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90多年前 众多学者主张汉字拼音化 他写出同音奇文进行反驳

时间:2016-09-09

世界各国的文字,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形意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笔画文字,主要代表有汉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文·段宏刚

保存文化、传播信息、记录历史,是文字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文字,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形意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笔画文字,主要代表有汉字。形意文字在本质上是一种图画符号,依靠笔画符号在平面上的有序排列来记录信息,能体现出丰富而抽象的文化含义,表达语音只是次要作用。

看到一个汉字即使不认识,也不晓得读音,但是,根据字体结构和偏旁部首,完全能推断出这个字表达的意思,甚至猜出读音,这是汉字最大的优势。

另一种是“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主要代表有拉丁文和阿拉伯文。字母文字是在“形意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笔画符号被简化成标准化的字母符号,记录信息和文化的作用被大幅度弱化,仅仅用来表达音节,无法表达文字本身的内涵。

面对一个由字母组成的陌生单词,根据语法容易拼读出读音,但不容易搞清楚它的意思。

汉字是5000多年前根据“六书”法创造而成的表意文字,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使用历史最悠久,唯一一个传承有序的文字符号。汉字在造字之初,就确定了以“表意”为主的方向,一直保持着记录信息、表达“字外之意”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字母文字无法比肩的。

汉字从繁到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形态,发展历史十分漫长,每一个字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神采奕奕的生命力,不仅是一种记录符号,也是一种艺术符号。汉字可以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可以当作抽象绘画来创作,世上其他文字则不能。

随着15世纪末期,西方强国开启“大航海时代”以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人为了更多地了解东方大国,学习复杂的汉语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人玛窦(1552年——1660年),他不仅是传教士,还是一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精通数学、天文、地理、哲学,是历史上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

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三点。

一是他给晚明带来了《几何原本》,跟明末大学者徐光启(1562年——1633年)共同翻译成汉语译本,让中国学者首次了解了先进的古希腊数学知识和哲学思想。

二是他给明朝制作了一幅名叫《坤舆万国全图》的世界地图,让中国人首次明白,原来世界那么大,强中自有强中手。

三是在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他在明朝都城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他首次提出并制定了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方案,为汉字在将来完成拼音标注做出了巨大贡献。

利玛窦提出汉字拼音方案,主要目的是觉得汉字和中文晦涩难懂,对外国人来说,学起来异常困难,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式,就像我们学习外文单词用中文给注音一样,有利于快速搞清读音,便于学习。

自“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积贫积弱,被西方列强不断鱼肉,国民自信心深受打击。在国家危亡的关口,一些知识分子不断反思,开始怀疑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质疑传统文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认为文字、艺术、风俗、礼教、服饰等方面跟西方存在着显著差异,才是导致中国不如西方的根本原因,于是,在一批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热潮,史称“新文化运动”。

在文字领域,以“汉字拉丁化”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学者认为汉字过于繁琐复杂,很难被国际化,不利于我国教育的普及。其中,大文豪鲁迅(1881年——1936年)和大学者刘半农(1891年——1934年)是强有力的支持者。

鲁迅1934年曾在《关于新文字——答问》一文里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其中,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这句话后来被一些学者简化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八个字,影响很大。

除过鲁迅之外,刘半农、陈独秀等文化界名流同样公开发表了类似的言论,对“汉字拉丁化”极力支持。

“汉字拉丁化”的核心是: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所有汉字,标注汉语的声调,让汉字跟世界上绝大多数拼音文字保持同步。

可以看出,采取这种方式把汉字强行改变成拼音文字后,唯一优点是利于快速书写,但缺点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汉字中因为有许多读音相同的异体字,如果把汉字全用拼音标注出来,会造成在阅读和理解上非常困难,每当读完一个拼音,需要联想相对应的汉字,这样无疑会让阅读速度大幅度下降。

其二,汉字拼音化后,会自动丧失表意文字的所有优势,无法再体现出文字符号自带的含义。

其三,中国书法一直以汉字作为母体,如果汉字被拼音化,会直接让书法丧失存活的本体,导致书法艺术消失。

另一方面,反对“汉字拉丁化”的声音也很强烈,其中,以大学者赵元任(1892年——1982年)最有代表性。

赵元任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早年跟随父母学习传统国学,青年时期留学欧美,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在语言学和音乐领域的成就最高,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被称作清华“四大导师”,拥有“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的美誉。

