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左手写散文右手写书法 他是“文墨兼修”的人文追求者

时间:2019-12-20

踏着小路走出家乡这是书法家张林忠在新作散文集林家塘里的深情述说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张林忠

“这条窄窄的石子路就像风筝的一根线,把我和故乡紧紧地连在一起。踏着小路走出家乡……”这是书法家张林忠在新作散文集《林家塘》里的深情述说。他,是一位电力人、一位作家、一位书法家——张林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倡导“文墨兼修”的艺术理念。其作品40 多次在全军、全省、全国系统和全国入展获奖,作品被社会各界广泛收藏。

乡愁,一部书法长卷

翻开还散发着油墨馨香新书,映入眼帘的是张林忠自题书名且装帧且不俗的《林家塘》——故乡的田陌,清澈的小河,苍翠的橘园和活蹦乱跳的海鲜,像一部作者为家乡书写的书法长卷,让人身心愉悦。而那些插秧割稻、涉水捕捞的父老乡亲,鲜活得让人仿佛听到他们粗重的呼吸,闻到他们身上的汗水和泥腥的芳香。

这是一本乡土散文集,作者张林忠围绕生活的故乡林家塘展开。林家塘是位于浙江沿海三门的一个不足30户的小村子,张林忠从16岁离开故乡,求学从军,整整30年,有快乐而忧伤的童年时光,有一生难以忘怀的乡土乡情。本书收录了《父老乡亲》《祖母拦腰》《180封情书》《电话墙》《林家塘》等60篇散文。这部散文集,亲情题材占了大头。几乎每一篇,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人,对故乡的热爱。

为更多读者所不知的是,这部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乡土散文集,让我们读出了张林忠是个至亲至孝的人,一位心藏人间真善美的作家,他写从军后思念家人的《电话墙》,他写风物乡情的《一条叫三沙洋的街》,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更为可贵的是,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三门,他在工作之余不仅以生活为主题写了许多好散文,同时作为一名著名的书法家,他也一直追求“文墨双修”的艺术理念,“左文右书”,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人生得文气,活得才洒脱,恰如张林忠笔下流淌而生的那些秀逸遒劲酣畅淋漓的墨线。是“字如其人”的最好写照。

张林忠学书,起步较早。早在学生时代,就受到老师影响,爱好写字。但真正走上书法道路,却是他步入军旅生涯之后。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拿起毛笔,他也是三门县第二个加入中国书协的书法家。

对书法非常痴迷,可用张林忠自写的诗句来形容:“寒窗学书又一秋,夜半孤灯把墨磨。写到兴处迷魂时,不知是鬼还是我。”这也是张林忠学书过程的一个真实写照。

张林忠最为擅长者,当推隶书。也许是隶书的那种古朴雄强、雄浑博大正好和他的个人审美吻合,因此,他不仅喜欢隶书,而且将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且很快就取得成绩,为同道所刮目相看。

在张林忠看来,隶书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体。

学习书法,要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在部队的时候,张林忠的专业是医院放射,除了医院值班,还要机场飞行值班,时间对他来说非常有限,怎么办?只有挤,平时,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字帖、小本子和笔,每次到机场飞行保障,坐在车里,他掏出字帖和笔临写。即使在冲洗X光片的暗室,借着微弱的灯光,他依旧用毛笔蘸水在墙壁临写,可以说,对书法的喜爱,张林忠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书法,一部人生交响

“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艺术效果是张林忠所追求的——墨色力避花俏,出之自然,枯湿相间,燥润相杂。他试图“把南国山水的钟灵之气,与燕赵的豪侠之风浑然相融”,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我想这种朴厚的书风和苍茫的线质,和他十几年的北方军旅生涯之锤炼不无关系。学隶其实不易讨巧,进去容易,要走出来是非常的。”张林忠认为,主要是因为秦汉这个时代离现在太远,直到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前没有“过渡”,对隶书技法、审美只是一些题跋、评论的只言片语,不像魏晋以后书法,对技法、审美都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代沟”比较大,这就需要花更大的功夫、更大的力气沉进去。

对于书法,张林忠是心存敬畏的,也正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书法作为艺术是有生命的,从文字起初,集天地万物之形创作了文字,对汉字的敬畏,也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解读金农手札并不是我计划内要做的事情,我的兴趣点和目光也不在金农身上。在经过了传统的书法自我教育过程中,我所接受的都是一些正统的理论和技法训练,尽管我在书法实践上只是业余级的,但可以确认,我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和金农会有交集。”若干年前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一次唐宋元珍宝展后,张林忠无意之中读到一件写于近 300年前的金农手札时,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冬心先生的趣味、性情、才情等,常常使我不知不觉产生某些错觉。”张林忠在解读金农手札深有感触,他发现自己就是一个遥接300多年前冬心先生衣钵的信徒。或许,张林忠并不知道或者说能讲清楚,冬心先生的魅力何在?为什么使我如此痴迷?就像喜欢、爱一个人,也是讲不出什么理由来一样。

