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小麦怎么种?5句谚语 一键还原旧时老辈人靠传统经验种麦场景

时间:2023-09-17 06:20:02

相关推荐

小麦怎么种?5句谚语 一键还原旧时老辈人靠传统经验种麦场景

虽然现在处于白露节令期间,但乡间已经有比较勤劳的老辈人,开始采收成熟的玉米,准备腾茬播种越冬小麦;因为民间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说法;虽然现在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耕种采收过程早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在部分丘陵坡地,边角零星地块,无法实现机械化耕种的田块,还需依靠传统方式播种小麦;在过去机械化耕种装备没有普及之前,种植小麦全靠传统人力耧播;因此,在民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种麦经验极其丰富的麦把式。

麦把式也叫摇耧手,是指用耧车耩麦,掌握耧脚入土深浅和摇耧频率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小麦播种深浅和密度的人;摇耧手必须具备丰富的种麦经验,熟知耧车特点和功能,对摇耧频率能够熟练掌握;对小麦的品种播种量,对土壤墒情,对节令气候有较准确的见解;所以,摇耧手即需要熟练的摇耧技术,也需具备丰富的种麦经验;摇耧手的经验除了从实践中获取之外,还能从民间流传的传统农谚中获取;小麦怎么种?从摇耧手口中流传下来的五句农谚,就可还原老辈人靠传统经验播种小麦的场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摇耧手是如何利用农谚播种小麦的?

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

农谚“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是对小麦适播时间选择的要求;看种是指在播种越冬小麦之前,要依据小麦品种生育周期天数,品种要求的适播期,种子的优良程度,综合审定小麦的适播时间,选取恰当的时间点再进行播种过程;看地是指在播种越冬小麦之前,需要根据土质情况,土壤肥力,土壤墒情酌情确定小麦的适播时间;比如农谚“肥少田旱,趁早保险;肥足能灌,酌情播晚”要求肥差墒差的田块可适当早播,而肥力雄厚,墒情较好,能排能灌的田块可以适当推迟播期。

看天是指在播种越冬小麦时,要掌握播种前后的气象变化;如果播种后立即下雨,播后土壤表层容易形成板结层,会造成种子难出苗的现象;老话“麦有穿山之力,就怕烂泥压顶”早有提醒;如果播期土壤过于干旱,而且今后一段时间内会一直持续干旱少雨的天气,这就需要通过人力改善墒情或者推迟播种的办法寻找适时的播期;因为土壤含水量达不到麦子出苗要求,也会形成麦子播后缺苗断垄的现象;老话“麦怕胎里旱,胎旱苗难全”也对旱播小麦不全苗作出过提示。

另外,越冬小麦的播种也需要依据节令规律和小麦的生长习性酌情确定播期;比如农谚“白露至寒露,种麦都不误”说得也很在理;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较大,气候特点各不相同,种麦的适播期也不尽相同;比如农谚说“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而南方地区气温偏高,越冬小麦可适当迟播;因此,各地气温不同气候环境不同,播种小麦要把握适时二字;因为老话早就有过“过早温高苗猛窜,病重虫咬苗难全;过晚很难保穗足,管理再好难高产”的训诫。

底粪麦子苗粪谷

农谚“底粪麦子苗粪谷”是对种麦底肥的要求;意思是以粪肥为主的农家肥适宜作为种植小麦的基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小麦也一样,也喜欢粪肥;老话“底墒一层粪,麦子长得顺”就是对麦子底墒使用粪肥麦子长势好的描述;因为越冬小麦是一种生长习性比较特殊的农作物,它需要在越冬前长出足够的根系和健壮的分蕖用来抵御严寒,而麦子能够在越冬期之前长出充足的根群和强健的分蕖,需要充足适宜的养分作为支撑。

而粪肥恰好能为小麦根系提供丰富的氮能和充足磷钾物质以及全面的微量元素,能为小麦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雄厚肥能;粪肥保水保湿保肥保暖的功能,还可保障地温不会失温过速,可保障小麦在冰雪严寒条件下不被冻伤;所以,以粪肥为主的农家肥非常适宜作为种植小麦的基肥;过去在没有出现工业化肥之前,农民种植小麦,主要以农家肥作为基肥;因此,民间还有“粪肥种麦,收成不坏;粪多多收,粪少少收”的说法;在过去,亩施2500公斤的腐熟优质粪肥即可保障小麦获取丰收;而现在,小麦底肥除了施足有机肥之外,每亩再配施50公斤的小麦专用复合肥更利于高产。

湿种麦子干种豆,胡麻菜籽泥里透

农谚“湿种麦子干种豆,胡麻菜籽泥里透”是对种麦土壤水分的要求;这句农谚明确要求,种植麦子的土壤要湿润;另外,农谚“麦种泥窝窝,明年吃馍馍;要想吃好面,种麦泥里站”也明确说明麦子种植土壤要潮湿;按照现在科学种麦的技术术语来说,种植小麦的土壤持水量要达到60%至75%左右为宜;从老话“七宿麦子八宿谷,十二宿上看秫秫;麦种十三天,必定见绿尖”所知,麦子出苗需要7至13天才能见到麦苗芽尖;从播种到出苗,土壤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湿润状态,才能保障麦种生根发芽所需的水分。

