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课堂故事:老师 我们就喜欢上这样“散漫”的语文课

时间:2015-05-04

昨天留了前置学习和试着背诵的作业,一走进教室,就听到了读背古诗的声音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这是本学期第二次的古诗词学习,每逢古诗学习,就有故事。

昨天留了前置学习和试着背诵的作业,一走进教室,就听到了读背古诗的声音。

一边打开白板,导入PPT,一边听孩子们的声音。

有读错字音的地方,看来自学并不到位。等到他们静下来,我问道:“是‘漫 ? 诗书喜欲狂’?”

“漫卷(juàn)诗书喜欲狂。”全班答案都很统一。

看来得适时引导了,教师“首席”作用,此时不发挥,更待何时?

“那我们想想,‘卷’有几个读音,分别组组词。”

“两个。(juàn)试卷,答卷。(juǎn)卷尺,卷曲。”这个难不倒孩子们,答得很快。

“那想想应该选哪个读音?”

孩子们眼里一片迷茫。

那我们联系“漫”再想想,“漫”是什么意思?

“弥漫。”

“‘弥漫’和水蒸气有关,你看这个字的偏旁就知道了,再想想和书有关的意思是什么?”

“到处都是。”显然查过字典。

我愕然:“‘漫卷诗书’的意思是到处都是诗书?”

瞬时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是孩子们联想错了画面!

“那你们再说说,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漫卷诗书’的?”

下面几乎异口同声:“想马上回家。”

“根据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注意到回答问题的孩子是背诵出来的,还有好多人也附和。

“这句诗中的‘即从......便下’我感受到了急切的心情,并没有写回家。”继续追问。

大家开始翻书了,很快就有了答案:“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还乡’。”

“哦,杜甫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欣喜若狂,急着回家,就把诗书扔了一地是吧?终于收复失地了,杜甫高兴地想:再也不用读书了!我怎么觉得画风不对,不像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像高考前高三学生扔书的场景?”

看着我一脸“嘲笑”,孩子们无可奈何地说:“老师,我们知道了,应该读‘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就是杜甫急着回家,随便地把诗书卷一卷,就塞进了行李。”

“你看,一个字读错了。我们就从这个读错的字问起,再从这个字所在的词问起,再问到这个词所牵涉的情景,联系情景想象,就会发现之前我们脑海中形成的那个画面是不对的,这一连串的问,就是探究,没那么高深吧?”

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看着我。

“是不是现在对我们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用一百个问号,几个问号就够了。”学会了知识,孩子们很轻松,开起了玩笑。

“那昨天我们大家都先学了这三首诗,有什么收获吗?”我想趁热打铁。

可怕的沉默又来了。这可不是“在沉默中爆发”的节奏,是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在作祟——只要单独发言就担心说得不够精彩,会丢了面子,很多孩子宁愿下了课追着我交流,也绝不上课举手发言。

陷入僵局了!这种交流没法“大合唱”,这是要“在沉默中灭亡”的节奏。

“看,”我指着白板,“这三首古诗,老师也提前学过了,还做了PPT准备和大家分享。”

孩子们正襟危坐,一副“您说,我们好好听”的架势。

“不过,我这个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那个藏宝藏的山洞,必须有‘芝麻开门’这样的密码才能打开,这个密码就是大家的收获,如果你们没有收获,那就打不开这个藏宝洞的大门。”

还是一片沉默,不过,有人跃跃欲试了。

“看来这个藏宝洞没有用处了。”我作势要删掉PPT。

没有自我感受和思维互相激发的传授是没有价值的。

孩子们着急了,好几个人都举起了手。

我用眼神示意一个孩子,他站起来:“老师,我发现这三位诗人他们都很爱国,我是从三首诗中........的诗句中读出来的。”

“这个和我想的一样,我的‘宝藏洞’里也有。”我鼓励到。

“老师,我也感受到了诗人很爱国,我是从资料里找到的,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作为一位‘遗民’,盼望着中原统一,收复失地,盼望了六十多年,这可以看出他非常爱国。”

下面有了窃窃私语声,大家在交头接耳。

“看来大家都有同感,结合读诗,通过搜集写作背景和诗人资料,感受到诗人爱国之心的同学,请举手。”

果然大部分同学是因为用了相同的读书方法,才发出“共鸣”的。

“老师,”一位平时阅读试卷总是“错的离谱”的孩子焦急地举手。

看到我点了一下头,他立刻站起来:“老师,我发现,这三位诗人中的王昌龄是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爱国之情的,其他两位诗人都是希望国土能够收复,都是用语言和希望表达了自己爱国之情。”

