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我认识他们的哀乐 这一切 我也有份

时间:2022-12-21

为什么会用宝贵的时间来阅读呢,是眼睛会忽略一些嘴巴念出的部分,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了速读,一眼看去,好,景物描写,就是写个停船呗,以前我们阅读最关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

01没有情节,则无看点吗?

有学者考证鸭窠围就是 现在湖南怀化市沅陵县的鸦角洄。为什么会用宝贵的时间来阅读呢,是眼睛会忽略一些嘴巴念出的部分,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了速读,一眼看去,好,景物描写,

就是写个停船呗,以前我们阅读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情节。

稍微改换一下阅读的角度

我们不仅关注他写什么,还要关注他怎么写,怎么写停船,怎么写天将雪未雪,即将有大风雪的傍晚,空气中的温度,我们怎么把它写出的来,我们甚至可以尝试自己写一写可我们一旦试着表达马上就会知道我们和那种文字感染力表现力都特别好的人比如沈从文,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在哪里,之后呢,我们就可以照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的表达才会越来越精准,这是阅读的目的之一。

阅读名家名作,并不是因为我们未来要当作家,要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不是我们阅读,动手写,我们比较,用心想,这样就能更加理解好作品的好,也能让自己的思考和写作变得更好。

沈从文的表达和我们熟悉的当代散文,哪里有点不一样对吧,语言有点生涩,我们读了一个句子的上半句,但下半句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一段有几个别扭的句子,让人有陌生感。雪子,很多同学不明白是什么但是南方的人一看就懂了“雪子”是极细小的雪粒,不是北方漫天飘飞的轻盈的雪片,也不是沉重的冰雹,体积极小,细腻又有一定质感的冰冷的颗粒,雪子很能够表现当时又湿又冷的环境,北方下大雪的时候,因为特别安静,人反而会有一点温暖的感觉,南方就不一样了,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那种旅途中的清冷,那种 想上岸烤火的心情,都在这句话中了。

另外,让我们的阅读有陌生感的可能还有几个单音节词比如“皆”比如“凡”

在寒气中一切皆仿佛结了冰;

其余地方皆黛色如屋的大岩石;

我们皆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

凡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

这就是沈从文的语言风格,沈从文用语雅俗并存,既富丽又朴素,在《湘行散记》的语言里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骈俪的诗赋痕迹,但已经过滤掉了艰涩,有文学干脆叫它“沈氏笔法”就是以现代语汇为砖石,以古典句式为框架,我们看现代文学作品,要把熟悉的阅读习惯放下,判断作品的好坏,不要以“我是否读的惯”“我是否读得懂”为标准,而是要回到历史语境中,努力理解作家选词造句的用心。在已经出版的沈从文作品中“皆”比如“凡”反映出沈从文的语言特点读书,尤其是读名家要尽最大可能对得起作家的苦心。

有本文学经典理论著作《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作者乔治斯坦纳开篇就写到“文学批评应该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文学批评应该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塞尚画作的真谛之后,就不会再用原来的眼光去观察一个苹果、看待一个椅子了。

我们看得出来沈从文写到吊脚楼用了深情,他对民居形式本身有感情吗?

我们先不聊沈从文的吊脚楼

我们聊聊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在小说第三卷雨果像个建筑专家,对圣母院做了恢弘而细致的描写,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敬荣译

本,这一卷整整占去了27页,没有 任何情节。好多同学就跳读了,提醒大家,读名著,情节

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重要,甚至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看作者说了什么,

也要看作者怎么说。

雨果在写巴黎圣母院建筑这一卷中说,(截图)白天是巴黎在说话,夜晚巴黎在叹息,而教堂

的钟声,则是这座城市在歌唱。巴黎圣母院是城市的灵魂。

总之,沈从文写吊脚楼不是从一个建筑学家来写,也不是从民俗学家的角度写,他关注的是吊脚楼里边的人,水手,旅行者,过路人。

02光与声音,小羊鸣叫,“吃荤烟”与“不吃荤烟”

写了一个全景,写到河边停泊的船只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木筏,特这别写了木筏上的菜园,养的猪,养的鸡还有 女眷,有孩子,笔调一点一点柔和起来,然后就出现了两个特别温暖的事物,一是光,二是声音。沈从文是一个特别会写光的作家,其实古今中外好作家大多擅长写光,光很神奇,有光亮处就有美。然后写声音,说话声唱小曲声,笑嚷声,还有小羊的叫声。

忧郁不等于矫情。坚硬的对面不一定是柔软,还可以是通达,人类 过年小畜生会死,这是小羊的生命,也是小羊的命,作者和我们一起接受了这些,但不会忘却。

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

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

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的很。

下面的文字传统作家可能不会写

不是批判,不是揭露,不是粉饰,不是怜悯,那么是什么呢

他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正视苦难,正视死亡,是受戒中没有的

为什么写小羊,为什么写吃荤烟,写红白名片上一个个或许死掉的人。沈从文的笔触和其他作家都不一样呢,因为对这条河上的人来说,沈从文从来不是局外人。他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继续读就更能体会这一点。

03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

作为和他笔下的人物,有共同经历和共同命运的作家,作者船上怎么把远处的光,声音,我到船头上去眺望了一阵。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灯光已很少了,远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看出个大略情形。

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

把远处的场景想象得那么逼真呢,沈从文写了这句令人动容的话: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有有份。

这就是沈从文,他对家乡的河,河上的人都“十分温暖的爱着”一方面他与他们极其熟悉,沈从文自己的话说一个中国人对他们发生特别的兴味,我以为我可以算第一位,但另一方面他又与他们那么陌生,永远无法和他们过日子。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沈从文接着写到,看他们在哪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

