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苏轼:用一生的颠沛流离 换中华文明璀璨千年

时间:2014-10-25

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弟子曾巩的文章,心想:我要是把他圈为第一名,其他人肯定觉得不公平,还是低调点,做个第二名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8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一、

1057年,一篇名叫《行赏忠厚之至论》文章,在大家的朋友圈刷屏了一整年,这是一个四川瓜娃子的高考作文。

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弟子曾巩的文章,心想:“我要是把他圈为第一名,其他人肯定觉得不公平,还是低调点,做个第二名吧。”

哪知拆卷一看,这个考生不是曾巩,赫然写着两个字——苏轼。

从此他一跃成为网络大V,粉丝很快狂飚到1000万。

事实证明,这届考生很行: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届高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文坛大V欧阳修立马对苏轼青眼相加。“把你以前的文章也找来,给我看看。”这一看不要紧,欧阳修更是惊叹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他觉得自己应该在朋友圈发一条信息:“大家快去粉苏轼。”

1061年,朝廷举行了一场加强版高考——制科。

何为制科?就是皇帝为直接选拔特优人才设置的考试制度。

两宋录取的进士共有4万多人,但是制科考试仅仅录取了41人,要想上榜,比祖坟冒青烟都难。

制科考试分为一至五等,一等二等基本是虚设,就是给你点盼头,第三等才是最高的。

这一年,苏轼、苏辙兄弟参加了制科考试,结果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

宋仁宗高兴坏了,在朋友圈更新了动态:“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清平宰相!”

初成大V,苏轼经常在网络上发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一条信息就只有一个字。很多人都不理解,在评论区问:“苏,这是什么意思呀?”

苏轼看着手机笑而不语,傲娇的很。

直到很多年后,在跟朱载上聊天的时候才把秘密说出来:“我那是在背书呢。”朱载上震惊了,书还能这么背?“一个字,就代表《汉书》中的一段话,你说一个字,我就能背下来。”

朱载上翻开几十年前的朋友圈,翻的手指都酸了,说出一个苏轼曾经写过的字。紧接着,苏轼立马背出《汉书》中的一段话,毫无差错。

事后朱载上更新了朋友圈:“努力、努力、再努力。爱你,轼。”

二、

凭着天赋和努力,苏轼在北宋政坛上艰难的攀爬着。同时,他本着对粉丝负责的态度,频繁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态度。

王安石主持变法,他看到有些改革不适合大力推行,就开始放炮:“王安石这个loser,这都不懂,我觉得应该......”

粉丝们纷纷留言:“顶你。”

王安石的手下一看,这还了得,竟然敢抨击新法,饶你不得。结果就是:苏轼被禁言一年。

等到新法推行不下去了,反对派上台以后,觉得苏轼曾经抨击过新法,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于是苏轼被解除禁言,官职也升到正三品。

经过这次事件,粉丝看出来了:这是个不畏权贵的人。

他的朋友圈又增加了很多路转粉。

对,这是个不畏权贵的人,他充分发挥了一个意见领袖的职能:“改革也有很多好处的,你们不要走极端,我觉得......”

什么都不要说了,走好吧您呐,哪凉快哪呆着去。

1079年,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年近不惑的苏轼成为浙江湖州的大领导。

大领导上边,还有大大领导,

到达湖州后,苏轼看了一眼窗外的湖光山色,拿出手机,给皇帝发了一条信息:“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皇帝竟然点了“转发。”

这下评论区炸开锅了:“这是诽谤皇上,必须抓。”“抨击朝政,这种不正之风必须制止。”

苏轼刚成为地方领导,就被抓回开封的黑牢,没收手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按照皇帝的意见,是必须要杀头的。可苏轼的粉丝不是僵尸粉,他们中有很多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大V啊。

原本退休在家的三朝元老张方平,在朋友圈里呼吁:“苏轼乃奇才,实在是杀不得啊!”

曹太后也更新了朋友圈,并@宋神宗:“那一年,仁宗皇帝开心的在朋友圈里宣告,他选了两个太平宰相,截图还在呢。你现在杀了他,怎么对得起死去的仁宗皇帝?”

