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没有音乐的城市没有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

时间:2023-09-11 05:45:01

相关推荐

没有音乐的城市没有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

兰州的灵魂: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是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该曲艺形式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如遇喜庆节日、请客宴会,不论在农村的家庭院落、还是集镇的茶肆酒楼,老兰州人聚集在一起弹唱,每当唱到高潮时,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显得气氛十分热闹。兰州鼓子是以坐唱为主的曲艺表现形式,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严格按兰州方言行腔,乡土气息浓厚。目前收集到的曲牌约有一百多种。从声腔上来讲,可以分为拍调、鼓子、越调三种。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如“边关调”的悲壮,“北宫调”的凄凉,“紧诉”的热烈紧张、“慢诉”的舒缓轻快、“石榴花”和“倒推桨”的抒情婉转,“金钱调”和“剪靛花”的喜悦平和以及“罗江怨”、“叠断桥”的忧郁悲伤,真是千啼百转、各尽其工。传统曲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兰州鼓子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历史年代则有宋代、宋元、元代、清代四种说法。长期以来,兰州鼓子主要由业余爱好者演唱,职业艺人很少,各个时期都有一批兰州鼓子唱家。长期以来,兰州鼓子的继承发展处于自然状态,随着人们艺术观赏的多元化,以及兰州鼓子演唱活动的日益减少,兰州鼓子已经呈现后继乏人的趋势,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2006年5月20日,兰州鼓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兰州鼓子的曲艺形式主要以唱为主。演唱形式是帮唱和坐唱等。坐唱的时候,由一个人自己弹三弦自己唱,也可以多人一起弹唱,弹、唱有分工,他们默契配合演唱。在表演过程中要求演唱者不能有肢体动作,不能化妆,也不用穿特别的演出服饰,不需要拿任何演出道具,不刻意要求演出的场合与地点,只要拨起三弦伴奏便可演唱。帮唱主要有衬字起头的帮唱和含有帮唱的衬字句,还有反复帮唱;末尾的句子有1、2、3人分开演唱。帮唱又称为 “帮腔 ”、“接声 ”或 “拉哨子”。皋兰县的艺人们称之为 “拉坡”。这个形式的演唱是继承了宋代鼓子词中的 “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的演唱手法。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又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一般采用自弹自唱形式,演出时要求演员的手势、表情等都要能给听众以美的感受。演唱时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还辅以扬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箫、笛等,演唱者一般为一人。其唱腔清雅婉转,音域幽广,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将喜、怒、哀、乐等复杂思想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兰州鼓子唱腔的音色较为苍劲粗犷、微带嘶哑。主要以大白嗓来演唱,演唱时不拐弯抹角,直上直下,给人一种爽快的感受。兰州方言原本就有咬字较重、发音强硬的特点,所以在与音乐相结合了以后,这种发音的规律在唱腔中便显得更为明显。兰州鼓子的音乐唱腔在较为长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经过众多的兰州鼓子人的自身演唱,形成了“牌调、越调、悲宫调、平调、令儿调 ”等十大调的声腔种类。兰州鼓子唱腔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庄严典雅、华丽委婉、悠长明亮、奔放亮丽、明朗激越、欢快动人音乐风格和音乐色彩。兰州鼓子是庄严而又华丽的,它的唱腔听着和江南地区 的评弹在调式上有着微微的相似之处,但是就旋律而言,兰州鼓子的音域起伏比较大,拖腔也要更长一些。兰州鼓子的演唱者多半为年长的男性居多,所以听上去声线要厚重沧桑和沙哑一些,这也正是西北地区歌声的特点,从歌声中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们不拘小节、豪放爽快的个性,是歌唱艺术形式与社风民风的高度统一。

兰州鼓子曲牌众多。目前已收集到100多种。传统的鼓子词已多达1000多个段子。其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在民间流传极广。传统曲目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赞美贺颂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词;三是叙述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总的价值取向为张扬忠孝节义思想,劝人为善,灌输上下邻里亲族之间的和谐共处理念。兰州鼓子世代传唱,它的唱词在思想内容上积极进步,热情洋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论是古人古事 ( 诸如《 拷红》、《 荐孔明》、《燕青打擂》、《盗林芝》等 ),还是反映现实生活场景的题材(如《李大娘送饭》、《舅舅的礼品》等),种种题材的演唱不断使民众通过音乐的感受来体验故事的情感。认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了解历史实事。由于它的创作和演唱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它的身上也蕴涵了创作者的创作观点及审美倾向。兰州鼓子的明天……