因为老话说“人怕老来穷,麦怕胎里旱”,如果麦子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播种,会抑制麦子的发芽能力,会造成麦子缺苗断垄的实际情况;所以,麦子播种时需要将土壤调整到适宜麦子出苗的墒情;如果墒情不足,可通过喷淋土壤改善;而且,在麦子出苗过程中,也需保持土壤湿润;因为麦种出苗也是麦子生长的一个关键阶段,“麦要浇芽,菜要浇花”也说明土壤湿润对麦子出全苗的重要性。

稀豆稠麦,收成不坏;稀麦稠豆,没啥收头

农谚“稀豆稠麦,收成不坏;稀麦稠豆,没啥收头”是对小麦播种密度的要求;从这句谚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小麦种植需要适度密播;因为老话“麦稀两手空,麦稠好收成”也指明麦子适度密播有利于高产;因为在单位面积内,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麦子分蕖数量的最大化,将是麦子产量的重要支撑;而麦子的分蕖数量除了与麦子的分蕖能力有关之外,还与单位面积内合理播种数量最大化有关;在不影响麦子长势的情况下,播种数量增加,麦子的分蕖数量增多,麦子的产量也就增多;所以,麦子播种需要适度密播;所谓适度密植,就是在品种要求的播种数量之外另增加10%至20%的播种量;同时,也要把握“早麦宜稀,晚麦宜密;肥田宜稀,瘦田宜密;高株宜稀,矮株宜密;良种宜稀,陈种宜密”的播种原则。

二指浅,四指深,种麦三指正得劲

农谚“二指浅,四指深,种麦三指正得劲”是对麦子播种深度的要求;这句农谚也明确指出,小麦播种的适宜深度约为三深;三指深也就相当于3厘米至4厘米的现代刻度;但小麦种植的适播时间不同,品种要求不同,土壤墒情不同,播种深浅也因情况不同而异;比如,实际气候温度与节令气候温度基本相符的地区,流传着“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准”的说法;这句话明确指出小麦的播种深度以4至5厘米为宜;而实际气温与节令气温不太相符的较暖地区,也有“中指二道纹,不用问别人”的农谚;中指从顶端开始,到二道弯曲点的距离也就四厘米左右,说明温度较暖的地区小麦播种深度以3至4厘米为宜;总体来说,小麦的播种深浅以3至5厘米为宜,最适宜的传统播种深度为4厘米。

概述

白露已过,秋分在即;秋分是播种越冬小麦的适宜时节,因为有农谚“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虽然现在种麦大多采用现代化机械装备播种,但从过去摇耧手口中流传下来的种麦农谚,仍对现在的小麦播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从过去摇耧手口中流传下来的五句农谚,对越冬小麦的适播期,播种土壤水肥要求,播种深浅,播种稠密要求都作出具体而明确的描述;所以,根据这五句农谚,即可获取传统种麦经验,也能学会种植越冬小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什么鬼2024-01-01 22:47什么鬼[海南省网友]103.61.105.53
    小麦怎么种?到这5句谚语+键还原旧老辈人靠传统经验种麦场景感觉真是岁月静好农耕乐趣无穷。
    顶0踩0
  2. 抚琴為你彈奏一世2023-11-09 14:33抚琴為你彈奏一世[重庆市网友]36.43.101.138
    小麦怎么种?听老辈人靠传统经验种麦场景真是传承与创新并重啊。
    顶0踩0
相关阅读
俗语“过了夏至节 夫妻各自歇”啥意思?还有哪些日子要节制?

俗语“过了夏至节 夫妻各自歇”啥意思?还有哪些日子要节制?

古人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2012-10-24

俗语:“笑贫不笑娼 ”后面还有一句同样经典 意义深远!

俗语:“笑贫不笑娼 ”后面还有一句同样经典 意义深远!

你无法离开大江,但你又发现大江里布下了一些礁石,大江上或有着狂风,江水流着流着会出现急剧的转弯、急剧的下降和攀升,以及歧路和迷宫

2023-11-27

第五届杨凌小麦文化节聚焦“七宝”话丰收

第五届杨凌小麦文化节聚焦“七宝”话丰收

6月5日上午,以传承后稷精神、弘扬小麦文化,做强小麦产业为主题的第五届杨凌小麦文化节在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小麦基地举办

2023-07-26

十年鸡头胜砒霜 源于苏东坡的一句话 美味的鸡头 到底能吃吗

十年鸡头胜砒霜 源于苏东坡的一句话 美味的鸡头 到底能吃吗

比如说动物食材中的猪,除了猪肉之外,猪蹄、猪头、猪耳朵还有各种猪下水,我们都能拿来做成各种美食,而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看似垃圾的食材能够做出美味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