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孟子的伦理思想对后人影响颇深 形成儒家思想文化独有的内涵气质

时间:2014-08-03

孟子伦理思想的特征,既有单向性特征的一面,也有多向性特征的一面,但是其双向性特征思想最具有特殊意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是孟子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从双向性的角度为切入点,对孟子的伦理思想进行阐述,在孟子伦理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伦理思想的特征,既有单向性特征的一面,也有多向性特征的一面,但是其双向性特征思想最具有特殊意义。

孟子的双向性伦理思想,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着的孟子,我们知道孟子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圣人。

但同时孟子也是一位常人,一位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也有个人感情用事的时候,也有解决不了的困局,也有犯错的时候,但同时他也有作为圣人的那种冷静机智,理性主义的作风。这两种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矛盾特征,在孟子身上却又理所当然的协调统一。

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为先秦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孟子的思想,而是通过他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了解了孟子本人,了解了先秦儒家,了解了春秋战国那个时代所赋予给我们的意义,同时也了解了其思想之所以具有双向性特征的缘由。

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使孟子的伦理思想具有可观的操作价值,它使生硬呆板的仁义规范,更贴近人的实际需要,更趋于人性化,避免了人在道德规范面前,那种尴尬无所适从的窘况,把居于神坛的儒家学说拉到了人间,使儒家思想具有了人性的气息,更加贴近入世的标准。

主张法先王从尧舜成圣成贤的高度,严格要求自身,又把人看作是具有现实、实际意义有血有肉的个体。孟子的双向性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了解孟子的伦理思想,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不仅在他自身伦理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儒家思想中,也有着非凡的地位。

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可谓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但使孔子的双向性伦理思想,得以继承和发扬,而且更古创新,对伦理规范和道德主体的双向性实现,有着更为明晰性和彻底性的要求,以至于后来儒家的其他思想家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了经和权相结合的经权伦理思想,对解决道德两难问题开辟了新的出路。

正是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在儒家思想中的至高地位,才有了他对后世思想家们的伦理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他的伦理规范的对等性要求,和实现道德主体的平等性,以及经权结合思想,都对后来一代代思想家们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伦理规范的对等性,道德主体实现的平等性,以及经权二者结合的思想,对后来荀子、韩非、董仲舒、韩愈以及朱熹等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儒家思想文化独有的内涵气质。

孟子的双向性特征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道德性,即它对人伦规范的确立和实现。在这里把伦理规范和实现主体综合到一起,是因为主体双方伦理规范的确立,也是主体的实现过程,二者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其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中,五伦说是最基础的一个,它是整个道德系统的基点,是整个人际关系网的主线,是各种礼教建立的轴心,也是良好风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父子关系和长幼关系,属于家庭血缘伦理天伦关系,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这二伦属于社会伦理人伦关系,夫妇这一伦关系,连接着天伦和人伦。孟子的亲、义、别、序、信五伦关系,概括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五种典型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等性关系,并没有主次之分。

孟子的五伦关系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对应性,和互敬互爱的思想,并没有后来所强调的尊卑、贵贱之分的思想,更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和上、下之位的不可动摇性。

孟子的人伦规范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世人们在孟子人伦规范基础上,对五伦关系重新进行了划分和排序,也打破了原来的对等性关系,并且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突出了主体地位的差异性,主体之间的关系逐步变成了单向度的关系。

荀子将君臣一伦提到了父子之前,这就意味着荀子不再遵循着亲亲、尊尊的原则,而是将尊尊放在了亲亲之前,放在了第一顺位上,他同时又把兄弟这一伦提到了夫妇关系之前,夫妇关系退居其后,这表明了荀子由过去儒家极度重视家庭亲情关系,转变为更加重视社会伦理层面,突出了人与人关系中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君臣关系属于国家公共领域的关系;乡党是邻里社区的关系;长幼表示的只是一种年龄差距;友是非血缘平辈的普通人之间的关系;贱,表明了荀子较强的尊尊的理念,从这里可以看荀子最多关注的是社会伦理层面,而非家庭伦理。

可见,荀子人伦关系的建构,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中心,没有放大血缘亲情的自然属性,而是根据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可能发生的关系来进行论述。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荀子的人伦关系,还在继续延承着孟子在处理人伦关系中的双向性原则,并且他的这种双向性原则,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实现的。

虽然荀子将尊尊原则置于亲亲之前,但是他的思想中,依旧没有显性的尊卑和贵贱之分,只有自然之势形成的差异,只要顺势而为不僭越,依据主体对等性原则,互敬互助践行应尽礼义之道即可。荀子大量论述了国家公共性领域中的君臣、乡党关系,并且对非血缘的朋友关系多次提及,他的五伦思想已经由家庭伦理,演变成为社会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孟子的伦理思想对后人影响颇深 形成儒家思想文化独有的内涵气质》,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孟子思想的三个核心“仁善心” 一篇文章全面了解孟子思想精髓

孟子思想的三个核心“仁善心” 一篇文章全面了解孟子思想精髓

...结构。《孟子》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治国理念,道德伦理,修身之道,处世原则,《孟子》还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奠基之作,尤其为后来的“陆王心学”奠定了基础。当然孟子的人格特质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孟子是...

2023-11-27 #经典句子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 孔子说了一句话 让她被后人骂两千多年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 孔子说了一句话 让她被后人骂两千多年

...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传统女生,当时又没有什么规矩和伦理来约束她,所以她嫁给了丈夫之后,还和其公子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让人惊讶的是卫灵公知道之后居然没有责问她,反而是假装不知道,后来她和卫灵公的儿子关系...

2022-12-27 #经典句子

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孝文化?

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孝文化?

...它与君主专制的封建集权制度相结合,成为构成三纲五常伦理的重要支柱。孝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是一种亲子间的伦理观念与规范,还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

2023-11-05 #经典句子

《孟子》十三句浩然正气:字字珠玑 句句经典 被千古绝唱!

《孟子》十三句浩然正气:字字珠玑 句句经典 被千古绝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话,因此可以这么说,孟子的思想便是承袭着儒家一贯对待“过失”的一种基本态度。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的这一番话,可视做是他对孔子“孺慕之心”的终极体现。并且在这断话中,孟子...

2017-12-02 #经典句子

《孟子》10句至理名言 字字珠玑 道出人生真谛!

《孟子》10句至理名言 字字珠玑 道出人生真谛!

...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关于政治、伦理、教育等的言行和思想观点,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之道,而以下从中精选的这10句至理名言,更是字字珠玑,精辟有深意,值得我们反复品读!1. 得道者...

2012-02-06 #经典句子

一文告诉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是什么

一文告诉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是什么

...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

2011-01-29 #经典句子

谈孝的文化:孔孟提倡尽人之孝道 但决不为愚孝背锅

谈孝的文化:孔孟提倡尽人之孝道 但决不为愚孝背锅

...盾。凡事都盲目提孝,体现的是封建残愚,与现代社会的伦理价值相违背。儒家提倡尽人之孝道,却未说要行愚孝之风。存疑就应探究历史,而不是一味且不加分辨地传承下去。1、孝与愚孝的历史孝在中国是原始而长久的情感...

2023-11-05 #经典句子

从孝文化谈谈宋代的思想教化

从孝文化谈谈宋代的思想教化

...据具体事件施加责罚。3.用儒家文化贯彻孝治理念把儒孝伦理和孝悌品行引入国家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使之成为朝廷人才选拔或官员黜陟迁转的重要依据或参照标准,是宋代统治者孝治施政的又一重要表现方面。在古代传统教育...

2023-11-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