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谈永城芒砀山汉墓塞石石刻文字

时间:2016-06-12

建造时代横跨整个西汉,跨度时间较长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本文来源:大河报」

□侯约朋

芒砀山汉墓群位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河南省永城市。建造时代横跨整个西汉,跨度时间较长。自2000年对芒砀山汉墓群考古发掘至今,出土大量珍贵的墓道、甬道塞石石刻文字(以下简称“石刻文字”)。石刻文字有接近秦官方正体的“小篆”,又有接近东汉的“八分隶书”。不仅是一种篆书向隶书过渡中的书体,又有商丘地域性特色,大可作为当代书法创作的取法对象。本文从石刻文字的时代背景、内容、文字形式与刻制方法、文字的书法艺术内涵、创作应用等五个方面论述。

(一)时代背景

汉高祖刘邦于芒砀山斩蛇起义奠定大汉基业。汉初,政策安定、生产恢复,经文帝、景帝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繁荣国富民强。汉文帝嫡次子、汉景帝同母弟弟刘武封于梁国,即梁孝王。梁孝王时期梁国疆域“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可谓“天下膏腴之地”。公元前168年梁孝王从淮阳徙都睢阳,死后葬于芒砀山,之后八代梁王一直到西汉末百余年,死后皆于芒砀山群厚葬。社会富足国力昌盛,统治者修建宫殿陵寝规模宏大、穷奢极欲。宫殿陵寝内需要大量的器物摆设,为长期满足皇家这些需求,器物的设计制作监督验收分工细致,责任到人。芒砀山出土大量石刻文字、铜器铭刻文字、陶器砖瓦文字也应是究于此因。

芒砀山汉墓群是我国“凿山为室、穿石为藏”大型石室墓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形制各异的王后嫔妃大臣及贵族陪葬石室墓,出土大量用于封堵墓道的塞石。据统计,单梁孝王王后墓墓道、甬道、前庭以及甬道两边各侧室门道就清理出3000多块墓道塞石,多数塞石表面刻有文字,出土单字万余字,其中不同单字100余字。

(二)文字内容

墓道和甬道内的塞石石刻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铭刻塞石尺寸。这类刻字最多。先刻厚度,部分“厚”字不带“厂”。表示塞石的厚薄尺寸,如“厚五尺五寸”;再刻“廣”,部分“廣”字写作“广”或“黄”字,广指塞石宽度;后刻塞石长度,大都写作“袤”,袤在汉代与“长”字相通。

2.铭刻时间。墓道和甬道中的石刻大多数都标明某年某月。例如柿园汉墓墓道塞石有“正月丁酉”“六月丙申”。用天干地支相匹配表明具体哪一年,天干地支的字均有出现,如甲子、丙寅等多次出现。月用数字表示,从正月到十二月均有。以六月和十二月最多。

3.铭刻刻工姓名。整个墓群绝大部分塞石文字在句末均有刻工姓名或验收官姓名。据统计,累计出现100多个姓氏。主要有周、曹、黄、马、尚、昌、何、角、崔、婴、田、席、鬲司马等。既有单姓又有复姓。有很多姓多次出现,而且笔迹近似,可能为同一人所刻。也有姓名全刻的,如“何三”,不像复姓,应是姓名。有些姓氏在时间相距很远的几座墓中多次出现,这也反映有些石工世代以此为业。

4.官府的名称。多数墓道塞石的表面上刻有“佐则工”三字。“工”应指“工匠”。“则”,作为动词,有“刻”意。“佐”同“作”,石刻文字中许多“佐”字均刻成“作”字样。西汉诸侯王有同皇室一样专供营造的官府,管理工匠。秦始皇陵中就有出土“佐工”、“右工”等带有铭文的器物,表明为“左”或者“右”府所造。该“佐”字可能是梁王府管辖的官府的名称。

5.完工日期。塞石中有大量石刻均有“十二月佐昌工×”刻字,而且凡这样内容的文字都一律刻在塞石的侧面中间部位,大都字体规范清晰,可能代表刻工的完工日期。同时,这些石刻都标有“十二月”。“昌”在汉代就有完的意思。西汉晚期的僖山二号墓墓壁上刻有“二月巳”和“二年二月昌”都有“完工”的意思。

6.记录宫室名称用途及其方位。保安山二号墓墓道塞石中有大量“西宫西南第一”“东宫东北旁第三”等字样的内容。耳室有“东车”“西车”等字样,显然这是放置车马的。这也与当时地上宫殿建筑形式一致。

