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品读红楼梦的意象艺术结构 赏析曹雪芹寓意象征的文学写作构思

时间:2015-06-08

如何通过文学途径进入作品?这就是本篇内容所要涉及的,其中一种重要的文学赏析方法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前言:在普通读者这里,《红楼梦》既然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不是一本考古学者手里的文献资料,那对其文学艺术魅力的赏析探寻,才是最能体现其作品的价值所在。如何通过文学途径进入作品?这就是本篇内容所要涉及的,其中一种重要的文学赏析方法。

1、意象探寻的方法论:

理解作品中“真与假”含义,是进入作品文学层面的第一步。但凡是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甄(真)事隐去,贾(假)语村言”这些。因为作者在开篇即说:历经梦幻,故将真事隐去,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

这是完全不同于之前所有话本小说作品的开篇,以至于在这几百年来,我们研究《红楼梦》的都以这个被隐藏的故事为发掘目标,被这种隐隐的神秘所吸引,于是就这样,对作品的解读主流,基本就成了探佚和索引,还有什么秦学等等内容,而其真正的文学艺术价值却少有人关注。

之前我从语言艺术的层面,在其修辞学、叙事学的角度,进行了以点带面的作品解读,通过撕开一角来管窥这本文学巨著,这也是对其文学方面的内涵,做方法论上的小范围探索。今天我再通过意象与意象组织结构两方面做一下赏析品鉴,以此探寻分析,作者的写作初衷,赏析作者搭建作品的文学艺术逻辑架构,了解一个文学世界里所呈现出来的《红楼梦》的样貌。

我们都读过诗词,对其意象、意境这些概念的接触,我们早在诗词方面就极为常见,可以说没有意象和意境,就没有我们灿烂的中国诗词,这是我们传统文学的美学元素。我们传统的文学,不同于西方的说理和哲学内涵,我们的作品里更多的是抒情,表达一种情感,同时载道,承载着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者是为人、为生之道。

可以说不懂意象、意境这些抽象的概念,就无法真正的读懂和理解诗词。因此我们在文学范围内,如果以理性的姿态去理解这本《红楼梦》其本身也许就是一个错误。

我们的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一脉相承下来的传统古典文学,如不去以文学的视角做艺术上的感悟,就像你读到那些“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非要去拿尺子量一下是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非要争论“一日千里”是不是真有可能实现,这会不会显得有点荒谬可笑?

我们通过整部《红楼梦》里,作者对诗词的运用,就能感觉到这种传统诗词美学,在曹雪芹这里的传承与延伸,因此《红楼梦》里这种常见的所谓“春秋笔法”,与其我们牵强附会的去关联现实世界的历史过往,不如去理解石头与玉的意象及其象征。因此真与假并不是现实世界与虚构时间,而是虚构世界与象征世界。

我们先理解阅读诗词的正确姿势,理解意象的象征对于理解诗词的作用。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来进入《红楼梦》的文本,那整个文本表达的就是一个意象,一个象征,读整个文本就像是在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整个的《红楼梦》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系统,我们接下来,就需要以品诗词的方式理解这个意象系统。

2、《红楼梦》的多维艺术结构:

对石头与玉的象征意义理解,是我们以文学艺术视角打开这部作品的钥匙,不理解就必然要偏离文学走向其他边缘的、非主流的阅读方向,也自然就不能算是接近曹雪芹的文学创作初衷,自然也就无法采掘其文学艺术价值,毕竟曹公不是史学家,或者是什么设计谜语的娱乐作家。

我们把整个作品中贾家的故事,理解成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系统(形象认识这个象征系统,请看文章最后一张图:我的手绘图),那对于其文学的解读,首先从内在矛盾冲突开始,这是我们了解它、认识它的一扇重要的门,从而可以结合其意象和象征意义,来继续的、深入的探索文本深处。

我们如果以狭隘的意识形态来理解作品的矛盾冲突,那看到的一定是封建与现代的矛盾冲突,这些内涵往往都是后来的读者赋予的。如果我们以王国维的“悲剧”意义和生命哲学去理解它,那就是关于爱的矛盾冲突。我想这还不够多,不够全面,虽然这是一种内涵,但没有站在作者的视角看这部作品。

我认为要还原到文学层面,站在作者的位置,看这部作品的整个象征构思,那就是石头与玉的冲突。如果我们借助前辈们的探索之路,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来看整部作品,就会看到这种文本、情节、象征等多方位、立体的、多维度矛盾冲突。

这是需要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特别应注意的地方。而我们一旦扭曲、混淆了这种多维的冲突,那一定会把这部作品,由立体艺术的,看成扁平普通的,艺术价值就会随之干涸。

其实文本中出现过“九连环”这一把钥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玩的那一个游戏,如果把作品的整体结构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想“九连环”的这个玩具最适合不过了。一条主线贯穿多条副线,主线就是玉与石的矛盾。副线里有宝黛的爱情、贾府的兴衰、原应叹息(元迎探惜)的人生悲剧、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以及刘姥姥等人的故事。

所有的这一些,都与石头与玉石的矛盾冲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艺术上的关联,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玉石与石头的矛盾在哪里?

