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诸葛亮是不是打仗的料 死对头司马懿说了一句话 后人认为比较靠谱

时间:2023-02-03

然而,如果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有关诸葛亮的这些事迹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特别是在军事上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长期以来,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了:呼风唤雨、出奇制胜、力挽狂澜、舌战群儒……似乎是无所不能。然而,如果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有关诸葛亮的这些“事迹”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特别是在军事上。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关于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军事家的问题就曾展开过争论。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给诸葛亮立传的陈寿,他在《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不可否认,诸葛亮的确是有着过人之处,刘备能够在鼎足三分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这块地方小的可怜),诸葛亮功不可没。然而,刘备定鼎蜀中后,诸葛亮却似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从建安十六年(211年)以后到章武三年(223年)这12年中的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句“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而已。直到白帝城托孤之后,才真正在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大显身手。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来看,他的长处在于治国理政和军事谋略,而他的短处,恰恰也在于此。

首先,从治国理政来看:诸葛亮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这是被当时所公认的。曹操的谋士刘晔就说过:“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谋士贾诩也说“诸葛亮善治国”。陈寿在《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把诸葛亮比作为管仲、萧何之流,也正体现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刘备在攻占西川后,在法正等人的辅佐之下,一举夺取汉中,同诸葛亮为他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后方,“足食足兵”有着很大的关系。刘备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不负所托,正如陈寿所言:“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保证了蜀汉政权的稳定。作为当时最为弱小的国家,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政治清明,法制严谨,也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才干。

其次,从军事谋略来看: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似乎也不为过。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就为刘备未来的发展战略作出了详尽的规划,并且在后来实践了这一规划,才有了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在军事战略上,面对强大的曹操集团,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并在东吴鲁肃等人的帮助下,努力推进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为刘备集团之后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虽然由于刘备和关羽的战略失误,导致荆州丢失并招致了夷陵之战的失败,但诸葛亮还是及时修复了同东吴的联盟关系,使得联吴抗曹的战略格局得以维系下去。而在执掌蜀国政权之后,面对强大的曹魏,蜀国虽“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但诸葛亮采取了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的策略,以对曹魏的主动进攻抑制了曹魏对蜀国的威胁。从战略上说,这一策略是成功的,基本上遏制了曹魏对蜀国的军事威胁。

然而,诸葛亮的这些“长处”,恰恰也正是他的“短处”所在。就以被后人最为称道的军事谋略而言,虽然对曹魏的主动进攻,遏制了曹魏对蜀国的军事威胁,但劳师动众,六出祁山(实际上是五出祁山),却未得寸土。特别是第一次北伐,曹魏毫无防备,“朝野恐惧”,“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但诸葛亮却出于谨慎,拒绝了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分兵合击长安的建议,采取了绕道祁山、安从坦道、平取陇右的战术。尽管后人对此有不同的争议,但这一战术的破绽连魏明帝曹睿都看得清清楚楚:“(诸葛)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不仅如此,还弃魏延、吴懿等久经战阵的宿将不用,将大军交给从未经阵战、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去指挥。结果街亭一战,被魏军打得大败。诸葛亮虽然“挥泪斩马谡”,但却并没有改变既定的战术,坚持走出祁山这一条道。诸葛亮败回汉中,曹魏大将曹真收复了南安等三郡后,判断诸葛亮再次出兵必定会从陈仓走,预先派将军郝昭驻守。诸葛亮二出祁山,以数万之众围攻陈仓,面对仅千余人的曹魏守军,攻打了二十多天,依然一无所获,自身却死伤惨重。而不久曹魏援军赶到,蜀军则粮草不济,被迫退兵。在退兵过程中伏兵斩杀了追赶的曹魏将军王双,总算挽回了一点面子。

对于诸葛亮的这一弱点,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也是看得清清楚楚,他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这简直就等于说诸葛亮志大才疏,不是打仗的料!

