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浅谈《儒林外史》中人物语言的评价导向功能

时间:2023-07-08 04:09:02

相关推荐

浅谈《儒林外史》中人物语言的评价导向功能

吴敬梓既是一位文学大师,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品——《儒林外史》,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是文学语言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是关于人物语言的描写与运用,《儒林外史》别具特色,比起它同时代或更早的小说作品来,更客观、更真实、更具个性。按照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习惯性的表现手法,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品行等,一般都是由作者在叙述的语言中交代出来,由作者直接对人物进行品评,直接对人物发表意见、提出看法。而吴敬梓却摆脱了传统的影响和束缚,将自己隐藏起来,把自己对人物的意见和看法,巧妙地安排在作品的人物语言之中,让作品中的人物代替作者说话,从而不动声色地对人物进行评价。《儒林外史》中有许多人物语言都对别的人物具有评价作用。这些评价性的语言,为我们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论是说话人,还是被评价的人物——都起着重要作用。

用人物的语言品评人物的外貌。

我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外貌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叙述的语言中直接描写,二是在早先出场人物的观察中间接描写。这第二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生动得传神得多,也更显得客观真实。这种方法《儒林外史》中使用得也较多,如第二回中对周进的外貌描写:

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周进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年老体弱,穷困潦倒的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虽然比在叙述语言中的描写更客观、更真实,但是它的功能单一,只能表现被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而用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来品评人物的外貌特征时,不但使人物形象更传神,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起到“一石数鸟”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着重谈谈《儒林外史》是如何运用人物的语言来品评人物外貌的。

比如,范进娘子胡氏的外貌特征,《儒林外史》在叙述的语言中没有直接描述。最先涉及胡氏外貌特征的文字在第三回,是通过范进母亲“老太太”眼睛对胡氏的穿着打扮作简单的勾勒:

到第四日,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髢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环洗碗盏杯箸。

到底胡氏的外貌如何,我们读过这段文字后,还是不甚了了。倒是第四回中何美之浑家评价胡氏的语言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线索,从而成为我们了解胡氏外貌特征唯一的珍贵依据。

只有他媳妇儿,是庄南头胡屠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趿着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说作了夫人,好不体面!你看那里看人去!

从这里不难看出,何美之的浑家对胡氏既艳羡又嫉妒,话中含有贬损的成分,评价也许有偏颇,但对胡氏外貌特征的形容恐怕也是实情。从这里,我们约略可以体会到:胡氏“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 (第三回)还未出嫁,并非像胡屠户所说:

“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定要嫁与个老爷。”(第三回)

胡屠户的言下之意,他的女儿之所以 “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 ,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嫁女的条件要求高,非“老爷”不嫁;而从何美之的浑家的话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胡氏之所以迟迟嫁不出去,是因为她有“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的丑陋外貌。不得已,胡屠户才将这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嫁给范进这个“烂忠厚没用的人(第三回)。”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胡屠户的话带有虚夸的成分。再者,胡氏之所以“家常戴着银丝髢髻”(髢髻,假发髻),是因为她有“一窝子黄头发”,只有戴假发才能掩饰。她原来“鞋也没有一双,夏天趿着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而今,却“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的“尸皮子”。两相对比,多么明显,原来的穿着多么寒酸,今天的打扮“好不体面”。这虽是何美之浑家在评价胡氏的外貌,又何尝没有流露出她自己既艳羡又嫉妒的心理。至此,我们对胡氏外貌特征就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表面上看,这些只是描绘胡氏的外貌特征,实际上,对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明显的衬托作用:“因为考试中式,就能平步青云,立即改变社会地位,取得封建特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月,北京第6次印刷)所以,范进才会如此迷醉科举,并为之神魂颠倒。

用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的品行。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因为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作者好比说话人,常常忍不住地对某个人物的品行进行评论。这样,就会使读者认为,作者是戴着有色眼睛看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作者的评价语言即使变化多端,因人而异,也会使读者觉得乏味。而《儒林外史》却不同,它把对人物品行的评价融入到另外的人物语言之中,由另外的人物之口自然而然地道出。这样,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就显得自然得体、客观而又真实。如第十二回中,“胡子”评价权勿用;第二十六回中,沈天孚评价王太太;第三十二回中,娄焕文临死时评价臧三爷、张俊民和杜慎卿等。我们这里重点看看《儒林外史》中众人对杜少卿品行的评价。

首先,评价杜少卿的是他的堂兄杜慎卿。在介绍鲍廷玺前去杜少卿处打秋风时,杜慎卿是这样评价杜少卿的:

赣州府的儿子是我第二十五个兄弟,他名叫做仪,号叫做少卿,只小得我两岁,也是个秀才。我那伯父是个清官,家里还是祖宗丢下的些田地。伯父去世后,他不上一万银子家私。他是个呆子,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不认得,又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三十一回)

杜慎卿既不是多么坏的人,但也并非好人,正如娄焕文的评价“慎卿虽有才情,也不是什么厚道人(第三十二回)。”他与杜少卿明显地不是一路人,那么对杜少卿的所作所为也就不满,当然对其也不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杜少卿乐于助人,在他看来是不知守财。不知守财,不就是一个十足的“呆子”吗?

