的千变万化应该是大大的超越了其他的文明的,先秦减少文字记录成本造成的言简意赅,反过来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说话习惯,先秦没有形成书面记录和口头表达风格不同的双轨制。

成本很可能是影响汉语言风格的重要原因,口语和记录典籍的文言文文风和用词习惯相似,是先秦普遍的特点,当然,对史料的了解深浅,词汇量的差距,让人们的表达能力是有巨大的区别的,后来战国的纵横家们就是将先秦语言玩到了极致的一群人,在简约的风格下,汉字都还能做出千变万化的表达。

2.口语对典籍的影响

口语和文言文的统一,大量的记录文字使用的实际上就是笔者平时说的话,先秦的史官做为文字的掌握者,是知识传承的关键,然而,这些人并没有用故意的,晦涩的,与众不同的用词习惯来昭显和普通民众的不同。

现在看先秦以前的典籍,甚至有这样的感觉,越是口语化的叙述,反而越晦涩,因为更官方一点的用词习惯,反而被后来者所熟悉,笔者认为,口语和典籍是互相影响的,先秦事实上虽有稍微官方,和不官方的不同语言习惯,但是从现在来看,不官方的那种可能更加的难以被人理解。

3.文字理解存在着断层

对于先秦文献大量的不同解释,成为了后世很多儒家学派争论的根本,言简意赅虽然应该是意义独一无二的,但是经学的兴起说明秦末的乱象,事实上造成了文化的断层。

这种乱象甚至可能改变了先秦的语言习惯,因为汉代的人发现,他们居然在理解先秦典故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争执,而本该和口语一致的典籍,也没有人能做出权威的判断了。

汉代的经学出现代表着一个关键的节点,三国志的记录中的用词习惯已经和春秋,左传不太相同了,可以想见民间已经出现了另一套语言风格的体系,白话文开始萌芽了.魏晋知识分子对于文化的垄断,大量的骈体文的出现,让他的语言习惯和先秦开始截然不同,史学家认为,魏晋的汉字发展和发音都进入了中古期,和上古期的先秦完全不同。

三.变化的语言风格

1.上古期的语言

先秦的叙述和口语的风格高度相似,他是上古期语言的重要特点,从发音到形态,上古期都和以后的汉语截然不同,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交流是很成问题的,笔者为了此文专门到网站去听了上古汉语发音的模拟,你敢说穿越回去能够理解别人的话?

对于动词的运用,及物动词的频繁出现,都是上古期汉语的特点,笔者大胆推测下,从商周到魏晋,基本口语和典籍的文字使用习惯是一致的。

2.中古期的语言

华夏文明语言的中古期,一般被认为是从南北朝到宋,口语开始和记录的文言文出现了细微的差别,从读音来说,中古期的文字音调更接近现代。

无论唐诗和宋词,文字的运用都和先秦典籍有明显的差别,从表达的难度来看,笔者身边的孩子宁愿背三首唐诗,也不愿意背一篇先秦十三经的文章,白居易那样的诗人的出现,文字表达开始接近现在的审美了。

3.近古语言:双规制度的定型

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作品,读者可以发现,里面人物在笔者叙述和引用史料的时候,语言风格的大大不同,白话文当时已经成为了和文言文并轨的语言表达形式,朱元璋的很多圣旨,口语化都非常严重,和史料的严谨用词完全不同。

到了清代,雍正的圣旨中甚至出现了和我做朋友吧这样的萌萌的话,单纯从用词的习惯来说,已经和现代没有差别了,白话文在影响力上超越了文言文,大量白话文作品的出现,甚至动摇了文言文在记录方面的垄断地位,先秦的那种行文风格,再也难以看到了。

四、结语:

春秋时期的文字,不论是儒家的十三经还是左传与春秋,都充满了精简的美,他在用最简单的词句表达最明确的意思上,具有超凡能力。汉语言从来不被认为是歧义最少的语言,这是象形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春秋的典籍却称得上言简意赅这四个字。

先秦的汉语表达形式倾向于精炼,很可能是文字记载的成本高低决定的,当时有大量誊写员,用于保证文化的传承,精简文字在文明的范畴看,避免了过高的文化传播成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笔者认为,春秋的口语习惯是和当时典籍的用字词习惯高度一致的,春秋还没有产生两条并行的文字表达道路。

从大量史书记载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发言看,先秦做为中国语言的上古期,民间和庙堂,笔录和口述,用字和行文风格基本一致。每一个春秋的华夏子民用现在的眼光看,说话都是精炼到充满了智慧的。

参考资料:

《春秋》

《左传》

《上下五千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倩小样2024-02-21 15:56倩小样[山西省网友]203.3.143.151
    文化跨越千年语魅力却依旧。
    顶7踩0
  2. 简单abc2024-01-26 18:45简单abc[海南省网友]203.56.187.253
    如果当人们也是这样话话那明他们也非常注重简洁明了表达。
    顶8踩0
  3. 9653828752023-12-31 21:35965382875[云南省网友]1.207.117.166
    古文经典魅力就是在于简意赅深入浅出。
    顶0踩0
  4. shallow grass2023-12-06 00:24shallow grass[云南省网友]203.3.75.75
    很有趣问题让我不禁想起了《孙子兵法》中古文确实简意赅却又深奥难懂不知道当人们有没有和我们样思考。
    顶0踩0
相关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造诣排名(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造诣排名(上)

而随着文字的传播,很多先贤的事迹和思想结晶就被记录了下来,于是就衍生出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而能流传至今的,大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些精髓,这些作品或承

2017-05-04

探寻春秋时期的书籍 隐藏在历史脉络里的线索 《国语》作者之谜

探寻春秋时期的书籍 隐藏在历史脉络里的线索 《国语》作者之谜

它是我国第一本国别体史书,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行动来记录史实,读起来脍炙人口不说还记录了春秋时期的许多大事,有助于人们了解那个相对神秘的年代,

2015-01-14

春秋时期一美女撒娇 引发两场战争 最后诞生一句名言

春秋时期一美女撒娇 引发两场战争 最后诞生一句名言

还有人人皆知的杨玉环,白居易的诗对她的描述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009-09-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造诣排名(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造诣排名(下)

我们走访隐士,可以寻见列子和鬼谷子,看他们修身养性,却通晓世间归途去处和纵横椑阖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