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金华君|传统文化与公民素质关系

时间:2015-01-15

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5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传统文化与公民素质关系

作者简介:

金华君,1970年生,法律系本科学历。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台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摘要:

传统文化的范畴太广,甚至包罗万象。在本论文中具体涉及到的论点是传统诗词的魅力与公民素质关系。从古代诗经肇端,直至唐代成熟的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度,当时惊动世界,而今仍旧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世界上各国无人企及。 而不了解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不少人,尤其不少青年人,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一度时期,五四运动以来,否定了许多传统文化,特别传统诗词被抛弃。以致传统文化——传统诗词式微,甚至至今尚被边缘化。但可喜的是,党中央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各项工作正在健全。传统诗词的重视方兴未艾,急需列入到国家百年大计中去,如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去抓落实,才能进一步做到在制度上的保障。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词兴,则公民素质提高,国家则兴。

关键词:

诗经、传统诗词、唐代成熟、五四运动、传统诗词式微、制度保障

正文: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甚至包罗万象,难以一一描述。在这里,本文侧重点是传统诗词与公民素质关系。

什么是传统诗词?一般指成熟于唐代,又称近体诗,按照严格的格律谱式,短少,精悍,押韵,具有整齐美,变化美,对仗美,音乐美。

但近体诗来源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较宽,还有长短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指不学诗经,无法用言语进行社会表达交流。孔圣竟将学诗,提高到日常不能说话的高度。

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自然是《诗经》。其大约产生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2500年前,孔子进行了整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中的诗歌,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都以文学的形式,忠实记录在案。共有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有篇名无内容。

这些真实的历史反映,全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证明中华民族先辈们的伟大!分为三类:《风》、《雅》、《颂》。

她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启了真正诗国的源头。什么叫《风》?是对周代歌谣的记载。什么叫《雅》?周人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与大雅。特别是《颂》,记载了周朝政权动态。其王族与贵族宗庙祭祀乐歌,还比较全面反映了大局观。其中的“周颂”、“鲁颂”、“商颂”等,还有“大雅”中篇章,如“生民”、“公刘”、“绵”、“皇矣”……描写了当时的奴役与战争,压迫与反抗,劳动与天象,爱情与风俗等,又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族起源发展到立国的历史叙事……称其为史诗并不过份。

既然大量记载了现实生活,通篇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经产生的地点环绕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汉水一带,纵横上千里。

诗经的创作表现手法,一直为后代楷模;表现手法有赋,铺阵其事;比,比方;兴,先言他物引起的所咏之词。

经过漫长的发展,至唐代,便全面成熟了格律谱式。试举例一种七绝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前做诗,字音按照平(属平声);上、去、入(这三种属仄声)。到宋代出了一本平水韵,才有比较完备韵书。

现代中华新韵解释,凡是阴平、阳平字音,即第1声。第2声,属平声;凡是上声、去声字音,即第3声。第4声,属仄声。

其28个字便构成了一首七绝诗。其他体裁还有五绝20字,五律40个字,七律56个字;如更长些的长律,或词,曲,按谱填,最多几百字。没有其他文章小说几万几十万字。(其短少特点在后论述)。

她是古代文人读书,考试的必修课程。也是国家选拔人材的标准。以致文人为具备诗、书、画、印为骄傲。

可是,自从近代“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冲破了束缚,将传统文化中那些过时的,又包括有用的经典传统诗词,全部抛弃。倒掉浴汤水,连小孩洗浴后竟一起倒掉。小孩,就是传统诗词。

从此,传统诗词彻底边缘化,一直至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当代的教科书,对于如何创作传统诗词没有涉及。耽误了整整几代人。虽有个別传统诗词,但只作欣赏用,没有将格律创作提出,又不是考试的必备课程。

其与自由诗比起,当然自由诗束缚少,活跃,因此传统诗词又称为旧体诗,与新诗比较而言。1965年伟人毛泽东说过,“旧体诗要改造,要发展,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

其所指的中国人民的特性,即学习传统诗词,国民素质必定提高,直接点出了本文主题:传统文化与公民素质关系。

那么,传统诗词为什么历久弥新呢?下面,让我们先共同交流一下,了解一下,因为如果不了解,你怎能知道其优点,又如何去阅读、理解、创作?!

