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口述历史·流沙河④|背诵古文好比祖先的灵魂居住在你头脑里

时间:2019-05-25

封面名家·流沙河④|字里春秋 名家档案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四岁返回故乡金堂县城。幼学古文,做文言文,习书大字。十六岁来成都读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封面名家·流沙河④|字里春秋

/名家档案/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四岁返回故乡金堂县城。幼学古文,做文言文,习书大字。十六岁来成都读省成中。十七岁开始发表习作。1949年秋入川大农化系,后立志从文。之后曾在《川西农民报》、《四川群众》、《星星》诗刊担任编辑,在四川省文联担任创作员。诗作《理想》、《就是那只蟋蟀》曾入选语言教材。1985年起专职写作。晚年流沙河专心研究汉字、人文经典,出版有《文字侦探》、《Y语录》、《流沙河诗话》、《画火御寒》、《正体字回家》、《白鱼解字》、《晚窗偷得读书灯》、《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字看我一生》等著作多种。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柴枫桔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一首《理想》,点亮很多人的心。《就是那一只蟋蟀》曾被收入到中学语文课本多年,影响甚广。他是诗人,是作家,更是一位为大众解读经典的学者,一位几十年浸润专研传统文化的文人。近二十年,他专心研究汉字、诠释人文经典。投入训诂,说文解字,乐在其中。别人称他“文字侦探”或者“文字的福尔摩斯”。他,就是流沙河。对当下的语言、文字生态,有着怎样的看法?他又在专研哪部经典古籍,又有哪些心得?他的人生哲学是怎样的?

“词语带着历史信息的积淀,是历史的活化石”

封面新闻:沙河老师,前不久上海某出版社把一本教材里一篇文章里的“外婆”改为“姥姥”,引发很大的关注和争议。您怎么看?教材毕竟还是影响挺大的。

流沙河:我觉得这个做法很没有必要。生活中,对外祖母的称呼,是叫姥姥还是外婆,不必大家都统一。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惯,或者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的习惯,叫外婆还是姥姥,都是自然而然沿袭下来的。一个地方约定俗成的叫法,带着历史信息的积淀,是历史的活化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果强行给与更改,就会造成不自然的断裂。

封面新闻:从时间纵深来看,“姥姥”和“外婆”到底哪一个称呼更古老一些?

流沙河:恐怕是外婆要更久一些。古代典籍很早就有“外家”、“外戚”。但书面上的“姥姥”,较晚才出现。古代的“姥”,不读lao,而是读mo。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山》的姥,就读mo。在《红楼梦》里贾母喊刘姥姥,应该读mo。那是贾母按照乡下人称呼老年妇女的叫法,不是血缘关系的姥姥。在我们四川,普遍称外祖母为外婆。这个“外”曾经读为wei。后来才念wai。

封面新闻:对现在年轻人使用的一些新语言,有些人担心会有损汉语言的纯粹,但也有人觉得不必担心,因为生动的、好的语言经过时间沉淀会保留下来。您怎么看?

流沙河:世界永远都在变动之中,而且这种变动是无穷无竭的。语言也是如此,不可能要求语言固定下来。一种说法,时间长了,有的没有生命力,它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有的则被大家普遍接受,我们也只好接受了。比如我们说铺子打开,叫开张。但也有人说,铺子关门,也叫关张。这理论上是说不通的,但是这种说法非常普遍。那么你就还得要用。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他又幽了一默”,像这种语言出现在小说里,舞台上,完全是可以的,只要政府的工作报告、国家布告等公文的文字不采用这些字眼就行了。

封面新闻:社会上还出现过这样一个观点:现在的汉语教学包括中学语文教材中,引入了大量来自西方语言学的知识,如语法规则等等,这是对我们民族语言的一种伤害。您怎么看待?

流沙河:我认为,在语法、语词的研究上,参考、学习拉丁文字系统(如英文德文法文)是有好处的。它们在语法上对造句一般格式的总结,还有分句和复句的分析,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造长句来完成准确与复杂的表达,汉语在这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应该向它们学习。我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曾在全国大报上连载《语法修辞讲话》,我是认真学习了的,对我帮助很大。欧美现代语言学可参照,宜活学。

封面新闻:现在很多人提倡中小学生诵读经典。您怎么看,有怎样的具体建议?

