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说文解字》第478课:“言”部最后四个汉字“译 訄 谥 譶”

时间:2017-07-31

其中譯、謚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译、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最后四个汉字(不包括新附字):“譯、訄、謚、譶”。其中“譯、謚”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译、谥”。其中“译”又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入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译”。另外,“言”部汉字至本课全部讲完,共245字。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譯(译)。读y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译,传译四夷之言者。从言,睪(yì)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依李善、徐坚订作“传四夷之语者。”形声字。

注意:“译”的本义是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只有在用作动词时,“译”的意思才是翻译。当然,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词,既可以作动词用,也可以用作代词指翻译人员。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dī),北方曰译。”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人民,虽然言语不通,嗜好不同,但当他们要表达心意、互相交流的时候,有懂得双方语言的人帮助沟通。这种人,在东夷叫寄,在南蛮叫象,在西戎叫狄鞮,在北狄叫译。孔颖达疏:“通传北方语官,谓之曰译者。译,陈也。谓陈说外内之言。”《汉书·佞幸传·董贤》:“单于怪贤年少,以问译。”意思是单于奇怪董贤这么年轻,便问翻译人员。

(翻译)

用作动词时,翻译指把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比如:汉译英。口译。《方言》卷十三:“译,传也。”《广雅·释诂三》:“译,见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见者,著见之义,谓传宣言语使相通晓也。”实际上指的就是翻译。白居易《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经典。”用中华语言唐国通行文字镌刻佛家经典。

“译”在本义之外,还指解释;阐述。《正字通·言部》:“译,凡诂释经义亦曰译。”《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圣人是上天的嘴巴,贤人替圣人解释。

此外,“译”还通“择”。选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译,假借为择。”《汉尧庙碑》:“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后代离散,各自选择适合的地方居住。

“译”的小篆写法如图:

(译的小篆写法)

2、訄。读音有两个:

(一)qiú。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訄,迫也。从言,九声。读若求。”形声字。本义是逼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俗谓逼迫人有所为曰訄。”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訄,以言相迫也。”用言语逼迫称为訄。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言语逼迫)

(二)kāo。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戏言。《广韵·豪韵》:“訄,戏言。”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訄”的小篆写法如图:

(訄的小篆写法)

3、謚(谥)。读音有三个:

(一)y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谥,笑貌。从言,益声。”形声字,本义是笑貌。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需要注意的是: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认为:《说文》“谥”字原无“笑貌”之训,后人既改“谥”为“諡”,又取《字林》以“谥”为笑声窜入,且改“笑声”为“笑貌”。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合理,也就是说,《说文》的谥本来就训为“行之迹也。”后人因为“谥”字的草写创造了“諡”字,并训“諡”为“行之迹也”(见第474课),“谥”字原训又从《字林》里找来了“笑声”并改为“笑貌”。现代汉语“谥”字,使用的是“谥”字《说文》的原本意义,见第二个读音。

(二)shì。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其实,它就是“谥”的原义)。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一生所行事迹给予的称号。《礼记·乐记》:“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观察诸侯的舞队,就能知道他的品德如何;这就好比听到某人的谥号,就可以知道他的生前行事一样。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过一本《历代人物谥号封爵索引》,可以检索人物谥号。

(《历代人物谥号封爵索引》书影)

本义之外,谥还有其他用法:

(1)给谥号,定谥号。《左传·宣公十年》:“(郑人)改葬幽公,谥之曰灵。”(郑人)改葬幽公,把他的谥号改为“灵”。“灵”作为谥号是贬义,含有荒唐胡闹、胡作非为的意思,属于恶谥。“乱而不损为灵”,国家乱了,但是还没有伤害到根本,身为国君而不去治理,所以谥号为“灵”,郑夷被郑归生谥为“幽”,是恶谥中的恶谥,改“谥”是因为郑人觉得他对郑国来说并没有带来什么太大的损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谥君为忠武侯。”诸葛亮的谥号被定为忠武侯。

(诸葛亮像)

(2)称,号。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身死无名,谥为至愚。”人死了又无好名声,被称为最蠢的人。近现代汉语也这样用,鲁迅《书信·致章廷谦(一九二七年六月廿三日)》:“他之被谥为‘鲁迅派’,我早有所闻。”

