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北京市西城区19——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2022-12-30

每题3分,共12分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2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5 分钟。

第Ⅰ卷

一、阅读《〈呐喊〉自序》选段,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yǎn)

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 ① 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 ② 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无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 ③ 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①模样 ②敷(yǎn) ③慰藉

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惮 不恤 不免 B.不免 不惮 不恤

C.不免 不恤 不惮 D.不恤 不免 不惮

3.下列各句与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日记》)

B.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药》)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 (《明天》)

4.“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刚强勇毅、勇于担当,下列《论语》中的句子,能体现这些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B.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D.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雍也》)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台词义、词性进行。字形题从表面上是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候也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和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有对举、组词、形旁辨形。(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3)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

【解答】(1)①这是一个多音字,正确读音是mú,当解释为样子的时候念mú;②相应的汉字是:衍,“敷衍”是表面上应付了事;③这是一个多音字,正确读音是jiè,解释为安慰的时候念jiè。(2)不惮:不害怕;不免:免不了。不恤:不顾及;不忧虑;不顾惜。第①处是免不了呐喊几声,故选“不免”。第②处是不害怕于前驱,故选“不惮”。第③处是用曲笔不顾及什么了,故选“不恤”。故选B。(3)画线句:比喻,把“黑暗社会”比作“铁屋”;A.把人比作“狮子”“兔子”“狐狸”;B.借代,“花白胡子”借代“老人”;C.拟人,“低唱”“弹琴”拟人的动作;D.细节描写,刻画动作“伸”“按”,描写指甲长度。故选A。(4)A.句子的意思是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这是体现了人要能经历磨难,不能体现刚强勇毅、勇于担当。B.句子的意思是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语句不仅提到了勇者,还提到了智者和仁者。C.句子的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能体现刚强勇毅、勇于担当的特点。D.句子的意思是有仁德的人,首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获得的结果放在后边全不计较,便可以说是仁啊。这事体现了人要努力,不能体现刚强勇毅、勇于担当。故选C。答案:(1)①mú ②衍 ③jiè(2)B(3)A(4)C

【点评】理解句子几个注意:1.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表现什么主旨,所以,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中还有关键的词语,并且还用了修辞手法,因此我们要拥有整体意识,要综合运用。4.把握表达还原的原则:敛去浮华,回归本质。

二、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强调文章的实用功能;其《师说》针对“师道之不传”的现实,阐释了从师学习之道。

B.杜牧的《阿房宫赋》辞藻华丽,反复铺陈,大量使用典故,旨在表达对项羽焚毁阿房宫暴行的批判和对秦王朝灭亡的同情。

C.《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塑造了既滑稽可笑又执着无畏的主人公形象,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红岩》描写了许云峰、江姐等人在反动派监狱中开展的英勇斗争,展现了共产党人在逆境中敢于斗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B.“旨在表达对项羽焚毁阿房宫暴行的批判和对秦王朝灭亡的同情”错,旨在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告诫后世统治者应该戒豪奢,爱百姓。故选:B。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伤感

B.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C.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资:凭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解答】A.吊:安慰。译文: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慰问。故选:A。

【点评】文言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怠而欲出者 不敢言而敢怒

B.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分析】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解答】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介词,比。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向”。C.都是连词,表目的,来。D.代词,这。代词,它。故选:C。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焉”有时作为代词,有时作为兼词。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向下看万物的繁多

B.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被武力逼迫罢了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死了也还要报仇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

【解答】A.理解正确;B.理解正确;C.理解正确;D.“结草”,结草衔环报答陛下的恩情,译文:我活着应当杀身报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报答陛下的恩情。故选:D。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三、(共7分)

9.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①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陈情表》)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阿房宫赋》)

③ ,秋水共长天一色 。 (《滕王阁序》)

④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⑤位卑则足羞, 。 (《师说》)

⑥同学们即将升入高三,老师鼓励大家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 , ’;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

【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故答案为: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重点字:废)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重点字:哀)③落霞与孤鹜齐飞 (重点字:鹜)④放浪形骸之外 (重点字:骸)⑤官盛则近谀 (重点字:谀 )⑥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重点字:瑰)

