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王维与孟浩然两人诗句风格相似 但也有着一定意境上的区别

时间:2023-01-05

诗经中 便已出现了一些描写自然景物风光的诗句,但多是作为比兴 或诗中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点缀映衬,而非独立的审美对 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1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山水思想与山水诗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孕育。《诗经》中 便已出现了一些描写自然景物风光的诗句,但多是作为比兴 或诗中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点缀映衬,而非独立的审美对 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楚辞中对山水的描写更为丰 富,尤其是《九歌》中出现了大量对山水等自然风光的描绘。 但《九歌》作为祭歌魏晋时期,山水诗始兴,但也是与玄言诗 相依附,山水体玄,清淡寡味,及至谢灵运,山水风光才成为 山水诗摹画的主题,山水诗才脱离了玄言诗的桎梏,独立成 类。

田园诗的雏形是《诗经》反映农业生产及与之相关的政 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并于田园 诗创制之初便将其推向了高峰。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 完成了体裁及精神内蕴的合流,成为诗歌史上一大类派。完 成这一合流并将山水田园诗推上艺术的高峰的,正是王维与 孟浩然。二者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史 上具有了重要地位。然而世人虽将二者以“王孟”并称,但其 诗歌在风格、意境上颇有不同。本文以二者的山水田园诗为 对象,试分析其诗境差异。 一、王维诗境之“无”与孟浩然诗境之“有” 二者诗境的首要不同之处即“无”与“有”之别。 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提出词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 境”之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 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①由于观物方式 的不同而造成了诗境的差异,“有我之境”即当诗人凝神观照 事物时,将主观情绪投注于物而发生了“移情作用”,使物浸 染了强烈的主观色彩。读者读诗于景际间还会体会到诗人将 情感灌注于景而形成的强烈的情感体验,与诗人产生强烈的 情感共鸣。此时对于物的描写实际上同时也是对主观情绪的 抒发。“无我之境”则是没有经过“移情作用”,相对于“有我之 境”诗人不再是绝对强势,而是处于与物均等的地位。物本身 的特性得到真实呈现,“物性”得到最大的呈现。在这样的状 态中诗人的描写是以景物本身为主体,诗人的存在状态则被 隐去。读者体验到的是景际的意境、氛围,不存在诗人主动灌 注的情感,诗人的心境隐蕴在景际与诗境之中。王维《辛夷 坞》无疑是这种“无我”的最好体现: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② 渺无人迹的深山秘境之中,芙蓉花独自静静地开落,独 自完成生命过程的一次次轮回。它是深山这一方自然天地的 精灵,是这与世隔绝仙境中唯一的仙子,是这片静穆大地上 唯一的色彩。王维以四句十二个字即呈绘出这样一种画境: 四周是青翠山涧,天空中疏云飘宕,画面正中最摄人心魄的 便是这静静开放的几枝红萼。当这几枝红萼出现在画面中 时,四周的世界便似不复存在了,成为了画面中的留白,只有 画中这几枝红萼令人神迷,浑然忘我。

这首诗隐去了诗人一 切主观情感,而只做景物的呈绘,达到了“无我”之境。此诗所 隐蕴的并非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是景物营造出的幽静深寂的 意境,使人坠入一种平和而寂静的心境之中,仿佛置身于诗 中的深涧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偕忘。要达到这样的境 地,只隐去诗人情感的“无我”之境尚难做到,还须将诗人在 诗中的主观形象一并隐去。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总是存在一 定的视角———或是第一视角,即以“我”入诗,或是第三视角, 即以“我”观诗。无论哪种视角,诗人作为创作主体的存在痕 迹是一定存在于诗中的。

王国维举以说明“无我”之境的“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两句,依 然有存在有诗人作为观察者的视角的痕迹。“采菊”二句是诗 人自述行为,诗人自身便存在于诗中,是以“我”入诗;“寒波” 一诗中,诗人观物固然不带感情色彩,但“物态本闲暇”的景 色的描写与“怀归人自急”的心态。起首“故人重分携,临流驻 归驾”已将诗人形象纳入诗中。此二者诗人的形象都十分明 显。而《辛夷坞》一诗中,诗人的作为观察者的形象在诗中的 存在被隐去,而对景物做了全景的图画式的呈现。

