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秦观的一首词 苏轼大爱其中2句 但他说的2句话更让人感慨

时间:2015-08-06

既然为苏轼门生,那就意味着他在政治立场上一定是站在苏轼这一方的,所以在他生命中的最后6、7年时间里,基本就一直处于:被打击,被贬谪;再被打击,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既然为苏轼门生,那就意味着他在政治立场上一定是站在苏轼这一方的,所以在他生命中的最后6、7年时间里,基本就一直处于:被打击,被贬谪;再被打击,再被贬谪。他的晚年可谓受到极为不公正的待遇,而他的悲惨,可能用今天要介绍的这首词作为代表最为合适。

哲宗元祐年间,秦观的政治生涯可谓顺风顺水,不过一到绍圣元年,新党执政,秦观开始被打击,首次贬离京师,为杭州通判,很快又被贬往处州,没过2年,又被罢职,被朝中派来专门找茬的官员随便找了个理由,将秦观贬往郴州。这首词正是秦观在郴州任上所作。

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又名《江南曲》、《踏雪行》等,双调58字,上下片同调,每片5句,按字数记分别为“四四七七七”,每片的第2、3、5句押仄声韵。再来看一下本词调的平仄情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符号‖代表上下片同调,加粗字为可平可仄。

上片的前3句,词人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极为迷蒙的场景:这个夜晚笼罩在雾霭之中,楼台在雾中忽隐忽现,渡口也在雾气的笼罩之下,即便有着朦胧的月光,也已经让人看不真切,而我想要找到那世外桃源的所在,此时也根本无处可寻。

桃源,即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让人神往的地方,那个地方没有战乱,没有朝廷中复杂的政治斗争,有的只是与世无争的一群人。秦观屡遭贬谪,想要找个地方避祸都不可得——“无寻处”啊,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堪,怎堪,怎生承受得住;杜鹃,相传为望帝杜宇所化,杜鹃“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声音极为哀切。这2句的大意说:(桃花源是找不到了)在这清冷的、充斥着料峭春寒的旅舍之中,耳边听着日暮时分天边传来杜鹃的啼鸣,又如何让人承受得住?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秦观这2句为“有我之境”,又说秦观词境“最为凄婉”,此2句则已由凄婉“变而凄厉矣”,这句话用来给“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为秦观悲惨晚年的注释,实在是合适不过了。

下片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驿寄梅花,南朝宋陆凯有诗言“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此以梅花代指书信;鱼传尺素,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书信代称。无重数,即“无数重”。这3句大意是说:虽然朋友的书信中捎来了关心与问候,却也让独在异乡的我,因此而更添诸多离愁别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收尾2句的字面直观大意说的是:郴江对于能够围绕郴山流淌而心甘情愿,可是又为什么还要流往潇水湘水,再不复回头呢?如果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恐怕这首词也不会如此受人重视,实际上还是要从秦观本身的境遇来看。

如果我们将郴江比作秦观,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他写下这2句时的心中的痛:元祐年间苏轼自起居舍人(专事记录天子言行)一路升迁至礼部尚书,秦观自然也是顺风顺水,绍圣元年开始苏轼屡遭贬谪,秦观也受到牵连,至本词创作之时被贬至郴州。

这样的经历对应到这2句中,可以这样认为,郴江是秦观,郴山就相当于朝堂之上,天子身旁,潇湘本来就代指三湘之地,所以秦观就相当于在说,我本来是踌躇满志、心安理得地守在皇城之中,天子所在,又有谁能够料到我如今被贬谪到三湘地区呢?

当时苏轼的情形比之秦观更差,已被贬往岭南近3年之久,侍奉苏轼20余年,“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的侍妾朝云也因无法适应当地恶劣气候,染病辞世,苏轼当时的心情想来也不会好,而且随后又被贬往琼州。而这一年(元符2年)秦观也再次被迫徙往雷州,与苏轼隔海相望,所以两个可怜的人倒是能够常常互通音信了。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援引北宋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说“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我想,苏轼之所以对收尾2句“绝爱”,不仅仅因为秦观写得高妙,更为重要的是苏轼能够很轻易地读懂秦观词中所指。