这样的解读其实更像是一条苦行之路,据我所知,目前,中国并没有人系统去解读金农的手札。我想,这正是一个有担当的书法家责任所在。

“事实上,解读这些信札,都是我在手机上完成的,实名微博是我推送这些文字的首发平台。”从2018年11月开始的第一篇,到现在,百余件信札的解读接近尾声。几个月时间,这些手札解读文章在微博上阅读人数累计已经超过40万之多,有的单篇就有上万,这是张林忠所没有想到的。

学养,一堂双修课业

时常,张林忠面对当前书法展览时代到来的现实,不知是书法的幸还是不幸?该不该避开目前几近疯狂的热闹,冷静地思考一些书法文化的回归问题?

“如果当今书法家不懂得诗文、没有社会情怀,那是中国书法的不幸!”

“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文学,文学之上有音乐。什么是书画家的学问?这就是。”李苦禅说的也是张林忠常思考的:“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家,往往同时又是最优秀的诗人、文人或学者。”其实,张林忠最初的爱好是文学,学书法还是在 1999年以后的事。在部队的时候,他会在业余时间里写点诗歌、散文之类的,陆陆续续也发表过,2010年他把写过的诗汇集了一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墨痕》。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这是石涛的一段普通的画跋,在写下这段话时,他一定不会想到,“笔墨当随时代”竟然会成为路人皆知的一个宣扬艺术创新的口号。

但是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这么多的书法家却做不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是书法家太多的功利,潜意识里面不重视传统文化修养。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历代书法家的知识结构,就不难发现,文学修养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

张林忠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更不是诗人、作家,他只是把自己当作爱好者。“想成家是一辈子的事情,他并不是以入展数量和会员证书来决定的。如有人拿这些东西忽悠人,那是十分可笑的。”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核心,就是因为书法的载体是汉字,从殷商时期甲骨文开始,中国拥有了象形文字,有了文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会被延续,所以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独立的,都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张林忠的理解是,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人一切基因和符号都含于此,重视中国书法即从根本上重视了文化。

作品的思想,来源于有生命力的语言,有传承力的文化。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想要领悟书法的真谛,思想的积累,能使一个书法站在书法历史未来的高度,去洞察社会,感悟人生,用心去写。知识增长了,文字功底扎实了,你才可登大雅之堂。

“我的第一件参加省展的作品,内容即是自作的一篇两千余字的散文,好几次国展作品也是自撰楹联或散文、诗词。”张林忠1990年从军后,开始学写诗和写一些文章,那时候主要是写现代诗,因为古体诗注重格律,但从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古体诗。在禅悟书法的漫长岁月里,曾自作七律一首,聊以自勉:

寒窗写碑墨痕湿,

孤灯伴人睡梦迟。

曾于河塘听蛙声,

秋风黄叶雨如丝。

刘勰《文心雕龙》十分强调"积学"的作用,他在《神思篇》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积学”当为“驭文之首术”。虽然张林忠不反对以经典诗词文赋作为作品内容,但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书法家应该多多尝试自作诗词文赋,这样的内容才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只懂得抄书的书法家,是不会走得太远。在2015年底举行的个人书法展中,张林忠就大量使用自作诗文、随笔、日记,这在台州乃至浙江书法家中都是比较独特的。

从部队转业后的十三年时间里,张林忠先后有书法集《不获集》《记得集》《张林忠书法作品集》以及诗集《墨·痕》、文集《林家塘》等出版。而一套以“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为主题的系列随笔丛书也在他的出版计划之内。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比如学习书法、诗歌和作文等,都是我在工作之余玩玩,就像别人喜欢在业余时间打麻将、旅游、唱歌一样。”张林忠说,只不过他把时间用在了学习书法、写作上,本质上和其他人的爱好没有什么区别。

人书期于会心。书至会心处则物我皆忘,人至会心处则快然自足。然则,会心亦有品次高下之分,人书品格之善美仍是后学文人之毕生追求。因此为艺术者,一则要灵慧,一则要有进境。灵慧多由秉赋,而进境当需苦修。

