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馆长说文物之十】老子骑牛铜造像之遐想

时间:2020-01-16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老子骑牛铜造像之遐想

文/图 李周明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

1.老子骑牛铜造像

此件为宋代铜造像,通体高58厘米,重10.5千克,老子骑牛造像铜范铸造,由底座、老子骑青牛两部分构成,人与牛浑然一体,然后与底座焊接而成。底座呈平面四足长方形,上立一头青牛,体格健硕,四肢粗短、牛尾自然下垂,牛首前额正中处贴圆环用绳相系于鼻衔环,牛首微向身体左侧扭转,神态温顺。老子骑于牛背之上,面相瘦削,头顶无发,边际头发向后梳及肩部,鼻子高挺,嘴角略带笑意,两眼平视前方。老子身着斜领宽袖长袍,袍摆自然下垂于足面,衣纹简洁流畅,右手握与鼻衔环相系值缰绳,腰间系带,长袖半掩双手,左手轻抚于左腿膝关节处,头部向身体左侧扭转,腹平背直端坐于牛背。造像中老子面容丰润,长眉长须、慈眉善目,颇具仙风道骨。此件铜造像造型古朴憨拙,神态形象逼真,是全国存世不多的道教造像珍品,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

2.老子出关

老子骑牛去向何方?老子出关这个问题留给后世无限的遐想空间。

有趣的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想起近日引得世人关注的一件事:大象向北迁徙。说的是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保护区的17头亚洲象,4月中旬以来“组团”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之后,其中2头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其余15头继续北上,它们一度逼近昆明,向北迁徙距离长达500公里左右。一般而言,在这个季节,亚洲象的食物处于短缺状态的,一直往北就进入云贵高原,海拔是不断上升的,其中食物会越来越少,因此该现象有点不正常。

象群为何向北迁徙?有人分析说,一个较大的可能是由于气候原因,现在温度变化异于往常,使得头象以致象群缺乏方向感,一路误入歧途所致。当然,具体的原因还需继续深入探究。只是大象迁徙以来,一时间诸多媒体轮番上阵,报道内容连编累牍,重复文字不厌其烦,似乎成为集体观赏之乐事,全然不以动物危机为感受。然而自6月以来,随着象群在人为干涉下向西南折返以后,却又鲜有跟进报道,让人难以了解事件的始终。如此现象不禁令人感叹:我们既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常处在信息孤岛,跟风的热潮过去之后难有真正的人文关注。大象都这样,那么蚂蚁呢?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动物和人一样,迁徙自有迁徙的道理。

闲话休提,老子出关却让世人关注了千年而不解。在此联想到古时,一位老者,童颜鹤发,目光炯炯,昂然骑着一头青牛,缓缓来到了函谷关口。

这位老者,就是老子——李耳。据《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卷六十三)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另据记载,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据推算这时老子已经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了。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出关而去。

老子因为这五千言,从而成为我国道家学说一代宗师。恰恰是这个尹喜,因为得到老子言传身教,之后潜心研究,并始终坚持传道,也最终成为春秋战国时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史称关伊子,庄子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并将他与老子并列!

3.老子去向何方

那么,老子骑牛出关究竟去向何方?这既是千古疑问,也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子也是我们李氏的祖先。

显然,老子因对时局失望而云游。因粉丝相求著书而得以出关,这个粉丝就是尹喜。

问题是老子为什么离开?史籍有言,因为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史记)。他要去哪里?要去小国寡民,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做到了,从此消身匿迹。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描绘了自己向往的社会图景: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就是说:我要到那小国寡民的地方去!我愿人们废弃各种器具,珍爱生命而不背井离乡;弃车船、罢战事,回归到自然纯朴中来;安逸居所、乐尚民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据说,老子出关以后,去向版本较多,有说到了西域,教化胡人,并且后来成为佛。有说归隐修炼于河南洛阳栾川老君山,还有说出函谷关、过大散关进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等地,最终在临洮东山去世。并言老子在临洮去世后,其子嗣在此繁衍,有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为证:“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于是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凡此种种,无论何种说法,老子最终归于乡野,所谓大隐隐于野是也。不管怎么说,他终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小国寡民!正如庄子所言: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我等凡人亦是。

来源 | 兰州文旅

原标题:《【馆长说文物之十】老子骑牛铜造像之遐想》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馆长说文物之十】老子骑牛铜造像之遐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圆桌|六大馆长共话文物故事 故宫将展《韩熙载夜宴图》

圆桌|六大馆长共话文物故事 故宫将展《韩熙载夜宴图》

...划于紫禁城60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韩熙载夜宴图和历代文物画展”,由于疫情未能如期举办,目前,这个展览正在策划中,有望在2021年与公众见面。澎湃新闻获悉,这一文博盛典邀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上海博物馆馆...

2023-05-28 #经典句子

160多万件文物流失 大英博物馆馆长曾讲一句话 让华夏儿女悲愤

160多万件文物流失 大英博物馆馆长曾讲一句话 让华夏儿女悲愤

...何收集来的800万藏品?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些珍贵的文物身上其实都沾满了血腥掠夺的痕迹。大英博物馆的前身不过是一个图书馆,里面存放的大都是书本、艺术品,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军队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开...

2023-11-26 #经典句子

故宫“看门人”又火了!一句话让领导批4个亿 果然是被馆长身份耽误的段子手

故宫“看门人”又火了!一句话让领导批4个亿 果然是被馆长身份耽误的段子手

...一个温、湿度,为了保护那些娇贵的字画,就先委屈其他文物了,这印章就是其中之一。这么一说,领导瞬间就读出了院长的言外之意:“那改善这个保管条件需要多少钱啊?”院长脱口而出:4个亿!领导没接话,气氛有点尴...

2023-08-31 #经典句子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京开幕 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馆长吴福庆发表主题演讲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京开幕 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馆长吴福庆发表主题演讲

...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对话会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重大主...

2022-12-19 #经典句子

【馆长说文物之七】 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说开去

【馆长说文物之七】 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说开去

...。——歌曲《嗑儿》金久哲1.说说七不知不觉,“馆长说文物”已经到了第7期。我尤其喜欢7,7真是个好数字。你看,世界陆域板块是7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生活中常说的“五颜六色”...

2023-06-16 #经典句子

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张继合:响堂山石窟——苦熬上千年

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张继合:响堂山石窟——苦熬上千年

...有心色上乘的赵姬与罗敷……与传说、戏曲不同,史料及文物独具说服力。峰峰东北的南宫普彤寺,始建于67年,比洛阳白马寺早一年。普彤寺堪称中国第一座佛寺。现存“普彤塔”,也早落成两年,堪称“首位”。这与官方说...

2024-01-04 #经典句子

成渝双城共奏“文物曲” 金沙遗址与大足石刻“组团出道”

成渝双城共奏“文物曲” 金沙遗址与大足石刻“组团出道”

...注。2006年,包括金沙遗址在内的“古蜀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认为,此次两馆合作,代表两个文化遗产首次牵手,大足石刻已经申遗成功20余年,无论是文物保护...

2018-11-28 #经典句子

一座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缩影——话说定州博物馆

一座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缩影——话说定州博物馆

...积55亩,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7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二级三级珍贵文物965件,文物数量居全国县(市)级博物馆首位。定州博物馆建成于2015年底,2016年底陈列布展完毕。目前陈列有...

2023-12-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