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欧阳修说他不知廉耻 司马光认为他是奸臣 而他一句话却火了千年

时间:2023-05-09

随便给大家介绍一两个吧,比如前不久网上很火的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出自唐朝大才子韦应物笔下,绝不是现代编剧的原创,还有很多影视剧里会提到的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网络上或者影视剧里,有很多优美的诗词往往被大家认为是现代人所作,其实不然,它们大都是有源头,有出处的,而且大都源自于古典诗词文献。

随便给大家介绍一两个吧,比如前不久网上很火的“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出自唐朝大才子韦应物笔下,绝不是现代编剧的原创,还有很多影视剧里会提到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出自唐朝无名氏之手,也非现代作品。

不过这些例子也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即便是时代不同,但人们在感情认知上,古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甚至一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文诗词,现在读起来也颇为“洋气”。

今天咱们说的,就是这么“洋气”的一句话,它还被各大院校的毕业典礼广泛引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意思的是,这句话的作者在历史上的口碑却差强人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文字

一、《天道》原文鉴赏

1、正能量作品

初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绝对是满满的现代感,当然了,这并非现代人所写所说,而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宰相兼词人冯道的作品,名为《天道》。

全篇篇幅不长,原文为:“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单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分析,冯道的这首作品自然是不能和唐宋文坛大家们相提并论的,不过作为一首明显内涵了哲思的作品,写的还是很有特点的。古时候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限,人们对很多未知事物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往往归结到命运之类的唯心观念上,多少有点违背我们现代的科学观,但不管怎么说,其中还是不乏正能量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天道》全篇

2、伟大的古代哲思

作品的前两句明确的告诉了人们,不管自己是穷困贫寒还是富裕通达,都不用满腹牢骚,第三和第四句指明我们在世为人,首先就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至于未来的事情,不需要有太多的忧虑和思考,不得不说,这话说的还是挺“先进”的,想来应该被后世的很多人当作了“座右铭”。

到了第五句和第六句的时候,就立意鲜明了,作者用冰雪融化和草木生长作为比喻,来强调前面点出的观点和道理,证明自己脚踏实地好好做事,很多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大慧认为,从整体的意境来看,这多少符合唐代佛教中的一些观点,短短的作品透出很强的力量感。到了最后两句,尤其是落笔句的时候,就使用了“天道分明”来一起总结前面六句话的内容,这就厉害了!

图片:阅读《天道》剧照

纵观全篇,从字句的安排上看,做到了最基本的精准,从立意上看,同样是可圈可点的,禅意满满!这里面,之所以第三句和第四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最主要的还是符合了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容、洒脱的因素。

在古代文坛向来提倡“文如其人”,如果从这首作品出发分析,那么作者冯道自然就是如诗中所写,是一个淡泊名利,看透人生百态的“自由贤者”,然而事实上却背道而驰。

冯道的名声在历史上并不好,或者说不那么正面,比如大文豪欧阳修就认为冯道“不知羞耻”,而著有《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图片:欧阳修画像资料截图

二、说一说冯道其人

1、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之所以冯道会有这样“极端”的评价,归根结底就在于他生于、长于乱世之中,而且一生仕途上换过太多的“主人”。

根据史料的记载,冯道出生于公元882年,并非名门大户,只是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但是由于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很小的时候就是十里八乡著名的“神童”了。

当时正逢中原动荡不安,少年成名的冯道自然以出人头地作为自己的人生最大目标。他先投靠比较有实力的燕王,可是群雄崛起后,偏居一隅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他就开始“良禽择木而栖”,先后侍奉过唐庄宗、后汉的高祖、后周的太祖等等。

史书记载,他一生中历经了五代十国时期的10多位君主,而且每一次都能够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家伙可不简单啊!用现在的话说,指定是个“双商在线”的高手!

不过大家要站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看待这件事,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是极其注重法统、道统和气节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就是这个意思。

冯道虽然地位显赫,才能也不差,但正是因为侍奉的君主实在太多,简直达到“开天辟地”的地步,因此在“十朝元老”这个名誉背后,就会多一层“贪慕荣华”的小人形象,所以后世如欧阳修、司马光等名臣,自然是看不起上他的。

图片:冯道人物简介资料截图

2、真实的冯道

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欧阳修等人因为人家的经历就去痛斥冯道,显然属于“格局小了”,事实上,从史料的记载看,他虽然经常换主子,但却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情。

另外,他还在古典文化的传承保护上贡献颇多,比如主持重印了《九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印装套书,这在印刷出版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冯道不仅有才,还以体恤民间百姓著称,这也是他不断受到历朝历代君主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片:主持重印《九经》剧照

奈何受到古代文人“忠君”思想的影响,冯道的很多作品都没有被后世很好地保存下来,以至于我们现在提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这句千古名言,都鲜有人知道为冯道所作。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欧阳修说他不知廉耻 司马光认为他是奸臣 而他一句话却火了千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 司马光骂他是奸臣 但他的一个名句火了千年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 司马光骂他是奸臣 但他的一个名句火了千年

...者。但颇有意思的是,冯道却是一个被欧阳修大骂“不知廉耻”,被司马光批“奸臣之尤”的“小人”,这是为何?根源就在于,冯道一生换过太多主子。他生于公元882年,出身于耕读之家,号长乐老,早年就成名了。但他一生...

2023-05-09 #经典句子

朋友圈经典到心碎的句子 权力的底线:制度

朋友圈经典到心碎的句子 权力的底线:制度

... 清廉的底线:良心; 良心的底线:善念; 善念的底线:廉耻; 廉耻的底线:自律; 自律的底线:忠诚; 忠诚的底线:责任; 责任的底线:表率; 表率的底线:人格; 人格的底线:信仰。4.在人生的经历当中、纯洁的爱情不...

2022-12-15 #经典句子

这种毁基础的语文学习 不单毁掉得分能力 还将一辈子付出代价

这种毁基础的语文学习 不单毁掉得分能力 还将一辈子付出代价

...的真正得分能力,而且将用一辈子的损失来做代价。还有廉耻呢?当一个人以功利为借口,堂而皇之屏蔽了廉耻的时候,这个人可能让人觉得精明、厉害、有头脑、会挣钱,但人们真的愿意接受吗?自己真的永远不会反思而自悔...

2023-05-09 #经典句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2019届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2019届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

2023-01-10 #经典句子

史上10句著名骂人名言 骂人都这么有学问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史上10句著名骂人名言 骂人都这么有学问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而无止,不死何俟?”。意思是老鼠尚有牙齿,人却不知廉耻,荏弱不知廉耻,还不如赶快去死呢。第八句:叱嗟,而母,婢也!----你个小娘养的,引申为你个某某养的。根据《战国策》记载,周烈王去世,各诸侯国派人前去...

2023-05-26 #经典句子

202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详解——宋·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

202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详解——宋·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

...。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载令闻 令:美好B.革带敝...

2023-11-15 #经典句子

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

2023-05-06 #经典句子

伤感晚安心语心情说说句子美图:不如两清 做甲乙丙丁

伤感晚安心语心情说说句子美图:不如两清 做甲乙丙丁

...晚安~”我为我不合时宜地出现,不知深浅的喜欢,不顾廉耻的纠缠,向你道歉。晚安~村上春树式温柔:「我告诉你我喜欢你,并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后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经有人被...

2022-11-11 #经典句子

金庸小说有哪些感人的片段或句子 周芷若一句话刺痛张无忌

金庸小说有哪些感人的片段或句子 周芷若一句话刺痛张无忌

...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张无忌一呆,接不上口,只道:“你……你……”“...

2023-12-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