【点评】《陈情表》名句积累:1.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四、阅读《药》选段,完成10~11题。(共9分)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语意双关,既写出时间的推移,也展现了华老栓的心情。

B.作者善用比喻突出人物特征。如用鸭子比喻看客,突出他们怕观赏不到杀头而努力伸长脖颈的形象。

C.华老栓买人血馒头,摸出洋钱后止不住发抖,既是因为舍不得花血汗钱,也因为害怕康大叔的眼神。

D.“古囗亭口”暗指秋瑾烈士的牺牲地点“古轩亭口”,“黯淡”二字与华老栓的满怀喜悦形成了反差。

11.鲁迅曾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试结合选文说明当时的社会有哪些病态。(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社会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切入点,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来分析其表达的内涵主旨及反应的社会现象。

【解答】(1)C.“摸出洋钱后止不住发抖,既是因为舍不得花血汗钱,也因为害怕康大叔的眼神”错误,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病,并没有“舍不得花血汗钱”,从“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等句子可见,也不止因为害怕康大叔的眼神,还有对于人血的恐惧。(2)所谓“病态”,即不正常的观念与人物行为;文中华老栓倾尽所有给儿子治病,结果却是相信“偏方”用“人血馒头”治病,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是封建迷信思想让他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些人是鲁迅文中多次批判的“看客”,他们不了解革命,更不同情革命志士,反而只是把革命志士被害现场当一场“热闹”来看,麻木而无知;“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刽子凶残杀人后,肆无忌惮地以卖人血馒头谋利,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混乱与黑暗,竟把买卖“人血馒头”的事习以为常,毫不遮掩,凶残、猖狂而放肆;文中未出场而被害的革命者的悲剧命运,也揭示出当时革命的“病态”,革命者为了拯救民众而革命,然而民众却全然不知,更谈不上理解革命,不但把革命者被害的场面当热闹看,甚至还吃革命者的鲜血来“治病”,充分暴露出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脱离民众的弊端。答案:(1)C。(2)①民众的愚昧无知。如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华老栓更是倾尽积蓄去购买。②民众的麻木及普遍的看客心理。如许多人深夜看杀头,看得津津有味。③刽子手的凶残与猖狂。如康大叔一面凶残地杀人,一面利用人血馒头贪婪地谋利。④革命者脱离群众。革命者不被群众理解,他们的被杀成为群众观赏的风景,他们的鲜血竟被要拯救的群众吃掉。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第 Ⅱ 卷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18分)

①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②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③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②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③,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④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取材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豭(jiā)豚:公猪。或谓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表示勇敢。②蒉(kuài)聩:亦作“蒯聩”,是后文卫出公辄的父亲。③据记载,孔悝参与此次作乱是受到蒉聩等人的胁迫,非其本意。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性鄙 鄙:粗鲁

B.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亡:丢失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前往

D.于是子路欲燔台 燔:焚烧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门人请为弟子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其父蒉聩居外 其可怪也欤

C.方孔悝作乱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D.君焉用孔悝 盘盘焉,囷囷焉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年轻时好勇力,曾帮助过孔子,孔子送给他礼物诱导他,子路因此改变本性做了孔子的学生。

B.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因得罪南子而出逃;后来回国成功发动了政变,取代其儿子卫出公而成为国君。

C.蒉聩与孔悝作乱时,子路并不在城内,听闻消息后他立刻往回赶,子羔的劝说也没能阻止他入城。

D.孔子听闻卫国暴乱,便预感到子路可能遇难,不久果真传来他的死讯,可见孔子对子路了解之深。

15.结合选文第③段的内容,概括说明子路有哪些性格特点。(5分)

16.结合选文第②段的内容以及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对“勇”有怎样的看法。(4分)

(1)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泰伯》)