这里诗人 的观察者视角并非真的不存在,当读者深深沉浸在诗歌所营 造的意境中时,诗人的形象主体与观察者的视角的痕迹便隐 去了。诗就像一扇门,读者被诗人用诗引入诗中画景后,诗人 便隐去,只留下读者在意境中徜徉。《辋川集》中的另一首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③ 《鹿柴》与《辛夷坞》稍有不同。虽然同是写的幽静之景, 但诗人的形象主体并非被完全隐去,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语响”两句,从“见”、“闻”二字我们还是能够觉察出诗人形象 在景物中的存在。在读者的情感体验中,诗人成为了诗中景 色的一部分,与其所描绘的自然融为一体。《鸟鸣涧》同样与 之相类,全诗萦漫着宁静空灵的意境,不同于《辛夷坞》中全 景式的呈现,诗中的花、山、月、鸟次第呈现,保留了诗人叙述 视角的痕迹。诗人的形象与静夜春山融为一体,读者在体验 诗中宁静空灵之境时,自然能感受到诗人的平和的心境。 与王维诗中此种风格不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处处有 “我”的情感意识存在。

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 海”孟浩然以“我”观物,以自我的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将情感 融入诗中,也处处能体现出诗人形象主体的存在。且如《夏日 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 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④ 前六句都是情景描写,后四句则诉情抒怀。粗读之下,诗 人强烈的情感与恬静的美景似乎并不相称,景与情似是无法 交融。前六句对情景的描写似不涉情感,但正是此情此景激 发了诗人对知己友人的感怀知情。景物与情感的激发为因果 关系。当感怀之前被激发,复观其景,又会使得对景物的观照 带有感情色彩。且月夜怀人是故人常有的思想情感,古诗中 借月怀人的诗作不胜枚举。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记也是 月色正好却无人共赏而念及友人。读者之所以或会有诗人强 烈的情感与恬静额美景不相融合的错觉,是由于诗中前六句 写景时,也只是对景物做了呈绘,而没有表现出情感的投注, 似“无我”之境。

这是由于情景是激发怀人之情的因,感情的 激发为果,因前果后。此时的情感尚处于未被激发的状态,尚 未到情感被激发之后再以情观物的阶段。后四句则明确表达 出了由景激发的情。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了前六句写景 与后四句抒情之间境界的不同,“无”“有”之间的转换使人产 生了不相容的情感割裂的错觉。

如果说确有不和谐、不相融 之处,则是诗中自始至终存在的诗人的形象与前六句写景的 “无我”状态之间的不和谐、不相融:诗人的形象于前六句中 隐去,又于后四句中忽然出现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突然的 转折,令人感到不和谐、不相融。而这也是造成这种感觉的原 因所在。这种表达与我们通常所熟悉的“泪眼问花花不语”式 的表达有所不同,但诗人的形象主体与情感依然是十分强烈 地存在着。《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与之相似: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 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⑤ 此诗也是于开篇描绘了松月凉夜,人归鸟栖的清静闲幽 的意境,尾联再点明对丁大的期盼之情。此良宵佳景,更增欲 与知音共的心情。诗人的形象主体与情感也是十分明晰的, 并非情景各自相独立。以上对两首诗别致之处稍作分析,旨 在说明这两首诗同然是有诗人的形象主体与情感投注其间 的。孟浩然其余山水田园诗中,如《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 新”

⑥;《西山寻辛鄂》中“漾舟乘水便,因访故人居”,“回也一 瓢饮,贤哉常晏如”

⑦;《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府中连骑 出,江上待潮观”,“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⑧;《扬子津望京 口》“愁杀渡头人”

⑨等句———或是诗人形象直接出现在诗中, 或是以情观景,使景物描写具有感情色彩———都处处显示了 诗人意识形象的存在。这里再提一下《夜渡湘水》。这首诗写 了诗人夜渡湘水时所见所想,似是没有感情的评判与流露, 只是客观的叙述,但这条条不紊的叙述显示了诗人叙述者的 存在。读者仿佛也和诗人一样,在湘水边静观着眼前的景象。 诗人作为一个观察者、叙述者的形象出现在了诗中。

综上所述,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有”与“无”的 不同之处在于,王诗中可将主观情感与诗人的形象主体的存 在双双隐去,而达到独特的意境营造的效果;而孟诗中则具 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并时刻具有一个强烈的“我”的形象 存在着。这个“我”既不像《辛夷坞》中王维形象那样于诗境中 隐去,也不会像《鹿柴》中那样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是时刻进 行着述说和表达。

二、王孟山水田园诗中的显与隐 诗的显与隐也是王孟山水田园诗的一个区别之处。梅尧 臣言,“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4- -然后为至矣。”⑩说的便是意象与情感的显与隐的关系。意象 与情感的契合有两种情况:一为见景生情,二为怀情即景。前 者是意象对情感的激发,后者是以情观景,发生了移情作用。

不论哪种,景于情之间都于诗人内心达成了契合。成为不可 分割的两方面。诗歌的表达即在二者熟显熟隐之间徘徊。以 梅尧臣语,诗写山水,当以景为显,以对景物生动鲜明的描写 为要,使人读之如在目前,乃至置身其中。而写情则宜隐,寓 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反之,则写景晦暗不明,写情则浅 俗流白。景与情,显与隐之关系也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方 面。

