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 仅12字却大气磅礴 被杨振宁挂书房多年

时间:2019-10-10

事后,二人成为好朋友,莫言赠送给杨振宁一幅题字,上书:仰视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与杨振宁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事后,二人成为好朋友,莫言赠送给杨振宁一幅题字,上书:“仰视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该幅题字,至今被杨振宁悬挂在书房中。有网友看到这一副对联后表示:莫言写的“打油诗”,和我一个水平。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是他的中文水平,一直遭到国内网友的质疑。杨振宁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由于物理学专业性强,网友根本无从质疑,但是仍在他的私人生活上找到了突破口。莫言以为他们“同病相怜”,就向杨振宁诉苦说:假如我得的也是物理学奖,可能就没有这么多非议了吧,杨振宁笑而不语。

一、莫言的诗歌

莫言是以创作小说出名的,他的小说,历来被业界称为“诗性小说”。因为在莫言的小说叙事当中,充满了幻想、和诗歌的韵律。这一点从他早期作品《透明的红萝卜》里就能看出来。比如他在这篇小说当中,描写一根头发丝儿掉落在地,发出了“咣”的一声。

莫言擅长用文笔控制时间的流逝,对生活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用敏感的笔触描绘出来。他长于声音描写、颜色描写各种象征手法。落笔之处,往往有“神风鬼雨”。因此,大家才说他写的是“诗性小说”。

不过,一个小说家擅长写“诗性小说”,却不一定擅长写诗。正如中国古代有许多大诗人,有一些擅长写律诗,而另一些人则更擅长写古风诗歌。所以莫言从不敢“吹”自己的诗,只能说自己擅长写“打油诗”。打油诗可以不论格律,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发挥自由。

据说莫言刚刚得奖的时候,即兴发挥写了一首律诗,但是用毛笔书写的,网友觉得他写错了两个字,当即出言讥讽。于是,莫言写了一首幽默的“打油诗”来回应。

昨日发帖朋友圈,网上高人有留言。铁多两点是铁硬,脑少一撇是。嫉恶似仇学猛士,从善如流思前贤。护短怕丑难进步,狗年要写新诗篇。

另外,莫言除了写“打油诗”,有时候也会写一两首现代诗。但是比起他的散文和小说来,数量很少。网上流传的一部分莫言诗,有可能根本不是他所写。比如有一首叫《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诗就是“张冠李戴”的作品。

在莫言没有正式出版诗集的情况下,目前很难分辨网上诗,是否由他本人所写。网友想要通过抨击莫言的“诗歌”来寻找优越感,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想通过这些诗作,贬低莫言的小说创作水平,就跑偏了。毕竟,他不是靠写诗获得诺贝尔奖的。

二、莫言与杨振宁

杨振宁生于1922年,莫言生于1955年。前者比后者大了33岁。两人所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但是杨振宁却对莫言保持了极大的好奇心。杨振宁很好奇,他是教授家庭的孩子,成长环境优于莫言。而莫言出身比他贫穷,属于社会的最底层。那么,莫言得到诺奖的时候,会不会产生和他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呢?

另外,杨振宁还实话实说:自己根本看不出莫言的小说哪里出彩。而莫言本该是“好奇心”最盛的那位,因为他是作家,应该对万事万世都好奇。可是他偏偏没有对杨振宁表现出太多的好奇,他当时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杨振宁成名太早,莫言作为一个作家,早就对杨有所了解。而莫言成名较晚,杨振宁本身搞学术研究的,没有机会接触到他的作品。

杨振宁早就经历过成名所带来的负累,所以把舆论看淡了,而莫言当时才刚刚经历。杨振宁关心莫言的出身,承认自己看不出莫言作品的亮点,都不是在贬低莫言,而是带着一个老科学家孩子般的天真,在探知自己未知的领域。

人跟人一生中的境遇,各不相同。因此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感受也不可能相同。但是这中间到底会有多大的差别呢?于是杨振宁开动科学的大脑,开始对莫言进行观察。

做科研工作,有时候需要“妙悟”,写作不需要吗?杨振宁问莫言!

莫言说:也要啊!有的时候写作的思路没理清,睡一觉,在梦中就解决了。

好奇的杨振宁又说:做文学不容易,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吧。

莫言反问他:那么搞科学的人,是不是越年轻越好呢?

杨振宁答:是啊,所以二三十岁搞物理研究的年轻人都是很厉害的。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写了六篇科研论文,三篇都是世界顶级的。而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是大器晚成。

杨振宁在回答在场学生的提问时说:要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只有想象力,还需要从小接受训练,自己刻苦努力。而莫言则告诉大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作家,就是靠着小时候大量地阅读故事,然后自己再去“加油添醋地”向旁人转述。可见,学习和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莫言小时候阅读得最多的是故事,而不是诗歌。到后来,练习次数最多的也是小说创作。网上出现的莫言诗作,大多真伪难辨。在他的诗集没有出版之前,他的水平很难评价。不过,就算他写得很差,也并没有关系。那顶多只能代表,他缺乏练习。

结语

诗圣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创作的素材。但是有了素材,不等于能够写出好作品。不管是写小说、散文还是诗,要想写好,就得学会观察生活。科学家也是一样,他们需要阅读跟作大家的实验。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世界。

物理学家观察宇宙星云、中微粒子;文学家就观察天风海雨,人情冷暖。于是,莫言就写了开篇提到的12字对联,赠送给杨振宁,用以赞美这位科学家,而杨振宁将这幅题诗一直挂在自己的书房!

