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 念叨了一句谚语 接见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时间:2023-07-09 04:38:01

相关推荐

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 念叨了一句谚语 接见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毛主席是非常节俭的,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穿就是20年。在他的心中只有百姓和国家,对于自己的衣食住行从来都不讲究。

对于自己的生日更加的不上心。也从不让人给自己做寿,对自己的生日要求更是很简单:一碗清汤面条。

平时普通的生日,都是如此。即使是十年大寿的时候,他的生日依旧非常简单,也很少有记载。

1943年4月是毛泽东的50大寿,当时任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凯丰为庆祝毛主席的五十大寿,制定了新的宣传计划。毛泽东审阅完凯丰的宣传计划后,复函他道:“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多,会生出不良影响。我的思想还没有成熟,还是学习的时候,我的体系也还没有成熟”。

1944年,毛泽东请客人吃饭,在吃饭的时候谈起了他的生日和年岁,大家这才知道去年是他的50大寿,然而这样的一个生日,延安,各界竟毫无举动,都感到非常的遗憾。

1949年。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

1953年8月,他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重指出:“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要少敬酒:四要少拍掌:五不要以人名为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

就是因为这个样子,这年的12月26日,集党和国家主席于一身的毛泽东,60大寿就这样悄然而过。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0大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70岁大寿尤为重要。在那之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给他做一次寿。

毛泽东知道以后,语重心长地对医务人员朱仲丽说:“大家都不做寿,这个封建旧习惯要改革。你知道,做一次寿,这个寿星就长一岁,其实就是少了一岁,不如让他偷偷地走过去,到了八九十岁时,自己还没有发觉……这多好呀!”

不过在身边工作人员的不懈建议下,或者在亲情的召唤下,毛泽东同意认真过一下70大寿。

据亓(qi)莉《毛泽东晚年生活纪事》一书记载,毛泽东的70大寿是这样度过的:

“那天,他在颐年堂设了两桌饭,女儿李敏、李讷,女婿孔令华都来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警卫干部也都来了。毛泽东还特意邀请了章士钊、王季范、程潜和叶恭绰这四位湘籍同乡做客。考虑到几位老人行动不便,他事前专门让工作人员关照,可携带一个子女。程潜、章士钊带了他们的女儿,王季范带了他的孙女王海容。”

作为国家主席,这认真过的70大寿,也不过是两桌饭,自掏腰包请了同乡、工作人员和亲朋。这就是人民领袖的风范。

毛泽东的70大寿依旧这么悄然过去了。

197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80大寿。这时的毛主席已经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声望。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马列主义政党及其领袖人物纷向毛主席致贺电、贺信,金日成还派专人送来了寿礼。

但是在国内,由于毛主席不允许,几乎所有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均未公开宣传和报道。

后来仅在新华社的《参考消息》上透露了一点消息。

毛主席的几次大寿就这样静悄悄地过去了。

197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

这一天,金日成送来了苹果,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专员送来了香蕉,越南、菲律宾也各送礼品。

湖南家乡的人民送来包装精致的名副其实的长寿面,这种面一根的长度足有十米,是家乡人民取其“长寿”的“长”字,极力发挥,特意制作,把长长的寿面盘成一个长圆形,放在盒子里送来,家乡人还送来了礼花……礼物源源不断地送来了。

当然这些礼品,毛主席大多都分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你们拿回家里去,分着吃了吧,放在我这里,我吃不了,也是浪费。你们吃了好。”

金日成送来的苹果上是他亲自用朝鲜文写的“祝毛泽东主席长寿”几个字。毛主席看了看这些苹果之后,也许想到了毛岸英,于是说道:“这苹果,留下两个,其他你们分着吃了吧。”

这天平时静悄悄的房间内,传来了许多的欢声笑语,李敏、李讷都来了,以前的护士长吴旭君、护士俞雅菊和李玲师也来了。看到她们,毛主席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这天主席也没有长久地在床上躺着,他自己提出去大厅里坐坐。孟锦云她们将主席搀扶着来到大厅里,坐在沙发上。

这时孟锦云说道:“今天是您的生日,按我们家乡的习惯,孩子要给老人磕头。”

“你的意思是要给我磕头,我可不敢当,我承受不起噢!”

“您都不敢当,还有谁敢当,我先给您磕。”

说完还没有等大家反应过来,她就跪在了主席的面前,郑重其事地磕了三个头。

毛主席也不时向前起身表示回敬。其他人也紧跟着磕头祝寿。

这一天,气氛非常的好,孩子们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陪着他,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晚饭的时候毛主席特意邀请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块吃饭。

听到这里,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马上给厨师田树滨打去了电话。

接到毛主席要吃面条的电话后田田师傅急忙拿上了工具到毛主席的厨房擀面条。没多久,毛主席说要吃饭。

田师傅赶紧把面条下入沸滚的锅里。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完整的!

这一幕吓坏了旁边的吴连登和庞师傅、于师傅。

田师傅也流着泪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

毛主席吃饭的时间很短,菜又不多。这会儿应该是等着吃寿面了。再擀肯定来不及了,吴连登当即决定:煮挂面!

