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海南高中生试写今年高考作文 看看他们写得怎么样→

时间:2014-10-15

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2020海南高考语文作文 全国新高考Ⅱ卷

带你走近_____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弟学妹写高考作文

带你走近四川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四川!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门户。提起四川,你可能会想到麻辣火锅,会想到泼辣的川妹子,但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应该熟悉的四川——“天府之国”。

四川自古就是经济繁荣之地,人杰地灵之邦。词人柳永对巴蜀风情心向往之,他在词中盛赞巴蜀之地:“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柳永可谓是写尽了川蜀之地的繁华盛景:四分古朴,三分繁华,两分静谧,一分高雅。

巴蜀之地为何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秘一下!

在《蜀道难》中李白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具言蜀道之艰难。从地理地貌上看,四川地处中国一二级阶梯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巍峨高耸,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东部是地形平坦,气候宜人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不同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交错杂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这独一无二的地形气候,异彩纷呈的民族融合,造就了四川独特的风土人情。那红火麻辣的川菜,火辣直爽的性格,泼辣够味的方言,无一不体现着四川独一无二的多彩风姿。

山清水秀,大美四川。“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 由来已久。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道教名山青城山,金城山,佛教名山峨眉山、乐山重峦叠嶂,高耸入云。青山隐隐水迢迢,屏风九叠云锦张,九寨沟,都江堰,阆中古城,湖光山色引人入胜。

独特的地理地貌使四川成为了世外桃源,也成为了温柔富贵之乡。

太平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之际,她盛产文人墨客。开元十三年,诗仙李白从故乡四川江油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一鸣惊人,才绝冠世;嘉佑元年,文豪苏轼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从四川眉山进京赶考,从此“眉山三苏”文傲天下,流芳百世。

烽火乱世,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之际。她接纳乱世之民。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匆忙逃向蜀地,在这里演绎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长恨之歌;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入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成都草堂留下了诗人短暂而美好两年时光;一生惟愿“王师北定”的陆游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到后方成都上任,途径剑门时写下了“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暗淡伤感。

神奇的巴蜀承载了太多的得意与失意,无数的文人骚客在入川和出川的旅途上踽踽独行,或春风得意,或惆怅满怀,将自己的家国情怀挥洒在蜀道之上。浇筑着这片沃土的诗意灵魂。

群芳争艳,星光灿烂。古韵今风,悠悠巴蜀。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历史,造就了风姿绰约的四川,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无数风流用笔墨为巴蜀增光添彩。四川,既有水之滋润,雾之明泽,又获山之凌望,云之氤氲。坐六省之界,望晓落星沉。欢迎你来到四川,赏天府之都美,观巴山蜀水之绵长!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高二三班 韩婧婧 指导教师:马微微)

带你走近三峡

亲爱的观众朋友;

欢迎跟随电视镜头来到神奇的三峡。巨浪滚滚,奔腾而东,长江以不羁的姿态镌刻着民族的气质。而三峡,就是这神奇景象的孕育之所。郦道元在《三峡》中写道:“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赋予了长江独特的风采和狂放的姿态,郦道元却给予了三峡不朽之名,我们的母亲河也拥有了不灭不散的文化韵致。

峡,山夹水行,因水而更加陡峻。三峡之名,源于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合抱之势。那深色岩块组成的陡峭石壁,狭长而又锋利,直指苍穹;江水滔天,从不停留,从不懈怠。自古以来,观河山壮阔,书心中豪情者数不胜数,途径三峡的诗人亦不胜枚举。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白居易的“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字里行间充溢着或独特或深沉的情感,读来让人不禁沉入其中,感诗者所感,叹诗者所叹。诗词跨越千年,待尘埃拂去,心口同吟,曾经的人事尽情展现,我们往往能从那寥寥数语中感悟到古人灵动幽微的情思,于是总有那么一句诗,会触动你的心弦,也总有那么一篇古文,让人难以忘怀。历史仿佛重现,岁月尽情流转。

