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野(沈从文人生讲述)

时间:2017-05-20

总说,野孩子终归是飘忽不定的形象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说到“野”,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总是不好的吧。

总说,“野”孩子终归是飘忽不定的形象。满身泥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或更是蛮横霸道、纹身金链……

可惜或是幸运,今天故事的主角沈从文先生正是一个“野”到无边的孩子。

(1)前序

古人写书,在正文前写下以散文文体,介绍写作原因或评价作品等的短片文章我们称之为“序”。

我们似乎大都没有童年,而从沈老的自传中我似乎总能看到那烂漫的童年,无限的风光,也许是我们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无法企及的。

更多,默默的种子已经种下。正是这童年的前序,预标着未来的篇章吧!

(2)“大书”

驰骋沙场,这是童年沈从文的期望,是父亲的期望与个人愿望,更也是家族的期望。

家族既有人位至总督,后人至少是习得五六百字的。也许正是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最终还是选了这条路吧。

人们还不知道沈从文,而那湖南镇筸只识得六百多字还念着私塾的孩子,更不相信自己往后会如此为人所知。这个孩子终归还想着自己该怎么逃学,怎么编接口呢。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是沈老自己编的题目,从私塾到辛亥革命到城外小学,他一直在不断转换着自己的所在,却依旧读着“大书”。本来识得几百字的他应该在私塾中混的如鱼得水,但他却总想着与自己的“狐朋狗友”逃学,编理由骗师长……土地庙神的像尊也许可以给我们做证。勇气、渡河的本领、对生活的认知、好坏的辩论、以及认识草药的本领……这皆是从这时习得的。

“因此我不必再逃学”新学校的路又远,又不用背书,老师并不会教训人,也没有必要逃学了。

上山下河、打闹玩耍,沿着城中的路,他与朋友看到了无数无数的风景,他看遍了人世,学会了粗俗的外质,可在内心,他终是细细咀嚼着,望着这尘世,他是高洁的灵魂四处飘忽却成长。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3)军·法·文

这章本应叫“成长”,但我想把这三个毫无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终是能诠释沈老的一生吧。

民国初是充满希望的,也是无限混乱的。

加入了正规的集训营,他便正式与“军”挂上关系了。

顺带一提,他是从城里正规办的集训营出来的,而此时城中还有一个年事已高的老兵授人本领,沈从文的本事大多不是从集训营中得来的,而是这老人传授的,这本领在事后也救过他的命。

总之,熬了几轮下来,他终于以一个不是太正式的兵去清乡了。

河流是他的命,也是书中一个重要的篇章,他顺着河第一次离开了家乡。在那里,他看见无数的人死去,多是清乡被杀的人,少数是他的战友……在这他习惯了军,习惯了组织和严苛的训练,也习惯了保持一个军人的素养与节操。

他几次参军,几次迷惘,与他熟悉的人换了又换。

在这,他知道了世间冷暖,被司令枪杀的大王仆从,朋友的死去,爱情的欺骗,迷惘,放弃最后又充满希望。他曾为一个女孩神魂颠倒,日日写诗,但最终他们终未相见,他去了远方,放弃了警察局中的职位,但他一就知道或以为,人世都是可爱的!

上山下河,与战友称兄道弟,还是像小孩子一样。

他知道了世界的法,但他用着自己的法。

最早接触文学是在二军清乡时他的战友。因为会写几个字的他便成了文职,与军中的“文人”交好。“老子从不看报”那是的他似乎还是一个野孩子,但至少看到《辞原》中的太上老君后他并不会再说老子了。

军队走到哪,他带着世界的法,用着自己的法,但始终,书是不离手的。文职练字的决心,天真征服写字人的幻想,省钱留着买帖子……文学的种子已经长出了,而且还在不停壮大。

军·法·文,永远格格不入,但他们的结合正是造就了我们熟悉的沈从文,一个伟大的沈从文!

(3)壮志

若说壮志,那时的沈从文还并未有多宏大的志向,多明朗的远方吧。

直到他看到了战友的书,直到他练起了书法,直到他的包里终归是塞着这本书,其实呀他的心里永远装着万物的大书!

司令官是个有志向的读书人,他把自己的志向传给了沈从文,出发!去远方!即使跌倒......文学终归与我同在!

这句话,我想送给我,也想送给所有人,愿你的志向永远与你同在.

心里终归是要装着那本人生的大书啊,高不高贵,富不富有,我想终归是翻开的吧。这是一本比任何事都将有用的书!“野”,也是一种天分,“野”,也是一本大书!

终是飘远了,又真切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野(沈从文人生讲述)》,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沈从文笔下的美:是自然与人和谐的美 是照进灵魂深处的皎洁月光

沈从文笔下的美:是自然与人和谐的美 是照进灵魂深处的皎洁月光

...人,他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何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呢?可以说,沈先生的作品,不管是文学还是其他作品,都是算作是中国文学海洋中一块坚实有力的铭砖,它的光辉,犹如皎洁月光,熙熙皑皑的照进每一个读他...

2023-11-10 #经典句子

好书·推荐|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好书·推荐|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全新作品,以十篇烛照心灵的文字,书几代写作者的有情人生。《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是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九个人》后的精彩传记。它围绕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2015-09-27 #经典句子

沈从文:从凤凰城飞出来的凤凰男 追求张兆和时被称为青蛙十三号

沈从文:从凤凰城飞出来的凤凰男 追求张兆和时被称为青蛙十三号

...讷传神,凸现出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他的作品充满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深刻的教益和启示。沈从文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虚伪、自私和冷漠的人世间,却醉心于人性之美,...

2023-12-12 #经典句子

悦读|煤油灯下读沈从文《边城》

悦读|煤油灯下读沈从文《边城》

...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

2014-10-28 #经典句子

沈从文《从文自传》:为何会走上文学之路?一切要从他的性格说起

沈从文《从文自传》:为何会走上文学之路?一切要从他的性格说起

...与双关比譬言语的应用”。他善于向人学习,这使得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先前,他总是对自然现象着迷,当他遇到一些喜欢读书的人,他的好奇心才逐步转移到“人类智慧”上。一个姓文的秘书官带他领略过《辞海...

2019-11-30 #经典句子

沈从文:人性是个永恒的课题 只要活着就得面对

沈从文:人性是个永恒的课题 只要活着就得面对

...那么必是翠翠的乖巧、明慧和天真给了风烛残年的爷爷以人生的意义和活下去的勇气。”老人因为对女儿的愧疚,更是对孙女疼爱有加,将对女儿的爱也一并给了翠翠。尤其是在翠翠的婚事上,老人完全将选择权交给孙女,希望...

2023-12-05 #经典句子

沈从文:他的文章比几个大师 还认真而有深度

沈从文:他的文章比几个大师 还认真而有深度

...,亦是好的。“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可以看成是汪的人生哲学。或许,是因为他与其师沈从文,有着一脉相承,都执着于人性。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言:“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活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

2018-06-05 #经典句子

「潘彩霞专栏」:沈从文的素色虹霓

「潘彩霞专栏」:沈从文的素色虹霓

...检讨自己,“忠于感觉而忽略责任”;他也反省自己,“人生的理想,是情感的节制恰到好处,还是情感的放肆无边无涯?”最后,他表态,虽然妻子“太年轻”“不大懂他”,但他愿意如她所希望的“完全属于她”。张兆和与...

2023-07-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