一、抒情。

抒发作者感情。对个人的情怀,对社会的认识,对国家的盼望,对世界的感悟。

如果单单抒发个人情怀,不是高层次的抒情。历代诗词,以对国家的描写为胜。如王昌龄的《出塞》七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

明代李攀龙曾评其诗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

其晓畅明白的语言,先描写了悲壮的边塞守将,白骨皑皑,捐弃荒郊。为了定国安邦,献身了多少英勇。三四句一转,倘若飞将军仍在的话,怎教胡乱边疆?!文里还有更深层的揭露,世无勇将,皆因国内政治不清明。如人不健康,病魔便乘虚而入。促使国家软弱的主要原因、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国内原因,而非外因——国外犯疆。其抒发的感情是国家情怀,具有强烈的治国安邦之志。俗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这个意思。

写诗还要具有包括丰富内容,鲜明时代特色。这首出塞诗,当时时间跨度大,而今已有千年间隔,仍符合时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如目前中华疆域并不安静,暗流涌动。如台独猖獗,香港暴乱,相邻巴基斯坦,被逼与印度对峙,印度在争议地区克什米尔陈兵90万,印度大言全部吞并克什米尔,有美国、俄国,法,英国等大力支持。如果真正全部吞并克什米尔的话,原来巴基斯坦与我相邻则变成印度与我国相临地区,其庄项舞剑,意在沛公,妄图干扰我国通往巴国的一带一路。去年我国与印的洞朗危机,也是印方发起的。韩国将美国的“萨德”预防导弹系统引进,借口预防朝鲜,实际剑指我国,探测我国内陆地区的导弹分布地址等。边疆尚未太平。我们要居安思,防患未然。

二、创造意象,提高意境。

请看: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谓意象,指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寄托于客观具体事物中。该诗客观事物黄鹂、翠柳……,作者采用并列结构,每句独立表达,似无启、承、转、合的关联性。其实不然,其每句蕴藏着启、承、转、合物象。第三句为转句,在春天,还有雪,此乃在山的高处,空气稀薄,雪没有融化,高处不胜寒。

此诗对仗工整,名词对、颜色对: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东吴.......,数字对: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空间跨度大:第一句讲地上物,黄鹂等,第二句讲天上物,白鹭等,第三句讲高处雪,第四句讲低处河。

应该明确,理解此诗,应当从其时代背景来分析。此诗不是纯写景,而是借景隐谓政治。那时杜甫54岁了,大唐正从盛到弱。经过安史之乱后二年,政坛高处不处寒。该诗中黄鹂等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组成了整体形象的高级形态。意象新鲜,作者感悟了并上升到哲理性的思考:对人生感,由青年到老年;对历史感,朝代更替之危,千秋雪;千年时间易逝,千秋沧桑。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对世界,出现了这样感觉的感悟,叫做意境。

意境中有境界,初分五种.1功利2伦理3政治4学术5宗教。但是,如果以自然人生为具体对象,从节奏丶和谐丶秩序丶色相中化实为虚,反映心灵中情景交融,活跃着生命律动,进而体味韵味无穷美妙的感受,这是否属意境的高级形态呢?!

三,音乐美、整齐美、变化美。

诗可以吟唱,古代有“乐府”,是官署,从秦代开始,汉武帝到汉成帝一百年间,为鼎盛,《汉书.礼乐志》记载,乐府人员达八百余人。发展了五言、七言、和长短句,其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叙事民歌为优秀代表。成熟后的唐诗,和宋词元曲,都能够唱。宋词和元曲本来是为吟唱产生的。南宋词人姜夔,填词作曲有名。出现了婉约派柳永与豪放派苏东坡等为代表。以杜甫上述“绝句”诗为例,整齐排列28个字,整齐美。但其中又富变化。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字数为2212句式结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字数为2221句式结构。可见音节的变化美。

首先,学习使人进步。

对于国家的传统文化,更应当学习。欲思懂得传统诗词,需学习。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一要学习。无学习,不知自己不足。学习前人留在书本的知识,经验,技术,丰富自己。这又称为修身。如果连自己都无学好,如何作榜样。如何做事。然后齐家,治国,则天下太平。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国历史上一切真正的诗人,都是饱学之士,才高八斗,昔有古训,“唯有读书上,万般皆下品”。“学而优则仕”。当时以这样的话为金科玉律。现在当然有当代的解释。然而第一句,仍然有合理性。我们应该理解为唯有读书会上进。古代读书人考试的课程为“四书五经”,《诗经》为五经之首。即学习的主要是传统文化。