应该说秦观在这种情形之下写出这样的句子,被贬得更为彻底的苏轼感同身受,谁能想到在自己生命的暮年居然遭遇如此的对待,却无法用更直接的话来表明自己的抗争。更为悲惨的是,在雷州的次年(即元符3年,当年哲宗崩,徽宗即位),秦观本以为此生无望,并不久于人世且已为自己写下挽词,却被朝廷复诏为宣德郎(一个正七品的闲职),在往衡州的路上途径藤州时辞世。

苏轼闻此噩耗大哭不止,连日不饮不食,对于秦观的突然辞世万分不舍。这是秦观晚年的悲惨经历,用这首他辞世前3年便写就的《踏莎行》来作为对照尤为准确。而苏轼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说的不仅是秦观的辞世无可挽回,或者这首词的最后2句让他感觉绝佳,还有一层更为让人感慨的意思,恐怕正是说,秦观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懂得自己的人,即便有万人也无可替代,此种知音不再的遗憾此生已无法弥补。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秦观的一首词 苏轼大爱其中2句 但他说的2句话更让人感慨》,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秦观千古名句 王国维讥为“皮相” 苏轼大爱 题于扇面

秦观千古名句 王国维讥为“皮相” 苏轼大爱 题于扇面

秦观千古名句,王国维讥为“皮相”,苏轼大爱,题于扇面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郴州的秦观写了一首词: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

2007-05-10 #经典句子

秦观做美梦醒来后写了首词 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 苏轼读完落泪

秦观做美梦醒来后写了首词 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 苏轼读完落泪

...:“山路雨添花”,可见苏东坡对于这首词十分在意。而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当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吕元钧向苏东坡提及此词时,苏轼竟至流涕。最后“乃录本,使藏之”,珍藏了这首词。同样是一身才华,却落魄半生,被贬...

2023-07-29 #经典句子

秦观一首宋词写欢聚后的离愁 一句“佳期如梦中”让人感慨

秦观一首宋词写欢聚后的离愁 一句“佳期如梦中”让人感慨

宋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秦观,给我们的今天留下了很多精美的宋词。虽然他是苏轼的学生之一,但是很遗憾,他的诗词很多方面并不像苏轼。不过苏轼婉约词的写作特点对于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以至于他在婉约词作的创作方面...

2023-08-03 #经典句子

秦观很经典的一首词 开篇便是名句 最后14字扣人心弦

秦观很经典的一首词 开篇便是名句 最后14字扣人心弦

...这里是收到了友人表示慰问的来信。只是,这样的来信只让人徒增伤悲。在明知道前路艰险的时候,知道有人为自己担心并不是抚慰,而是负担。秦观心中,大概还有一丝愧疚,感觉辜负了友人的挂念,并没有摆脱这贬官削爵的...

2023-12-03 #经典句子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所写 词中有一句备受苏轼欣赏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所写 词中有一句备受苏轼欣赏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对他十分赏识,称他有“屈宋之才”,又推荐他为太学博士。宋哲宗绍圣初,新党再起,苏轼接连被贬,秦观也因被指为“影附苏轼”而列名党籍,开始了坎坷的生活...

2023-11-13 #经典句子

秦观这首词最后两句虽然是抄的别人的 但是却写出了自己的韵味

秦观这首词最后两句虽然是抄的别人的 但是却写出了自己的韵味

作为苏轼门下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词作颇有情致。其“韶华不为少年留”,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非常脍炙人口,历经千年依然味道醇厚。尤其是这首我们要说的诗词,最后两句虽然是抄的别人的...

2023-10-13 #经典句子

秦观晚年写的一首词 句句流露出心酸无奈 连苏轼读后都伤感不已

秦观晚年写的一首词 句句流露出心酸无奈 连苏轼读后都伤感不已

...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是苏轼的弟子,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这一生“成也苏轼,百也苏轼”。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后来得知苏轼在徐州任知州,便前...

2023-07-11 #经典句子

秦观很凄婉的一首词 感叹时光飞逝 物是人非 最后一句写尽忧愁

秦观很凄婉的一首词 感叹时光飞逝 物是人非 最后一句写尽忧愁

...谈时间。在宋词的世界里,主要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一个是以李清照、柳永、秦观为主要人物的婉约派。豪放派的词读起来气势磅礴,词中多感叹宇宙间天地万物,又揭示了许多人生哲学与...

2023-01-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