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崔如琢: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时间:2016-07-29

中国的墨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这种清香,能禅助画家驰骋文思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1984年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坚持文化传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民族尊严作为其人生信念。

“中国的墨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这种清香,能禅助画家驰骋文思”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1984年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从艺逾五十载,他早年作画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等先贤大师。书法承袭碑派书法家郑诵先,绘画为李苦禅入室高足。

崔如琢誓愿宏深,绍续前贤,振兴指墨书画

崔如琢的巨幅画作《荷风盛世》在人民大会堂

2011年1月,崔如琢的巨幅画作《荷风盛世》在人民大会堂揭幕,这幅作品长18米,高2.8米,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听说他要为人民大会堂画一张关于荷花的巨制,我简直不能相信,不相信他怎么能在十二张宣纸上,画出我无法想象的画来。所以我排出时间,我要看一看,他到底怎么画!”回忆往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谢春彦感慨万千。目睹了一个多星期没有草稿的作画,谢春彦竟放心了:“我感到高兴,我相信了!我用眼睛看到了崔如琢作画,他最大的一片荷叶我量了一下,有两米之巨。”

崔如琢作品《春夏秋冬》

钻研指墨书画十余年,崔如琢可谓成就斐然。国博展厅里,悬挂着一幅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其指墨画的评价,称其为“继往开来一大家”。崔如琢深爱中国画,在他看来,“中国画的美感,源发于一个大有深意的‘写’字。‘写’,不仅仅是一个笔墨技法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力度、速度、激情、悟性、灵气、学养;一个‘写’字,包含了绘画这一灵智活动的全部内质。”

2007年10月,“崔如琢美术馆”在北京静清苑开馆,展出其16岁至今创作的书画作品百余幅。画了大半辈子中国画,崔如琢仍保持着一份初心。“他对中国传统的看法,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有点固执。”谢春彦说,“举一个形而下的例子,他在人民大会堂画《荷风盛世》的时候,对方拿出了很多墨汁和大盘子,他拒绝画,他说我从来不用墨汁画画,我得研墨。这一句话,就说明了他对传统中国画的这种认真。”

“中国画讲究墨韵,故如何研磨,也大有讲究。”在崔如琢《研边之悟》一文中,他曾写道:磨墨时,要随顺时针方向重按轻推,远行近折,指力平衡,用力均匀,在这个过程,看着墨色,闻着墨香,自会进入古人所谓“古墨轻磨满几香,研池新浴灿生光”的美妙境界。从师苦禅先生,他始终不忘恩师教诲:“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创作上,崔如琢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执着。

他以先生的作为为榜样:“当年苦老画画不但研磨,且惜墨如金。画完画以后的水盂里头,可以游鱼,清澈见底。那墨在纸上的运用,可以说到达了一个顶峰。”对现实的浮躁嗤之以鼻:“时下的一些画家,基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求尽快‘出活’,尽快地‘出售’,作画时将墨汁一倒,随手就画。其实,中国的墨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这种清香,颇能禅助画家驰骋文思。”

《和平颂》随同神舟六号一起遨游太空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对当下的文化处境有清醒的认识”

崔如琢曾有过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他说,正是这种“漂泊”,使他发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激发了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作更加深入的思考。“我很早就出国定居,在美国、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都参观过。可绕了一圈以后,我发现我的最爱还是祖国的写意绘画,根还在水墨之中。”

总有些画家问他:“你到美国那么多年,画的东西一看还是中国的,太纯了。”可崔如琢不以为然,“实际上,与传统相比,我的画风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但主体没变,也不能变,如果连主体都变了,还能叫中国画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崔如琢看来,中国画不是只从技巧层面理解如何用笔用墨,更多的是在传达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哲学意蕴。

“我对中国文化是充满自信的,这种文化自信源自我对传统的研究,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悠久的绘画史。人们从中国画‘笔墨’中所能感悟到的那种‘技进乎道’的东西,西方人未必能够深刻感悟。”崔如琢说。