王诗与孟诗在这一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王诗中表现其 空灵风格的山水诗多以景为最显,其余则被隐去;孟诗中虽 同样以景为显,但大多同时将情感直白恳切地表现了出来。 此外,孟诗中与显景相对的、或显或隐的多为个人的主观情 感;王诗中隐去的则是显景所构成的意境。 王诗中仍然以《辛夷坞》为例。整首诗不涉情感的写景, 似景极显。诗中景色又构造除了空灵静幽的诗境———显的是 景,隐的是境。

诗人的空灵无泊的心境又隐在这空灵的诗境 中,与之合二为一。所以此诗于景则尽显,于境(诗境)则尽 隐,诗人心境更复隐在情景与意境之中。与之相类的还有《鹿 柴》、《萍池》、《鸟鸣涧》、《竹里馆》、《白石滩》、《北坨》等。 孟诗之显,既有景也有情。《夏日南亭怀辛大》前六句状 景,后四句抒情。《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1)中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言志等均是景情皆显。 这类诗很多,不再赘举。另一种“显情”是不以诗句直接表达 出来,而是以情观景,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使之表达内心的 情感。《万山潭作》中“水清心亦闲”的“闲”字,表达了诗人闲 适的心境。《宿建德江》“日暮客愁新”的“愁”字令江月都浸染 在一片愁绪之中,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愁。《扬子津望京口》“愁 杀渡头人”表达了诗人临江远眺引起的羁旅之愁。除此两种 “显情”的诗,另一类则是景显,情见于言外。例如《游精思观 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至家已夕曛。回瞻山下路,但见牛羊群。樵 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尤未掩,伫立待夫君。

(12) 此诗写了诗人与友人出游至晚,回到家才发现与王迥走 散的事。描写似不含情绪,然则细细品来,颔联写到家后回首 下山的路,不见友人,只见到归圈的牛羊,焦急的心情依然油 生。下一联写樵夫没于夜色中,草虫也寂声不鸣,表明天光已 暗,路上人迹逐渐稀少,加之草虫不鸣,昏暗幽寂的环境更增 加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尾联写自己伫立着等待友人,焦 急、担忧企盼之情不言自明。与之相类的还有《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 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 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13) 鹿门山是作者时常前去隐居之地,诗中叙述了诗人夜晚 回鹿门山别居的情景。颈联中写道“忽到庞公栖隐处。”诗人 曾于《登鹿门山怀古》中提及庞德公,可见诗人对庞德公是怀 有景仰之情的。

诗人隐居期间,月夜独行,不觉到了所景仰的 庞德公曾居住过的地方,难免心生寂寥之感。后两句“岩扉松 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中“寂寥”、“惟有”、“幽人”、“自” 等词都构筑了一个孤寂的形象,表明了诗人寂寥的心情与心 境。这种心情与心境即是这首诗所“隐”之情。 综上所述,王孟二人的山水田园诗虽同以清新冲淡的风 格闻名,但还是有很多不同。王维空灵的特点与他信奉佛教 有关,他的禅宗审美观影响了其对山水的审美趣味,影响了 其山水诗的风格。孟浩然虽以隐士的形象示人,但其实他还 是热心入世的。其冲淡的风格与他时常隐居,人生又没有经 历过大风大浪有关。陈师道《后山诗话》中载苏轼曾评孟浩然 道:“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

(14)孟浩然自己也“常自叹文不逮意”,都是与他缺少丰富的生 活经历有关。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王维与孟浩然两人诗句风格相似 但也有着一定意境上的区别》,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置顶温柔句子|人生来孤独 却渴望拥抱相似的灵魂

置顶温柔句子|人生来孤独 却渴望拥抱相似的灵魂

人生来孤独,却渴望拥抱相似的灵魂当你选择别人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转过身来对我说一句委屈你了?When you choose others, why turn around and say a grievance to me?你觉得这是无伤大雅的一件事,可是在我的心里这确实让我记下一生的困数...

2022-12-19 #经典句子

那个相似的句子是同路人的标识

那个相似的句子是同路人的标识

徐冰“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和自己待上一段日子”,如果有了这样的想法,身未动,心也已经“在路上”了。——————————看到“永远诚实,永远热泪盈眶”这一句时,我的心抽搐了一下。当时正在翻阅沈颢的《万...

2022-11-16 #经典句子

(超个性的英语句子)让你鼻子一酸的不是文案 而是你相似的经历

(超个性的英语句子)让你鼻子一酸的不是文案 而是你相似的经历

1、A great talker is a great liar. 说大话者多谎言。2、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 雨过天晴。3、All things are obedient to money.一切事物都服从于金钱4、Die bunte Welt, nicht zu ernst nehmen .花花世界 、不必当真。5、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与其挂在嘴上...

2022-11-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