几十年后吴连登说:“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

后厨发生的故事,前厅并不知道,前厅此时正在欢声笑语地聊着天,主席的几位前任护理的到来,让今天的气氛格外的融洽,大家吃的都很开心。

平时主席的手都抖得特别厉害,拿不住酒杯和筷子,所以平时都是张玉凤喂他吃饭,但是今天主席更是坚持自己夹菜,还可以稳稳地举起酒杯。

“我提议,咱们都举杯祝愿主席长命百岁。”吴旭君站起来举着杯说。

“谢谢你们,祝长命百岁比祝万寿无疆好,但能长命百岁也就不错了,有几个能百岁呢。”主席高兴地说。

大家陪主席吃完生日晚餐之后,就又送他回到了床上。

晚上十点,征得主席的同意,警卫员放起了家乡送来的礼花。礼花是在离主席房间十几米处的窗外燃放的,五彩缤纷的花束升起了,又隐落下去,明亮耀眼的银星向天空奔腾着,仿佛永远跑进了浩瀚的宇宙。

而主席就在卧室内看着烟花,这些烟花与五一、十一的不同,这是独属于他的烟花,此时主席想的肯定特别特别的多……

这一天,毛主席又念叨了他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体也有相当的认识。

有一次,孟锦云对张玉凤说:“张姐,我都快三十岁了,我真想要个小孩呢,你跟主席替我说说。”

“主席,孟夫子想要个小孟夫子啦。”

“再等一年吧,等我死了,她再要吧。”

毛泽东也许早已感觉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最后一年里,他常常念叨着这句在中国世代流传下来的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主席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其实在这一天。毛主席在病中还接见过一位农村妇女。

这位农村妇女曾在27年前的12月26日代表她父亲一个西柏坡村老支书,一大早来送礼给毛主席。她的小名叫小樱,毛主席在病中与她进行了亲切交谈。“你生……活,生活可好吗?”

“不好…”

“你们全村人呢?”

“我不敢说话…”

“那你,怎么还敢来、来看我?”

“我是受我父亲临终之托,他叫我一定来看您,我自己也想来看您,老早就想来看您了……说说,我就走了…可是,我看见您了,又不敢说了。”

“你说吧……说真话……说实话!不管说什么,我都不……怪你。”

“那我就说!我说农村生活不好,很不好”

“公社成立这么久,生活没有改善吗?”

“没有改善!”

“可是,可是,我听的,我看的,不大相同,完全相反、相反!”

主席的神态声色骤变,冲动激愤起来,头一仰倒在了床上。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睁开了眼睛,喊来了警卫干部,通知准备客人的饭、客房。

随后,又加重语气补充了一句:“优待客房…”“是!有贵宾客房。客饭也不必准备了,今晚为主席设有寿宴。”

“噢!你不说,我倒忘了。今日…今日是我的生日。好吧!好吧……小樱,今晚,你与我同桌……同饮……”

毛主席不让别人为他祝寿,却十分重视别人的生日,经常给他人做寿。

1937年2月1日是“延安五老”最年长者徐特立的60大寿,毛泽东为自己的老师题写了广为传诵的祝寿辞:“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1940年1月15日吴玉章60寿辰,毛泽东题写祝词:“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也成为传诵至今的警句。

朱德总司令1946年11月30日迎来60大寿,毛泽东题写贺词:“朱德同志六十大寿人民的光荣”,由此确定了他人民军队总司令的光荣地位。

不但毛主席如此,其实周恩来总理也是如此。

也许这是总理的喝的最后一杯酒,还是在给主席过生日举行的宴会上 劳心操办他人生日的周恩来,亲朋给他过生日被批评,只记录3次 1972年,周恩来欢迎尼克松只喝一杯酒,最后一杯是毛泽东生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用户00662514732024-02-01 13:29用户0066251473[云南省网友]202.9.35.78
    他的谚语让人思考,而接见普通的农村妇女更是展示了他一贯的亲民作风和贴近人民的精神,让人由衷敬佩。
    顶0踩0
  2. wind2023-12-11 17:16wind[浙江省网友]42.1.131.106
    评论二: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真是令人感动!
    顶0踩0
  3. 爱的深、伤的痛2023-10-20 21:03爱的深、伤的痛[澳门网友]103.239.96.146
    他不仅念叨了一句经典的谚语,还接见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展现出他对人民的深深关爱和平等待遇的精神。
    顶43踩0
  4. ツ|芣靠譜先生2023-08-30 00:50ツ|芣靠譜先生[安徽省网友]202.170.239.208
    评论一: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真是不同凡响!
    顶1踩0
相关阅读
得知母亲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毛泽东痛哭 含泪写下《祭母文》

得知母亲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毛泽东痛哭 含泪写下《祭母文》

他还有一个小习惯,喜欢穿长筒棉纱袜,因为母亲从小就给他穿长筒棉纱袜,穿上它,就好像母亲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一般

2015-11-02

周恩来逝世毛泽东泪流满面 始终不说一句话

周恩来逝世毛泽东泪流满面 始终不说一句话

小孟自己已经哭出声来,泣不成句地坚持读完了讣告

2023-08-26

俗语“宁劝赌 别劝嫖;宁穷死 别娶生妻” 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俗语“宁劝赌 别劝嫖;宁穷死 别娶生妻” 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3-05-09

农村俗语“男不三 女不四 五十虚 六十足” 知道是形容什么吗

农村俗语“男不三 女不四 五十虚 六十足” 知道是形容什么吗

这些俗语大都是由农村老一辈的人流传下来的,虽然在大部分年轻人看来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却是农民对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部分说法也包含着一定的道理

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