长期以来,兰州鼓子的代表性传承人只有2人,陈增三、魏世发(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2014年底启动兰州市传承人申报工作时,从兰州鼓子的分布区域、家族传承等特点通盘考虑,增补各地的领军人物郑永瑾、魏周全、宋辉祖、肖朝英(家族传承的代表)、崔玉德、赵贵智、魏孔荣、魏相清、刘艳玲(女)为兰州鼓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40岁左右到60多岁,优化了年龄结构,同时给包括兰州鼓子在内的传承人颁发了“传承人证书”,为带动各地的传承演唱活动,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还将从演唱、古筝、扬琴、三弦、二胡等多方面为着力点,举办兰州鼓子专题培训班及专业汇报演出,全面促进兰州鼓子传承保护方式的转型升级。

在今后的兰州鼓子传承和保护中,要对传承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划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传承人的科学管理。政府部门应该进行传承人认定,采取措施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积极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另外,也要对传承人的工作和成果进行不定期的分析和总结,实行奖惩制度,确保传承人的优秀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传承也离不开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富于生机,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中传承不息。2015年1月28日,兰州鼓子艺术团成立筹备大会在金城关非物质文化陈列馆召开。近百位兰州鼓子名家及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共同谋划兰州鼓子的发展 。此举可视为对“保护传承人”原则的重要践行。在今后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类似的会议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在会上既是传承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解决当下兰州鼓子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要舞台。由政府出面,搭建兰州鼓子传承人、协会之间的交流平台,打破现有的封闭式传承模式,促进交流与合作。

2011年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水阜乡设立了兰州鼓子传习所, 传习所由国家级传承人陈增三负责,传承人肩负着将 兰州鼓子原汁原味地传承给下一代的使命。长期以来,兰州鼓子艺人数量的减少,以及青年人参与传承的动力不足,致使兰州鼓子的发展呈现出后继乏人的局面。为此,兰州鼓子传习所开设兰州鼓子学校,现在有2O多个小学生、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传习所学习鼓子。在政府、鼓子艺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鼓子是不会消亡的,尤其在鼓子学校学习的孩子们就是鼓子活态传承的未来与希望。

还可由群众艺术管理部门组织开办培训班,招收年轻学员;也可以把鼓子艺术分成传统唱法和改革唱法,两者齐头并进,同步发展。这样既不伤老艺人们的感情,把原汁原味的唱词、曲调和唱法保留下来,又能配合时代发展大胆革新,给鼓子寻找光明的出路。区分角色演出也不会影响严格的音律,因为不用做大的改动。曲艺要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曲艺创作和表演,从来都是在创新当中发展的。曲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依然为广大观众所喜爱,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不断创造和革新。

张震岳迷上兰州鼓子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兰州鼓子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我们应该采取多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既要利用好传统的宣传手段,更要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加强宣传,由政府牵头、鼓子协会“唱戏”,让鲜为人所知的兰州鼓子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首先,要打造互联网视听复合传播途径。一要建立兰州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网站,大力宣传兰州鼓子。特色网站在对兰州鼓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体系化整理的基础上,除去详尽的文字介绍之外,还要增加兰州鼓子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等相关资料,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直观形象的特点,原汁原味地呈现兰州鼓子。同时,还要设置诸如特色议题、有问必答、留言信箱等等与大众进行沟通、交流的版块,在与大众的互动中,扩大兰州鼓子的影响力。二要打造兰州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促进兰州鼓子研究工作的展开,它包括对经典典籍、研究著作、地方文献、研讨会议记录、研究期刊、音像资料、图片展示、音像资料、声频材料等等进行电子处理和存档,方便网上查阅者的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不仅能够保存兰州鼓子的第一手资料,还能够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全面详尽的资料加深研究的深度,从而加强兰州鼓子的研究和传承。

其次,要打造多种类型的大众媒体传播渠道。大众传播媒介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够凭借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相当大程度上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范围、传承时间,丰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内涵,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职能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广播具有传播范围广泛、受众层次多等优势,能够将兰州鼓子转化为语言,诉诸于听觉,这样既能扩大兰州鼓子的传播区域,又能给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还能在听众的联想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类型传播渠道的联合推广,能够使兰州鼓子形成良好的传播语境,完善兰州鼓子传播的社会语境。

