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岭南文化话语的发现与建构

时间:2023-09-14 07:46:01

相关推荐

岭南文化话语的发现与建构

岭南文化虽产生于中国南隅却自成一格,且各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但总体来看,岭南的主体文化话语尚未确立:一是这些岭南文献大多属于资料整理,且基本沿袭旧说,考证较为粗略;二是这些文献缺乏理论上的概括提升,也缺乏主体文化话语的发现与建构。最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陈桥生新作《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颇有一些学术亮点。

建构岭南文学形象

《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不但颠覆了人们对唐前岭南文明的偏见,而且展现了作者试图建构岭南主体文化话语的学术追求。一方面,该书缕述、考证岭南的“贬谪文学”现象及中原南下文人为岭南的文化、经济等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作者又展示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互动与碰撞。正是在这样的二维空间中,陈桥生发现了岭南历史进程中许多被忽略的闪光点,挖掘出不少潜沉于历史深处的生活细节。

陈桥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贬谪路线,建构了早期岭南的文学形象。从两汉时期岭南最早的学术中心广信到东汉学者杨孚,从谢灵运的南迁到南朝顾迈、沈怀远、张融、范云、阴铿等诗人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发扬,最后在南朝诗人江总手中完成了岭南文学形象的最初建构。这是一种颇为大胆的文学想象。因为在以往关于岭南文学的认知中,人们一般都认为唐以前岭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在,陈桥生沿波讨源,通过细致的实证分析指出,正是北方文人的流贬和本土文人的参与,共同促使岭南迎来了一个文学的时代,并首次在主流文学书写中建构起岭南的文学形象。

挖掘历史精神蕴涵

在学术方法上,《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能够以小见大、以细见深;在文化传承方面,该书做到了史、思、诗的互证。作者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上的岭南,但他却能弥纶群言,精研一理,不拘泥于旧说,不执着于一隅,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学术方法上的以小见大、以细见深是《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的突出特征。陈桥生在爬梳剔抉唐前岭南文明进程的历史脉络时,既有开阔的视野和宏观的把握,又能见微知著,且有知识考古学的细致严谨。作者从小处落笔,追根溯源,从细节中开掘出大境界,并由此赋予材料以新意义。例如,在“陆贾两使岭南”一章中,作者写到唐蒙出使南越,南越人请他吃“枸酱”。陈桥生先考证“枸酱”为何物,继而写唐蒙由“枸酱”而制定出“制越”之策,再写到“枸酱”在汉越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中的作用,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上的隶属归附需要强大的实力作后盾,而日常文化生活的交流却无孔不入,无法隔绝。再如,在第二章“西汉徙合浦”中,作者从《汉书·王章传》简短的五百余字记叙中,推断出其时采珠业与贸易的盛况,进而引申出“合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文章。类似这样的例子,书中还可举出许多。

在《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中,作者循着唐前岭南的人文路向,深层挖掘岭南地理深处的历史精神蕴涵,试图突破地域、时间的界域去注视万象万物、思人类之所思,以接近历史真相。但历史总是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凝结于特定地域的深处,并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学者在进行人文地理的挖掘时,除了投注极具穿透力的史家眼光外,还要具备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并善于抓住人文地理的内在纹路加以描绘。此书在考察唐前岭南文明进程时,挖掘出许多没有诉诸正史的历史传奇和历史背影,抓住了沉潜于历史皱折处的各种文明碎片,筑构了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景观。这些历史的段落和文明的碎片往往不被主流文化所重视,也常常为一般人所遗忘,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因而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接续以诗证史传统

《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在学术方法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史、思、诗融会贯通。作者通过以诗证史,或以诗言思,借助历史还原和诗意沉思建构文化诗性的范本,呈现民族文化生活的性灵,激活自由浪漫的人格精神。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如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等已为我们开辟了优秀的学术传统。他们无论是“以诗证史”还是“以史证诗”,都试图以诗再现历史人物的心灵世界;或从历史出发,建构诗的文化精神范式。

难得的是,陈桥生能接续“以诗证史”的优良治学传统,将学术著作写得妙趣横生、摇曳多姿,有情有趣且有味。他不仅在“绪论”和“余论”里将一批批被贬文士比喻为一只只南飞的鸿雁,描述其“肃肃振羽之声,犹在耳畔回响”的情状,更在行文中随处穿插进诗性的笔致。例如,陈桥生写到杨孚时说:“岭南天暖无所见雪,而竟可以随杨孚而至,那还有什么是不可以随之而来的呢?”他在写谢超宗时称:“一代文宗谢灵运带着他的绝妙文辞,远遁于岭南,而就是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从岭南又走出了一个文采风流的谢超宗,能不令人生发‘灵运复出’之叹吗?”像这样富于文采和情趣的议论抒发,在书中随处可见。这些妙趣横生、略带调侃意味的“闲笔”“逸笔”,一方面可见出作者的文心,另一方面也使该书既有史的厚重严谨和思的深邃邈远,又有诗的灵动飞扬。

从总体上看,《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不论是选题、学术方法,还是识见和对材料的挖掘,以及理论视野和书写的方式,都对岭南文化研究有很大的拓展和推进作用。该书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学术成就,一是因为作者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建构岭南文化话语的雄心;二是因为作者对现实有深切的关怀,其极具现代性的眼光和意识更使《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具有一种“居高声自远”的宏阔视野;三是因为作者有扎实的史料功底和深厚的学养,并善于对史料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与提升。在此意义上,《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对于岭南文化的研究有诸多启发性,是一部既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又能在文化创新方面给予我们启示的优秀学术著作。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原标题:《岭南文化话语的发现与建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寒泠若2024-01-22 08:20寒泠若[海南省网友]203.22.78.25
    期待到更多关于岭南文化话语深入探讨。
    顶4踩0
  2. 白衣如斯2023-12-10 00:09白衣如斯[陕西省网友]202.10.66.192
    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岭南文化话语研究成果。
    顶0踩0
  3. 暮e雪2023-10-27 15:57暮e雪[国外网友]103.1.25.85
    这个话题很有趣岭南地区文化直备受关注。
    顶1踩0
相关阅读
岭南传统文化艺术|茶美学三个细节 教你由内而外绽放美

岭南传统文化艺术|茶美学三个细节 教你由内而外绽放美

它涉及饮茶生活行为的思想、艺术和技能等研究领域

2009-09-06

打卡番禺美丽乡村 听一曲岭南乡愁 尝一口粤菜文化

打卡番禺美丽乡村 听一曲岭南乡愁 尝一口粤菜文化

第1站:向海而生的莲花山渔港站在莲花山眺望,可一览石楼镇莲花山渔港的全貌

2014-07-28

到广州西关小巷走走 欣赏西关大屋风情 感受岭南美食小吃文化

到广州西关小巷走走 欣赏西关大屋风情 感受岭南美食小吃文化

也就是所谓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吧

2023-12-11

这位岭南文人 让人看到中国文化的力量

这位岭南文人 让人看到中国文化的力量

传主的名字叫欧初,他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五桂山下,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队长,粤桂边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主任、东征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