【注释】①葸,xǐ,胆怯;②绞,尖刻刺人。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文中找出刻画人物的句子,然后分析概括。(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观点的理解,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解答】(1)B.亡:逃亡。句意: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2)C.副词,正。A.介词,通过/连词,于是。B.代词,他的/代词,这件事。D.疑问代词,哪里/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A.“曾帮助过孔子”错,原文“陵暴孔子”,欺侮过孔子。(4)从文中找关键句,如“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接受了人家的俸禄,就不能躲开人家的灾难,不顾个人安危,恪尽职守。体现了“忠义”。“君子死而冠不免”,君子即便死了,帽子也不能掉落。注重礼节。“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一个人同叛乱者作战,体现了他的“勇气”。(5)“见义不为,无勇也”“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结合起来的,“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是说“勇”应以符合“礼”“义”为前提。“勇”固然可贵,但也要以“仁、义、礼”为前提。答案:(1)B(2)C(3)A(4)①尚勇。只身一人也敢赶回去同叛乱者作战。②重义(或:尽忠)。食人俸禄而为人尽责,不顾个人安危。③守礼。临死也为不免冠而结缨,不违君子之礼。(5)“勇”可以是一种好的品质,是“仁”的要素之一;但“勇”应以符合“礼”“义”为前提,否则会变成缺点,造成不良后果。文言文参考译文:仲由,字子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生性粗鲁,好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他曾经凭借勇力,欺侮过孔子。孔子设置礼仪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改穿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弟子,请求做了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道:“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所崇尚的,首先是义。君子好勇而不尚义,就会作乱;小人好勇而不尚义,就会偷盗。” 当初,卫灵公有个宠姬叫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怕被杀,逃到国外。灵公死后,夫人想让公子郢继位。公子郢不同意,说:“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立辄做了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流亡在外,没能回国。子路做了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与孔悝合谋作乱,他们进入孔悝家,然后和他们的同伙一起袭击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入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正当孔悝作乱之时,子路在外地,听到消息后赶忙回去,恰好碰上子羔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已经逃走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你回去吧,不要白白地遭受祸殃。”子路说:“我接受了人家的俸禄,就不能躲开人家的灾难。”子羔走了。正好有使者入城,城门开了,子路跟了进去。他来到蒉聩处,蒉聩与孔悝正在楼台之上。子路说:“君王怎么能任用孔悝呢?让我把他捕杀了吧!”蒉聩不听,于是子路准备放火焚烧楼台。蒉聩恐惧,就让石乞、壶黡下来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即便死了,帽子也不能掉落。”于是结好帽带便死去了。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叛乱,说:“唉,仲由准得死了。”不久果然得到了他的死讯。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那些恶言恶语再也传不到我的耳边来了。”

【点评】实词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7~19题。(共12分)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②。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亡国后被囚汴京期间。②阑珊:将尽,衰落。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晌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眺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18.两首词的下阕写到了“春水”或“流水”,下列句中的“春水”“流水”与两首词中的这两个意象情感内涵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花取次开。(刘无极《漾花池》)

B.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C.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苏轼《暴雨初晴》)

D.画桥浅映横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张先《偷声木兰花》)

19.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词意象内涵的把握以及情感的把握。在仔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意象情感内涵。(3)本题考查赏析写景词句,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的不同。这里明确告知要从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分析其不同,要在仔细理解写景词句景物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传达的感情,进而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1)A.“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有误,此句中“往事”既包括了往昔欢愉的宫廷生活,又包括了亡国惨象。这一桩桩、一幕幕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实在是太多了,心中悲苦至极。(2)两首词中“春水”“流水”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感情较为消极。ABC三项中的“春水”或“流水”则充满生机,传递的感情较为积极昂扬。D.“流水”与这两首词中的意象一致,都象征时间的流逝。故选D。(3)第一首词中写了“春花”“秋月”“东风”,展现的是春天的美景,勾起了对往昔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回忆,但对比现在沦为阶下囚与亡国之君的处境,往昔越美好,如今就越痛苦,所以是以乐景衬哀情。第二首词写了美好春景即将逝去的萧瑟残败之景,以萧瑟凄清之景营造出凄清的氛围,以哀景衬托哀情,属于正衬,传达出身为他乡之客的感伤以及作为亡国之君的伤痛。答案:(1)A(2)D(3)《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第一首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第二首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七、阅读《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的选段,完成20~23题。(共20分)

