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有答案)

时间:2022-12-2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84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2019. 11)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应用 13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4),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5),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6)烟笼寒水夜笼沙,。(《泊秦淮》杜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气质庸容 以偏概全 离群所居 超今冠古

B.造旨高深 技艺精湛 不懈追求 不谋而和

C.匪夷所思 雕琢 庐火纯青 物我两忘

D.无可辩驳 塞进衣兜 和蔼可亲 格物致知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靠的_____________。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出了案子,首先关乎的_____________。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认了错,回家去。”费孝通说乡土中国的最高理想是“无讼”,就好像足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双方的规则,而犯规的代价_____________。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首要的技能_____________。

①不是金钱和利益,而是名声和面子 ②不单是被罚,更是整个团队的耻辱 ③不是赚钱致富,而是分辨善恶美丑 ④不是商业和法治,而是道德和礼治

A. 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 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二 阅读 52分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8题。(12分)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

——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

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③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④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________________。

⑤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⑦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⑧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

⑨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

⑩“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

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

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

4.第②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分)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节”。

B.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由衷的喜爱。

C.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D.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关心“人事”。

7.请说说你对“节日媚物”这个现象的理解。(3分)

8.本文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2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

9.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10.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3分)

11.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12.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2分)

13.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赠此词与他。

②谢公:指谢安,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不及归隐而病逝于西州门;他的好友羊昙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

14.依照字数多少划分,本词属于( )(2分)

A.小令 B.中调C.长调D.长短句

15.以下对上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钱塘江潮涨与落,创设离别场景。

B.“问”领起的内容,抒写内心忧伤。

C.“斜晖”承上“潮归”,表现离情。

D.“不用”以下的议论紧承前面写景。

16.赏析本词气势雄放,意境浑然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1分)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明主可以理夺 夺:改变

B.举尔所知 举:全都

C.勿忧,寻还 寻:不久

D.早知尔耳 尔:(会)这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

A.①妇有四德,卿有其几? ②有蒋氏者,专其三世矣

B.①新妇所乏唯容尔。 ②子为父死,无所恨。

C.①许允为晋景王所诛。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夫百行以德为首。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验证许允妇料事无误的一组是 (2分) ( )

①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③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④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⑤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⑥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 )

A.许允妇容貌奇丑,以致在拜堂之后丈夫竟然不肯入洞房。然而她凭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机智应对,赢得了丈夫的尊重。

B.许允担任吏部郎时,大多任用同乡,魏明帝为此派卫队将领去逮捕他。许允听从妻子的告诫据理力争,最终无罪获释。

C.丈夫被晋景王杀害,是许允妇早已料到的事,所以当事情果真发生的时候,她镇静自若,照旧织布,神色不变。

D.许允被害,门生担心他们母子的安全,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后来全家迁到许允墓地居住,孩子才免遭祸患。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9分)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 )

(2)世以此多焉 ( )

2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圣惧,自免( )

A.赦免。 B.逃脱。 C.解职。 D.谢罪。

(2)系庐江( )

A.扰乱 。 B.拘禁。 C.归属。 D.牵连。

2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25.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3分)

三 写作 35分

(七)26、作文:(35分)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请阅读上面的两句话,写一篇作文。

(1)字数不少于700字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注意卷面,字迹书写

2019年度高一语文期中测试答案(2019. 11)

一、

1、挥斥方遒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无边落木萧萧下

暧暧远人村

夜泊秦淮近酒家

2. D 3.C

4.通俗说明我们祖先对节日的态度,引出下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

5.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原文: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_(2分)

6.(3分)A

7.(4分)心态:亲近自然、享受自然(2分),天人合一的理念(2分)

8.(4分)要点:点出语言特色(1分),结合内容说明(2分),艺术效果(1分)

9. (3分)C

10. (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11. (4分)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评分量表:

量表说明:答题模式中,“①”表示“比拟”“通感”中的任意一项,“②”表示“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中的任意一项,“③”表示“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④”表示“对‘我’触动很大”,“⑤”一表示“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12. (4分)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13.(4分)评分量表:

四、诗歌鉴赏

12.(1分)C 13.(2分)B

14.(5分)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意境宏阔,表现超凡脱俗、达观超旷的心境,充分表现词人的豪情。

下阕运用典故以谢安自喻,盼望归隐“雅志”早日实现,进一步反映词人闲逸旷远的心态,以及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

文言文一

1.B2.B3.C4 .D

5、你们不必过度哀伤,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可以稍微问及朝廷的事情。儿子照母亲的吩咐去做。钟会回去,把情况回报景王,许允的儿子终于免祸。

六文言文二

四)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中伤

(2)世以此多焉 称赞

17.(1)C;

(2)B;

18.D;

21.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面对大儒戴圣,何武不惧威势,揭露其罪行;尽管戴圣曾在朝廷诋毁自己,但何武不扬其恶;判决戴圣儿子时,何武秉公执法。这些事情表现了何武方正、大度的品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有答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仿真练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仿真练

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 分,共6 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2)李清照在《渔家做》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

2023-05-27 #经典句子

高三语文复习冲刺名句默写

高三语文复习冲刺名句默写

...篇默写(最下方有图片版)1.(2020·山东高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①,②” 两句进行对比,总结了后唐庄宗先兴后亡的原因,并借此对执政者提出告诫。⑵李贺《李凭箜...

2022-12-01 #经典句子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6 古诗文默写一、【2021·全国乙卷·T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

2022-11-22 #经典句子

2021年新高考在线2|八省新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技巧+真题+训练

2021年新高考在线2|八省新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技巧+真题+训练

...。但近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渐趋多样化,其题型主要有下列几种:1.单一式。采用“提供上句填下句”,“提供下句填上句”,“跳跃式提供句子”等方式。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大多采取此种考查方式。2.比较式。即围绕某一...

2022-11-23 #经典句子

2020高考名句名篇默写

2020高考名句名篇默写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

2023-01-03 #经典句子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50题!每次进步都是为高考添砖加瓦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50题!每次进步都是为高考添砖加瓦

...,希望大家会喜欢!一起加油,做最好的自己!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黄昏之景,但景中使用了暖色调。(2)庄周在《逍遥游》中说,“_______...

2022-11-15 #经典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课练 课课通关(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课练 课课通关(含答案及解析)

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罩上(zhào) 鞠躬(jū) 拖沓(tà)B.丁卯(mǎo) 商酌(zhuó)恳切(kěn)C.强调(diào) 譬如(pì) 草率(lǜ)D.修润(rùn) 累赘(zhuì)妥帖(tuǒ)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

2022-12-30 #经典句子

七上语文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及答案

七上语文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及答案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 ) 柳絮( ) 差可拟( )( )无奕( ) 雪骤( ) 道韫(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的《》一文。3.解释字词:⑴...

2023-05-04 #经典句子

南开大学入学测试机考高起点 语文 模拟题

南开大学入学测试机考高起点 语文 模拟题

...(2)(3)C.(3)(4)D.(1)(4)标准答案:A2、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___(2)( )A.秀才(科举考试初考合格者) 秀而不实(秀美但不实在)做秀(展示外露,含装模做样意) 秀外慧中(外貌秀丽...

2023-06-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