比较、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孩子启发了我:“孩子,至于说陆游和杜甫为什么不奔赴战场,这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大家可以再查查资料,了解一下,老师就想问,如果这两位诗人能够有机会亲赴疆场杀敌,他们会有什么表现。”

学生的描述很具体,想象了动作语言,也想象了外貌神态,还有联想到心理活动的,热闹终于取代了沉默。我没有想到单元目标中的“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个习作目标,就这样达成了。

顺学而导的教学,看似“散漫”,但从情境和人物品格入手,激发想象的逆向思维,一样“有的放矢”。

“老师,我还有一点感受。”

我点点头。

“这三位诗人他们表现的爱国品质,就是单元导读中林则徐的这句话‘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趋避之’。”

“对,就是为国赴死,为民请命。”一个之前发言被我打断的孩子接话道。

课前留过的思考题——单元主题与课文有什么关系?答案可以说是完美!带着问题读书,读书的收获是双倍的。

“老师想到的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那我这个PPT只能算作和大家分享了,我们看看吧。”

大家纷纷拿出了笔,打开了课堂笔记:“老师。你能不能放得的慢一点!”

“不着急,我会发给大家慢慢看慢慢梳理。”

PPT看了两套,一个孩子把诗句的意思图文并茂地给大家又做了一遍回顾和梳理。

下课了,孩子们特别活跃,兴奋地对我说:“我们就喜欢上这样‘散漫’的语文课。”

形散神不散,我知道。

你们高兴就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课堂故事:老师 我们就喜欢上这样“散漫”的语文课》,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寻访荆楚好老师|课堂上演情景剧 学生课上当起“小老师” 这名老师的“沉浸式课堂”

寻访荆楚好老师|课堂上演情景剧 学生课上当起“小老师” 这名老师的“沉浸式课堂”

...在家里提前排演课本剧《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学后就在语文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表演。42岁的朱洁宏,从教20年来,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朱洁宏(中)与学生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相结合她为学生打造“...

2012-11-03 #经典句子

初中生一边吃着棒棒糖一边上语文课 学生:体验式课堂让写作变得更有趣

初中生一边吃着棒棒糖一边上语文课 学生:体验式课堂让写作变得更有趣

...间漫舞……”10月31日,黄陂区双凤中学七年级(7)班的语文课堂,初中生一边吃着棒棒糖,一边上着不一样的语文课。学生们观察、品尝着棒棒糖,自己写出了小诗。课堂上笑声、掌声此起彼伏,语文老师柳婉诙谐幽默,形式...

2007-12-22 #经典句子

学生尝试课前演讲 收获知识和能力 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尝试课前演讲 收获知识和能力 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情。重点强调清楚、生动地表达。八年级时,让学生围绕语文课的内容学写演讲稿。如结合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介绍作家、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突出的写作手法、主题解读和经典语句的品析等,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

2013-09-13 #经典句子

“青苹果趣味作文大课堂”走进会城西园小学 带领同学们一起快乐作文

“青苹果趣味作文大课堂”走进会城西园小学 带领同学们一起快乐作文

...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非常热闹,同学们围绕着老虎和乌龟的故事踊跃尝试造句,还配以活灵活现的表演。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句子应运而生,同学们慢慢觉得写作也并非难事了。当天,“青苹果趣味作文大课堂”走进会城西园小学,...

2023-05-14 #经典句子

“青苹果趣味作文大课堂”走进会城西园小学带领同学们一起快乐作文

“青苹果趣味作文大课堂”走进会城西园小学带领同学们一起快乐作文

...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非常热闹,同学们围绕着老虎和乌龟的故事踊跃尝试造句,还配以活灵活现的表演。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句子应运而生,同学们慢慢觉得写作也并非难事了。当天,“青苹果趣味作文大课堂”走进会城西园小学,...

2023-12-02 #经典句子

语文主课堂 也需时常来点佐料

语文主课堂 也需时常来点佐料

我不喜欢那种一直“正儿八经”的语文课堂。从备课到上课甚至到作业,全跟教案资料一样,还一步也不少。这种“正儿八经”说白了就是生硬,没有灵活性以致缺少灵气。一是我们要认识语文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其实教材的编...

2007-04-04 #经典句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从事小学教学教育很多年,在这期间,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堂,做了大量研究和实际的尝试。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提高课堂效率。一、引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全面发...

2014-09-19 #经典句子

二年级语文课上 老师叫同学们造句 小学生课堂造句后泪流满面

二年级语文课上 老师叫同学们造句 小学生课堂造句后泪流满面

造句,是小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必须要练习的一项基础技能。因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需要用句子去表达自己,比如说与他人交流、回答问题、以及书写作文等等。为了让孩子们熟悉不同的句式,几乎所有语文老师都会让...

2023-01-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