当学习增加,人的野蛮本性渐渐褪化,渐渐向文明进化。

因此,学习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学习经典的传统文化,传统诗词。

其次,传统词温柔敦厚,讲求阴阳平衡。

能够使公民向温柔敦厚方向修养靠拢。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旧体诗应当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快乐而不无节制,哀伤而不无过度。为此《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者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学习诗词,能够使人素质提高,达到温柔敦厚!!温柔敦厚第一要旨是和。《中庸》书中对这样称之为“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诗词语言中性,意思深刻,不卑不亢,平仄交替,搭配均匀,保持阴阳平衡,平声仄声就蕴藏阴与阳的声调。如果格律平替失替,犯孤平,三平脚,三仄脚,等都犯律。如果犯律,则有拗救。二个平声配二个仄声,上下句平仄相反,循环往复,便自然出现语调顿挫昂扬,轻重缓急,否则,孤阴则不长,孤阳则不生。

这样对人的教育就是不能冒进急燥,待人和气,有礼貌,讲文明,树新风,有厚道。

只要多学习传统诗词。自然理解凡事求平衡,达到和谐。孔子云,和为贵。这样公民的素质便自然提高。

三、增加爱国自豪感。

华夏有五千年文明史,其中一直引领了世界4500年,传统诗词自然引领世界。只是近五百年来,随着布伦哥发现新大陆,开始了市场经济社会,中国渐渐退居次要地位。目前引领世界的是美国,但美国的历史仅243年,如何与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比!!我们难道不为自豪吗?!

即使美国,其推行的政治思想文化,在今年对我国发生的”华为”企业业务打压,香港暴乱等事件中,都充分表现出了霸凌主义,长臂管辖的杰作。

“华为”通讯技术已经超过美国多年。香港暴乱,美国明确支持,可是许多大学生,戴口罩,在美国驻港大使的接触下,对整个香港的社会秩序,公然打、砸、烧等非法行为,美国的政府高官,称之为“美丽的风景线”,这些年轻人,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薰陶。受到了西化的教育,因此,发扬传统文化,传统诗词文化实属当务之急。

请看美国2019年1月19日,在华盛顿有数万女性游行,要求政府关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问题。2019年2月18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日”当天,当地民众举行游行示威,抗议特朗普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2019年6月15日,美国其俄勒冈州波特兰,民众手持标语和横幅,参加要求弹劾总统特朗普的游行示威。2019年10月15日,美国众议院提出“2019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公然插手香港事务,,中国人大对此予以强烈遣责。

目前美国遭受多个城市游行示威,何多“美丽的风景线”?!为什么其政府集体失言?!

从这些现象来看,可以看出整体教育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教育以民主为先,一不称心,诉诸街头政治,甚至街头暴力。形成了常态化。过份求个性民主的绝对自由。

而东方教育以大局观为主,国家和政府为公共利益努力。称为共和。实现共同和谐,个性应服从共性,即求大同,存小异,即是大同社会为目标。

不认为街头政治规范性,易生暴力,要通过合法程序表达。

《礼记》礼运篇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窍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大融合,大家高度互助,开放包融。现在说法叫做地球村。传统文化衍生出的各类文化,包括上面已讲到传统诗词,也注重大方向,总体的求平衡,阴阳协调。适当的时候以牺牲小我成大我。牺牲个人利益而成就公共同或多数人利益。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既要民主,也要集中,既要自由,也要纪律。绝对民主,实际是无政府主义的表现!

可是美国不仅国民太个性自私,反而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连政府都极端自私。君不闻美国优先政策。退群,退了全球气候协定,退了与伊朗核协定,没有联合国授权,将伊朗革命卫队宣布为“恐怖组织”。倾一国之力,限制中国“华为”私企;退了与亚洲TBB经济协定等。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国际政治规矩,没有法制,没有道理。

反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诗词,一直熏陶着人们,凡事要按照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传统诗词,就是多规矩,有格律。被人称之为戴着手銬跳舞!守规矩才稳,才能够更加包容,融合,兼收并蓄。

《诗经》里“风”,有15国的诗歌收录等,《唐诗三百首》也包罗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原和边塞、皇宫和社会等智慧,以及宋词、元曲,都一样,在大汉文化的融合下产生的。元曲,更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产生的,元朝统治了中国99年。另外还有清满族王朝统治中国276年。其蒙古文化和满族文化,都被汉族同化。其社会制度依旧沿用儒家思想为主体,按照汉族科举制度为选拨人才,以汉族百姓、汉族官员为主体。他们拜孔子,学汉语,尊礼教,彻底被汉化。外族可以武力征服政权,但是无法征服汉族传统文化,传统诗词,将元朝的文化衍变为“元曲”成了中华文化。中国传统诗词,就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心。心,是无法征服的。只有传统文化,传统诗词,如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之中,感化人于无声之中!

正因为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在世界各地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包括传统诗词的机构,称为“孔子学院”。是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截止2018年12月,全球已经有154国家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孔子学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设立140所孔子学院和136个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全覆盖。

我们为什么不增加爱国自豪感呢?