(3)静。《尔雅·释诂上》:“谥,静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三)xì。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笑声。《集韵·锡韵》:“谥,笑声。”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谥”的小篆写法如图:

(谥的小篆写法)

4、譶。读t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譶,疾言也。从三言。读若沓。”会意字,本义是说话快,说话不停。譶,有三个言组成,三,表示多,三言,表示有许多话,此其本义;有许多的话要说,不免说得很快,所以又说“疾言也”;又不免说个不停,所以《仓颉篇》说:“言不止也”;又难免翻来覆去,又引申为重复。

(《大话西游》里说话不停的唐僧)

“譶”的小篆写法如图:

(譶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7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说文解字》第478课:“言”部最后四个汉字“译 訄 谥 譶”》,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说文解字:词语“阖家”与“合家”究竟区别在哪里?传播知识

说文解字:词语“阖家”与“合家”究竟区别在哪里?传播知识

...梦。某种意义上来讲,学习汉语要比学英语难百倍。有些汉字和词语,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也搞不明白。就好比本文今天要讲的这两组词语:阖家欢乐和合家欢乐到底有什么区别?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两组词语,您真的能分清吗...

2020-02-16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说说淡 暮 瓜 朕 妄这5个字

说文解字:说说淡 暮 瓜 朕 妄这5个字

汉字,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说文解字说说淡,暮,瓜, 朕,妄这5个字。1.淡,说文解字。淡;是会意字。是“啖”的省略,表示进食,体味。“淡”小篆从“水”(清汤),从“炎”(啖,进食...

2012-12-27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汉字“胤”为何意?为何用在皇家名字中?

说文解字:汉字“胤”为何意?为何用在皇家名字中?

导语:“胤”是在古文中经常看到的汉字,“胤”是一个在古代帝王,皇家皇子名字中常用到的汉字。胤字有什么魔力,会出现在皇家名字中?本文通过对汉字“胤”的分析,来一块学习古人的起名文化。下文以“赵匡胤”以及...

2014-05-13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龃龉”和“龌龊”两个词语 你还傻傻的分不清吗?

说文解字:“龃龉”和“龌龊”两个词语 你还傻傻的分不清吗?

我说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还有很多网友持反对意见!这不,“龃龉”和“龌龊”两个词语,你能马上分清吗?知道他的读音吗?具体什么意思知道吗?中国从古至今的所有汉字约有10万个,咱们普通人约认识3000-4000个,也就是...

2020-04-07 #经典句子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主题,给学生布置了学科拓展性作业,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汉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并集中汇报展示。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一个阶段以来各班级的活动成果。七年四班的学习小组从仓颉造字典故切入,系统介绍了中国汉字...

2018-02-26 #经典句子

文和字的区别你知道吗?春风说文解字第二期

文和字的区别你知道吗?春风说文解字第二期

...读作“棉”,就是房子的意思。因此我们较真的话,独体汉字叫做文,合体汉字叫做字。其实东汉时的大学者许慎早就写了一本叫做《说文解字》的书,来阐述汉字的的原本含义。他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许慎所在东汉,常用...

2011-05-21 #经典句子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主题,给学生布置了学科拓展性作业,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汉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并集中汇报展示。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一个阶段以来各班级的活动成果。七年四班的学习小组从仓颉造字典故切入,系统介绍了中国汉字...

2007-12-21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轩”字有哪些意思?为什么很多人取名用这个字?

说文解字:“轩”字有哪些意思?为什么很多人取名用这个字?

【麓风轩】赏书法,解汉字,聊故事——“轩”字有很多含义,也很有意思:一、造字渊源轩,形声字。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说文解字》中解释:“轩,曲輈藩车。”...

2016-03-29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词语“囫囵”和“囹圄”要分清?不要混淆喽

说文解字:词语“囫囵”和“囹圄”要分清?不要混淆喽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大家好,我是聊城王岗。本文跟大家分享2组外表看着很可爱的词语:“囫囵”和“囹圄”。这两组词语,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时候会张冠李戴,用错地方。我们今天就搞定这两组词语,学学知识吧...

2007-07-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