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女孩抱着老人的肩膀说真是委屈您了 沈从文号啕大哭什么话也不说

时间:2016-01-02

谁能想到一个把故乡写成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的大家,竟然是阅尽生死,成绩不好,连大学都没有上过的旧军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他的笔下,湘西醇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水色山光似一幅幅画面在眼前不停的展开。谁能想到一个把故乡写成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的大家,竟然是阅尽生死,成绩不好,连大学都没有上过的旧军人。

沈从文, 1902年出生在湘、川、黔三省交界的凤凰小城。凤凰城是苗族、土家族、汉族聚居区,是清政府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民,派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才逐渐形成的小城镇。那时,碉堡多数业已毁掉,军营也多数成了民房,但当地崇兵尚武的彪悍民风依旧存在。

沈从文刚上学时就见惯了生死。上学走过杀人的地方,如果被杀的人还没来得及收尸,尸首一定会被野狗吃得只剩下一块头骨。有一次,他还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的人头,还有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从城边取回的几架云梯上无处不是人头。

他也从平常的生活中观察到了许多事情。他经常逃学去爬树、游泳、钓鱼、捉蟋蟀乃至逛街、打架,这一切都他感到身心愉悦。至于凤凰城里那些五花八门的作坊、店铺,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更激起他无穷的兴趣。

1917年8月,不满14岁的沈从文就被母亲以补充兵的名义送去当兵,让他到社会上学习,他像只被放飞的笼中鸟,对外面的一切都觉得新奇、快乐。当兵后他见过的生死就更多了,仅在怀化镇一年零四个月期间,就大致眼看杀过近千人。有无辜的平民,也有因为事情决斗的苗民,更有身边人。一个个鲜活的人在他的面前消失,一个个事情在他眼前发生。由于他懂些文字,有点思想,又加上看到军队各派系之间明争暗斗的种种勾当,使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同情。他苦闷过,彷徨过,挣扎过,但为了生存,他忍受了下来。他也不是为了忍受而忍受,他是在忍受中观察,在忍受中学习,他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形形色色的人,认识形形色色的事。他随军一路走遍了沅水流域,领略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饱览了各处迷人的自然风光。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历了这些残酷事,在这样环境熏陶下的沈从文应该会变得十分残忍或心狠手辣,但是他即使在那杀人不眨眼的世道里,心也是柔软得很,总那么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打动。身边的军士们每天除了“杀人”或者“看杀人”再无事可做时,他就跑到河滩上去散步,拿着镰刀到小溪砍鱼,用鸡笼到田中罩鱼,到山上装套设陷阱捕捉野狸和黄鼠狼。

20岁那年,沈从文投到了陈渠珍部队,做了他身边的书记官。每天的工作便是查阅、抄录材料,为书籍归类编号,为旧画、古董作登记。这使他得以阅读大量书籍,也启蒙了他对古文物鉴赏的兴趣。在环境的熏陶下,沈从文的性情和兴趣发生着变化,不管去哪儿,总拿了一本书。沉溺于书本的他此时求知若渴,他也日益感觉自己知识的匮乏。后来由于感觉感情受到了欺骗,沈从文无颜再见家中老母,痛下决心去北平求学读书。于是,差不多21岁的沈从文,只身一人,去了北平。

在北平求学的日子总是很苦的。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他只有寄宿于湖南会馆,冬天没有棉衣,严寒难耐,只能用裹着被子坐在桌旁写作。为了生活,他不断向报纸杂志投稿,却一次次被退回。迫于困境,他给当时蜚声文坛的作家郁达夫写信求助。接信后,郁达夫冒着冬夜的大雪前来探望,当郁达夫看到衣裳单薄的沈从文痛从心来,急忙将围在自己脖子上的羊毛围巾摘下,掸去上面的雪花,披到沈从文身上,然后请他吃了顿饭。结账时,共花去一块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全塞给了沈从文。回到住处后,沈从文禁不住趴在桌上痛哭了起来。郁达夫的雪中送炭,不仅缓减了沈从文生活的困顿,也让他坚定了继续在北平写下去的信心。

