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杜甫重游山林写的诗 第4句用两种修辞手法 耐人寻味

时间:2022-12-28

如何才能转得顺畅呢?颔联做好过渡是关键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但如果颈联的弯转得太大,就容易和颔联脱节。

如何才能“转”得顺畅呢?

颔联做好过渡是关键。

仔细读杜甫的律诗,我们会发现,诗中第4句往往很出彩。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首这样的好诗,看看杜甫是如何巧妙过渡的。

《重过何氏五首(其二)》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公元754年春,杜甫重游何将军山林,写了一组山水田园诗,共五首,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第二首。

首联,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樽,指酒樽;榻,指床。

您看,这两句很奇怪:山中下雨,和酒樽有什么关系?河沙沉没,与床榻又有什么关系?

乍一看,不太明白!

其实这是互文的手法,应该这样理解:山中下雨,河中涨水,导致岸边的河沙沉没;但是酒樽还在,床榻也没有移动位置。

酒樽和床榻很有可能就在河岸边上,不过,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不影响我们读诗。

我们要注意的是:山中下雨,河沙沉没,是自然环境;而酒樽和床榻,是人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见,诗人此次重游,自然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人的生活环境却没有改变,这又是反衬的手法,突出了未变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亲切感。

正是这种亲切感,为颔联做好了铺垫。

颔联,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落巢,指归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何将军家的狗,迎接我这个曾经住宿过的客人;乌鸦细心呵护归巢的小鸟。

前一句很好理解,通过狗迎客人,侧面烘托出诗人对山林的亲切感,但与首联不同的是,这里描写的是动景。

那么,诗人为何要反复写对山林的亲切感呢?

就是为了引出第四句。

第四句既是描写的实景,同时还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1)暗喻:乌鸦比喻山林主人,落巢儿比喻诗人,由于受到山林主人的细心照顾,诗人就像归巢的小鸟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家。

诗人为什么觉得自己像归巢的小鸟?

因为生活环境没有变化,而主人的狗仍然认识诗人,这让诗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亲切感,让他误以为自己回到了自己的家。

(2)用典:“落巢”,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这是陶渊明隐居田园时看到的景象。而杜甫刚好也看到了“倦鸟归巢”的景象,这就说明杜甫此刻所在的山林,与陶渊明的田园很相似。

您看,诗人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可以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诗人来到山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而山林的环境与陶渊明的田居很相似。

而正是这个结论,很顺利地引出了颈联。

颈联,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翠微寺,位于西安长安区沣峪滦镇南浅山上的黄峪寺村;皇子陂,即皇子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这两句也是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天清云淡,诗人看见了翠微寺和皇子陂。

很多人困惑:翠微寺和皇子陂,这两个地名是干啥的?

其实关于翠微寺和皇子陂的来历,在这首诗中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方位:何将军山林在韦曲塔坡,翠微寺和皇子陂都在山林的南方,而且都在山坡上。

而“云薄”和“天清”,烘托出诗人“悠然”的心情。

现在看懂了吧,诗人“悠然”地看见南方山坡上的景物。

这又是暗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悠然见南山”。

那么,诗人为什么能和陶渊明一样,“悠然见南山”呢?

就是因为第四句:诗人来到山林,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而山林的环境又与陶渊明的田园很相似。

既然环境相似,那么诗人自然也可以看到南山。

但是颈联更进了一步:不仅环境相似,而且他们的“悠然”的心情也相同。

您看,杜甫的“家”与陶渊明的田园环境相似,而且他们的心情也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杜甫认为,他此刻就像陶渊明一样在隐居。

正是这种想法,让他产生尾联的错觉。

尾联,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幽兴,幽雅的兴致。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向来就有非常高的幽雅兴致,我仿佛漫步路过了陶渊明的东篱边。

这两句很有意思,前后是因果关系,因为杜甫向来就有“幽兴”,所以他才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陶渊明的东篱边。

直白点说,杜甫认为自己之所以像陶渊明一样隐居,是因为他向来就有“幽兴”。

为什么?

因为陶渊明回归田园的理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杜甫是这样想的:既然我们隐居的环境相似,心情相同,那么我们隐居的理由也应该是一样的。

你陶渊明因为喜爱丘山,才选择隐居;那么我杜甫自然也是因为“向来就有幽兴”。

由“结果相似”倒推“理由相似”,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更何况,杜甫明明一直在求官,怎么可能会“向来有幽兴”呢?

可见,“向来幽兴极”是诗人的反语。

杜甫的意思是:你陶渊明是主动选择隐居的,而我杜甫却不得不来隐居。

为什么他不得不隐居?

因为他一直求不到官,没有俸禄,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您看这首诗,表面是在写诗人想归隐田园,其实隐藏了深深的痛苦,这也是这首诗含蓄隽永的原因。

从结构上看,第四句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过渡非常巧妙,引出了陶渊明的典故,为尾联的反语做好铺垫,堪称绝妙。

您认为呢?

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杜甫重游山林写的诗 第4句用两种修辞手法 耐人寻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是什么?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是什么?

...要是:1.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2.使得句子或者两句之间看起来更加对仗工整,增强韵律和节奏感。3.增加了句子的气势,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大气。4.更容易理解。不管是哪种修辞手法,其实在文章中都有一个共...

2022-10-28 #经典句子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有些你可能都不认识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有些你可能都不认识

...:美国博士很值钱吗?你倒是说说,几个子儿一枚?这个句子类似的说法是否经常听人这么说?句中将美国博士拟做能够买卖的货品,就是把人当物来写的拟物修辞。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连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

2017-01-27 #经典句子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教你如何区分那些常见却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教你如何区分那些常见却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种的一种。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借喻的特点是在句子中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当作本体。而借 代则是以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本体。来看下面两个句子,你是否能够区分它们呢?例1:秃头站在百背心的略略正...

2022-11-11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该如何理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该如何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感到理解起来有一些吃力,该如何在句子中分辨这些修辞手法,并体会这些修辞的作用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

2022-11-13 #经典句子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

2022-12-19 #经典句子

赞美满园春色的词有哪些?如何造句?

赞美满园春色的词有哪些?如何造句?

...裙,黄的如火,红的是那美人眉间靓丽的一抹朱砂。这个句子中,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蓝花比喻成裙,黄花比喻成火,将红花比喻成美人的朱砂,而且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中间还夹杂了长短句的配合运用,不但句式...

2022-10-23 #经典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全是知识点 赶紧收藏!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全是知识点 赶紧收藏!

...作者对春天的之情。(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合作探究一、 体会优美的情境1.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

2023-08-03 #经典句子

《陋室铭》前两句 到底用了哪些手法?比喻的争议最大

《陋室铭》前两句 到底用了哪些手法?比喻的争议最大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从形式上,有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和句中对。从内容上,有正对偶、反对偶和串对偶。“山不在...

2022-11-19 #经典句子

干货:中考语文之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干货:中考语文之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见的写作手法考察题型 及方法归纳1. 赏析语言;2. 理解句子含义;3. 筛选信息;4. 探究标题。赏析语言 [方法归纳]解答语言赏析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 从描写方法角度: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等...

2023-11-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