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那个王善保家的【注】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因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

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

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

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凤姐笑道:“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若这话不真,倘是偷来的,你可就别想活了。”入画跪着哭道:“我不敢扯谎。”

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惜春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但不知传递是谁。”惜春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将东西且交给周瑞家的暂拿着,等明日再议。

【注】王善保家的:邢夫人的陪房和心腹。

20.依次填在下列横线上的人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抄检大观园过程中,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在宝玉的怡红院,有位姑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她是 。有位姑娘的屋子,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检抄不得”,她是 。到了迎春的院子,有位姑娘被查出藏有男女私情之物,却“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她是 。

A.袭人 宝钗 鸳鸯 B.晴雯 湘云 鸳鸯

C.晴雯 宝钗 司棋 D.袭人 湘云 司棋

21.下列关于抄检大观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拾到“绣春囊”,王夫人为此同意对园中丫鬟们进行大搜查;反映了主子与奴才间的矛盾。

B.“抄检大观园”深层原因是邢夫人想借抄检大观园找到把柄,打击荣国府掌权者王夫人等人的势力;反映了主子与主子间的矛盾。

C.探春感慨“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抄检大观园确实导致不少人物离去甚至死亡,是“人散”“家败”的重要事件之一。

D.大观园是作者极力刻画的诗化的乐园,这里的人都有理想的人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抄检大观园”意味着世俗势力对这一理想世界的彻底破坏。

22.探春在本回中得到了充分刻画,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探春的人物形象。(6分)

23.脂砚斋对本回的点评是“一处一样”,比如王熙凤在不同的抄检之处就有不一样的表现。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明王熙凤“一处一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

【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主旨的鉴赏理解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需要熟悉作品内容,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全面把握理解。(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声、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4)本题考查概括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指向,概括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小说的整体内容及主旨分析人物心理。

【解答】(1)抄检的起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可能是司棋与潘又安幽会时遗落在园里山石上的。这件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而园子里住的是未婚男女,所以才使王夫人感到震惊。她尤其担心宝玉乱性,做出风流情事,坏了名声。尤其是当她听信了王善保家的挑拨,于是下令抄检。晴雯长得漂亮,王夫人妄断:“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又因晴雯全无媚骨,最反奴性,从不献媚讨好谁,遂成为恶奴王善保家的之流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暗下谗言,诋毁中伤,正像晴雯判词中所言“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因此,她成为抄检的首要目标。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受到王夫人的斥骂、警告,明知自己已身处危境,但面对无理抄检,凭空诬陷,依然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和蔑视:“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没趣”。一个凌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象活现眼前。宝钗是外亲,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检抄不得”,并没被抄检,为避嫌疑,宝钗在事后搬出大观园。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王善保家本来不想翻的,就是象征性的翻了翻,但是凤姐翻了一下,最后翻出了她和乡下表哥潘氏的情信,又翻出了几十两银子,所以被赶出去了。故选:C。(2)D.“这里的人都有理想的人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错误,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及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之间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在宝玉看来,只有在园子里才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女儿们才能永葆青春与清净。他希望这座花园能常驻人间,女儿们也永远不要离开这里。但这里的人并不是都有理想的人格,例如林黛玉,她细心、淡泊、真实、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绝顶聪明、善良纯真、清高独立,但也有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的一面。“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也不正确,例如黛玉与宝钗之间就存在矛盾,黛玉因为贾宝玉和薛宝钗走得比较近的原因对宝钗怀有敌意。(3)依据“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可见,探春能够有理有据地抗拒抄检,令精明如凤姐这样的抄检者也只能让步,足见其精明能干。依据“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可见,探春是个为人仗义,呵护下人的人。依据“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可见其刚强自尊的性格。依据“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可见其有远见。依据“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可知,这“泪水”中包含的是对家族前途的担忧,可见她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4)依据“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可见凤姐是十分袒护宝玉与黛玉的。原因有二:第一,王熙凤是一个极其精明的人,她阿谀奉承贾母,做事注意投合贾母心意,而宝玉与黛玉又深得贾母宠爱,王熙凤自然也会因此袒护二人;第二,此事涉及宝玉,而凤姐与宝玉关系亲密,对其进行袒护也在常理之中。依据“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可见,王熙凤对探春是有所顾忌的,主要是因为探春性格的原因,如本回中写到“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探春的精明刚强令凤姐不得不避其锋芒,多次“陪笑”,一步步退让。依据“凤姐笑道:‘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若这话不真,倘是偷来的,你可就别想活了。’”“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将东西且交给周瑞家的暂拿着,等明日再议”可见,凤姐在惜春处是公事公办,细致追问,按规矩处理。其原因主要是“惜春”的身份,惜春是宁国府中贾珍的胞妹,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的人,而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与凤姐关系相对疏远。答案:(1)C。(2)D。(3)①精明能干。如有理有据地抗拒抄检,令精明如凤姐这样的抄检者也只能让步。②刚强自尊。如掌掴王善保家的。③有远见。如预见到贾府衰败。④有责任感,为家族前途担忧。如因预见到家族一败涂地而流泪。⑤为人仗义,呵护下人。如表示可以抄检自己的东西,但不允许动丫鬟们的东西。(4)在黛玉处,凤姐主动替黛玉解释有宝玉的东西很正常,使得王善保家的只得作罢;原因是凤姐与宝玉黛玉关系亲密,且清楚贾母宠爱这二人,因而有意袒护他们。在探春处,凤姐息事宁人,如她多次“陪笑”,一步步退让;原因是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精明刚强,所以避其锋芒。在惜春处,凤姐公事公办,如细致追问,按规矩处理;原因是惜春毕竟是宁国府的小姐,与自己关系相对疏远。