羊还固执的鸣着。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那是禳事酬神巫师的锣鼓。声音所在处必有

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炫目火光下有头包红布的老巫独立做旋风舞,门上架上有黄钱,平地上有装满了谷米的平斗。有新宰的猪羊伏在木架上,头上插着小小纸旗。有行将为巫师用口把头咬下来的活公鸡,缚了双脚与翼翅,在土坛边无可奈何的躺卧。主人锅灶边则热了猪血稀粥,灶中火光熊熊。

这是一个祭祀场面,别人写不出来的,或者说生长在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的作家谢步出来的,只有在凤凰看过城头上挂死人耳朵的人能写出来。

邻近一只大船上,水手们已静静的睡下了,只剩余一个人吸着烟,且时时刻刻把烟管敲着船舷。

也像听了吊脚楼的声音,为那点声音所激动,忽然按捺自己不住了,只听到他轻轻的骂着野话,擦了支自来火,点上一段废缆,跳上岸往吊脚楼那里去了。

十五年前自己的事。在这样地方温习起来,使人对于命运感到惊异。

沈从文的写作对象和他自己的经历是重合的,我们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文中的“我”虽未上岸,

却能想象岸上一切细节。

仿佛鼓声,也仿佛汽油船马达转动声,声音慢慢的近了,可是慢慢的又远了。这是一个有魔力

的歌唱,单纯到不可比方。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以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形。那声音,那火光,皆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读到这里我们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力,只有沈从文这样的作家,才可以展现出如此有力量的文字,而且毫不空洞。

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我心想,第二天我定可以看到邻船上那个人上船时节,在岸边雪地上留下的那一行足迹。那寂寞的足迹,事实上我却不曾见到。因为第二天到我醒来时,小船已离开那个泊船处很远了。

小小的遗憾,我们不知道上岸的小伙子回来没有,是留在妇人那里了吗?还是在某个临街铺子烤火。

文章就这样结束了。

这就是《鸭窠围的夜》,你还觉得这是一篇纯写景的文章吗?它可以用来当湘西旅游点的宣传文字吗?我想读完全文,大家都会有个共识,除了沈从文,没人能写出《鸭窠围的夜》,因为他认识他们的哀乐,沈从文笔下的一切,他自己都有一份。对比《湘行书简》的相关部分,我们在《湘行散记》里看得到沈从文先生精心结撰的部分,或许有虚构,但合理的虚构实现了本质的真实。沈从文曾说,一看到这些人说话,一同到这些人接近,就使我想起一件事情,我想好好的来写他们一次。我相信若我动手来写,一定写得很好。沈从文做到了,他确实写的很好,没有人可以超越。

04写给三三的信

一本历史书除了告我们些另一些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

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

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分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分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这四时交递的严重。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

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

所以,请大家多读沈从文吧。

他把人生解释得更庄严更透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沈从文《鸭窠围的夜》:我认识他们的哀乐 这一切 我也有份》,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小语四年级下册15课《白鹅》重难点都在这儿了 为孩子收藏吧

部编小语四年级下册15课《白鹅》重难点都在这儿了 为孩子收藏吧

...《猫》相似。2、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鹅的高傲。如:用鸭的步调和鹅的步态进行对比,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风范;通过对狗的偷食行径彰显出鹅的“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的姿态。一系列对比描述生动...

2023-05-17 #经典句子

雅思口语首战需要注意什么?首考7分学姐口试经验分享

雅思口语首战需要注意什么?首考7分学姐口试经验分享

...,导致考听力的时候,昏昏欲睡发挥失常了……第一次屠鸭的同学们千万不要抱着试水的心态,因为很有可能接下来一次比一次不理想,一定要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毕竟考一次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拿这些钱去买买买不好吗...

2020-06-01 #经典句子

温故而知新  关注素养提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方案

温故而知新 关注素养提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方案

...,侧面写出空隙的窄小。)⑥对比:“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与鸭的步态作对比,使白鹅的高傲体现得淋漓尽致。)⑦夸张:“到下蛋的时候,...

2023-07-11 #经典句子

仿写句子丨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仿写句子丨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鸡的眼神凌厉趾高气扬,就像《功夫》里的包租婆催租。鸭的背影蹒跚左摇右摆,颇似舞场里的胖子悻悻离场。狗的态度恶劣大喊大叫,颇像地主家的奴才仗势。前面有文章讲过,仿写句子时,首先需要对原句进行分析,仔细而...

2022-11-11 #经典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摸底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摸底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狗的狂吠。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 )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

2013-01-05 #经典句子

这道趣味测试题你从一开始就错了!文字顺序不影响阅读?

这道趣味测试题你从一开始就错了!文字顺序不影响阅读?

...表达,还是口头表述,一点误差,导致“含恨百年。”鸭鸭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大家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趣事呢?欢迎留言评论。图片和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09-10 #经典句子

二娃经济实惠的英语启蒙之路

二娃经济实惠的英语启蒙之路

...较慢,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亲子阅读。欢迎关注“懂课鸭的朋友们"微信公众号

2023-01-16 #经典句子

华师附特级教师解读“中考作文”并附上写作思路!

华师附特级教师解读“中考作文”并附上写作思路!

...志与品质。历经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历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完成下面的作文。2.下面几则材料带给...

2016-08-17 #经典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是( )这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1分)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3.《三衢道中》写的是___________(季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知。(3分)4.从南方飞回来...

2023-09-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