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把握言语理解的深层奥秘 这三道题目你能对几道?

时间:2023-09-20 06:02:01

相关推荐

把握言语理解的深层奥秘 这三道题目你能对几道?

言语理解一直是行测中的一个难点,许多人折戟沉沙,其实言语理解的深层次奥秘并不复杂,我们平时做题目的时候,掌握了太多花拳绣腿,却忽视了对言语理解本身的透析。对于言语理解题,每做一道,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是你知道作者本身想表达什么?

二是出题人想考什么?

三是选项表述了什么?

每道题目都把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了,你自然就会懂得言语理解的核心奥秘。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作者本身想表达什么。任何言语理解题,都是摘抄自书籍报刊的,属于原文重现,因此,作者本身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写文章的,并且尽可能的想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表达意图的常用方法无外乎文章的逻辑结构、关键词、特殊句式等。

然后说第二个问题,出题人想考什么。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要点,出题人想考的内容和作者想强调的重点,往往是一致的,否则扭曲作者的含义,那出题目的意义就不大了。但是,题干本身只是从原文中摘抄的,并不能很完整的表述出作者的意图,所以,出题人在选择题干内容时,都有侧重考查点,比如是考段落结构的分析,还是某个重点词语的理解,还是一些细节的判断,或者是文章内容的概括等,这些都经常体现在提问方式上,我们每做一道题目都要进行复盘,才能把握出题人的思维。

最后说下第三个问题,选项表述了什么,一般而言,四个选项的难度并非一致的,往往都有存在两难两易,我们要做的通常不是四选一,而是二选一。这样我们就需要对每个选项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迷惑你的,掌握的一清二楚,每个题目做完都分析下选项的陷阱在哪里,这里的关键就一个:句子的主干,学会从主干这个根本项出发去理解选项。

但是这三个看又可以统一到第一个看上,就是作者想表达什么,所以,今天我们就结合题目重点讲讲怎么看作者本身的意图。

第一题: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目前旨在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战”项目,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

B.要弱化明星在慈善中的作用

C.要把握慈善娱乐化的分寸

D.应适时预防“超限效应”

解析:

这是16年的联考真题,正确率只有39%,当年可难倒了好多人,一度成为“拉分题”。

我们看红线部分:作者其实是想说明“冰桶挑战”要警惕“超限效应”。但是“超限效应”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心理学名词,因此作者前面是用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超限效应”,然后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紧接着就“冰桶挑战”中的“超限效应”的具体表现进一步解释,也就是留下慈善真精神,不要超限,最终成为作秀。很明显,作者的意图就是说明“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也就是答案A。

显然这里出题人想考察的重点和作者意图是一致的,也就是文章的主题词或者说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其实就是一句话:

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让“冰桶挑战”产生“超限效应”。

选项B中的“明星”不是文章重点,选项C慈善娱乐化是对文中“过度娱乐化”的另外一种表达,文章只是说避免过度娱乐化,没说不能娱乐化,属于范围扩大,选项D适时预防“超限效应”,这个应该是最容易迷惑的选项,毕竟题干中看起来一直在说“超限效应”,但实际上“超限效应”只是为了证明作者对“冰桶挑战”的观点。

第二题:

在现代民主制国家中,法律至少在形式上追求六个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平等、民主、秩序自由和效率以及程序的正义。为了实现上述的价值或协调上述价值以充分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和效率,法律必须首先确立其在社会成员中的权威,使人们自愿接受它所确立的行为规范。而要促成这种结果,就一定要依靠民主制度自身的建设。民主愈发达,就愈能有效地控制权力的滥用和特权的滋生。这将会为法律的适用和遵守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法律也因此而更具有权威和有效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主是现代法最核心的价值目标

B.民主是实现现代法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C.民主决定现代法的发展方向

D.民主是现代法的威力与作用的保障

看作者想表达什么,我们看红字部分。作者的这段话的逻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阐述法律的六个价值目标,然后推出其实现条件,也就是确立权威。再推权威的实现条件,要依靠民主制度。也就是说,作者想说明的意思就一句话:实现民主制度才能确保法律权威,有了权威才能实现其价值目标。关键词有三个:民主、权威和价值目标。