其他人物对杜少卿的评价,集中在三十四回薛乡绅家的酒会上。评价最多的是“六合的现任翰林院侍读”高老先生。

诸公莫怪学生说,这少卿是他杜家第一败类!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到了他家殿元公,发达了去,虽做了几十年官,却不会寻一个钱来家。到他父亲,还有本事中个进士,做一任太守,——已经是个呆子。作官的时候,全不晓得敬重上司,只是一味希图着百姓说好;又逐日讲那些“敦孝弟,劝农桑”的呆话。这些话是教养题目文章里的词藻,他竟当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欢,把个官弄掉了。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天长县站不住,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这样子弟!学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

在高老先生的眼中,“殿元公”做官不会寻钱,杜少卿的父亲连官也不会做,这已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到了杜少卿,就“混穿混吃”,“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不会守祖业,不读书进取,就是一个十足的“败类”。从高老先生评价杜少卿的话语中,我们能隐约体会到,高老先生是封建官场上的一位“能员”,既会做官,又会寻钱,所以才对“殿元公”和杜少卿的父亲不齿。

当迟衡山为杜少卿辩解“近日朝廷征辟他,他都不就”时,“高老先生冷笑道:‘先生,你这话又错了。他果然肚里通,就该中了去!’”。迟衡山和杜少卿一样,都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他们都想振兴世教,都与封建礼教、封建科举制度格格不入。当然,迟衡山要替志同道合的杜少卿说话。而高老先生是“正途”出身,当然看不起“征辟”。从话中可见,高老先生也是一位封建科举制度的忠实信徒。

当席散众人走在路上的时候,迟衡山还为杜少卿鸣不平,还在推重他:

方才高老先生这些话,分明是骂少卿,不想倒替少卿添了许多身份。各位先生,少卿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杜少卿不肯守着田园做举业;最不喜欢别人在他跟前说做官,说人有钱;朝廷征辟,推病不去;携妻游清凉山,边走边大笑,吓得行人不敢仰视……这所作所为,不正显示出他是一个“奇人”吗?迟衡山的评价显出他对杜少卿的推崇。

对于高老先生评价杜少卿的话,马二先生却道出自己的看法:

方才这些话,也有几句说的是。

马二先生的话表现出他对高老先生观点的认同。是的,既然有本事,就应该走“正途”;“果然肚里通,就该中了去”。马二先生一向迷醉科举,“总以文章举业为主”,认为“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第十五回)。”对不做举业的杜少卿,他当然就不满了。他赞同高老先生的观点,说的倒是自己心里话。

通过这些对杜少卿进行评价的人物语言,我们可以充分地把握杜少卿这一典型形象的个性特征——他是一个乐善好施、鄙视功名富贵、藐视权势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评价者的个性特征

《儒林外史》中评价人物的品行,还有的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如严贡生。他一出场(第四回),作者对他未加评论。到底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品行,我们不得而知。作品中却写到了他为了拉关系,对到高要县打秋风的范进和张静斋自夸说:

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从不晓得占人半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他的品行真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吗?他正说着,他家的小厮就来请他回去,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他强关人家的猪,却又自我评价“从不晓得占人半丝半粟的便宜”,这不禁使人哑然失笑。冠冕堂皇的自我评价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揭示出严贡生卑污的灵魂。

严贡生无巧不占:没借本钱给黄梦统却强行索取利息(第五回),为了赖船钱硬把云片糕说成是高级补药(第六回),为了占有弟弟的家产而强行立嗣(第六回)。还是汤知县对他的评价比较客观、公正:

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作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其实可恶!(第五回)

通过严贡生的自我评价、作所为以及汤知县对他的评价,我们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他的品行:一个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刁钻奸猾的无耻小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总之,《儒林外史》中人物的评价语言,为我们把握被评价人物的个性特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到说话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例子,《儒林外史》中还有很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归来来2023-12-12 03:54归来来[河南省网友]203.19.208.227
    @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很有趣,通过他们的言辞可以深刻理解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非常喜欢这种评价导向的手法。
    顶8踩0
  2. 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2023-09-24 16:01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宁夏网友]116.226.50.192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语言很生动,可以直观地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立场,很有评价导向的功能。
    顶45踩0
相关阅读
《儒林外史》中有深度有哲理的10条句子 经典有智慧!

《儒林外史》中有深度有哲理的10条句子 经典有智慧!

1 眉开眼笑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2023-07-28

《儒林外史》中最为经典的5句话 句句经典 值得我们深思!

《儒林外史》中最为经典的5句话 句句经典 值得我们深思!

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会对这本书有一定的误解,可是小编却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说

2012-09-07

浅谈C/C++的预编译语句

浅谈C/C++的预编译语句

预编译语句以符号 开头,如同字面意思一样,通常用于程序的预处理,也就是指定了编译器在正式编译之前所做的事情

2023-08-26

浅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

浅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

在内容与要求中又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实际表明了对幼儿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要求让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0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