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村里那口老井(散文)

时间:2015-03-27

靠路边一侧用青石板铺就一个小埠头,人们挑水时站在石板上弯腰捞一桶提上来放在石板一头,再弯腰装满另一桶提溜上来随即挺直身子挑起来就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吴荣德

村里有口水井,井壁用光滑的溪滩石磊成。靠路边一侧用青石板铺就一个小埠头,人们挑水时站在石板上弯腰捞一桶提上来放在石板一头,再弯腰装满另一桶提溜上来随即挺直身子挑起来就走。这水井是村里唯一的饮用水源,白天井边静悄悄的,只有早晨和傍晚那挑水的人接踵而至很是热闹。

这井由来已久,大小不一的井壁石上长满了绿绿的青苔。小时候懵懵懂懂,每天这么多人来挑水,咋这井里的水就不见少呢?这明明就是一口小水塘为什么叫它井呢?

在儿时的记忆里,这口井还透着一股神秘。有时在井边玩,大人看见了准会喝斥,别站到井边上这井很深,摔下去就没命了!小孩子不以为然。这井一直以来几乎没有干涸过,那怕适逢旱年,或许真的像老人们说的那样,这井底通着龙脉呢!

有一次好奇心终于被打破,村里有户人家不小心着了火。人们就近从井里面挑水扑救,火势旺时间长,井被掏的底朝天。只见很多泥鳅在渗出的水中游窜,原来这井水深也不过三米左右。

小时候妈妈总是说,等你挑得动一担水你就长大了。到我长大那年,村里为了改善饮水卫生,彻底改造了这口水井。把井底又拓深了一米多,沿着井底四周撒上了厚厚一层生石灰,白白的石灰形成了直径四米多的一个圆圈。然后在石灰上面铺上一层黑木炭,在白圈的内侧用大石头筑起一个圆形的井基,磊到一米多高,石头与石头间还留有些许缝隙。石灰上面一层木炭一层溪里的鹅卵石叠加到一米左右,然后叠上石块和内侧井基相连空隙间灌满水泥浆。圆圆的井每叠加一层,就往内缩一点,井的内空就像个酒坛子。井壁筑到和路面持平,井口的直径也只剩下一米,井口磊高半公尺,老井翻新井水变干净了。

说来也怪,改造后的井水冬暖夏凉,寒冷的天气会从井里冒出一股凫凫烟雾般的热气。人们照常在早晨和傍晚两个时段来井边挑水,因为白天大家都忙于田里的劳作。跟原先露天的井似乎有了不同,挑的人多水位逐渐下降,把水桶扔进井里然后用扁担头里的铁钩去钩水桶的木柄,够不着了。井边那户人家常年不用水缸,门口的井就像自家的大水缸,随用随取。他家有一只铁皮做的小水桶,桶的把手上拴着一根绳子,把桶抛下去用手一抖等铁皮桶子水满把绳子拉上来即可。那时候这铁皮桶子也算稀罕物,人们都喜欢借他家小铁桶吊水,吊五下刚好装满两水桶。后来大家干脆都用他家的小铁桶吊水,这样省力多了。井边那户人家有个漂亮的女儿,长的特水灵两只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像我们这般的后生们,去挑水时,那小铁桶明明就放在那井台上,也装着若有其事的走进她家跟她说一声,她的声音很舒服尤其那双会勾人的大眼睛。

后来,村里不断涌进了很多外地人,有打工的做小生意的,还有开小作坊办工厂的。村里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那几年,时髦打深井提取地下水。人口增多,用水显得有些紧张,村里就在村口的溪边钻了一口几百米深的地下水井。在村后的小山坡上建造了一座蓄水塔,粗细水管分布到每个家庭,村民们乐开了花,算是用上了自来水。也许深井的水源没有找精准,水量不是很充足,于是,抽到水塔里的水只能今天供上半村明天供下半村,轮流放水。水笼头一拧就来水,人们告别了吃水用肩挑的日子,村里那口老井也一下子沉寂了下来,慢慢地人们似乎把它给忘却了。

