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详解明朝科举考试制度 考什么内容?有哪些流程?八股文是什么?

时间:2019-07-19

到明朝时,随着在隋、唐、宋七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备的制 度,并真正进入鼎盛辉煌时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科举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种考试选官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

到明朝时,随着在隋、唐、宋七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备的制 度,并真正进入鼎盛辉煌时期。

一: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一提到明朝科举内容很多人都会想到八股文,八股文是由明朝独创。

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几个部分。

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不能随便写的,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多一字不行,很多考生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细看下内容,废话满篇。

痛苦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出题的老师,因为四书五经里面字数有限,各级各类考试都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题一般是不能再用的。

于是老师们奇计百出,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单独拿来出题,如把一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考人。

这种语句不通、张冠李戴的词句,连老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何况学生呢?

结果就是糊涂考官考糊涂考生,出题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考试的人也不知道,这样考试出来的是什么人才?

八股文只是一个考试的解答形式,而真正对考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考试的思想。

明朝严格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这个圣人是谁呢?是朱熹。

朱熹一贯主张天理为本,要牺牲人欲,那句著名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他思想的体现。

他曾给四书写过注,主要标注他个人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被统治者看上,要求所有的学子必须按照朱圣人当年的思维来答题。

然而,人的意识本身就有很大差异性,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人的认知世界里,是千差万别的,这就给考生们增加了很多难度。

在固定思维、固定模式下,明的学子们还是很好地完成他们的文章,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这些优秀八股文的作者巧妙地利用既有规则,在有意无意之间插入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优美的词句表现出来,他们无疑是这场规则竞赛中真正的成功者。

而在那这样情况下选出来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即“始终只善于考试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无用的白痴、书呆子。

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可见,八股文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多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如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哪一个不是八股文拿高分的?

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尽管科举的内容令人望而却步,但是还是有很多学子为了功名、为了地位克服万难成为科考大军中的佼佼者。

二:明朝科举考试流程

明朝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院试或童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这个“童”字是初级、而非幼儿的意思,所以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

这一级考试是在州县范围进行的,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考试成绩有六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

而考到一、二等的才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当上秀才已经有些特权了,如以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见到县官可不下跪等等。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更高一级,即省一级的统考。

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

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当然仅仅只是资格而已,如果恰巧需要官员的情况下正好有官员病逝,正好有机会从政。

第三级就是会试了,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随着考试级别的升高,就越来越严格了。

首先是考试场所的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场考试的严格程度。

明朝会试考试的场所叫贡院,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都是单间,这种单间叫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考生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考生完成了答卷。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主要有策问、传胪、赐宴、谢恩、行释菜礼、立题名碑等。

在这场考试中,考生将面对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

考试过程中,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这个时候还榜上有名的话,基本就可以派任官职了,但任职的官职很低。

三:结束语

科举制度归根结底,就是封建统治者加强自己封建统治的一个手段。其内容每一个的终极目的都是为政府服务的。

所以,在旧时代通过考试选拔出来所谓的人才,往往成为了统治者的傀儡,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为完全成为了统治工具。

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根源所在,是中国几千年来失去了创新思维,思想禁锢,保守。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我们,即便是在现在,也是存在的。

比如,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已经是目前中国教育的一种通病了。

要克服这种思维模式,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考试能力。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看法。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想法不同才会有社会的多元化,而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更加能引起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孤寡老人讲历史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详解明朝科举考试制度 考什么内容?有哪些流程?八股文是什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八股文 对文学才子的禁锢有多可怕

古代八股文 对文学才子的禁锢有多可怕

自隋炀帝创立科举制以来,寒门书生从此有机会进入仕途,改变家境,改变人生,当官发财。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越来越多的弊端显现出来。在唐朝时期 ,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使得唐朝文官资源充足,对国...

2022-11-19 #经典句子

山西太原:唱经楼里话科举 文化遗产“活”起来

山西太原:唱经楼里话科举 文化遗产“活”起来

...正衣冠、朱砂启智、茶敬师亲、启蒙描红、许愿留念五个流程,深度体验我国传统蒙学教育的重要仪式——开笔礼。据悉,此次展览采取“挖掘+展示”“文化+体验”“实物+互动”的形式,通过对科举沿革、科举考试流程、科举...

2023-06-03 #经典句子

8张看图猜成语 作者详解典故 让孩子喜欢语文 家长们看看

8张看图猜成语 作者详解典故 让孩子喜欢语文 家长们看看

咱们看到的第一个成语,与道路有关系。四通八达的道路。就像鲁迅说的,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笑的时候不理解鲁迅,长大后,才渐渐觉得他的好,他的文章妙处所在。少年时候,意气风发,喜欢李白,中...

2020-08-22 #经典句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卷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卷解析

...了对旧说的反思。【答案】1. C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

2023-02-05 #经典句子

2021吉林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2021吉林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用高官(吏部侍郎)主持考试,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3、宋朝时期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2023-06-03 #经典句子

古人中了探花 怎么比中状元还高兴?只因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古人中了探花 怎么比中状元还高兴?只因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寒门子弟也能够进入朝廷,并担任一些重要职位。二、为什么中探花比状元还高兴状元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的并非只有才华,其中还有诸多其他的因素。例如人的样貌、气质、性格和运气等等,因此状元只有才...

2024-01-10 #经典句子

唐朝时 李世民那句“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骗了多少人

唐朝时 李世民那句“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骗了多少人

...问,并最终得出结论,李世民的那句话应该是骗人的。为什么骆驼要这么说呢?科举制度的变迁我们先来看下我国科举制度的变迁。其实在我国隋唐之前,我国是没有成型的科举制度的,甚至在秦朝之前,底层的老百姓就连晋升...

2023-12-10 #经典句子

古代中探花 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原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古代中探花 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原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寒门学子的命运,而且还为国家选拔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我们现在的考试选拔制度,也脱胎于古代的科举制度。但论考试的难易程度,古代科举却要远远超过现在的公考。别的不说,...

2013-04-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