然而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他毅然宣布封笔来维护自己用笔的自由。在紧接着的那特殊的十年岁月里,沈从文的住房被占,家被抄了8次;书稿图集、文物等遭掠毁。他曾被分配打扫博物馆的女厕所,这一切比其他在年轻时受过苦又算什么呢?经历过死生的人能把一切看穿看透。沈从文挺过了那痛苦的岁月终迎来文坛的解放 。

1985年,有人采访沈从文,沈说 “在文革中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扫得可干净了。”记者中有个女孩,走过去拥着老人的肩膀说了句:“沈老,真是委屈您了!”没想到的是,沈从文抱着这位女记者的胳膊号啕大哭。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女孩抱着老人的肩膀说真是委屈您了 沈从文号啕大哭什么话也不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沈从文《边城》:那人那山那狗 是我回不去的故乡

沈从文《边城》:那人那山那狗 是我回不去的故乡

...平的沈从文写了《边城》,关于一条溪水,一只狗,一个女孩的故事。他在文字王国里,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理想故乡,这是他缅怀的回不去的故乡。01女孩翠翠和爷爷居住在茶峒一个小山城里的小溪边,小溪边白塔下的小木屋就...

2007-06-18 #经典句子

围城之外的《边城》——读沈从文眼中的湘西风情 体会别样人生

围城之外的《边城》——读沈从文眼中的湘西风情 体会别样人生

...间的事情。只是苦了这个被外祖父、被大自然养育成长的女孩子——翠翠。她天真善良,若即若离,并且他的外祖父非常的疼爱她,把他所有认为珍贵的东西都给了她。它们相互依存的生活,真让人无法割舍。她的外祖父淳朴善...

2013-11-05 #经典句子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不是凤凰 而是这个“鸡鸣三省”的三边小城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不是凤凰 而是这个“鸡鸣三省”的三边小城

...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笔下田园牧歌般纯净美好的边城,她处于湘西边境,有一条官路从这过,小山与清溪之间,有一座白塔,曾经单独住着一户人家…小溪,就...

2023-12-30 #经典句子

书籍推荐 ▏沈从文的《边城》

书籍推荐 ▏沈从文的《边城》

...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两人同往常任何一月下小景天相似,在约定的中午以后,在这个古碉堡上见面了。两人共同采了无数野花铺到所坐的大青石板上,并肩的坐在那里。山...

2012-09-30 #经典句子

悦读|煤油灯下读沈从文《边城》

悦读|煤油灯下读沈从文《边城》

...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创作背景:《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

2014-10-28 #经典句子

湘西之旅:漫步于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 寻找沈从文书中的《边城》

湘西之旅:漫步于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 寻找沈从文书中的《边城》

...,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边城》凤凰古城,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说是城,其实更像是一个村镇。其实,我最初是从沈从文先生《...

2012-11-18 #经典句子

野(沈从文人生讲述)

野(沈从文人生讲述)

...,爱情的欺骗,迷惘,放弃最后又充满希望。他曾为一个女孩神魂颠倒,日日写诗,但最终他们终未相见,他去了远方,放弃了警察局中的职位,但他一就知道或以为,人世都是可爱的!上山下河,与战友称兄道弟,还是像小孩...

2017-05-20 #经典句子

沈从文:人性是个永恒的课题 只要活着就得面对

沈从文:人性是个永恒的课题 只要活着就得面对

...这里的人都有着一颗善良而纯粹的心。一、至善的亲情01老人和翠翠的爷孙情白塔下住着的这对爷孙俩,他们相依为命,在公家的渡头以撑船为生,却也不怨天尤人,仍相互扶持。“若说是爷爷的慈爱给了翠翠安全感,那么必是...

2023-12-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