我也曾溯江而上,船经三峡,那跳跃欢腾的雪白浪花重重撞击着突兀而浑圆的岩石,从峡谷深处吹来的风携着丰沛的水汽扑面而来,宛如猛虎狂啸,令人战栗;那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那壁立千仞的坚硬石壁,那苍翠欲滴的藤萝瀑布,那飞掠而过的栖鹘苍鹰至今让我魂牵梦绕。三峡留下的震撼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每当再读到《三峡》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里,在历史的溯游中瞻顾着古人留下的神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描绘的鬼斧神工或钟灵毓秀,呈现的人文荟萃或博大厚重,总要亲自去看看才能够领略到。也只有你亲自看到了,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前人的情感。山河辽阔,或许穷尽我们所有的时光也无法尽至。但诗文中所描绘的奇峰异石、湖光山色、泉咽溪鸣、深林浅草都是绝妙的栖息之所,倘若你循着诗人的踪迹去追寻,总能找到一个独属于你的视角,它将带你寻获独一无二的美好。那么,一起来三峡游玩吧。

【来源:南海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海南高中生试写今年高考作文 看看他们写得怎么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今年高考作文怎么写?海南侨中名师:任务情境型作文 要注意格式和对话感

今年高考作文怎么写?海南侨中名师:任务情境型作文 要注意格式和对话感

...、南国都市报7月7日消息(记者 黄婷 陈卫东)“今年的高考作文给出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写主持词,这是典型的任务情境型作文。”7日中午,高考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海南华侨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白建东解析今年高考...

2023-05-08 #经典句子

今年海南高考作文考啥?题目来了!

今年海南高考作文考啥?题目来了!

仲夏时节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年海南全省5.9万余名考生奔赴考场迎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日报妹收到前方最新消息大家最关心的海南作文题目是...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

2014-03-20 #经典句子

颠覆传统 一篇范文 为您剖析高中高分作文 祝您高考作文55分

颠覆传统 一篇范文 为您剖析高中高分作文 祝您高考作文55分

对高中生来说,影响一篇作文分数的因素有很多,剖却了字体、版面的问题,我们就作文的核心内容来说,其决定的因素,无非“立意”的问题、“情景”的问题、“身份”问题、“语言深度”等问题。可能大家注意到一点,就...

2017-04-02 #经典句子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秘诀:让文章显得高级的万能提分句子 作文满分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秘诀:让文章显得高级的万能提分句子 作文满分

...人生白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达高峰,必忍其痛。高中生已经在放暑假了,今年是暑假是史上最短的暑假,希望同学们不要过度放松,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导致开学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学习,小编建议同学们在放松的同时...

2022-11-11 #经典句子

今年重庆高考作文怎么审题怎么写?上游新闻独家对话“人”字漫画作者唐光雨

今年重庆高考作文怎么审题怎么写?上游新闻独家对话“人”字漫画作者唐光雨

...言,毕竟高考选择它肯定也是有自己的用意和想法的。“高中生如果阅读量足够,平时关心社会,关心时局,喜欢看名人传记,而不仅仅是限于书本,可能写起来就会容易一些。”唐光雨说,和记者一样,7日上午已经有很多朋...

2023-05-02 #经典句子

师兄师姐|高考语文130+ 原来语文要这样学

师兄师姐|高考语文130+ 原来语文要这样学

欢迎来到【师兄师姐】栏目!【师兄师姐】志在搭建一个高中生与大学生沟通互动的平台。在这里,师兄师姐们向高中生展示最真实的大学校园生活,分享宝贵的高中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是高中生最密切的伙伴。今天我们一起...

2023-10-01 #经典句子

在高考3+3跟3+1+2模式下 关于语数外三科 高中生应该怎样学习?

在高考3+3跟3+1+2模式下 关于语数外三科 高中生应该怎样学习?

导语:在高考3+3跟3+1+2模式下,关于语数外三科,高中生应该怎样学习?相信很多朋友听说过3+3模式跟3+1+2模式,但是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有的人可能不太清楚,小编老师给不清楚的朋友们解释一下。3+3模式中,第一个3代表的...

2023-05-01 #经典句子

大连育明 八中 24中三大名师都说高考作文不难写!学霸范文来了

大连育明 八中 24中三大名师都说高考作文不难写!学霸范文来了

...本次作文题目正贴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引导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做一个关注国家命运的人。对于这种实用类的作文,学生跑题的概率不大,但是要想写得好,学生首先要多关注热点问题,多...

2010-12-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