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法华经》文殊答话说古佛

时间:2023-06-05 06:01:01

《法华经》文殊答话说古佛

(第十八段)

【佛子文殊!愿决众疑,四众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佛子时答,决疑令喜,何所饶益,演斯光明,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为欲说此,为当授记,示诸佛土,众宝严净,及见诸佛,此非小缘,文殊当知: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弥勒菩萨说:佛子文殊!我将自己在佛的白毫相光中看见的事情都给你说了,你是否愿意为大众解答以上所说的疑惑,四众弟子和法会大众们都满怀欣喜地仰望目睹着仁慈的你和我,他们想知道,释迦佛为什么放这样的大光明?为什么用白毫相光显现东方一万八千个诸佛国土?显现东方国土中的六道众生?显现东方国土中的菩萨是如何出家?如何修行六度波罗蜜法?这些问题还愿佛子文殊能顺时而答,决除众疑,令人生喜,让大家都知道,世尊现这些瑞相是为了给众生什么样的大饶益?才演示如此大光明的?

释迦佛今日坐此道场,是想说成佛的妙法呢?还是为了给大家授记?世尊以白毫相光示现东方世界的诸佛国土,让大家亲眼看见由众多珠宝装饰的宝塔和寺庙,展现出道场的严净,又让大家看见诸佛是何等的相好庄严等盛况。我想:释迦世尊示现这种种瑞相,说明今天的法会很重要,佛是不是要演说无上大法了?大法不是小因缘小根器的人所能听到的。

弥勒菩萨说:文殊菩萨!你应当知道,四众会员和天龙八部等善神们,目睹观察“仁者”,想说想问的大概就是以上所说的,大家不明白世尊放光究竟预示什么,所以很迷茫,想请你文殊菩萨给出答案。这里说的“仁者”是一种尊称,指具有大智慧,品德高尚,慈悲善良的人,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典范,也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文殊菩萨是智德仁德的化身,故被尊称为仁者。

这时文殊菩萨告诉弥勒菩萨及诸多的大士(菩萨)和四众善男子说:我的思维是,今天世尊是准备说“大法”了,这个大法就是宣讲《妙法莲华经》。据我所知,自无量劫以来,诸佛宣讲《妙法莲华经》时,都要现许多的瑞相,要雨“大法雨”,“大法雨”比喻稀有的佛法能滋润枯渴的众生,好像雨水能润泽大地一样。要吹“大法螺”召集众生,大法螺就是用海螺做成的一种乐器,为佛教八吉祥之一。海螺可以吹奏,在八吉祥的象征中,用来比喻佛的说法犹如螺声悠扬,法音普被大众。击“大法鼓”:佛陀的大法能警醒生死中的六道众生,如鼓声震天响一样,令人振聋发聩,从而返迷归觉。演“大法义”:“大法义”指的是无二无三的一乘了义即《妙法莲华经》。

文殊菩萨说:诸位持戒修善的“善男子”!我于过去十方诸佛处,曾经见过这样的瑞相,佛放这样的白毫相光后,就表示要开始演说《妙法莲华经》了,同时也表示讲完《法华经》后就将进入涅槃。所以,大家应当知道,世尊今日现此佛光,和历劫以来诸佛要讲《法华经》时的情况是一样的。佛是想让众生都能听到这部世间稀有之法、难信之法,所以就先现这些瑞相,使大家看见后有一个愉快而好奇的心情,能欢喜信受。

文殊菩萨说:诸位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前,当时有一位佛,堪称古佛,名叫“日月灯明如来”。这里说的“阿僧祇劫”指的是极其长久的时间,有人计算过:一阿僧祇劫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年,一个大劫才13.44亿年,可见这阿僧祇劫是个天文数字。若按次第修行计算,从断了见惑,证得我空的外凡初信位起算,到证入初地菩萨位,需要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到七地又需一大阿僧祇劫;从八地到十地,还需一大阿僧祇劫。然后再用一百个大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才进入等、妙二觉位,最后才能成佛。

这就是成佛要经过的三大阿僧祇劫,时间是非常漫长的。但《法华经》是圆教顿法,可不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于顿悟、顿修,顿证中顿超十地,成就无上菩提。本经有很多的故事,是以理显事、以事明理,将理事圆融之奥密尽藏于中,只要认真读诵《法华经》,即可破迷开悟,直入一乘,成就诸佛正等正觉。文殊菩萨说:古佛“日月灯明如来”,出现于世,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具足诸佛十德果号,即:

1、如来:《成实论》解释如来说,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如来是诸佛以化身应世,来现生相、去现涅槃相。法身不动,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称为如来。

2、应供:又称应真。佛陀是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的觉者,应受人类众生和天人供养。

3、正遍知: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真而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能正遍了知世出世间一切法,具一切种智,故号正遍知。

4、明行足:佛陀具足二种功德,一个是“明”智慧、一个是“行”修行。圆满成就的佛陀,通过无量劫的勤苦修行,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已证得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境界,故号明行足。

5、善逝:善逝有如实去彼岸,不再退回生死苦海之义。《大乘义章十号义》说:“言善逝者,此从德义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来好去、故名善逝。”善逝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涅槃,是佛法修行的终极目标。

6、世间解、无上士:世尊依自性,完全知道“行世间、有情世间、空间世间”这三种世间,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为众生正确解释一切法,故名“世间解”;无上士意为无上之士夫,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称无上士。《涅槃经》说:“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佛已证得非断非不断的不二真理,故名无上士。

7、调御丈夫: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大慈大智,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道,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故名调御丈夫。

8、天人师:指佛陀善于教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正、是邪、是了义、是不了义,如果众生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就能得到解脱。又以佛陀的教化主要是度天道众生和人道众生,而度余道者寡,故称为天人师。

9、佛:意译为“觉者”、“知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此三义,称之为佛。

10、世尊:世尊之梵名为薄伽梵、是大自在者。慧远大师在《无量寿经义疏》卷上说: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以上是一切诸佛在果地所得的十种称号,具足一真一切真、一圆一切圆之义。此时具足如来十号的“日月灯明佛”,为众生演说正法。正法指的是三乘菩提法和一乘圆教法,说法过程分为“初善、中善、后善”三个阶段,讲一切诸佛从初发菩提心而出家修四谛、十二因缘法者,名为“初善”阶段;修菩萨万行、四摄六度法者,名为“中善”阶段;讲经说法、示现涅槃者,名为“后善”阶段。此三善皆是福德功德成就,讲的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过程,意义非常深远。

文殊菩萨说:日月灯明佛为众生讲法时,用语非常巧妙,依众生根机,善言施教,虽用方便,但都是直指人心,无他杂乱,具足清净善法,断五欲,现梵行相。为求声闻学者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度其出离“生、老、病、死”而至不生不死之涅槃地;为求缘觉者,说超越声闻的十二因缘法,使其证得二乘妙果辟支佛;为求菩萨道者,说六波罗蜜法,使其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含义有三,即:一、空智:意为性空之智、为声闻缘觉所证。二、道种智:意为菩提心智、为大乘菩萨所证。三、一切种智:意为中道般若智、为佛所证,并同时具足空智和道种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1.辈吇跟嗻伱2023-12-07 14:361.辈吇跟嗻伱[山西省网友]58.65.239.96
    文殊答话的部分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悟。
    顶0踩0
  2. 喂喂弄错了2023-09-05 22:18喂喂弄错了[福建省网友]202.130.246.228
    这句话真是深奥,让人思考了很久,古佛是怎样的存在呢?
    顶2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