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高中总复习语文

时间:2023-06-25 02:45:01

相关推荐

高中总复习语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昌鸿老师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释】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___意象体现出湿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柳 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②。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③。

【注释】①霸陵桥:即霸桥,亦作灞桥,又名消魂桥,在长安东霸水边。②蘅:即杜蘅,香草名。③兰桡:暗用鲁班用木兰树为舟的传说,这里指兰舟。桡,划船的桨。

3、词中借助了哪些物象来将羁旅与伤昔的双重惆怅进行渲染的?

4、下片“离思满蘅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离愁?“一曲《阳关》,断肠声尽”是从什么角度写离愁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5、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6、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作具体分析。

7、下偏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意味深长,试作简要分析。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8、这首词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9、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下片“我报路长”两句是词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的意思。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11、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作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

12、这首词的风格与柳永《雨霖铃》的风格是否一致?为什么?试分析。(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

1、流水 白云

2、(1)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2)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此曲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这里已隐约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乡村野地,还是郊外花村,读者难知其详。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青山白云,幽邃缥缈。诗人再用两句颇涵自得、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结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是揭其“环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渔父”居所也。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不是“红尘”外的仙境,也不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3、霸桥暮色、衰柳古杨、夕阳残照、《阳关》曲

4、(1)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离愁之多,无处不在。(2)从听觉的角度写离愁,使离愁显得绵长不尽。

【解析】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别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交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别,偏偏又在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5、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6、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羡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7、最后三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8、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细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

9、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难酬的经历,激发“眼前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远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结尾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全词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10、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只有通过这种幻想形式才能尽情抒发胸中愤懑的情怀。

11、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为,写梦中景象和梦中的感叹,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想象丰富,意境极其开阔。

12、不一致。柳永的《雨霖铃》词风清丽婉转,幽怨凄恻,风格婉约;李清照这首词景象壮阔,想象奇特,意境开阔,有豪放之风。

【解析】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毛线哥2023-10-14 20:11毛线哥[江苏省网友]140.249.221.225
    语文是我们民族的精髓,高中总复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顶0踩0
相关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小结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小结

1 白鹭一、生字组词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框

2016-03-26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诗词中的9个“白鹭”名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诗词中的9个“白鹭”名句

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019-04-0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白鹭 朗诵 微课与课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白鹭 朗诵 微课与课练

sè sù shì yí bái hè zhū lù

2023-06-25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重要课堂笔记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重要课堂笔记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园地里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出现在每次的考试中,也就说明了,语文园地的学习不可忽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全面的学习

2022-12-10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1课《白鹭》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1课《白鹭》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1课白鹭课堂笔记、教案及练习题一课堂笔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鹤、宜 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

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