【点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第 Ⅲ 卷

八、写作。(共6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10分)

(1)疫情期间,涌现了很多让我们产生强烈触动的人物。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体现人物特征,感情真挚。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

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硬核”医生张文宏

③身在病床,心在书中的“方舱读书哥”

④武汉市快递小哥汪勇

⑤各地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具体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基本方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恰当运用修辞,使语言新鲜、活泼,有感染力。这种题型目的是让大众了解写作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而凝练的语言文字对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考生要选择熟知的人物来写,如选择钟南山,要突出他医者挽救生命、高龄逆行的事迹;选择张文宏,突出他真诚对待患者,接地气等特点;选择“方舱读书哥”,突出他身在病床,心在书中的执着精神;选择快递小哥汪勇,突出他建起了医护服务群,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的事迹;选择社区工作者,突出他们在各地防控一线的坚守精神。题干要求“写一段抒情性文字”,为了增强抒情性和表现力,一般用第二人称抒写,语言要凝练生动,修辞得当,情感饱满,富有文采,具有表现力。

【解答】答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84岁的钟南山义无反顾披甲上阵,再战防疫最前线。你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表现出你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你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你就像一道永不过期的“救命符”,在病毒中逆行,为所有人拼命。你是无双国士,更是定海神针。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连缀成一句话,并以这句话为观点,结合社会现实,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

①技术 ②理性 ③信息量 ④谣言 ⑤常识 ⑥法律 ⑦自媒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任选三个词语连缀成话,并以之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这三个词语内部要有逻辑联系,连缀成话时还要注意其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写作时注意字数在150字左右,观点鲜明,准确连贯。题目中客观属性的词语有“技术”“信息量”“法律”“自媒体”,这些中性词语可以任意和其他内容搭配,要结合现实看到它们有利或有弊的一面,如技术的优势也可能带来弊端;互联网信息量巨大,信息冗杂;法律应该遵守或违反法律将有严重后果;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兴盛与缺乏监管等;主观属性的词语有“理性”“谣言”“常识”,这些是个人在面对客观现实时需要采取的态度,如“谣言”的产生往往与“信息量”“自媒体”有关,而传播“谣言”则可能触犯“法律”,要辨别“谣言”可根据“常识”“理性”等,我们可找出三个有内在关联的词语,写一个逻辑性较强的观点,再进行评价议论即可。

