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析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传统解读

时间:2018-01-23

正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选入了三篇小说,分别是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十回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俄国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沈从文的边城节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内容摘要: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其中一部分被选入现行人教版必修五小说单元作为鉴赏篇目,如何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淡化处理、自然风光以及乡风民俗中解读《边城》主题,对我们阅读散文化小说有借鉴性意义。

正文:

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选入了三篇小说,分别是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十回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俄国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这三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可以通过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林冲的性格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通过沙皇统治时期的时代背景结合别利科夫的形象特征看出作者对束缚自由人性的沙皇专制统治的抨击;但是,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传统解读小说的方法,从散淡的情节之中,从单纯如一的人物形象上,从优美恣意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探究出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主题,对第一次接触到沈从文的作品的学生来说,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一、从《边城》对情节的淡化处理中看作者对美好湘西世界的眷念。

传统小说皆注重内容的起承转合,因此具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普遍性的情节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矛盾冲突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边城》却似乎是我们学习过的小说中的一个异数,作者的叙述如浩阔而又平静缓流的大江,读者尽可以通过作者对风土人情的不吝笔墨去对“茶峒”这个世外桃源尽情想象并醉心其中,也会对其中人与人的淳朴关系的描绘心生无限向往,但若想从中获得传统小说阅读中那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紧张体验,获得泾渭分明的人物性格牵引出的种种快意恩仇的酣畅淋漓,那就难免会失望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边城》虽然是小说,但在叙事时却呈现了散文化特征。

沈从文先生曾在其短篇小说集《石子船》的后记中宣称,他的“文章更近于小品散文,于描写同样尽力,于结构更疏远了。照一般说话,短篇小说的必须条件,所谓‘事件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顾及到。我只平平的写去,到要完了就止。”这种说法反映到《边城》中,使得在茶峒这个地方发生的那几人的故事,似乎都是以翠翠的婚姻大事为中心事件展开的,作者也写了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但纵观全篇,二人的见面次数不多,对话甚少,作者为翠翠爷爷所花的笔墨,远远胜于对二人爱情故事的描写。加之小说中大量关于边城风俗人情的铺陈,更是冲淡了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边城》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使整个故事中最大的波折---天保的死,也以散淡而极少的笔调向我们展示,甚至整个故事都缺少一个大结局式的交代:翠翠到底等没等到那个远走他乡的人的归来?如果那个人一直不回来,翠翠会永远这样等下去么?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当然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但这个悬念如何解开作者却没有在前面的内容中给予任何提示。

这种对情节的淡化处理,使整篇小说中即使大悲大恸的事件比如天保的死、老船夫的死、翠翠的爱情悲剧也显得哀而不伤,非人为的悲剧缘由也更易让我们去深入探究在所有人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悲剧产生所反应出的创作者隐藏其中的情感:对和谐完满的世外桃源终究失去的隐隐约约的不安,而这种不安,正是基于作者对这里的生活的深深眷念。

二、从《边城》中人物性格从始到终的单纯如一看人生形式的健康优美。

这里所要讨论的单纯如一,当然和文革时期盛行的样板戏中人物性格的始终如一不同。样板戏中忽略人物的性格会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忽略人物的性格可能会因为一些经历而改变,为了彰显出革命的力量,毫无根据的为戏中正面人物设定始终高大上的形象,从而使人物少了个性摇曳之美。而《边城》中的人,始终浸润在茶峒的青山白水之间,恪守祖辈传下来的规矩,这些都使得他们的性格带有一种古朴的厚道单纯和天真,并且并不会因为遭际的不同而突然黑化。

美丽的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生气”她对爷爷依赖,即使爷爷无法理解她的心事也未曾改变;她因初识傩送时傩送让家中长工送她回家的体贴周到而产生的爱意,即使傩送一句承诺没有也不曾改变。傩送爱翠翠,这种爱不会因为物质的引诱而变质,即使他因为兄长的死自责,远走他乡,也不愿在没弄明白他对翠翠的感情有多深时转投他人;天保傩送两人的兄弟情深,不会因为爱上同一个女子而心生龃龉……在人因物质而容易改变质朴本性趋向功利化的今天,这种性格的单纯专一,因有自然风物的烘托,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并难能可贵,进而也在读者心目中成了边城无限美丽的风景之一,更是作者创作“自然优美人性”的真实体现。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主旨时,沈从文曾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里的人性当然指美好的人性,并且在湘西山水的孕育中,这些人性美好而不孱弱,强健到足够抵御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冲击和灾难而不变质,诚如作者所言“精致而又结实”。也唯有这不随波逐流的人性,才能配得上”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才与茶峒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共同为作者,为后世被庸俗的物欲私利困扰的人构筑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世外桃源”。

三、从《边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风俗习惯看田园牧歌式的情调。

边城是怎样的存在?是一个远到湘西边境、酉水流域内的小山城。并且这山城随处可见常年作深翠颜色摇曳生姿逼人眼目的细竹,春夏时竹影中又夹杂着家家户户均可见到的桃花杏花的艳影,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妥帖,古风自存,使人得来的印象,非常愉快。