3、玉与石的意象象征

从大荒山无稽崖开始的石头说起,作者告诉我们是女娲补天多余的一块石头,凸显其无才补天,于是就被遗落在大荒山无稽崖,就在第一回,石头由原来的石头幻化成了玉,而这个幻化的过程,其细微之处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它本身的 两面性。一面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石头内心,这是天然的,但也是无用的。

而变成玉之后,其文学意义的矛盾就出现了,那就是有用与无用的对立,石头与玉石的对立,珍贵与平凡的对立,这就形成了一种对立的意象形态,而这个意象会始终的贯穿整部作品。以石头为意象,贾宝玉就是象征性的一个人物。贾宝玉是由神瑛侍者变成的贾宝玉,这如同石头变玉石形成了同构。

整个贾宝玉及其贾家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意象系统,一个整体的意象。而甄家才是代表着现实,一个作者通过自己的现实生活虚构的一个角色和家族,贾家只是一个映射和象征(可继续参考我的手绘图理解)。以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文学对立关系、晴雯与袭人的文学对立关系、甄士隐与贾雨村他们都有着石头与玉的对立关系特征,也同甄宝玉与贾宝玉相同。

要理解这种象征构思,就像理解我刚才举的例子:“三千尺诗句” 是艺术化、抽象化的图像,在《红楼梦》里,这种抽象的、艺术化的图像,就是贾宝玉及其四大家族那些人,而实际的“瀑布”如同就是甄家(敲黑板:甄家是作者根据自己身世虚构的,虚构是文学层面,而如果理解为暗示贾家,这就脱离了文学艺术而走向边缘化)。

在我们欣赏诗句过程中,重点从来不是真实的瀑布,而是通过被作者艺术化、抽象化的“三千尺的瀑布”在自己内心投影成一种抽象化的情感图像,从而形成一种感同身受的艺术体验。理解这些,我们再回到《红楼梦》文本,看看第三回那首词即可理解他与石头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是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

我们不能把贾宝玉理解为石头本身,而是作者借石头来做的一个灵魂的意象象征,当石头变成了玉的外表,也就可以理解贾宝玉这个人,被赋予了甄宝玉相似的世俗身份(关键点),这个身份的赋予,也如大荒山的这块石头相似,也是被赋予了一个“玉”外表,但内心却是石头的内心(真假宝玉之争的逻辑起点)。

这也是贾宝玉自身的矛盾,这种矛盾等同“玉与石”的矛盾,他们之间构成了意象的象征关系也是同构关系。以此我们透过文学层面看贾宝玉的摔玉行为,其实就是这种意象本身所具有的天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我们也可以去通过情节来理解这个矛盾,但这是两个层面,需要读者分清楚。

石头是自然的,而玉是现实社会的。玉本身也是石头,但因为其现实赋予了一种属性,于是就变成了玉,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比如: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人,而现实社会是需要我们从小开始,慢慢的通过努力完成一项项的学业和技能,现实告诉我们需要有一张文凭,要有一栋房子,要有一辆车,要有存款等等,这些现实属性的东西来贴上自己的肉身,形成一种外表。而悲剧的是,现实只认那些贴有这些标签的人才算是人,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是一个废物。

这种象征就是表达一种人的异化现象,也是人类文学千百年来的共同主题。在哲学范畴很多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就如我们生来这个世界,初衷是诗意的开心的活几十年。但最终却变成了为了学业、工作、房子而活。本来学业、工作、房子是为了快乐的活,仅仅是工具的属性,是手段,是为了服务于我们达到快乐目标。但结果是我们把这种获得快乐的手段当成了目标。最终因为这些手段,而忘记了快乐的初衷,一辈子都在忙这些,错把获得快乐的手段当成目的,这就是人生哲学里的一种悲剧。

而《红楼梦》无不是在做这样的象征表达,试图给我们提出这样的人生哲学命题。贾宝玉就是因为具有了这些俗世标签的外表,但内心却是石头的内心,是一个自由不羁、顽固不化、不通事务、但却有着超凡脱俗性格的人,内心具有了这种最原始的,人类快乐的本性。

他与外在的“世俗标签”形成了一种不可化解的矛盾,当他第一次摔玉的时候,就是对世俗的金玉良缘表示了由衷的反抗,内心想的是最本真的木石情缘,因为木石情缘才是因为爱而爱,金玉良缘却是现实的,因为俗世的考量才有的一种“爱”。

这种矛盾激化了贾宝玉灵魂里那种石头本性的痴相行为,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因此外在表现出对玉的痛恨,是玉的外表和石头的内心所具有的那种不可调和矛盾的痛恨。因为很多读者不懂他内心,其实是作者赋予了这种先天性的玉与石的矛盾对立,所以无法理解摔玉的行为。也因此就出现了摔玉的原因,经过读者各种探佚,最后什么说法都有。但在文学层面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矛盾象征的表现。

