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孔子 2571岁啦!他这50句话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

时间:2023-09-02 07:21:01

相关推荐

孔子 2571岁啦!他这50句话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

2020年9月28日,是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1周年纪念日。

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的语录和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的生平你了解吗?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5岁时,任为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的孔子回到鲁国,他也不再求仕,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鲁哀公十六年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虽然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但彩练君认为,他最成功的就是一位老师,一位有很多优秀学生的老师。下面就和彩练君一起来读读这些故事吧!

孔子的这些故事你听过吗?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颜渊做人,大智若愚

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人往往被小聪明限制住了视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总将目光投向他的事业,沉默着奋斗,而不在乎身边的一些小争执。

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

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

看了这些孔子生活中的小故事,彩练君发现,原来孔子的思想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放在孔老先生身上的话,就是“言论来自生活,但又影响生活。”

那孔子都有哪些言论深深影响了你呢?接下来,和彩练君一起去孔老夫子的言论世界去小转一圈吧!

孔子的哪些言论影响了你?

孔子以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一生坎坷的命运,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温柔、最诗意、最无可替代的哲学。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5.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7.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8.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5.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6.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7.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8.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9.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2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23.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2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 也。——《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5.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2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2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28.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2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3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3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3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3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3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3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3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3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38.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39.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4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1.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4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4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4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45.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46.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4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48.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49.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50.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读完这些名言,是不是感觉太熟悉了,是不是没想到这些都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彩练君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是整理孔子的资料,真的不会发现原来孔子留给后人的财富竟是这么宝贵!

看看那些名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还有彩练君要说的就是孔子对西方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大家都知道的孔子学院。

孔子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到西方的呢?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

文章最后,彩练君想要高高的表扬一下孔子。孔子是世界公认的: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关于孔子,你都知道什么,欢迎与我们交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看2023-12-26 17:22[河北省网友]123.176.60.2
    孔子真是永远智者啊他思想依是我们宝贵财富。
    顶7踩0
  2. ♀浅夏灬伤痛2023-10-30 00:21♀浅夏灬伤痛[重庆市网友]203.27.88.157
    太惊人了!孔子智慧超乎想象50句话居能影响整个国家数千年。
    顶0踩0
相关阅读
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影响了几千年 人们都认为很有道理

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影响了几千年 人们都认为很有道理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很有道理,值得人们深思

2011-02-09

一美女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 孔子怒说一句话 她却被骂两千多年

一美女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 孔子怒说一句话 她却被骂两千多年

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那个了不起的圣贤,而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孔子,哪怕是圣人也是有七情六欲,也有着自己的脾气,每天也要跟柴米油盐接触,也同样会有

2023-01-24

环境影响人 还是人改变环境?《论语》孔子这句话是否能给你答案

环境影响人 还是人改变环境?《论语》孔子这句话是否能给你答案

旁边九有人说你到那里去会感到教养的缺乏

2023-12-23

孔子被学生气急 大骂一句话 流传到今天 学生们“耳熟能详”

孔子被学生气急 大骂一句话 流传到今天 学生们“耳熟能详”

他提倡的儒家思想,到了今天也对大众的思想有着深刻影响

2023-10-10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教育的理解 让现代教育汗颜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教育的理解 让现代教育汗颜

论语蕴含着许多教育的感悟,它倡导以劝喻来育人,劝喻基于真实,发乎真诚,所以两千五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能接受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