宋神宗点开看了那张截图,当年那条信息被曹太后PS过了,画了红圈。

就这样,苏轼才捡回一条命。

但是领导是做不成了,他被下放到黄州。在这人生不如意的时刻,苏轼彻彻底底的放飞自我,什么功名、什么名气,我不要了。

从此,苏轼开始了他的“盛宴。”

三、

这几年唱的最响亮的一个词是“粉丝经济”,麻烦你们在用这个词的时候,不要忘记“粉丝经济”的创始人——苏轼。

黄州太守徐君猷是铁杆苏粉,在他高考完就点了“关注。”偶像来到自己的地盘,怎么着也得尽地主之谊吧,要不然以后怎么好意思留言、评论呢?

于是,他把黄州东门土坡上的50亩荒地拨给苏轼,苏轼也带着全家开始了“大生产。”

这一天,他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从此以后,我的网名就叫——东坡居士。”

还没等粉丝评论呢,自己先抢占了沙发:“可惜没有肉吃,蓝瘦香菇。”

徐君猷忙完公务,打开手机看到偶像的动态,赶紧留言:“您稍等,我给您送羊肉去。”

苏轼秒回:“不用,我看上猪了。”

宋朝的达官贵人,流行吃羊肉,贫困的老百姓,也看不上猪肉,导致黄州的猪肥肥大大,全都是“三高猪”,“稻草系猪猪不跑。”

苏轼是个天生的吃货,没人吃的东西,偏偏让他研究出了新吃法。猪肉不是肥嘛,那就切成方块,一半肥一半瘦,在放上竹笋、八角增香味,加点黄酒去肉腥,用小火慢煮,一开锅就是香喷喷的美味。

苏轼拍了张照片、并将做法发到了朋友圈: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的自家君莫管。”

粉丝看到这条动态,自作主张的给这种猪肉的做法起了个名字——东坡肉。

在大宋王朝,酒是官府酿造的,私人酿酒是重罪。

但苏轼是个大吃货啊,有肉无酒,对不起太上老君,于是,他就在自家院子里偷偷酿了两坛酒。但这两坛酒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朋友们喝了他酿的酒后,常常闹腹泻。

但苏轼还是乐此不疲,把酿酒的环节、工序,分享给他的粉丝: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屏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从此以后,“蜜酒”风靡各大网店,以致快递小哥叫苦不迭。

东坡肉实在太好吃了,苏轼从此爱上了这道菜,每天都要吃两大碗。

呵呵。

本来就是个大胖子,还死命的吃猪肉,这副不要命的样子,眼睛都看不下去了,得了红眼病。

因为黄州没什么名医,苏轼只能在粉丝中求援,恰好有一名医生给他发私信:“你就是肉吃太多了,赶紧戒了吧。”

苏轼一看,懵逼了:“我能戒,可嘴不愿意啊。”

“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之患而废我食,不可。”

这届医生不行。

嘴上很厉害,行动还是很诚实的。此后的一段时间,苏轼再也不发朋友圈了,因为他在家苦逼的养病呢。

他把鱼、蓼菜、新笋、苦菜等野菜搅拌在一起,放在锅里一炒,清香扑鼻。苏轼尝了一筷子,脱口而出:“人间有味是清欢。”

“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得了,就叫“东坡羹”吧。

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说:“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苏轼就是这么一个乐天派,在人生中的每个驿站,他都在寻找身边的“小确幸”,硬生生把困苦的人生,活成一个大IP。

四、

在黄州的第二年,朋友劝苏轼:“你这片荒地太贫瘠了,种什么都收成不好,不如把沙湖那块稻田买下来。”苏轼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和朋友们欣然前往。

谁知走到路边,突然下起了大雨,朋友们东奔西窜,狼狈的找地方躲雨,苏轼却悠哉悠哉,边走边填了那首著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把自己的潇洒、朋友的狼狈,拍照发到朋友圈,很快上了热门搜索,并迎来10万点赞。

真是装的一手好X。

好在苏轼也是要面子的人,装X之后必须留下证据,以防被人打脸。

他自己在《游兰溪》中写道: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是日剧饮而归。”

竹林中的大雨、瑟瑟发抖的老苏、湿身饮酒,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果然是装X遭雷劈,他回家后就得了重感冒。

苏轼就是这么一个大逗逼,身为偶像派,还能这么接地气,很难让人不喜欢。

1089年,苏轼在调任杭州知州后,有一次在西湖游船。对面船上有一个美女在弹琵琶,看到自己的偶像就在附近,马上深情唱道:“Only You......”