如果大家细心的抓住这条暗线,那我们就会清晰的看到这样一条脉络,从玉被宝玉衔着出世,到众人赏玉(第八回薛宝钗),再到玉自我的迷失(第二十五回),然后接下来贾宝玉摔玉(第二十八回),最后就是玉的丢失(第九十四回),结局,甄宝玉的出场。

尾声:

只有理解这种意象的象征逻辑,就可以理解这个甄宝玉才是代表着玉,而贾宝玉其实本来就是一块石头,只是被临时赋予了玉的外表,真假宝玉之争,在文学层面的理解就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对立与矛盾,只是一种意象的象征理解。玉的“人生”轨迹也是贾宝玉的人生轨迹。

最终的失玉,其实就是现实的身份“标签”被剥离和失去。因此我们看到当玉丢失之后,紧接着就是贾府被抄及其他人的离去,这接二连三的悲剧开始不断上演。这时石头在凡间身为玉的故事也就要结束了,因为石头那玉的外表,在现实的象征层面已经通过贾宝玉的故事看到了,一层层的被剥离。

简言之:以抽象理解传统诗词的方式,通过文学意象艺术的途径,来理解《红楼梦》里所出现的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和内涵,理解其中具有的意象结构和心灵投射,才能领略其文学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文:饼子

欢迎关注,带你以专业的文学视野,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品读红楼梦的意象艺术结构 赏析曹雪芹寓意象征的文学写作构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曹雪芹细写的秦可卿房间 为何被脂砚斋评语:艳极 淫极

曹雪芹细写的秦可卿房间 为何被脂砚斋评语:艳极 淫极

...设相关人事物,是对贾宝玉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的补充。曹雪芹描写秦可卿房内十二样人事物分别是:一,唐伯虎;二《海棠春睡图》;三,秦太虚;四、五:对联;六,武则天宝镜;七,赵飞燕金盘;...

2008-09-07 #经典句子

《红楼梦》开篇写下违背主旨的语句 曹雪芹意欲何为?

《红楼梦》开篇写下违背主旨的语句 曹雪芹意欲何为?

《红楼梦》开篇写下违背主旨的语句,曹雪芹意欲何为? 目前光是研究红楼的就是分为五大派,有考证派、评论派、评点派、索隐派、题咏派等。我读过一些红学家写的红楼专著,有些是有真功夫的,比如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2023-07-08 #经典句子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出自曹雪芹之手?答案都在妙玉的一句话里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出自曹雪芹之手?答案都在妙玉的一句话里

...也有一部因残缺不全而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巨作——《红楼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诚如老子所言,“过犹不及,盈满则亏”,太过完美的作品往往也太过脆弱。或许时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让这些文化瑰宝都带上些...

2023-08-29 #经典句子

《红楼梦》词赋中最长的一篇 文采飞扬 尽显曹雪芹的才华!

《红楼梦》词赋中最长的一篇 文采飞扬 尽显曹雪芹的才华!

...了,贾宝玉写了这篇《芙蓉女儿诔》,极尽赞美之词!《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艺术成就不言而喻,不仅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其中诗词更是让人感觉惊艳,大家熟悉的有《葬花吟》《枉凝眉》,可是还有一首估计...

2023-10-13 #经典句子

读《红楼梦》 品味其中的词文化 方知曹雪芹用心良苦

读《红楼梦》 品味其中的词文化 方知曹雪芹用心良苦

...楝亭集》中,有词钞1卷、别集1卷,计词57首。而纵观《红楼梦》全书,曹雪芹既引用了前人词句,又有词的创作,显示了他对词这种文学形式的鉴赏力和驾驭力。书中所引前人词句,俱是名家名词名句。南唐李后主皇帝没当好...

2023-10-13 #经典句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为什么她的下场最凄惨?曹雪芹一句话说明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为什么她的下场最凄惨?曹雪芹一句话说明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子,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讲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而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古来颇多争议。红楼梦女儿绝句都惨,可洁癖到过度的妙...

2023-10-16 #经典句子

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 用在现代都不过时 依旧能警醒世人

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 用在现代都不过时 依旧能警醒世人

《红楼梦》中真的太多金玉良言,用在现代依旧都不会过时,比如其中的《好了歌》,那一句句都是足以让人醍醐灌顶的,可世人就是不明白,永远都是重蹈覆辙,一代又一代。多数醒悟之时,都已过半百人生,悔恨莫及。而今...

2023-09-29 #经典句子

红楼梦里的几处经典语录 透露曹雪芹的人情练达

红楼梦里的几处经典语录 透露曹雪芹的人情练达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长篇巨著,它把我国古典小说推到了艺术的巅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作为一部小说,除了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诗、词、歌、赋、偈语、灯谜、酒令等等,应有尽...

2023-10-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