第三,要创建多形式的教育传播方式。一要将兰州鼓子引入学校教育中。兰州鼓子与高校的结合,旨在使得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了解、学习、保护并传承兰州鼓子。与此同时,兰州市还应将兰州鼓子引入中小学教育,通过兰州鼓子知识竞赛、表演展示等活动,将兰州鼓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二要将兰州鼓子纳入社区教育系统中。社区教育在城市居民社区发展中具有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等功能。可以在居民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以兰州鼓子为主题的晚会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能够传播兰州鼓子的知识,使兰州鼓子走进百姓的生活中。三要改变演出方式,打开鼓子生存空间可以发动兰州鼓子老艺人到黄河风情线义务表演,在广大市民中扩大影响。黄河风情线是个游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兰州市民公共休闲之地,是体现兰州文化的理想之地。这里有秦腔演出、豫剧演唱、花儿表演、流行歌曲演唱等,是在民众中传播文化的好地方。这些演唱的艺人大都是戏曲爱好者和艺术团退休人员,鼓子艺人们完全可以参与进去。或许开始听众不多,或许听众听不懂唱词,但鼓子艺人可以在开唱前先讲解一下内容,印发一些唱词给大家,久而久之人们熟悉了就会欣然接受甚至参与进来。政府可以给鼓子艺人们发放活动补贴。文化部门也要做好鼓子艺人的思想工作,提高艺人们的思想认识,让艺人们明白如果过分地强调鼓子演唱的“原汁原味”而忽视了展现的平台,就会丢失一些观众,生存都难以继续,又谈何发展呢?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不应固守和夸大传统,关键在于吸收传统中能够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意义。同时,还应加强鼓子演唱流派之间的交流。

向小剧场迈进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了首都的戏剧舞台,这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剧场戏剧的影响悄然渗透于全国各地,导引人们在话剧出现危机、大剧场的演出不甚景气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观、演距离,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来实现话剧自身的突破与提高,招引观众重新回到剧场。在我国其他省市,部分传统曲艺艺术借鉴了话剧小剧场演出的成功经验,纷纷走进小剧场,利用小剧场的独特优势使传统曲艺艺术“活”了过来。例如,赵本山创办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利用“刘老根大舞台”使东北二人转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也在某种程度上让相声艺术重新焕发了光彩。即使近观同处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其曲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小剧场也取得了成功。流传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华阴老腔,现每天在华山客栈进行商演,票价100元,受到了游客的普遍称赞。兰州鼓子完全可以借鉴以上曲艺走进小剧场的成功经验,借用五泉山、白塔山、水车园、兰州老街等景区场所,逐步开展和完善小剧场演出,一方面可以借此吸引游客,扩大兰州鼓子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演出增加收入,这样既可以改善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其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兰州鼓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增加了经费来源,由过去的“输血式”保护发展为“造血式”保护,增加了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活力与动力,使兰州鼓子这朵盛开在黄河之畔的艺术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孤者何惧2024-03-18 09:32孤者何惧[江苏省网友]203.28.86.23
    兰州鼓子音乐真很有魅力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并喜爱这种古老表演艺术。
    顶9踩0
  2. 飄昜2024-02-15 20:54飄昜[重庆市网友]203.16.27.6
    3.
    顶0踩0
  3. 曾经的曾经2024-01-15 08:16曾经的曾经[香港网友]43.252.59.29
    鼓子音乐让我对兰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了解希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去。
    顶2踩0
  4. V子·行2023-12-14 19:38V子·行[山西省网友]122.48.41.185
    2.
    顶0踩0
  5. 拜你所赐2023-11-13 07:00拜你所赐[海南省网友]203.56.1.31
    兰州鼓子真是非常震撼代表着兰州独特音乐文化让人无比自豪!
    顶0踩0
  6. 醉后一页2023-10-12 18:22醉后一页[上海市网友]103.253.222.47
    1.
    顶1踩0
相关阅读
90年代古天乐这部爱情片 扮演哑巴没有一句台词 却感动到流泪!

90年代古天乐这部爱情片 扮演哑巴没有一句台词 却感动到流泪!

小的时候喜欢古天乐就是因为他演得杨过,小编很喜欢这种桀骜不驯又痴情的男主设定,所以在金庸的武侠剧中最喜欢的就是杨过

2012-06-13

短视频没有流量?满足3点需求 打造爆款就轻松了

短视频没有流量?满足3点需求 打造爆款就轻松了

在创作短视频的时候,从用户需求出发,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让读者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想要做出爆款就轻松了

2015-04-03

音乐没有国界 超级好听的10首英文歌曲 它们都曾让我们感动

音乐没有国界 超级好听的10首英文歌曲 它们都曾让我们感动

一些好的音乐让我们的心跟着它,慢慢走近它描述的那个世界

2018-10-04

文汇记忆 | 满口脏话 浪荡不羁  电影《莫扎特传》有没有抹黑莫扎特?

文汇记忆 | 满口脏话 浪荡不羁 电影《莫扎特传》有没有抹黑莫扎特?

图为意大利画家埃托·西蒙诺蒂于1853 年创作的油画莫扎特时期的音乐会

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