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12-07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逐篇默写

关雎 《诗经·周南》

蒹葭 《诗经·秦风》

式微 《诗经·邶风》

子衿 《诗经·郑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卖炭翁 唐·白居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送友人 唐·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理解性默写

关雎 《诗经·周南》

1. “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2. 《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 《诗经》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涛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

4. 撩开青青苇,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

5. 《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______________”来描绘婚礼的盛况。

8. 《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男子得不到“淑女”时对她日思夜想,接下来又运用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对她的强烈思念。

蒹葭 《诗经·秦风》

1. 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3. 《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蒹葭》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蒹葭》中表现男主人公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今天我们常引用《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式微 《诗经·邶风》

1. 《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衿 《诗经·郑风》

1. 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2. 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3.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1.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渴望从政却无人引荐、深感有愧于圣明天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阐释了自己生在盛世,却闲居在家,渴望出仕报国的心境。

4. 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洞庭湖令人震撼的磅礴气势。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诗文,如“曲径通幽”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4. 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启迪我们在水光山色之间净化心灵,保持本真。

5. 六盘水和花园体现了华夏文化讲究的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送友人 唐·李白

1. 李白的送别诗别有情味:《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用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寄托对朋友的一片深情;《送友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徐徐而下的一轮红日隐喻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2. 李白在《送友人》中借离群的马的长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1.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文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1.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扬梅花虽遭摧残,但仍坚守情操,不变志节的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1.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满怀博爱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杜甫诗中体现这种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言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心系人间冷暖的济事情怀。

4. 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5. 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6.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坦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大胸襟和恤民情怀。

8. 中国目前正在推进“廉租房”建设,就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居住问题。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述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将成为现实。

9. 古代诗歌讲究色彩的运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诗人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追求。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达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

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大风来袭时,茅草高低飘落的情景。

1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卖炭翁 唐·白居易

1.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 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体现出老翁的年高与劳苦艰辛,让人为之心酸。

4. 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5. 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6. 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部分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一、识记性默写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

3. 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_________________。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

7. 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

8.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

9. 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

10.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_____________。未果,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陶渊明,东晋杰出的文学家。他赏花观山,悠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他理想中的社会,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孩子生活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反映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1. 隔篁竹,___________……

2. 全石以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为坻……

3. 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4.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蒙络摇缀,___________。

6. 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明灭可见。

8.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11. 柳宗元《小石潭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愁之深。

北冥有鱼 战国·庄子

1. 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4. 《北冥有鱼》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前景广阔,鹏程万里,正如庄子《北冥有鱼》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二则

一、识记性默写

1. 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__。

2. 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__。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4. 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________。

5. 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9. 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 上下千年,在往圣先贤的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2. 《礼记》中“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先贤对她的美好寄托。

3. 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4. 自古,中国人就与奋斗结下不解之缘。战国时的《礼记》中就有“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__”。

5. 《虽有佳肴》中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佳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6. 《虽有佳肴》中作者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印证“教学相长”的观点。

7. 《虽有佳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大道之行也》中阐述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 唐·韩愈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3. 《马说》: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

6. 《马说》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马说》一文中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千里马的悲哀, 因为它没有遇到伯乐这样的知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关雎 《诗经·周南》

1.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2.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3. 白露为霜

4. 白露为霜 溯洄从之

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7.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蒹葭 《诗经·秦风》

1.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5.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6.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诗经·邶风》

1.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诗经·郑风》

1.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1.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1.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2.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卖炭翁 唐·白居易

1.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6.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1.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送友人 唐·李白

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1.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文言文部分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一、识记性默写答案

1.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豁然开朗

3. 屋舍俨然

4. 阡陌交通

5.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6.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7. 乃不知有汉

8.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 欣然规往 寻病终。

二、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1. 闻水声

2. 卷石底以出

3.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 皆若空游无所依

5. 参差披拂

6.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 斗折蛇行

8. 不可知其源

9.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1.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北冥有鱼 战国·庄子

1.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 其翼若垂天之云

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礼记》二则

一、识记性默写

1. 不知其旨也

2. 不知其善也

3. 教然后知困

4.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也

5. 天下为公

6. 选贤与能

7.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有分,女有归

8. 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9.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同

二、理解性默写

1. 天下为公

2. 盗窃乱贼而不作

3. 玉不琢,不成器

4. 然后能自强也

5.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6. 学学半

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9. 男有分,女有归

10.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11.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2.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马说 唐·韩愈

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策之不以其道

5. 其真无马耶

6.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作业本第七单元《24*月迹》答案参考

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作业本第七单元《24*月迹》答案参考

...活泼可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3.课文中,描写月亮足迹的句子十分有趣,一起来摘抄吧。课文中很多地方写出了月亮的好玩、有趣,我也来摘抄几句。我的摘抄卡: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2023-07-08 #经典句子

现代文阅读:班公湖边的鹰

现代文阅读:班公湖边的鹰

...”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2. 谈谈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体会。(1)作者为什么强调鹰是“射出去了”而不是“飞走了”?(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的含义。3. 文章...

2022-12-07 #经典句子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答案参考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答案参考

...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③课外我还积累了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我也来背一背。《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

2023-07-01 #经典句子

古诗文鉴赏《钱塘湖春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古诗文鉴赏《钱塘湖春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尾联写白沙...

2022-11-15 #经典句子

描写湖水湖面动态的优美句子段落 太美了 收藏!

描写湖水湖面动态的优美句子段落 太美了 收藏!

...的钟声,湖水莹莹耀动,微风拂过脸颊。今天向大家分享描写湖的优美句段,欢迎收藏!湖水的颜色6.湖是碧绿色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湖是静得,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

2022-11-20 #经典句子

文人眼中济南的夏天

文人眼中济南的夏天

...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诗人王维这两句描写蜀地雨后山水风光的句子,用来形容一场雨后泉水格外欢畅的济南也十分贴切。自古至今每逢夏日,济南人都盼望着有几场透彻的雨落下来,大雨不仅能浇灭炎炎暑气...

2023-08-03 #经典句子

果然是获奖教案 这套部编语文《日月潭》教学设计 课堂超精彩

果然是获奖教案 这套部编语文《日月潭》教学设计 课堂超精彩

...第2自然段通过两个带有“像”字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3自然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4自然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描...

2023-01-02 #经典句子

30米地下水位的济南 文人墨客这样歌咏

30米地下水位的济南 文人墨客这样歌咏

...吟咏金线泉的“云依美藻争成缕”。这个假期,读读文人描写济南泉水的诗句再去赏泉,想必更有几分意境。“水若涌轮”四字始于郦道元郦道元 手绘近日,济南趵突泉游人如织,游人们纷纷观瞻“水若涌轮”的趵突泉。“水...

2023-12-23 #经典句子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学生:题目太灵活 吃不消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学生:题目太灵活 吃不消

...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学生比较难概况的是,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湖阴先生居住环境( ),( ),( ),诗句中,描写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诗句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从这句话分析,学生写到,干净,整洁...

2023-08-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