不但女人喜欢他,男人也喜欢。

文坛大V章元弼,娶了一个嫩模做老婆。婚后,小娇妻发现丈夫总是读苏轼的诗词,就发飙了:“你要是爱苏轼,就休了我吧。”章元弼一抬头:“哦,好啊。”

第二天,北宋门户网站的头版头条:“章元弼与嫩模娇妻离婚。”

不仅如此,皇帝也恨不得把苏轼纳入宫中:“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

五、

1097年,62岁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

当时的海南,是彻底的蛮荒之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

运大米的船,半个月才到一次,岛上又没有肉吃,只好自己开发。苏东坡硬是在这个蛮荒之地,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了海南岛上能吃的肉类:果子狸、蝙蝠......其实都是刚出生时粉嘟嘟的小动物。当然,蛤蟆这种东西他也是不会放过的: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毕竟是奇形怪状的东西,苏轼还是吃不惯,于是他开发了“牡蛎”这种食物。

他给三儿子发信息:“儿砸,牡蛎这玩意太好吃了。你要给我保密哦,千万不能让那帮坑货知道,要不然他们非来海南跟我抢吃的。”

他儿子默默的回复:“您好好享受,不要太想我。”

苏轼在海南没什么朋友,那就自己找乐子。他居然办起了学堂,成为正儿八经的苏老师。就这样,他居然培养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在讲课之余,他看着茫茫大海,偶尔也会想起前几年在惠州的情景。

记得惠州的街上,一天只杀一只羊,苏轼嘴馋啊,就偷偷的跟卖羊肉的说:“你能不能把没人要的羊脊骨给我留下?”

刚好,卖羊肉的是他的小迷粉,偶像有需求,当然要满足。

他先把羊脊骨彻底煮烂,再用酒浇在骨头上,撒盐,用火烤到骨肉微焦,就可以吃了。尤其是吸羊骨髓的时候,有海鲜的味道。

想到这里,苏轼的嘴角不禁留下一丝晶莹的口水。

当年围绕着我,想抢骨头吃的大黄狗,它们还好吗?

惠州的荔枝也是极好的。

那年,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苏轼去了惠州,恐怕很难回来了。”

对于这种吃瓜群众,苏轼愤怒的在网络上发帖批驳: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只要每天能吃三百颗荔枝,我就是做个蛮荒之地的岭南人,又如何?这可是连杨贵妃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你们呐,Naive。

苏东坡的生活哲学就是:我要做一个大逗逼。

怎样做一个大逗逼?

那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六、

苏轼这一生,总是在颠沛流离。中进士、被贬、起用、被贬、调任、被贬......

得意时,曾经与顶级大佬共进午餐,落魄时,也能与隔壁老王喝酒撸串。

为何他的心这么大?什么都不在乎了吗?

因为他能够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他在去世前三个月,写下《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一生最开心、最得意的日子,还是他用力生活的落魄年月。

正因为热爱生活,他成了大宋第一美食家。

他的《猪肉颂》,成为了日后红烧肉的最高理论,以他命名的菜肴,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等60道菜肴。

他的《东坡酒经》,成为宋朝酒桌上的幕后英雄,为了酒,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的《试院煎茶》,更被文人墨客奉为至宝;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甚至他与司马光的“墨茶之辩”,也被誉为茶道中的“千古真经。”

七、

正因为热爱生活,他成了大宋第一旅行家。

在黄州时,苏轼大晚上睡不着觉,就来到赤壁古战场,划船赏月,遥想800年前曹孟德在这里横槊赋诗,他仰身而起,用《念奴娇》与曹孟德隔着时空对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那一年,苏轼在外喝酒宿醉,回到家时,大门早已关闭。没办法,他只能出去孤影望月。

第二天,回到家就挥笔写下《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八、

正因为热爱生活,他成了大宋第一书法家。

那一年的寒食节,下了一场春雨。苏轼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指尖触碰到雨水的冰凉,他转身回到书桌前,写下了一幅流传千古的《寒食帖》。

这副书法的字形并不完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短,完全没有书法应该具备的法度。

“随性”二字,就是《寒食帖》的最大特征。

什么规矩、什么法度,去你的。

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我只爱我喜欢的人,我只写我想写的字。

权利、富贵、名利,如过眼云烟耳,唯有生活,才是真实的。

所以,这副《寒食帖》超越众多书法作品,名列“天下第三行书。”