【解答】答案:在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信息量巨大时代,我们尤其要注意辨别谣言。自媒体的发展,让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来源于唯一的官方渠道,而缺乏监管的自媒体发布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就可能形成“谣言”。“谣言”之害,有甚于病毒。虽然它毒害的不是人的肌体,但其精神危害甚至比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应该注意辨别,莫让谣言混淆了视听。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位教育家在给中学生的演讲中说:“人生不会太平坦,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一个人不一定要做跑得最快的人,但要做爬起来最快的人。”其实,“跑得快”与“爬起来快”不仅与人生有关,也是社会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

请以“‘跑得快’与‘爬起来快’”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思考。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北京市西城区19——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19年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析】句意:起立。短语stand up,站立。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短语搭配。注意短语的熟练掌握及运用。2.【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很高兴见到你。——我也很高兴见到你。A选项,too,也。B选项,to,到,向...

2023-05-14 #经典句子

广东江门2019年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质检试卷(含答案及听力材料)

广东江门2019年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质检试卷(含答案及听力材料)

...plate【分析】听力原文:盘子,与选项C相匹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听力题,听时注意力集中,抓住关键词。2.【答案】 A【考点】单词型听力【解析】【听力原文】parade【分析】听力原文:游行,与选项A相匹配,故选A....

2023-08-22 #经典句子

见者有份!字幕菌喊你来领奖品了!翻译征文获奖名单公布 文末福利放送

见者有份!字幕菌喊你来领奖品了!翻译征文获奖名单公布 文末福利放送

...冠疫情消息纷杂,AI明辨是非真假作者:CatherineFinch评委点评:主动改变了原设定的标题,整个标题更具色彩,也能很好地概括文章内容,切中主题,赞!阅读过程流畅,多处都采用了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意译,少部分直译也不...

2023-09-26 #经典句子

手握日月摘星辰 世间无我这般人。这些经典名句你还记得多少?

手握日月摘星辰 世间无我这般人。这些经典名句你还记得多少?

...白我意,我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今何在《悟空传》点评:当年不知被多少网文引用,而谁又能想到这么霸气一段话竟是出自书中唐三藏之口?2.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今何在《悟空传》点评:人...

2023-01-23 #经典句子

九年级英语语法专项训练:天天练 第53讲(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英语语法专项训练:天天练 第53讲(附答案解析)

...分发//.因此划线部分发音不同的一项是A. 故选:A.【点评】考查语音,此题型要掌握音标知识,积累一些字母组合音.还要注意一些固定的发音规则.然后结合语境,完成试题.2.Kobe Bryant made____________ exciting short film called ...

2023-01-10 #经典句子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训练:天天练 第86讲(附答案解析)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训练:天天练 第86讲(附答案解析)

... excellent 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故用an;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不定冠词,在理解不定冠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句子意思仔细分析,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2.【考点】人称代词.【分析】你的数学老师是谁?...

2022-11-16 #经典句子

2020年2月27日初中语文

2020年2月27日初中语文

...伴”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的意思,而不是“指引”。【点评】此题暂无点评2.【答案】B【考点】春(朱自清)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涨”读音应为“zhǎng”; C项,“和”读音应为“hè”; D项,...

2023-01-31 #经典句子

备战2021年中考英语专题练习代词的使用(含答案)检测卷

备战2021年中考英语专题练习代词的使用(含答案)检测卷

...r",做句子主语,用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代词辨析。2.【答案】 B【句意:——你喜欢什么种类的茶?——我喜欢有水果味的茶。第一空表泛指,询问什么种类时,应用what;第二空定语从句做连接词,且...

2023-08-06 #经典句子

苏轼有14首宋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每首词都有你熟悉的句子

苏轼有14首宋词入选宋词三百首 每首词都有你熟悉的句子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点评:这是苏东坡最著名的宋词,也是其豪放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几乎每一句我们都很熟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豪情的词人,虽然一生坎坷,但是才华...

2023-01-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