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通过《红楼梦》里的场景描写 理解文学作品中构建意境的艺术之美

时间:2023-10-02 03:17:01

相关推荐

通过《红楼梦》里的场景描写 理解文学作品中构建意境的艺术之美

题记: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

诗家所说的境界,一般指的是物镜、情境和意境,王国维曾说,有境界的诗词自然会有很高的艺术格调。在我们传统古典小说里,期初并没有沿着诗词的文脉,继承这种对于“境”的构建,直到《红楼梦》的出现......

有一些读者虽然读过很多的文学作品,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判断,往往是缺少一种比较客观的判断标准,因而也就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判断出文学作品魅力高低和品质好坏,无法鉴别自己是否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误以为有内涵,富哲理而深刻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判断,是一个很抽象的理论概念,并且标准各有不同,但有两个维度是不能缺少的,一个是语言和修辞,还有一个就是意象和意境,文学可以没有这些,但优秀的文学作品,肯定不能缺少这些。虽然判断的标准各有不同,但这两个维度相信是所有标准中,都不可能会缺席的参考维度。

之前我对修辞艺术写过几篇文章,今天,我们来对意境这个维度,做一个通俗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学会从一个侧面,来了解文学艺术的深层境界。

为了不把大家带入晦涩难懂的理论泥潭,我们今天通过《红楼梦》的部分场景内容,来理解文学作品中,关于价值和意境,这些抽象概念化的理论常识。什么是意境,之前在文章中也多次提起,我们今天不妨看看《红楼梦》这几个场景,大家可以尝试的体会一下。

它们分别是秦可卿的葬礼,元春省亲,还有七十五回开始的那年仲秋夜宴,我们读完这几个场景会发现,秦可卿葬礼,虽然是应该属于悲伤的场景,但我们似乎却并没有因为阅读这段内容,而产生一种悲伤的氛围感受。元妃省亲,还有七十五回开始的仲秋之夜,应该属于快乐的场景描写,但却无不透出悲凉的气息,这就是意境的构建结果。

在秦可卿协理宁国府葬礼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贾珍哭的跟个泪人似的,其他描述可以说跟悲伤根本靠不上边。在十四回,描写宝玉“猴”在王熙凤身上的情节,无不透露着作者在作一种“哀景写乐”的场景描写,并不是真正的悲伤描写。

而之后的那场仲秋夜宴,就算没有哭泣,但那吊灯、焚香、祠堂,呜呜咽咽,悠悠扬扬的笛声,无不透露着气数将尽的压抑和悲凉。

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七十六回)

在我们的古典文学艺术里,笛声大多承载着是一个伤时感怀的意象。而这样的场景背后,其实就是作者一双手在,在默默的控制着这个艺术空间,在营造一种与自己主题相符的意境,一部作品,如果主旨没有这种与之配合的意境,没有意境形成的气氛烘托,那这部作品就会出现艺术瑕疵。

因为《红楼梦》的这部作品,从开始到元妃省亲,它是一个上升的势态,从元妃省亲过后,内囊就彻底的上来了,以后逐渐的走向败落。而作者就是按这条主旨,配合意境构建,才形成浑然天成艺术精品,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所谓的情景交融,就是这个意思。

在看继续看作品之前,我们要对意境和艺术之间的关联,做一个认识和理解。有学者说,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音乐(无歌词的音乐,而非歌曲),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我们今天要讲的文学价值判断的相关内容,是需要你暂时通过对音乐的了解,然后延伸到艺术判断的概念中去。

作为艺术构建,它一定是一个我们所容易理解的,那种虚拟的世界,因为我们知道,当你聆听音乐的时候,你是在幻想一个空间,你身心进入一种可以说是“幻觉”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情感被音符激发,你因此而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你内心产生了一种与现实世俗世界无关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不指向任何功利性的层面。

大家只要能体会到这一点,那我们就可以沿着这种对艺术的最初级的抽象概括,来进入对文学艺术魅力的判断理解中,因文字往往容易隐含欺骗性,所以在文学艺术作品里,有很多作品,就会打着艺术的幌子,而对我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功利性影响。