九、

正因为热爱生活,他成了大宋第一文学家。

在黄州游赤壁古战场后,感念人生苦短、世事艰难,当年的一代枭雄曹孟德,也终将与黄土为伴。我辈一介凡人,终究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怎能与长江齐驱。

于是,就有了这篇著名的《赤壁赋》: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随然屡次被贬,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

于是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十、

穆尔说:“生命是单程路,不论怎样都不会走回头路。你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多了。”

苏轼在65年的生命中,从来没有逃避挫折,只有勇往直前。

在顺境时,坚持真理、守护内心的光明。

在逆境时,总能寻找到身边的美好,发现世界的灿烂。

在这条单程道上,

他走的轻松愉悦,只留给我们一个潇洒的背影。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苏轼:用一生的颠沛流离 换中华文明璀璨千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是古代君王的统治术 还是中华文明开源以来的砥柱?

《论语》:是古代君王的统治术 还是中华文明开源以来的砥柱?

...他亦欣然。被围于陈蔡,忍饥受冻亦坦然。他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被误解,被拒绝,但他用一生去追求,去实践,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电影很沉重,人物却因此更真实。孔子在当时算不得什么大人物,受尽了小人物该受的...

2023-12-09 #经典句子

苏轼的这首短诗首句和尾句相同 却有着无比生动的寓意

苏轼的这首短诗首句和尾句相同 却有着无比生动的寓意

...特别是在晚年时期,一生不得志的优秀诗人,都过得比较颠沛流离。自己这样的人群之中,苏轼一定是必须要被提及的诗人,在他的中年时光中,曾经作下了这样一首诗,其实这首诗的内容是比较冷门的,到非常奇特。这首诗的...

2023-11-14 #经典句子

被贬儋州的苏轼在田间唱歌 偶遇送饭老婆婆 一句话点醒东坡

被贬儋州的苏轼在田间唱歌 偶遇送饭老婆婆 一句话点醒东坡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道尽了苏轼这一生的颠沛流离。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过了几年最艰苦的日子后,苏轼又迎来了命运的转机,1085年返回朝廷,升为礼部侍郎,三个月后又做了翰林学士,...

2023-01-11 #经典句子

如何文雅表述老牛吃嫩草?苏轼这句诗形容真是绝了 不愧为老司机

如何文雅表述老牛吃嫩草?苏轼这句诗形容真是绝了 不愧为老司机

...流派,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李白,忧国忧民一生颠沛流离的现实派诗人代表杜甫。这是两种极端,两种极为艺术的极端,但是真不是真的生活。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也不是满目的诗和远方,生活是在经历苟且还能看...

2023-12-17 #经典句子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拓印苏轼名句 共品底蕴人生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拓印苏轼名句 共品底蕴人生

...吟诉无限深情。苏轼一生坎坷,三起三落。虽历经磨难、颠沛流离,却抹不去他内心中的诗情画意,退不掉他骨子里的坚韧豁达。他总能以清风明月为伴,花鸟鱼虫为友,心怀美好去发现生活之乐、命运之娱,抚平创伤乐观前行...

2017-05-01 #经典句子

苏轼绝笔诗:短短24字说尽一生沧桑 通透豁达 治愈后世1000年

苏轼绝笔诗:短短24字说尽一生沧桑 通透豁达 治愈后世1000年

...到十年前好友李公麟为自己画的画像竟然还在。十年间他颠沛流离,连遭贬谪,遭有心之人打压,寺内住持冒着极大风险才将这副画像保存下来。苏轼看着画中的自己,画中人也同样看向他。往事一幕幕如同走马灯一般在心中回...

2016-07-08 #经典句子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充满了哲理 尤其最后一句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充满了哲理 尤其最后一句 人间有味是清欢

...始,他的一生也被彻底地改变了,从此流落江湖,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苏轼后来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消沉,而是使自己慢慢地沉绽下来,写出众多优美,并且充满了人生哲理的词,小编要为大家介绍...

2015-02-20 #经典句子

古今诗人苏轼.李清照.文天祥.范光陵等念奴娇词

古今诗人苏轼.李清照.文天祥.范光陵等念奴娇词

...东方文艺复兴。一个中国,走入新时代。两岸一家,忠孝一生,民族恩情切切。范光陵欧洲十三国艺术革命作念奴娇词. 两岸一家亲。 2017-11- 07 至 12-4 步 苏东坡赤壁怀古韵,填词于俄,法,卢,德,捷,斯,匈,奥,列,瑞,...

2019-02-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