因为边远,又因为山水环绕,边城得以在乱世中仍保得一份安宁。这也使得当地人民仍可沿袭古老的传统风俗,比如在端午节是年年都有划龙舟,泅水比赛捉鸭子的节目的,元宵节照例是有烟花的。这些风俗活动使得边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游戏时人们的尽情狂欢和隆重又向读者展现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地方人性的淳朴和豪爽。

在自然风光和传统风俗的共同熏染下,我们便能很好理解故事中一些人物的言行举止了。比如翠翠的爷爷老船夫,既领了茶峒公家所出的工资,即使日子清贫,也断然不会再要渡客们因心中不安而偷偷掷于船上或非要塞到他手上的铜板。实在推脱不过,也要用那些钱去费尽心力买来上好的草烟,看到有人需要必定慷慨赠奉,而且一定不给接受的人心里负担。茶叶随时熬煮,给路人随意解渴;再如傩送,虽然大家都觉得得到陪嫁磨坊的女婿有好福气,毕竟一座磨坊抵得过十个长工,但因为心中喜爱的是翠翠,所以始终坚持要那个破渡船。而茶峒人知道他的选择,竟然不用功利的想法去评价这种选择的好坏,在他们眼里,仿佛人天生就该如此选择。翠翠是清贫的摆渡人的孙女,作为地方大族的顺顺家竟然从未想有过翠翠高攀了傩送或者天保的想法。翠翠在渡口痴痴等待心上人的归来,无人对她的等待进行劝说、嘲讽,似乎人的情感是天生要等那个符合心意的人的到来,至于等待多久,结局如何,完全无需考虑··········。

也许只有边城这样的风光和风俗才能养育出这种遵从本心而有心性健康的儿女,也正是这样的山水自然风光,成就了《边城》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在这样健康优美的情调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全部寄托。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绘制出了一个如诗如画、如梦似烟的,充满田园牧歌式情调的美丽的湘西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湘西的风情梅和人性美。并在对湘西人爱与美的歌颂中,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这个边缘小城的和谐安宁和外界的动荡不安、唯利是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人生形式,即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浅析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传统解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节日书写,不是散文,而是小说中的片段。如沈从文的《边城》里写的端午,萧红的《呼兰河传》里写的鬼节,老舍的《四世同堂》和刘绍堂的《运河的桨声》里写的中秋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和环境,...

2017-02-25 #经典句子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

...也主要在古诗文单元中体现。注重补白部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在统编教材的“补白体系”中重视熟识语境的解读和选择;在“思考探究”等综合内容中认识文化思辨和创造。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活动知识部分,就有关于诗歌...

2015-09-17 #经典句子

长篇小说《洗河》一部传统文化情怀书写的文学图书

长篇小说《洗河》一部传统文化情怀书写的文学图书

...便于人们更为直观的了解过去人们生活的真实境况。长篇小说《洗河》的书写俨然对历史考古一样,不过不是挖掘地下深埋的物事,而是深挖前人在岁月中走过的痕迹,穿越时光的隧道,通过文字来展现特定时期的轨迹,衣食住...

2023-01-20 #经典句子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 后来却能成为文学大师 这是为何?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 后来却能成为文学大师 这是为何?

...作在乡土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构建起了一座桥梁,《边城》是最早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学概念创作的小说。之前,马悦然撰写了数千字的《沈从文·乡巴佬·作家与学者》一文,并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主要语种,向...

2023-12-30 #经典句子

教资考试有关“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高分秘笈 古代称谓

教资考试有关“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高分秘笈 古代称谓

...《白石道人歌曲》,又称《白石词》。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西游记》——神话章回体小说。 蒲松龄...

2011-06-10 #经典句子

沈从文——从湘西走向世界

沈从文——从湘西走向世界

《边城》英译本《沈从文传》 金介甫著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长河》等,诗意浪漫,质朴纯真,构筑了让人心驰神往的湘西世界。他也因写给妻子张兆和的情书而频频“出圈”,成为年轻读...

2013-09-29 #经典句子

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国际汉语教师快收藏

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国际汉语教师快收藏

...(诗歌中注重心灵的部分)。古代散文(审美特征)古代小说(对古代社会的描述)中国传统艺术:主要涵盖的内容有:中国传统书法与各种书体(2017届备考重要方向)中国传统绘画(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雕塑(联系课内如《...

2008-04-05 #经典句子

对比《桥》与《边城》 浅析中国特色乌托邦文学的不同空间形态

对比《桥》与《边城》 浅析中国特色乌托邦文学的不同空间形态

...就通过对比废名的长篇小说《桥》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来浅析一下中国特色乌托邦文学下的两种不同空间形态。一,“迷宫”式的乌托邦“村落”废名,原名冯文炳,出生于湖北黄梅,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家、作家。...

2023-10-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