流沙河:我觉得小学语文白话文为主,要精炼有趣,再加些韵文,利于娃娃诵唱,那就更好。但也要接触文言文,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有几首浅显的唐诗宋词,几篇古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师说》、《原道》、《卖柑者言》、《大铁椎传》这类浅显的篇章。小学生熟读,背诵,熟悉诗律文法,培养文言语感,能挂上口。进入初中,就可以系统地进入国文经典。我以前读初中,老师自选范文自编教材,从《古文观止》上面选了许多文章,印象深刻的有来自《左传》和《国语》的文章,我们背诵下来,终身受益。“古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背。哪怕你完全不懂,背上了也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一辈子慢慢懂得它。背古文,能让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发生质的改变,包括人格上的改变,慢慢形成文化性的人格。“能背上这些古文,就有了祖先的灵魂居住在你的头脑里,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祖先的灵魂会指导你。”

封面新闻:讲解起古文字知识,也可以很有趣。

流沙沙河:是的。小学阶段就可以加一些古文字学知识,用它来解释一些常用的、浅显的汉字。如鸟、象、马这样的整体象形字,和牛、羊这样的局部象形字,还有大、中、小、高、进这样的象意字,都是可以讲得很有趣的。比如这个“进”,正体字是“進”,是“从辵、从隹”,从辵表示它与行走有关,从隹也是从鸟。这个“進”绝好地说明了先民造字的智慧。世间一切动物,只有鸟飞不能后退,只能前进,其他走兽游鱼昆虫的行走,都是可进可退,所以就用鸟飞表示“前进”。你看这不是很有趣吗?这样讲给学生听,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下期预告:

《易经》一般被视为深奥难懂。但流沙河却读出了另外一种天地。他是怎么破解《易经》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口述历史·流沙河④|背诵古文好比祖先的灵魂居住在你头脑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追思诗人远行一周年 流沙河文化研讨会在杜甫草堂举行

追思诗人远行一周年 流沙河文化研讨会在杜甫草堂举行

...成图讲座已成绝响在逝世前十多年,流沙河除了在家研究古文、汉字,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邀请流沙河在成图做一个长期的讲座,主题设定为“中国诗歌通讲”,从《诗经》讲到余光中这个时代。从2009年...

2023-12-13 #经典句子

流沙河的文玩朋友沙僧 脖子上盘的串儿是什么水平

流沙河的文玩朋友沙僧 脖子上盘的串儿是什么水平

【关注文玩古董宝贝,做个识货人】今天我们来说说《西游记》中人物——沙僧脖子上那串巨大的佛珠的事。沙僧原来是有正经工作的人,他是天庭的卷帘大将,但是因为工作失误,打碎了一个玻璃盏,触犯了天条,被贬人间,...

2011-04-16 #经典句子

沙僧的情商有多低 在流沙河一句话得罪了观音 结果只被封为罗汉

沙僧的情商有多低 在流沙河一句话得罪了观音 结果只被封为罗汉

《西游记》当年绝对属于我们的暑期必备,作业可以不写,西游记不能不看,说是一部经典,绝对不为过,从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日子那是相当的悲惨,终于他等到了唐僧的到来。被救...

2023-05-06 #经典句子

文玩市场流行的骷髅头饰品 起源于沙和尚做流沙河妖怪时候的装扮

文玩市场流行的骷髅头饰品 起源于沙和尚做流沙河妖怪时候的装扮

最近几年在文玩市场一些关于骷髅头的题材比较小众的火,一些玩家对这样的作品也是青睐有加。很多不懂的人想不通为何这些看着异常瘆人的东西会有人那么深爱,其实这种题材来自藏传佛教,关于它的故事听我娓娓道来……...

2019-03-25 #经典句子

朱非书法作品赏析:流沙河句

朱非书法作品赏析:流沙河句

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四川流沙河句诗词鉴赏短句表意,且由对仗与声韵平仄约束下出新,此功夫,今人有者不多矣!似信笔之作,却魅力独具,不熟谙汉语之神韵,无炼意炼句之功力,便很难矣。面对当今泛...

2023-07-02 #经典句子

流沙河先生和都江堰的文缘

流沙河先生和都江堰的文缘

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没遗憾了!这是睿智、幽默的流沙河先生晚年爱说的一句话。2019年11月23日下午,流沙河先生在成都平静地“下车”了,都江堰市的朋友们闻之不胜悲切,纷纷表示深切悼念。流沙河先生几十年来关心、帮助...

2016-10-17 #经典句子

流沙河先生 中国文学界的名片 虽然走了 但依旧闪耀

流沙河先生 中国文学界的名片 虽然走了 但依旧闪耀

题/致敬流沙河:先生走了,理想还在文/午梦堂主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

2023-09-21 #经典句子

“之乎者也”:古文的前世今生

“之乎者也”:古文的前世今生

...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而且初中、小学的古文篇目也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正如题目所问的一样,有些人尤其是广大家长会疑惑,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高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这一切似乎与古文离得太远了,...

2023-08-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