“抱竹山房”是张林忠非常喜爱的斋号之一,这个斋名也是在时时告诫自己:在这热闹非凡的社会里,要恪守竹子气节,远离喧嚣,克己浮躁,潜心书法。书法涵养了他的内心,让他懂得了取舍。虽公务繁忙,但在业余时间,他勤于临池,手不释卷,对书法,他具有极大的专注力。古今成大器者,都有朝乾夕惕、宵衣旰食的专注精神,这是精神动力,也是所谓的“定”力,张林忠并不缺乏。

因此,在书法家综合素养普遍不足的当下,拥有深厚的学养就显得成为重要——张林忠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时代意义。

张林忠作品入展集

【浙江新闻+】

张林忠,浙江三门人。农民后代,空军退役军人,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倡导“文墨兼修”的艺术理念,获中国文联"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浙江省书法奖,台州市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台州市文艺名家展演工程,有多部书法集及诗集、散文集等著作出版。系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左手写散文右手写书法 他是“文墨兼修”的人文追求者》,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最感人的爱情句子:左手是过去 右手是未来

最感人的爱情句子:左手是过去 右手是未来

...有一天,你丢失了爱情,请打开你的双手,左手是过去,右手是未来,合在一起,中间的就是你自己的现在。你在一开一合中存在,所以又有什么悲哀,过去的总是一面,未来的才是另一面。请不要让右手孤单,生命没有太多的...

2023-10-10 #经典句子

作为专业古筝老师 如何解释“左手是一首曲子的魂”这句话的含义

作为专业古筝老师 如何解释“左手是一首曲子的魂”这句话的含义

...的,是很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乐器,我们都知道古筝是用右手行音,左手来做乐,古筝的声音主要是靠右手来发音的,左手是一首古筝曲的魂。这样说有人可能不是很理解,也就是说古筝的音色美不美不止止靠的是右手发出来的...

2023-12-09 #经典句子

非常精辟的句子 会有一天 左手痒痒了 右手一定去给挠挠

非常精辟的句子 会有一天 左手痒痒了 右手一定去给挠挠

...。10.“老公是左撇子,老婆是右撇子,左手从来感觉不到右手。当有一天,左手出血,右手必须帮助止血;有一天,左手痒,右手一定要挠;或者有一天,当你左手提不动东西的时候,右手一定会帮你。所以,你不必嫌弃你的右...

2022-11-27 #经典句子

文艺短句:人生其实就是刷牙 左手杯具 右手洗具 从此悲喜交加

文艺短句:人生其实就是刷牙 左手杯具 右手洗具 从此悲喜交加

一、人生其实就是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从此悲喜交加。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三、遇见你,就好像在洪荒宇宙中,我找了拼图的最后一块。四、当...

2023-05-08 #经典句子

左手坚持 右手鼓励 新东方在线英语老师许盼的陪伴式教学

左手坚持 右手鼓励 新东方在线英语老师许盼的陪伴式教学

对于"滴水石穿"这句话,新东方在线高中英语老师许盼深以为然。无论生活中还是教学中,许盼老师始终"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坚持的力量"。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应试英语的教学方式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但在许盼老师...

2014-09-03 #经典句子

糖猫词典笔“两手抓”:左手练英语 右手学语文

糖猫词典笔“两手抓”:左手练英语 右手学语文

很多家长认为3至12岁是孩子外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于是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更加侧重于学习英语,往往忽略语文素养的培养。糖猫词典笔包装左侧印有“糖猫词典笔 扫出好成绩”的文字, 这里的成绩不仅仅代表英语成绩,同时也表...

2023-07-23 #经典句子

励志情感句子 幸福原来很简单 左手牵你 右手写爱

励志情感句子 幸福原来很简单 左手牵你 右手写爱

...是洗具,一边是杯具!2、幸福原来很简单,左手牵你,右手写爱。我们的幸福在彼此凝视的眼眸中,在相聚离别的思念中,在倚窗观澜的月光下,在闻香吟咏的诗词里,在默默无语的牵挂中,在滚滚红尘的牵手处,在你我相拥...

2023-12-14 #经典句子

重生年代文:她穿成农家娃 左手鸡右手鸭 跟着兵哥哥引吭高歌!

重生年代文:她穿成农家娃 左手鸡右手鸭 跟着兵哥哥引吭高歌!

重生年代文:她穿成农家娃,左手鸡右手鸭,跟着兵哥哥引吭高歌!1.《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间》作者:红烧豆腐干【简介】21世纪孤儿张国庆和怀着身孕妻子周娇正在为将来努力奋斗,突然天降庞大遗产。临生产去往医院路上发...

2013-01-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