这些石刻多数的规范内容是“厚×尺×寸,广×尺×寸,袤×尺×寸,×月×日,佐则工××”。

这些石刻文字数量和记载内容广泛,在西汉时期石刻文字中是罕见的。不乏见到刻满塞石一整面,多达20余字,几乎是一篇小短文,为研究西汉书法艺术、度量和管理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

(三)形式与刻制方法

我们能见到的西汉塞石石刻文字中,文字的刻制方法均为阴刻。文字数量从一两个到二十余个不等。章法上有一竖行、两竖行。字距有紧凑也有舒朗。

以柿园汉墓为例:墓主人为梁孝王长子刘买。修建时间略晚于梁孝王墓。现存塞石中,有100余块塞石上刻有文字。越靠近墓门,刻字的塞石越多,距离远的几乎无刻字。刻字的位置多数在塞石下面右侧,其次在塞石上面右侧或正中,少数在塞石的侧面。这些刻字均竖向,两行者从右向左读,少数也有从左向右读。字头皆朝向墓门,个别塞石的刻字不成行,也不成句,只是零散记载内容,如只刻甲、乙等编号或几字分散刻于同一石面上。刻字较多的20余字,一般10余字,个别一两个字,每字一般10厘米见方,最大者20厘米见方,小者4厘米见方。多数刻画规整,属汉隶范畴,少数字比较潦草,属草隶。塞石表面凿平后不加修磨便刻制文字,往往石面留下许多凿道,凿道既易与笔画相混,于是常常有走笔、连笔、缺笔、简笔等不规范的现象。

(四)书法艺术内涵

西汉初多种书体共存,隶书为常用书体。石刻文字所处的西汉时期是古文字向今文字嬗变的重要阶段。此时人们作篆书无意中会夹杂隶书笔势。从出土资料看,帛书、简策已经通行作隶书,不过此时隶书尚属古隶。

汉高祖刘邦及其臣子,出身布衣,君臣无较高的文化素质。开国初,国家休养生息,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之策恢复国力。西汉前期无刻石风气,文辞简短,大多无“碑”的形制,刻石甚是稀少。此石刻文字显得万分珍贵。石刻文字古拙朴厚,书体波挑含蓄,大多数无明显的波画,书体篆隶相间,有很大程度的篆书成分,应尚属秦隶、古隶范畴。刻工用单刀冲刻法,章法上也是无拘无束,呈现出一种拙朴苍劲的本色,少有精美的人文色彩。应为督造陵墓的家臣文吏所书。

秦代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的大一统,下令“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对秦国使用的文字进行整理,使之规范化。其特点线条婉通圆转,笔画停匀,谨严宽博,骨劲肉丰,结体上密下疏,故均作长方之形。与秦通行小篆比较,芒砀山汉墓道塞石石刻是一种进步。处在对篆书体式的改造进程中,一部分文字已经确立了隶书的基本框架,一些文字依然保留着篆书体式,但其特点中明显能够看出时代文字演变动向。

与同时期简牍隶书相比,永城汉墓石刻文字有明显的滞后性,若借用“保守”和“前卫”的观点来评说,石刻文字是“保守”状态的,同时期简牍文字是“前卫”状态的。简牍中成熟的隶书体已很常见,永城汉墓石刻文字还是恪守“古法”,无论是书体演变趋向,还是艺术风格倾向,都处于滞后的状态。究其缘由,我们缺乏“书丹”实物资料,无法论说石刻是否有先书后刻的过程。也可能是刻工对文字的认识、刻制水平有限,不能实现刀笔合一的状态。

1942年在山东曲阜南鲁灵光殿遗址出土《鲁北陛石题字》,一侧刻“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字,其中“月、陛”二字作隶书,其余字皆有篆书用笔结字。与芒砀山汉墓梁孝王墓中石刻笔意、刻制方法基本一致。经考证此刻字“鲁六年”,即汉景帝中元元年,与梁孝王墓中石刻时间也恰好吻合。这也让我们看到在这个时期篆书隶书混杂的状态。

经过西汉的演变到东汉隶书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东汉隶书有用笔草率的草书隶书类型,有装饰性很强的美术隶书类型,有笔画朴实、拨挑不明显、写法简单的通俗隶书类型,还有结构以横式为主,有鲜明拨挑笔画的典型隶书类型。以上东汉隶书类型在芒砀山汉墓石刻文字中均有出现。

