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理型语文写作专题」|考场议论文结构范式

时间:2023-01-02

「来源: |理科思想学语文 ID:juxiang2003」考场议论文结构范式理型语文温馨提示开学在即。一个假期发生的事情让人眼花缭乱。准高三的学生们面临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3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来源: |理科思想学语文 ID:juxiang2003」

考场议论文结构范式

理型语文温馨提示

开学在即。一个假期发生的事情让人眼花缭乱。准高三的学生们面临着“断顿”的问题:没有谁再敢明目张胆地为你的备考助力了。如果缺乏自律精神与坚韧的执行力,很可能你就被“分层”,这绝不是制造紧张气氛,人设坚困。

理型语文尽最大的努力,在教学教研空闲之时,为2022届的学生就各个版块的学习内容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解读。

能帮你们的,也只有这些了。

“结构完整”是高考作文阅卷“基础等级”的要求,这是阅卷老师判定文章水平的主要依据之一。所谓的“结构完整”,是指文章结构的完整统一,逻辑的严谨缜密。一篇结构完整的高考优秀作文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要特别指出的是,以记叙文、议论文等来区分文体,只是就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内容表达的侧重点而言;记事、抒情、说理,既各有区别,又常为一体;有些记事之作,其实终在说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故议论文之结构范式,自然也包括这类文章,如后面范文《南瓜小米粥》。

[范式1]分论点并列式

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在论证某一观点、某一事理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然后将分论点并列起来,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最后往往还要总括起来,呼应论题。并列起来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

分论点并列式属于议论文的横向构思,在文章结构上具有铺排延展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增强论证的气势,起排比式的作用。

[范文学用]

[即学即练]

[训练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本题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材料作文题,以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陶行知的《预备钢头碰铁钉》和黄大年的《入党申请书》为材料来源,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探究爱国精神在历史和当下的丰富意蕴,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作文题虽话题宏大,但有明显的针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很多人不再谈爱国,不再谈回报社会,不再谈在历史发展的洪流里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过于关注个人价值和个人得失,将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因此,以高考命题为切入口,通过其所产生的辐射波,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和人生导向的引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不正当其时吗?

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明显”明确纳入写作要求当中,这可以说是击中了当前中学生写作的“软肋”。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天津卷作文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作文文体要规范,特征要鲜明。这对于平时在写作训练中不愿意受文体约束、自以为是、信笔挥洒的考生,不能不说是敲响了警钟。

作文题选取“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要求学生展开论述,阐发自己对爱国精神的理解,主题指向明确,立意角度多元,情感内蕴丰富,写作空间广阔。考生可以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可以写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可以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也可以写“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担当,还可以思考爱国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作文题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积淀、思考深度和写作个性,可以记叙、抒情,也可以说理、议论。

[拟题]“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

[布局]这篇作文写得很巧。巧之一:作者对试题材料中三句话的关键词作了准确提取,在“爱国情怀”这一主题的统摄下,从坚定信念、尽本分、献身国家三个方面展开,对三人的相关事例进行丰富再现,较好地彰显了自己的积累优势。巧之二:注意挖掘三人行事背后的精神信念的支撑力量,同时分别将笔触对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启发人们思考,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巧之三:开篇从日常生活中升国旗、唱国歌这一人人都参与过的仪式入手,提出了很多人可能忽略的问题,能吸引读者;引用《不忘初心》的歌词作标题,结尾对题目中的“你”作出自己的解释,发出倡议,明确题旨,收束全篇,有一定的感染力。

[范式2]分论点递进式

分论点递进式也称作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与分总式结构不同,其结构是纵向发展的,前一段(或前一部分)是后一段(或后一部分)的基础。在论证的过程中,文章需要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不断地启发人们的思考。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深入地讨论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待解决、启发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更具积极意义。

[范文学用]

[即学即练]

[训练2][2019·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审题立意]面对2019年的作文题,江苏的考生恐怕会有一瞬间的茫然,究竟哪一个才是关键词呢?材料中反复出现的是一个“味”字,而它恰恰又不是。真正的关键词是一个动词,藏于中间,且只出现了一次,材料的所有内容均聚焦于这个核心展开表述,这就是“调和”。

“调和”意为调配适当。它的前提是第一句中的“物各有性”,既指事物各有自己的特性,也指事物由此形成了多样性。调和的过程与状态是“共存相生”。调和的结果是“百味纷呈”。调和的对象既是“五味”,也是第四句所说的“物、事、人”。既可以是同类的不同个体之间,如“物”中的盐与水;也可以是不同类型之间,如人与自然。既可以是不同个体之间,也可以指个体内在的不同部分、不同特征,即自我的“调和”也在范围之内,如傅雷所说,一个人可以“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厚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由于确认的困难,很多学生误认为关键词就是“味道”,定位于对各种味道特点的阐释,表达各种直接的经验与感受,于是淮扬菜与四川火锅便开始争奇斗艳,“酸甜苦辣咸”便弥漫在一份份试卷中,殊不知这仅仅是材料对“五味”的具体说明。也有人直接演绎“物各有性”,甚至以“物各有性”为题,阐述某一人、事、物的个性、特性。