西方的文化,不能一味地盲目崇拜

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背景,对于一个画家的成长,无疑是天赐的裨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沐受着这种“根文化”的艺术工作者,都会由此产生出秉承这份丰富馈赠的幸运感和自豪感。

西方艺术在国际市场上占主流地位,这对中国艺术领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崔如琢忧虑:“对于外来文化,中华民族从来都有着一种兼容并蓄的雍容大度。可时至今日,这种恢弘气度与开放精神,正日益弱化。不少知识分子面对西方的冲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所采取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态度,因为他们觉得中国落后、西方先进,故一味地盲目崇拜,盲目向往。”

崔如琢《冷碧清秋水,秀色空绝世》创作年代:2019年 材质:设色纸本 形制:手尺寸:引首34.5×127.5cm;画心37×1033.5cm

“东西方绘画在文化精神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基本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当下的文化处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唯有如此,才不会被趋之若鹜的潮流和时尚所左右。”

崔如琢还记得从苦禅先生游,最大的启发不仅在绘画技法,还有他对传统文化那种深刻的理解。“我跟他学画的时候,他说,白石老人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即不要表面上去学老师,要学传统,学中国历史。”

“我觉得我所有的智慧,都源于强大的传统文化背景。”崔如琢说:“从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来讲,不管民族的历史悠久与否,不管民族强大与否,都必须弘扬自己的主流文化,主流艺术。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个国家的灵魂。”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崔如琢: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疆高考满分作文揭示国之灵魂的重要性

新疆高考满分作文揭示国之灵魂的重要性

...小编整理的国之灵魂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国之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引导着一个国家的悄然而立,而国之文学则是体现在国民素养之上,国民素养又则是在所接纳的知识之上,所以啊,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建立在国民的文...

2024-01-22 #大杂绘

追思已亡:所有文化其核心内涵均源自于祭祀文化

追思已亡:所有文化其核心内涵均源自于祭祀文化

「来源: |公教文化副刊 ID:beixiuyuan」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古人认为禘嘗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凡治人之道,莫重于礼;礼在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

2024-01-05 #经典句子

开心文化李元老师:让快乐走进心灵

开心文化李元老师:让快乐走进心灵

...现出健康、美好的形态,才不辜负我们光明的未来。开心文化创始人李元老师开心文化,影响个人心灵老师李元说:“一个文化自信的强国,其国民必然具备文明、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愿意奉献的特质。不论国家的财富有多少...

2016-12-08 #经典句子

采访札记:雕出文化的深度 塑出灵魂的温度

采访札记:雕出文化的深度 塑出灵魂的温度

...利等地巡回展览,张开了一面东方雕塑美学的旗帜。中华文化润浸入他的血液。这位幼时每天都要背一首古诗的雕塑家,说“我的艺术创作根植于中国土壤和中国人文精神,我的背后是祖国,我艺术作品的深处是中华文化。”年...

2023-10-06 #经典句子

习近平重磅讲话全文发表 这7段话语重心长

习近平重磅讲话全文发表 这7段话语重心长

...。这是习近平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

2023-10-27 #经典句子

「跨界学院」音乐是灵魂的语言 · 孔祥东

「跨界学院」音乐是灵魂的语言 · 孔祥东

...的非常重要的唯一手段。对于心和魂的护养是最高境界。文化靠力行践行我特别热爱汉字,我玩苹果手机很开心,因为有汉字繁体字,为了巩固自己对于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力,我把自己联系本上4500个名字和地址用手抄到另外一...

2019-04-10 #经典句子

绵阳中学这些教师被国家推荐赴美国教汉语: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绵阳中学这些教师被国家推荐赴美国教汉语: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的学生看到了绵中优雅恬静的绿树红墙,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向往。教育从来都是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的互相影响她们在传播,亦在学习中国美食、神话传说……这些伴随...

2023-10-24 #经典句子

林建华:真正印在北大人灵魂中的 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林建华:真正印在北大人灵魂中的 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识逐步深化。在北大做学生时,我感到北大的学风和教学文化非常好。学生跟老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想,包括怎么看问题、看社会。成为北大老师后,发现学生和社会的变化...

2023-10-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