明显低于夫子山和保安山,又略高于黄土山和窑山的僖山,在整个芒砀山群中高度偏低,处于山群的较东部。考古学家断定僖山一号墓为西汉中晚期,而僖山二号墓会更晚一些,和窑山一、二号墓同属西汉晚期。较墓葬群早期时间跨度达100余年,此时墓道石刻文字也发生了变化,文字形体更加扁,笔势开张,其风格已经很接近真正汉代隶书。虽然有好多还是没有脱离篆书的影子,个别还是篆书写法,为篆书隶书的混合体。从比例上看,此时的隶书出现的比例较保安山汉墓已经大大增加,结体、笔画也更接近东汉隶书。

(五)创作应用

清代考据学、文字学和金石学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一批书法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古代的金石文字上面。碑学书法随之兴起,使得书法创作取法变得多元化。提倡篆籀气、金石气,并将篆隶笔法中的迟涩凝重、浑厚朴拙的审美应用到创作中。西汉时期刻石存世稀少,芒砀山汉墓塞石石刻的出土,为我们研究西汉书法及书体演变过程提供了史料,为书家临习西汉书法提供了借鉴。

芒砀山汉墓塞石石刻虽风格多样,但整体有一种时代共性,有着不同于小篆和标准汉隶的独特。在笔势笔态、结字取势和章法中都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这些特点能在当代书法和篆刻艺术创作中得到应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浅谈永城芒砀山汉墓塞石石刻文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芒砀山汉文化景区一脚跨四省 风景秀丽 吸引住了许多游人

芒砀山汉文化景区一脚跨四省 风景秀丽 吸引住了许多游人

...来历史事件的气场。芒刺山旅游景区位于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镇,是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汇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区,很多人都把它称之为仙女峰,这儿的所在位置很好,吸引住了许多游人前去,奇峰流连忘...

2009-03-30 #经典句子

赵超|中国古代铭刻与文书研究五十年

赵超|中国古代铭刻与文书研究五十年

...量有文字标记的黄肠石(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在西安唐代遗址中出土了刻有西明寺铭文的石碾子(注:马得志:《唐长安城发掘新收获》,《考古》1987年第4...

2023-12-28 #经典句子

「文化商丘」古代民间英雄传说之樊瑞降妖道

「文化商丘」古代民间英雄传说之樊瑞降妖道

在河南永城与安徽砀山交界处,有座芒砀山,相传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处,也是梁山好汉混世魔王樊瑞最初落草的地方。北宋徽宗时,任用奸贼,排斥忠良,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樊瑞自幼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但...

2008-07-24 #经典句子

不识甲骨文也能查字海!历代千万文字智能识别 冷门绝学20年建汉字数字长城

不识甲骨文也能查字海!历代千万文字智能识别 冷门绝学20年建汉字数字长城

...文字中出现的“卜”“贞”等字,以及来自铜器、竹简、石刻等材料上超过1000万个历代出土实物文字,都以文字和图像全数字化的形式,收入了智能型中国文字数字平台。这项横跨中国文字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新文科建设...

2016-06-03 #经典句子

两宋的金石世界——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文献 实物 图像特展

两宋的金石世界——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文献 实物 图像特展

...馆、天一阁博物院、萧山博物馆、海盐县博物馆、定州市石刻馆两宋的金石世界—— 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文献、实物、图像特展金石,原为青铜器与石刻铭文的统称,后扩展至承载文字的古代器物,其历史几乎与中国文字一样...

2014-10-21 #经典句子

石刻造句和解释

石刻造句和解释

石刻(shí kè)。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也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鲁迅《“连环图画”辩护》:“宋人的《唐风图》和《耕织图》,现在还可找到印本和石刻。”]镌雕石制品。[《人民日报》1959.9.19:“有些技艺精湛...

2023-05-31 #经典句子

在字“林”文“山”中畅游 “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于国博启幕

在字“林”文“山”中畅游 “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于国博启幕

...”,是谓摩崖。9月18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我国摩崖石刻地域分布广泛,历史内涵丰富,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展现着...

2007-03-17 #经典句子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临沂沂龙湾小学参观汉墓竹简博物馆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临沂沂龙湾小学参观汉墓竹简博物馆

...和家长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走进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语文实践活动。博物馆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博物馆内的一号、二号汉墓,是1972年4月发现并发掘的,由于...

2014-03-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