比如过去一些特殊时期的意识形态浓厚的文学作品,如今已经少有人关注,但是它们曾经是影响过很多人,有很多人为之感动,为之疯狂,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不能把人带入功利性的层面,而应该像音乐一样,把人带入一种虚拟的、虚幻的世界。意境就是作者构建的虚拟世界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艺术的空间,宗白华在谈论艺术的时候曾说,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现象。意境就是一个独立的立体空间(大意)。

我们往往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对文学作品中,关于情景交融(意境)的部分内容,做细心的艺术赏析,往往很多读者忽视了环境、场景与情节之间的艺术联系。

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景交融的部分进行艺术欣赏,也可以理解为文学理论中的那个“意境”欣赏,在我们传统古典文学里,意境是诗和抒情文学作品中主要的审美范畴,但小说由于受到写实的约束,却在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这方面的重视,直到《红楼梦》的出现,才改变过去小说写作的艺术视野。

当我们理解这些,我们就要明白,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要搭建一种虚构的、超功利的意境世界,这就必须对情景进行艺术构建,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提起,整个贾府和贾宝玉这些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意象象征,一个意境空间(可参考旧文:品读红楼梦的意象艺术结构)。而作者是在这个大的意境之内,又构建出很多小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场景。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就用了诗意的表达方式,把情景融合,而三国,水浒这些作品,注重的是情节,而忽略了情感。因此这种意境就会缺失。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两段原文对比,虽然今天看来,三国里对雪的描写,辞藻也够华丽,但要论及艺术,就相对欠缺了一些。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三国演义》从玻璃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功夫,雪下的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换人起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红楼梦》

在之前的小说,作者并没有特意的构造意境,对投射情感的环境描写都很少,四大名著里,对环境与情感的描写,最清淡的莫过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略好一些,旦也仍旧非常的死板。我们看到这两段对雪景的描写,前者仅仅是一个客观世界的描写,而并没有投射其情感,也不是角色带有情感的主观感受世界。

后者却是贾宝玉以主观情感,来感受的一个场景“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虽然选词造句,看似没有三国里的色彩华丽,但因为后者倾注了情感,而在艺术上,要好于前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红楼梦》的艺术是延续着诗词这条,具有“贵族血统”的文学艺术脉络,因此也就具有了这种古典“境”的艺术魅力。

结束语:意境之美是文学作品里,最能让人产生美感体验的一方面,优秀的小说意境,是不能游离于情节和人物,而需要融化其中。通过意境的创造和烘托,才能增强小说艺术形象的诗化和美感。

文:饼子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hero半世愁2024-01-26 18:31hero半世愁[广西网友]103.242.215.108
    《红楼梦》以成为经典除了情节和人物鲜活可爱还在于它场景描写能够让人们真切地验到那个代繁华与沉寂。
    顶0踩0
  2. 不同、某地、melody2023-12-18 21:26不同、某地、melody[黑龙江省网友]202.12.116.186
    @彭余文学作品中构建意境通常是作者用语和细节刻画这种艺术美也可以被我们感受到。
    顶8踩0
  3. 彭余2023-11-10 00:21彭余[河北省网友]43.231.84.71
    读过《红楼梦》人都会被中场景描写感染真是生动华丽文学艺术!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说起

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说起

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2023-09-11

《红楼梦》文学语言的研究 从七点入手

《红楼梦》文学语言的研究 从七点入手

借用一位海外学者的话说:它不只是一部中国的古典小说,而且即使是最苛求的现代读者,也会加以赞许的名著

2023-08-06

《红楼梦》里 薛宝钗和林黛玉文学态度有何异同?

《红楼梦》里 薛宝钗和林黛玉文学态度有何异同?

两次诗会,咏白海棠,薛宝钗拔得头筹;咏菊花,林黛玉独占鳌头

2023-05-26

林黛玉不喜枯荷句 《红楼梦》两改义山诗

林黛玉不喜枯荷句 《红楼梦》两改义山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朝李商隐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唐朝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