显然A是相反的,C是瞎扯,那么B和D看起来都有道理。但是B强调的是前提和基础,而D强调的是威力与保障,显然D体现了权威的意思,B没有体现出这层意思,那么答案就是D。这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另外,大家要对前提的概念有个理解,很多言语理解甚至申论中都涉及“前提”一词,出题者显然也是考虑了考生对前提一词的理解,那么前提是什么?在逻辑学上,前提指的是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个判断的判断。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关键点,前提只针对被推断的主体说的,不能跳跃。比如我在前一篇文章《25岁的你,已不再年轻,还折腾什么》中,我其实表述了一个意思:

拥有知识和财富的前提是健康,而健康的前提是别“折腾”自己,但不能说拥有知识和财富的前提是别“折腾”自己。

其实和这道题目一个意思,只是这个题目更具有迷惑性,但是只要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依次类推:题目中民主制度是确保法律权威的前提,确保法律权威是实现价值目标的前提,选项B就是跳跃了,直接把民主作为实现价值目标的前提,相当于我说的直接把别“折腾”自己作为拥有知识和财富的前提,不“折腾”你怎么可能拥有这两者呢?

第三题:

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的市场参与者,都被抛进不断更新的陌生空间中。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行为、交易制度和交易商品,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尤其是考虑到经济生活信息化和网络化,市场经济的陌生关系就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面对的是陌生关系

B.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信息不断更新

C.市场经济生活变得越来越信息化网络化

D.市场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我们看完这个题目,先看看作者的表述逻辑,先说市场参与者被抛进不断更新的陌生空间中,这是个比喻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讲市场参与者不断面对新的陌生关系。然后说原因: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行为等变化,还有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助推,最后得出结论,市场经济的陌生关系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

这是个总分总的关系,作者先提出市场参与者面对不断更新的陌生关系,这里只是提出了概念,然后说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这种陌生关系不仅存在,而且更复杂了。其实最后的复杂化和前面的不断更新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不断更新所以更加复杂,中间的那些内容都是不断更新的具体内容。

换言之,作者的意思就是一句话:市场交易的各种因素和信息化不断更新,让市场经济的陌生关系更复杂。

然后我们结合选项判断下。A看起来没毛病。B显然搞错了主题词,作者说的是陌生,不是更新。C只是一个条件。D就根本不沾边了。

所以,我们抓住了作者的表达意图,其实这类题目的答案就昭然若揭,当然抓作者意图的前提是抓段落逻辑,所谓的段落逻辑其实是作者的思考经过,比如第一题先铺垫,然后提出观点,进一步论证;第二题是由果溯因,层层递进;第三题是总分总。而逻辑又经常通过关联词展现出来。

然后还要学会找关键词,题目的选项大多是围绕着关键词展开的,只要我们把这两个基本功练扎实了,那么无论言语理解,还是申论,其实都是一回事。本质上都是考察一个人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体制内微小说:水平

25岁的你,已经不再年轻,还折腾什么呢

再谈万能“三心”在公务员面试中的妙用

如何三五天内让申论提高十几分?看看这波操作

秋天的第二杯奶茶才是真爱,第一杯奶茶都是套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领悟公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绿凡2024-01-03 05:32绿凡[江苏省网友]103.56.154.36
    这三道题目挺有挑战性我估计我能对两道加油吧!
    顶6踩0
  2.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2023-11-11 17:47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贵州省网友]203.9.76.17
    把握语理解深层奥秘需要不断思考和练习不容易啊!
    顶0踩0
相关阅读
2021辽宁省公务员考试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难度及命题趋势分析

2021辽宁省公务员考试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难度及命题趋势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主要从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三个方向考查

2023-10-21

积累的一筐干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法

积累的一筐干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法

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考生必须注意

2007-12-24

宜宾事业单位考题预测—言语理解考情+命题特点+典型例题一网打尽

宜宾事业单位考题预测—言语理解考情+命题特点+典型例题一网打尽

其中需要注意,言语中的语句排序题,在宜宾职测中,安排到了判断推理版块,题量为5道题

2008-02-10

价值投资的奥秘是什么?被巴菲特五句道破 掌握了 余生不再缺钱

价值投资的奥秘是什么?被巴菲特五句道破 掌握了 余生不再缺钱

为什么要多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因为他真的赚到了钱

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