那些年城市发展的脚步很快,用电量增大乡下经常限电。每逢停电的日子,老井又热闹了起来,这井水长久不用显得死气沉沉,越用水越活。地下水看上去很清彻,时间久了人们发现铝质的茶壶烧过一段时间的开水后,壶底和四壁积下了厚厚一层白色的沉淀物,撬都撬不动。水样经过化验后得出的结论是,某些物质虽然不达标但饮用是没问题的。从那以后,有很多村民不知是对老井怀有深厚的感情,还是对生活品质的讲究,烧开水用的水坚持着到老井里取。老井里的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全村人的成长。

经济发展的步伐真快,乡村思变的步骤紧锣密鼓。城里的自来水管网与乡村用水有效对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供水。村里老井的使命似乎已完成,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到井台上洗洗涮涮,与其说是她们习惯了,我倒是觉得这是对老井的一种情怀。对于这口老井来说,村里传出消息,马上要村庄改造,老井的去留成了热门话题。按照村里的统一规划,老井作出了牺牲,但它始终存活在人们的记忆里。老井的前身养育了村里的祖祖辈辈,老井里装满了浓浓的乡情。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村里那口老井(散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杂文:家乡的老井

杂文:家乡的老井

就说说家乡的那口老井吧。井在村子的正中央,它的旁边有一棵苍劲的大柳树,纵使村里年纪最大的老者,也无法说清是先有这棵老柳树还是先有这口老井。至于这口老井的年岁,那就更无法查考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老井...

2013-03-03 #经典句子

人类文艺大复兴运动的总设计师的散文诗童年

人类文艺大复兴运动的总设计师的散文诗童年

太极神鸟童年残存的记忆,散文诗《童年》童年,是一场梦,是人类灵魂深处飘落的几片花瓣,是一次略带伤感的快乐回忆。童年,是小学教室里两块石头架起的被虫蛀蚀的凸凹不平的长3米多的五六人共用的木板课桌丶是一家...

2014-11-14 #经典句子

一句评论引发的“地震” 不忍细看

一句评论引发的“地震” 不忍细看

「来源: |一口老井 ID:YKLJ2017」昨天有这样一条热搜,阅读1.6亿,讨论1.4万。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仅仅是因为一位父亲留下的评论。猛然看到时,即使这些年已见过不少生死离别,我也不免有些破防,心里发酸。真真应了那...

2023-09-07 #经典句子

“双语”模式 铜仁交警给村里老人唠叨几句交通安全

“双语”模式 铜仁交警给村里老人唠叨几句交通安全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铜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松桃县公安交通管理局结合“美丽乡村行”巡回宣传工作,深入松桃县盘信镇上潮村开展“关爱老人、平安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上潮村是少数民族村,多数村民仍...

2022-12-24 #经典句子

儿子的参赛获奖作文 爷爷村里的新变化

儿子的参赛获奖作文 爷爷村里的新变化

爷爷的家住在乡下的农村,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去爷爷家里住一段时间,记忆中爷爷的村里很破旧。爸爸开汽车回去的时候都不敢开窗户,因为经过凹凸不平的路时总是尘土飞扬。爷爷家的前面有一个大大的土坑,每次下雨后都会...

2014-03-28 #经典句子

颜值内涵同步在线!文化墙成了这个村里的风景线

颜值内涵同步在线!文化墙成了这个村里的风景线

5月3日,行走在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只见外围墙壁上出现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往日单调的墙面被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文化墙所取代,每面墙壁色彩亮丽,格调清新,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和脱贫攻...

2012-11-21 #经典句子

闺蜜样样都好 相亲说了一句话 村里没人敢娶

闺蜜样样都好 相亲说了一句话 村里没人敢娶

我和闺蜜是小学同学,从学前班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后来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才分开。大学的时候,我谈了一个男朋友,毕业后顺利结婚了。闺蜜却一直忙于各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虽然最后也没考上,现在在一家私企...

2023-08-18 #经典句子

二胎政策这么好为什么不要了 专家不解 村里人3句话让专家沉默

二胎政策这么好为什么不要了 专家不解 村里人3句话让专家沉默

从1982年开始,国家就一直推行“只生一个好”,甚至还流传着“要致富,先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的口号,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反倒是推出了二胎政策,虽说有不少的政策,但是也很少有人愿意生了。专家非常建议大家生...

2023-10-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