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历史悠悠 皆溶于这一碗茶香之中。(美文)

时间:2023-06-23 06:20:02

相关推荐

历史悠悠 皆溶于这一碗茶香之中。(美文)

我们不是诗词的创作者,我们只是诗词的搬运工!如果你喜欢古诗词的话,欢迎关注我!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的种类多、讲究多,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十大名茶像西湖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自带文化气息。历史悠悠,皆溶于这一碗茶香之中。

架起白瓷的小火炉,在中间点上火,橙红的火焰上放上一把小瓷壶,白瓷。壶中注些水,不宜多,与壶顶相差三分之一即可。趁着水在烧开之前,打开壶盖,将些许茶叶放入壶中。茶叶如浮萍般在水面漂浮,层层干瘪地挤在一块,蜷缩在一起。

盖上壶盖,稍待片刻,便听得白瓷壶中“噗突”一声,便可提起把手,将茶倒入杯中。水即出,香气氤氲,不浓,带着甜甜的淡雅在鼻尖跳跃,并不会停留太久,像清风拂面,转身已千里万里。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是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

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

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北宋时期,斗茶和茶宴的盛行,关于茶的诗作也逐渐多了起来。

像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免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欧阳修的《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其中元稹的宝塔诗可为一妙!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实在妙哉!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茶的喜爱。

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

那么,文章最后,小矣就以白居易的《两碗茶》结尾吧!

原诗: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完。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何不秉烛游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心散2023-10-13 21:11心散[国外网友]49.5.217.57
    这篇美文好像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茶香的清幽,真是美妙至极。
    顶18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