当然,还要继续努力前进。比如说在国内,国家在制度中尚未确立,需在法律上、政策上、社会上,引起重视。借此机会,特提出资政建议,尽快将传统诗词进入到教育系统中去,从小学到大学,都应当设立传统诗词创作和考试课程。大学中可以设立“中国诗词学”学科。拟“中国诗词学”分为12门课程,成为大学本科的毕业课程。在政府、单位、企业层面,以招收“中国诗词学”毕业的学生为鼓励。

传统诗词只有在全社会的重视下,全世界的发扬下,才能兴旺发达,永葆青春!

附录:

金华君作品:

春词系列

世间无限相思句,同样难能穷尽夸。

却见豪门万金掷,欲将春色购回家?

二飞雁格

春光能值几多钱,尽被黄牛咀嚼完。

花上蜜蜂生嫉妒,暗藏长戟刺唇端。

双双紫燕行千里,天阔无人管束飞。

路上春姑掉头看,奈何呆立不知归。

欲赏红花花未醒,依然酣睡绿包厢。

窥窗小蜜嗡嗡闹,逼得春风翻过墙。

无限生机一望中,春花整片入眸瞳。

村边袅娜柳腰出,才识阿娟双颊红。

网揽风波日月悬,渔翁习惯枕浪渊。

一江春色流千里,长渡舟帆到半天。

故址

昔遣雄风点将台,谁怜白骨葬尘垓。

一株旁逸桃花茁,傲首凌寒带血开。

《千家诗词》

主编:郑万才

副主编:王惠玲、王天明、胡晓娜

编辑:胡敏、刘宴会、杨余龙、刘爱红、韦化彪

版权说明:《千家诗词》所发诗词,皆为作者授权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金华君|传统文化与公民素质关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申论真题出题思路解析 2016年国考副省级大作文“学礼”

申论真题出题思路解析 2016年国考副省级大作文“学礼”

...社会”的形成,防止低头族越来越多;学校也可以多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就建起心灵的防线;有责任担当的媒体,可以宣传一些能打动人心的正能量内容。通过全方位的耳濡目染,每个公民的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

2012-12-22 #经典句子

金华推出7条名人文化旅游线路

金华推出7条名人文化旅游线路

...、串联全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融入民俗、民风、民生等传统文化,努力为市民、游客全景展现金华名人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启动仪式上,一张地图徐徐展开,在这张《星耀八婺——金华名人图》上标有67颗星星,代表全市67...

2009-05-13 #经典句子

金华有一批中非文化志愿者

金华有一批中非文化志愿者

...化下乡巡回演出,表演了一段洋溢着浓郁非洲民族风情的传统舞蹈。他表示很乐意借助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一技之长。学院在市文化馆成立实践基地,海尔飞率先报名参加。在我市首届实验艺术邀请展上,海尔飞在现场当起艺...

2007-10-27 #经典句子

杯中话传承 著名茶文化专家徐金华再收两高徒

杯中话传承 著名茶文化专家徐金华再收两高徒

...花茶手工窨制技艺非物质文化第二代传承人,为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的传承再添一份鲜活的生命力。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的秦、肖二人,是从事碧潭飘雪生产评审的资深人士,共同开发、创新了碧潭飘雪茉莉花茶规模化...

2018-01-14 #经典句子

金华兰溪生活作文班播报丨做糖人

金华兰溪生活作文班播报丨做糖人

...“真的太可惜了!”我感到不解,又有些舍不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逐渐消失了。我希望国家能够更加重视民间艺人,不让他们的手艺消失在时代的长河中。指导老师:包晓燕

2013-07-25 #经典句子

国考申论范文丨以礼兴国——原创

国考申论范文丨以礼兴国——原创

...族之林。提高国民素质,重建礼仪之邦,刻不容缓。领悟传统文化真谛,提升文明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规矩,是礼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既是基本义,也是时代新内涵,本质...

2012-12-05 #经典句子

打开天窗说亮话︱临海与金华:从文旅结合想开去

打开天窗说亮话︱临海与金华:从文旅结合想开去

...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成为外地人必去之处,静中有动,传统中不失现代,有可漫享的小资情趣,好生让人留连忘返,自然攒足了人气。由临海,看金华古城,各种深沉思考由然而起:古城保护利用当有怎样的理念和套路?文化...

2023-10-21 #经典句子

浙江日报头版刊登文章 为金华东市街小学传统婺剧教育点赞

浙江日报头版刊登文章 为金华东市街小学传统婺剧教育点赞

...地方教材外,我省还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等。连续举办11届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灌输教育到研究式学习,在浙江,菁菁校园中的创新实验...

2020-01-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