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内容全解

时间:2023-08-13 07:58:02

相关推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内容全解

【文章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全文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背景介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 “旧事重提之六”。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熟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

【字词积累】

【知识链接】

1.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1)现代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2)现代散文的特点:①较强的纪实性。②取材的广泛性。③形式的灵活性。④诗意浓郁性。⑤语言优美性。⑥(篇幅)短小精悍性。总之,现代散文最后必须要达到形散神聚的特点。

2.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且介亭杂文》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等18部。

【结构梳理】

【句子分析】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相传”一词一指时间久远,二指无从考证。

2.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总领下文写百草园的部分,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是为了表达两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故用了不肯定的语气;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肯定语气。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蟋蟀”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充满了童真童趣,表达了愉快的心情,符合儿童心理。

5.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斑蝥在儿童世界里可谓是一个奇妙的玩具,这一句写出了“我”内心的惊奇。

6.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写何首乌充溢着神话想象和对其追寻的热情,表现了何首乌、木莲等植物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7.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必成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玲珑剔透,表达了对覆盆子的喜爱之情。

8.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

反复说“睡不着”,强调了读书人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表现了听故事的“我”的心理,烘托了长妈妈讲故事生动。

9.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不点明乐,却乐在其中。

10.他似乎很不高兴……

“似乎”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我”对先生表情的观察、心理的揣测。

11.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儿童的视角含蓄地表达了“我”对大人们的不满,对当时教育思想的批判。

【中心思想】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写作练笔】

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内容梳理】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三个方面: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神奇的传说(第3-6段);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在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朗读第2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

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

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四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运用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捕鸟,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这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第9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一句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

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

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三味书屋的教育教学情况

先要行拜师之礼;上课时,单独上生书;学生问问题,先生不予回答;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但先生不常用,通常不过瞪瞪眼而已】 ;教材晦涩难懂

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写先生?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第16段写“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为什么“后来却好起来了”?

“好起来”的原因没有正面说出来,但从“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的勤奋好学才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是瞪眼睛而已。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为什么还要在第17段特意描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

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虽远不如百草园那样多彩有趣,却也是孩子们开心的好去处。在这里,孩子们同样玩得有滋有味,从而反衬了三味书屋呆板、枯燥的生活。

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作者写了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的几个片段?

(1)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2)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3)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4)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5)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说明学生好奇,有求知欲望,应给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作者对三味书屋总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这两种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而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枯燥无味,但是能学习文章,增长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分别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

这两种生活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人生的美好经历。正是因为美好,所以这些回忆才会弥足珍贵,使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味,从中体会生活的百般滋味,激励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学生对先生的态度的怎样的?

恭敬: 方正、质朴、博学

不满: 不回答我的问题

开明: 有戒尺不常用 读书入神时学生可画画

学生喜欢三味书屋的环境吗?

过渡 留恋

环境 压抑

活动 枯燥也有趣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情感的质疑探究

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开明

询问:稚嫩、好奇、强烈的求知欲

偷玩:乐此不疲,充满童真童趣

游戏:乐此不疲,充满童真童趣

画画:培养了爱好,发展了能力

鲁迅是热爱学习的,只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而已。其实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还是充满了乐趣的。

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和留恋之情。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笔下的先生: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谈谈作者的感情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课文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从文中找出你的说法的理由。

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天真、烂漫的孩子。 同时,“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求的精神。

【积累拓展】

加一个字,使之成为对偶形式。

百 草 乐 园

三 味 书 屋

“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 · 述 而》,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那个缺口)就像一个狗洞大开着’。”

“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 · 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级,好坏交错;那 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颠倒”原作“倾倒”。)

【课后习题】

【练习提高】

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写作参考】

1.状物写景,绘声绘色。

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写颜色;“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角度写。这真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多层次的描写。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天,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如写雪地捕鸟,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

【阅读扩展】

鲁迅小故事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用刀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小眼姑娘℡yang2024-01-31 06:17小眼姑娘℡yang[西藏网友]182.54.41.90
    2.很期待能够到书中内容相信定会给学生们带很多启发和新思考。
    顶2踩0
  2. 等待、一生的苍老℡2023-11-06 19:07等待、一生的苍老℡[上海市网友]103.37.46.38
    1.这本书真是经典啊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顶4踩0
相关阅读
开头平淡 结构凌乱 主题不明 语文老师:一个秘诀解决作文难

开头平淡 结构凌乱 主题不明 语文老师:一个秘诀解决作文难

但不去努力的梦想等于空想,心动还要落实在行动,从现在开始查漏补缺,才能在期末考试中成功逆袭

2022-11-2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2023-01-23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

2022-11-21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