找不到关键词,窄化了对象,是因为没有发现材料的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与前几年的直接阐释不同,2019年江苏卷作文题采用的是隐喻,意在“纳须弥于芥子,藏日月于壶中”,将道理具象化,微观中体现宏观,实现命题的开放性与导向性、泛化与明确的统一。这得益于材料有一个生发点,即借“味”说理。四个句子,从“一味”到“五味”再到“百味”,从“物”之味到“事、人”之味,从一物到万事万物,逐步放大,拓展至无限。它启示考生,“调和”既是饮食烹调之道,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个表述中,“芥子”就是特定对象的“味”或者特性,“须弥”就是藏在味道“调和”过程中的道理:共存相生。

要准确而出色地表现出这个道理,需要考生打破二元对立的思路。“共存相生”是对二元对立思维的直接否定,因为“和”的本质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不是强求一致,重复别人。是在“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兼容异质,互不相害,共存共荣;通过调配碰撞,让个体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实现有容乃大,异彩纷呈。考生必须选择一种对立的元素,如单调与丰富,个体与整体,个性与共性;大与小,动与静,有与无,俗与雅,苦与甜,等等,呈现差异对象互相融合的过程,揭示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拟题]南瓜小米粥

[布局]本文审题精准,从日常生活中选材,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紧紧扣住味之“调和”来展开,写出了白米的清味、小米的淡味和南瓜的甜味之“共存相生”,共同成就了一碗满盛爱意的“南瓜小米粥”。作者在品完了可口的“粥”以后,宕开一笔,由品粥而至品人生,最后又借助于“清晨的阳光”让画面定格在叙述的客体对象上,使得叙议相融、情理相生。笔触细腻,语言优美,行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犹如那慢熬细炖的小米粥,食之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范式3]对比论证式

对比论证式又叫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作“横比”;另一种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作“纵比”。

[范文学用]

[即学即练]

[训练3][2018·上海卷]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材料的关键词,是“被需要”的心态,考生要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对“被需要”心态的认识。那么,什么是“被需要”的心态?材料开头的一句话,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两个关注点:

其一,是“关注自身的需要”,这个“需要”既包括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注这个“需要”,是生存必需,也是让自己获得幸福、活出个性的必需。

其二,是“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个“需要”的意义,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相对于自身,这一点更为重要,也应该是行文分析的重点。

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作为社会动物,因为能被他人需要,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为他人所用,从而能够满足其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是作为社会人,更高层次的满足。命题者希望引导考生关注的,也恰是这一点。

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这两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需要兼顾而论,但论述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后者。在思辨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偏重。

[拟题]人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

[布局]本文行文流畅,结构完整,首段引用“人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的名言,揭示出人的社会属性,为建构“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作铺垫。文章具有思辨力,先说“需要”与“被需要”相互依存,再论证“被需要”是一种更高级的“需要”。文章不仅仅谈了“需要”和“被需要”的合理性,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进一步分析“被需要”这种心理状态会造成的不同结果,强调在满足“被需要”的愉悦感前先要修炼自己。

2021年北京高考作文备考必备资料

(点击所选字体即可打开内容)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理型语文写作专题」|考场议论文结构范式》,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阶段 一定要把语文的这些句子结构掌握好 快来让孩子学习!

小学阶段 一定要把语文的这些句子结构掌握好 快来让孩子学习!

小学阶段,一定要把语文的这些句子结构掌握好,快来让孩子学习!学了这门多年的语文,却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搞不清楚语文的句子结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上,为了方便学生的语法教学,语文教材里介绍的...

2022-11-17 #经典句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偏旁结构+词语积累+仿写句子归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偏旁结构+词语积累+仿写句子归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偏旁结构+词语积累+仿写句子归纳尽管时下部分地区的小学仍未开学,不过按照往年正常的教学进度而言,眼下距离期末复习的时间也不远了,虽然不能返校复课,但是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并没有...

2022-12-29 #经典句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偏旁 结构 词语积累 仿写句子归纳!

一年级语文下册偏旁 结构 词语积累 仿写句子归纳!

进入初中,课程多、课时紧,与小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所以想要孩子在初中能够有所进步,那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1、首先在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还是要掌握了解,不要连乘法口诀都不知道,那就比较麻烦,如果...

2023-01-28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不同句子结构总结

小学语文不同句子结构总结

一 “被”字句、“把”字句结构例句:小明写完作业了。小明把作业写完了。作业被小明写完了。二 感叹句例句:今天天气真好。今天天气真好啊!今天天气真好呀!三 疑问句例句:你吃饭了吗?今天你怎么没来上学呢?四 ...

2022-11-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