不论莫言的诗词水平究竟如何,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却是实实在在的。虽然有人对他的作品存在一些怀疑,但是其内容究竟怎样,还是要自己看了才能知道。《蛙》就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而《生死疲劳》同样也是如此。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莫言的《生死疲劳》,特将购买链接放在下方。总价才40.9,真的非常划算。有需要的读者,可以点击购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 仅12字却大气磅礴 被杨振宁挂书房多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莫言赠诗给杨振宁2句打油诗 仅12字诠释大气磅礴 被杨振宁珍藏

莫言赠诗给杨振宁2句打油诗 仅12字诠释大气磅礴 被杨振宁珍藏

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杨振宁、莫言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北大,与年轻人聊“科学与文学”“天才”“中国梦”等话题。在谈到天才话题时,在物理领域无疑杨振宁是天选之子,而文学的评...

2010-10-15 #经典句子

莫言送杨振宁两句诗 仅12个字却深受杨振宁喜爱 挂在书房多年

莫言送杨振宁两句诗 仅12个字却深受杨振宁喜爱 挂在书房多年

...这就是杨振宁的性格,并没有恶意。在通过莫言送杨振宁打油诗,便可以看出二人的私交应该很不错,这一首打油诗也被杨振宁挂在墙头多年,一次节目中,杨振宁公布了他的书房,让网友看到了莫言的那一首诗——“仰观宇宙...

2007-04-19 #经典句子

莫言领奖后被杨振宁挖苦“出身问题” 他就说一句话 给中国长脸

莫言领奖后被杨振宁挖苦“出身问题” 他就说一句话 给中国长脸

...自敬者,人恒敬之;自慢者,人恒慢之。”有关于自尊,莫言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致意思为:身体固有薄厚之分,各人不同,有人厚的是手上磨出的厚厚的茧子、有人厚的是身体之上未洗干净的污泥灰垢、更有人厚的则是脸皮...

2023-08-09 #经典句子

杨振宁笑说莫言农民出身 问其获诺奖感受 莫言一句话令全场鼓掌

杨振宁笑说莫言农民出身 问其获诺奖感受 莫言一句话令全场鼓掌

...《开讲啦》有一期"科学与文学的对话",邀请了杨振宁、莫言和范曾三位重量级的嘉宾。节目中,杨振宁与莫言的对话很有意思,可谓是"唇枪舌剑"、高手过招。不得不说,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果然都是名不虚传。说起诺贝尔奖,...

2010-02-19 #经典句子

现代人写打油诗只服莫言 句句土气却俗中带雅 总能让人会心一笑

现代人写打油诗只服莫言 句句土气却俗中带雅 总能让人会心一笑

...。虽然他的律诗确实很难称得上一个“好”字,但他写起打油诗来可是相当有意思。在现代写打油诗的文人中,笔者最服的就是莫言了。他的打油诗虽句句土气却俗中带雅,要想忍住不笑有点儿难。让我们来看几首:肉包子打油...

2023-11-05 #经典句子

莫言公开评价余光中 并模仿《乡愁》写打油诗 句句诙谐却有哲理

莫言公开评价余光中 并模仿《乡愁》写打油诗 句句诙谐却有哲理

...折,莫言有感而发仿照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写了四行打油诗:树冠树枝在外头,树根留在地里头。只要树根留在地里头,不愁大树不出头。这四句诗,是莫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余光中先生致敬。全诗句句诙谐却有哲理,让...

2023-10-26 #经典句子

莫言除了写小说 还写诗 他的这两首诗和一句诗 水平如何?

莫言除了写小说 还写诗 他的这两首诗和一句诗 水平如何?

...,并且这首诗的结尾,也不忘添加一些趣味,例如这首“打油诗”:少小辍学业,放牧在荒原。蓝天如碧海,牛眼似深潭。河底摸螃蟹,枝头掏鸟卵。最爱狐狸精,至今未曾见。当然,以上一首题词和一首打油诗,并不能体现莫...

2022-12-10 #经典句子

莫言挑战经典词牌《江城子》 堪称苏轼辛弃疾“附体” 句句霸气

莫言挑战经典词牌《江城子》 堪称苏轼辛弃疾“附体” 句句霸气

...中的切菜刀,虽用字不同,却有着一样的豪情。现代人写打油诗或许还能有些经典,但正儿八经地写起律诗和词作来,确实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莫言这首词虽有不小的瑕疵,但却句句霸气外漏,也算是勇气可嘉了。大家想给这...

2018-09-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