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敦煌一棵树烽燧 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 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时间:2019-02-27

至于此文书是否能真正的抓住嫌疑犯?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敦煌地区,考古专家们发现一处烽燧遗址,经过专业鉴定发现,该处烽燧遗址内居然还保存着一件特殊的文书,并且其上内容还是关于抓捕逃犯的告示。至于此文书是否能真正的抓住嫌疑犯?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9年3月16日,我国考古专家在敦煌境内发掘出一处古代遗址,该遗址位于我国敦煌境内汉代长城一百五十公里附近,是八十余座烽燧中的其中一座。此次新发现的汉代烽燧遗址,因为所处地理位置被老百姓称为一棵树,故此其也被称为是一棵树汉代烽燧遗址。

一棵树遗址遗址位于敦煌市小方盘城遗址西南65公里处,处于敦煌西湖湾窑盆地中部,盆地多生长茂密的芦苇、红柳、胡杨、骆驼茨、甘草、笈笈草等,其周围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为碱湖滩。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一棵树烽燧修建在盆地中一处独立的高出地面13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16米的东西向风蚀台地上,其残高1.8米,基础东西宽4米、南北长4.5米,地面有大量汉代灰陶片。与此同时,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还在烽燧遗址中找到大量生活用品,包括木勺、木蓖子、木铲、木车轮、木楦头等木器残件18件,以及丝绸、麻布、毡片、麻、苇编绳、磨石、兽骨等等,它们都生动地揭示了当时屯戍活动的情景,甚至还部分实物还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生产和工艺水平。

在一棵树遗址中,考古专家们还清理出简牍19件,它们大部分存在残损,但经过仔细的清理和比对,仍能还原大部分简牍上的内容。有趣的是,在19件简牍之中,有一件简牍尤为特殊,它就是捕亡简。

捕亡简,其实就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通缉令,其中的亡字并不是死亡之意,而是逃跑的意思。考古专家大致还原了捕亡简中的内容,其内容为年卅五六,脸入黄色,中壮,美髯少须,坐典宽中,共投临泾狱,宇篡取,死罪,囚主。博等典借匚勒,亡时衣皁,布单衣,白丝。如果提取一下其中的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分别是年卅五六,脸入黄色,中壮,美髯少须,死罪,布单衣。大致翻译过来就是,逃跑的罪犯,年纪在三十岁左右,脸色微黄,中等个头且体态较壮,胡子不多却很漂亮,此人犯下了死罪,身穿布衣。

谈到这里,我们顿时产生一个疑问,虽然官府已经将罪犯的特征描绘出来,但仅仅靠以上描写,真的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若是官府果真凭此特征抓人,恐怕肯定要做下无数的冤假错案,可是为什么官府还要发下此类通缉令呢?究其原因,可能共有三点:

首先从第一点来说,朝廷之所以会颁布此类通缉令,目的就是要对犯人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让各地州府县都对罪犯的特征加以公开,让罪犯看到之后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变成惊弓之鸟,甚至会因此露出巨大的破绽而被官府抓获。其次,官方向下级机关发布通缉令的同时,也能让下级官员对囚犯的外貌有大致的印象,虽然能够抓住罪犯的几率相当渺茫,但其总是胜于完全不知道,一旦瞎猫遇到死耗子,也同样是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贡献。

最后一点,朝廷之所以会大力发布通缉令,其实也是在向社会宣扬一种态度,以违法必究的气势昭告天下百姓,不得参与任何犯罪活动,否则的话,官府必然会追查到底,毫不留情。

一棵树烽燧遗址内简牍的出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考古文化事业,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司法制度的状态,它们对于后人而言,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文物研究价值,都十分巨大。

参考资料:《新疆烽燧遗址发掘纪实》曹安康著 新疆资料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敦煌一棵树烽燧 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 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敦煌博物馆 免费参观 馆藏文物13297件 有复制的莫高窟第45窟

敦煌博物馆 免费参观 馆藏文物13297件 有复制的莫高窟第45窟

可能到过敦煌的人不多,所以对敦煌了解不多。但无论去过没去过敦煌,都知道敦煌莫高窟。敦煌,酒泉市代管的县级市,以敦煌壁画,敦煌石窟闻名天下。敦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鸣山北路有个敦煌博物馆。图中是敦煌...

2012-02-19 #经典句子

古代海捕文书真有那么管用?瞧这上面写的13个字 换成你也逃不掉

古代海捕文书真有那么管用?瞧这上面写的13个字 换成你也逃不掉

...法就是发下海捕文书。古代所谓的海捕文书其实跟现代的通缉令作用一样,上面会记载一些逃犯的基本情况,比如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除此之外,古代的这个通缉令上面还会有逃犯的互相,也就是““画影图形”,以便官...

2019-12-12 #经典句子

古代的通缉令 文末会加上这么一句话 难怪没人能逃得了

古代的通缉令 文末会加上这么一句话 难怪没人能逃得了

...技产品助攻,古代官府所能依靠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布通缉令,而后到处张贴,以求能将犯人缉拿归案。古代通缉令上往往附有被通缉者的画像。但是,由于古代基层官府的画师的绘画水平极为有限,甚至不乏是关系户为了在...

2023-06-28 #经典句子

共话乡土中国!百余名专家在贵阳研讨敦煌 徽州和清水江文书

共话乡土中国!百余名专家在贵阳研讨敦煌 徽州和清水江文书

10月16日至17日,“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研讨会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现场来自全...

2022-12-07 #经典句子

藏在课本里的小秘密 你发现了吗?它们就是最好的满分范文

藏在课本里的小秘密 你发现了吗?它们就是最好的满分范文

...,我发现很多学生一遇到写作文就是抓耳挠腮,到处找作文书,翻作文,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丝丝灵感,憋了两节课,终于从书中东拼西凑出来一篇灌水文,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反正不会看第二眼就是了。考场作文,有些...

2020-12-31 #经典句子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 为何还能抓到罪犯 看看最后一句写的啥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 为何还能抓到罪犯 看看最后一句写的啥

...大城门和城中显著地方都贴上一张带有犯罪嫌疑人画像的通缉令,它往往由官府的画师绘制,上面详细的描绘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往往依靠的只是附近民众和案发的目击者的片面描述所绘,非常抽象,和实际...

2013-06-12 #经典句子

古代通缉令上画像抽象 真的能凭此抓到人吗?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

古代通缉令上画像抽象 真的能凭此抓到人吗?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

...法也是要抓犯人的,就像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用通缉令抓捕,但是用那种简单的通缉令真的能抓到人吗?首先,朝廷在颁发通缉令的时候,通常上面都会有犯人的画像,在电视剧当中,为了让剧情更加通顺,一般都用的...

2023-06-28 #经典句子

「日」森安孝夫|敦煌出土元代回鹘文书中的行在缎子

「日」森安孝夫|敦煌出土元代回鹘文书中的行在缎子

「来源: |求诸堂 ID:inveni_zaq」敦煌出土元代回鹘文书中的行在缎子文/[日]森安孝夫著,冯家兴、白玉冬译日本大阪大学森安孝夫教授摘要: 伯希和编号敦煌莫高窟第181窟出土第193号和194号回鹘文书是记录物品发放的账本残...

2023-07-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