而在治国理政方面,诸葛亮虽然厉行法治,整肃吏治,营造了一个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但一方面,在管理上大权独揽、一人独断,所谓“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甚至连校对公文这样的事也要亲自来做。主簿杨颙对此曾婉转提出批评:“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司马懿在五丈原同诸葛亮对峙时,也针对诸葛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的行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病逝于五丈原。

而另一方面,诸葛亮严于吏治,注重官吏的选拔任用,却忽视了人才的培养。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为此也评价说他“于长养人才,涵育熏陶之道,未之讲也”,以至于蜀国后继乏人。这个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殷啸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诸葛亮是不是打仗的料 死对头司马懿说了一句话 后人认为比较靠谱》,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曹操除了会打仗 作诗也是一把手 有一句成了经典励志句子

曹操除了会打仗 作诗也是一把手 有一句成了经典励志句子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家号品味人文历史,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可谓是人才辈出,因为三国志的作者不喜欢曹操这种类型的,所以他就有了汉贼的名号。不过说起他这个人来有功有过,不能光说他的缺点也...

2023-02-03 #经典句子

小升初语文必备 语素构词高效复习法 融会贯通3500字与15000词

小升初语文必备 语素构词高效复习法 融会贯通3500字与15000词

...,扰,击,攻〗提示:可以组成的词语为:打开,打扮,打仗,打扫,打滚,打量,打扰,打击/击打,攻打。答案:与“打”字不能组成词语的字是( 抬 )。教材原文词语运用参考如下:〖打开〗他回家后打开包裹,看见一堆...

2023-12-14 #经典句子

开国上将李聚奎回忆红军时期学文化

开国上将李聚奎回忆红军时期学文化

...玩笑地说: “师长,学习文化是很重要,但现在整天行军打仗,哪有时间顾及了它!你给我们买了笔,就先让它作为纪念品吧!”徐师长听我这么一说,顿时认真起来,他说:“我给你们买笔,不是让你们作个纪念品就算了,而是要...

2023-11-20 #经典句子

不只会打仗 查理曼大帝还推动了欧洲第一次文艺复兴

不只会打仗 查理曼大帝还推动了欧洲第一次文艺复兴

查理大帝以其赫赫武功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而闻名,被称为中世纪西欧的第一位大帝,其主导的加洛林文艺复兴号称“欧洲的第一次觉醒”。美中不足的是,加洛林文艺复兴中似乎并未产生大量可圈可点的文学家、艺术...

2023-11-21 #经典句子

拿破仑很鼓舞人心的语录 读完后让人热血沸腾 找到新的自我!

拿破仑很鼓舞人心的语录 读完后让人热血沸腾 找到新的自我!

...了难关。拿破仑的名言都很有个人魅力,他不仅是一个会打仗的战神,而且还是一个很出色的政治家,他的《拿破仑文选》著作,体现了拿破仑把战争作为实现政治主张的工具、战争要考经济支撑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人影响很大...

2023-05-16 #经典句子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我”。(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员就是打仗。C.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引...

2023-08-04 #经典句子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亮剑》?网友的回答笑喷了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亮剑》?网友的回答笑喷了

...着老婆李秀芹“开炮!开炮!”张大彪摔帽:张大彪每次打仗冲锋前,一声令下激动的摔帽!谢宝庆溜冰、王有胜阅兵,他们四个都是《亮剑》闪光的特点,让我们记住了《亮剑》里鲜活人物,记住了这部经典作品。网友回答:...

2023-05-07 #经典句子

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仰 祭祀文化在魏晋时为何如此繁荣?

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仰 祭祀文化在魏晋时为何如此繁荣?

...于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正在战乱纷纷的夺取地区,而且打仗是常有的事情。而这些战乱虽然会满足统治者一统天下的愿望,但是在百姓们的眼里却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战乱百姓们没有得到一点好处,还经受战乱的摧残,忍受自...

2023-06-25 #经典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课后反思

...陡峭)难(困难)(难办)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

2022-12-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