当同时期许多著名学者支持汉字改革时,赵元任则冷静地认为:“汉字拼音化”的提法很荒谬,面对同音异字的文章,如果没有古文基础,完全读不懂,如同看天书。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赵元任在1930年左右,以文言文的形式,相继创作了两篇奇特的“同音文”,一篇是《季姬击鸡记》,另一篇是《施氏食狮史》,其中,以后来创作的《施氏食狮史》的影响更为深远,连一向挑剔的《大英百科全书》也把这篇文章当作语言学典范,收录其中。

《施氏食狮史》全文103字,讲述了一个颇具哲理的故事,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翻译成普通话为:石头屋子里住着一名姓施的诗人,喜欢吃狮子,发誓要吃掉十头狮子。他经常去市场寻找狮子。某天10点正好有十头狮子送到市场。他正好也走到市场。于是,他注视着十头狮子,凭借十把石头弓箭杀死十头狮子。然后,他扛起狮子的尸体回到自己的石头屋子。石屋很潮湿,他让仆人擦拭。石屋擦好以后,他开始吃十头狮子。猛然发现,这十头狮子尸体并非真的狮子尸体,而是用十块石头做成的石狮子。他这才意识到这就是事情的真相。并尝试解释这件事情。

倘若把这篇《施氏食狮史》全用拼音标注出来,会发现,通篇是“shi”的读音,不论一个人多么有学问,也不可能把全文对应的汉字都想象出来,导致认知上的混乱,将会让这篇文言文变得毫无实用价值,甚至会让读者产生反感。

可见,汉字因为具有独特的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具备了其他文字无法取代的文化内涵,“汉字拼音化”是文化自信心受挫后表现出的一种偏激思潮,当上世纪80年代初期,汉字的电脑输入法被彻底解决好,我们的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以后,这个思潮就自动消失在历史里。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90多年前 众多学者主张汉字拼音化 他写出同音奇文进行反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赵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 反对汉字改成拼音 保住了中华文化之根

赵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 反对汉字改成拼音 保住了中华文化之根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故。这一系列的变故,导致了近代的学者、精英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案和主张,以求能够达到救国的目的。这些方案中,很多内容用当代的视角来看,无疑是谬误的,但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客观环境来看...

2023-11-30 #经典句子

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 赵元任写出96字奇文反对 全文一个读音

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 赵元任写出96字奇文反对 全文一个读音

...他是一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总能做出一番名堂的天才学者。他与胡适、竺可桢等人同批赴美留学,先是在康奈尔大学修习数学,以理学博士的身份顺利毕业后,他因为兼修了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并且成绩优异,哈佛大学...

2015-07-20 #经典句子

奇文94字一个读音 汉语八级考题!老外晕呼:神一般的文章!服了

奇文94字一个读音 汉语八级考题!老外晕呼:神一般的文章!服了

...来头不小的,他是和吕叔湘一样著名的语言学家,还是大学者,音乐家,我们耳熟能详的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他作曲的,他还是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的后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天津,是一位大师级别的人物,后来...

2018-05-14 #经典句子

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 赵元任写96字奇文反对 全文仅一个读音

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 赵元任写96字奇文反对 全文仅一个读音

...方化拉丁化,是非常值得倡议的。于是,在这一大批专家学者们的推动之下,在1931年之时出现了“中国文字拉丁化”标准,就直接绕过了汉字,原本为文盲的老百姓们,只要认识有几十个拉丁字母,并学会拼写的话,就能够加...

2013-05-03 #经典句子

这两位大师巧妙反对汉字改革 他讲下两个段子 而他写下三篇奇文

这两位大师巧妙反对汉字改革 他讲下两个段子 而他写下三篇奇文

...字变为拼音文字。在这个汉语变革的过程中,曾有许多大学者巧妙地表达自身立场,如黄侃讲了两个关于胡适的段子,赵元任则写下了三篇千古奇文。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文言文和汉字的变革基本是同时展开的,不...

2015-04-19 #经典句子

语言专家写下一奇文 看着头疼却很容易背诵 后人为之争议不休

语言专家写下一奇文 看着头疼却很容易背诵 后人为之争议不休

...怒骂。这些文章,是内容创作上的成功,我们可以称之为奇文,它们是文学宝库之中的明珠。然而还有一些文章,是因为形式上特殊,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奇文,比如下面这一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

2023-11-01 #经典句子

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的陆游 如何写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句子?

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的陆游 如何写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句子?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2022-12-20 #经典句子

靠语言玩弄世界!他写下一篇无法超越的奇文 全文96字读音全一样

靠语言玩弄世界!他写下一篇无法超越的奇文 全文96字读音全一样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施氏食狮史》——是民国第一鬼才赵元任,写下的一篇至今让人无法超越的奇文,96个字的读音居然都是"shi",出奇地相同一致。其原文如下:"石...

2019-10-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