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朋友给陆游写了一首词 引用了八位文化名人的典故 他们都是谁?

时间:2014-07-08

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修建了住宅作为隐退之所,陆游的江阴西山居所,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他受到了湖光山色的陶冶,心情也舒畅起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8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任职枢密院编修官通判镇江,随后又调到隆兴,恰在此时被反对陆游主张的人弹劾免职,时年陆游四十一岁。

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修建了住宅作为隐退之所,陆游的江阴西山居所,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他受到了湖光山色的陶冶,心情也舒畅起来。

这期间,他写过一首《鹧鸪天》的词,从词中的“插脚红尘已是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等句中中,可见他既是自嘲对仕途进退认识的浅薄,又是对隐退生活流露出的一种坦然接受的态度。

在此期间,陆游和朋友的诗词联系也逐渐紧密起来。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刘过,字改之。刘过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最后他放弃科举入仕的打算,漫游江、浙等地,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像陆游、陈亮、辛弃疾等。

刘过以词闻名,清代词学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

他与陆游经常有书信往来,间或有诗词酬答唱和,他收到陆游的书信后,知道了好朋友陆游隐退江阴的消息,就立马写了一首词, 一来出于酬答,二来就是对朋友的慰问和安慰。因为陆游隐退江阴是迫不得已的,是陆游仕途上的又一次坎坷际遇。

刘过的这首词就是《水龙吟·寄陆放翁》,原词如下: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这是一首赠答词。它具体又详尽地描绘了陆游归隐山阴的狂放生活,明确地表达了刘过对陆游的崇敬之情与期望。词作笔调错落有致,语言深沉明快,构思新奇,有很深的意境。

这首词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词中中贯穿了八位历史文化名人,将东晋的王恭、王徽之,唐代大诗人李白、贺知章、柳宗元、韩愈、刘禹锡和白居易典故融入词中。

但词中所运用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典故,不仅很契合陆游的身份,还都与陆游的住宅所在地江阴有关,而且在典故的运用上妥帖得当,毫无穿凿附会、牵强附会和晦涩的毛病,所以读起来又很流畅自然。

全词从陆游退隐之后的归田之乐起笔。首句“谪仙狂客何如”,就出现了两位历史文化名人李白和贺知章,刘过将陆游与李白、贺知章两人作比,说明陆游虽然离开仕途,过上了闲居隐退的生活,但仍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诗人的光芒没有丝毫的隐退。

首句中的“谪仙”说的就是李白,李白为何得到这样的美称呢?这与贺知章有关,据说贺知章在看过李白的诗后,大加赞赏,夸赞李白为“谪仙人”。就是夸李白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凡人可写不出来那么好的诗。

“谪仙人”其实就可以理解成是“诗仙”的意思。而李白的另一个朋友魏万,在《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一诗的诗题中,则直接以“谪仙子”称呼李白。

“狂客”又是哪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呢?原来“狂客”指的就是贺知章,贺知章小时候就凭借擅于诗文而闻名天下。他为人狂放不羁,喜欢饮酒,有“清谈风流”的美誉。

贺知章的姑表兄弟陆象先做过宰相,他对贺知章的风流清雅非常欣赏,说一天不见贺知章,自己就变得庸俗了。贺知章一生豪放洒脱,始终不失本真。“狂客”是贺知章自己给自己的评价,《旧唐书》记载:“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李白也写诗评价贺知章:“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刘过将陆游与这两位历史文化名人作比,以来是对陆游才华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和陆游之间友情的肯定。

接下来的一句是对陆游闲居生活的描写,一个“好”字,便把归田之乐写出来了,这一句是总写。

因为从“玉堂无此”开始一直到结束,刘过从陆游闲居的状态、闲居生活的情趣和为人处世态度三个方面,分别描写了陆游的归田之乐。

“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三句,写归田之乐高于人间天上一切乐趣。玉堂是古代翰林院的别称,“玉堂无此”正说明陆游的仕途生活根本无法和归田之乐同日而语。

“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三仙山,但仙山虚无缥缈,微茫难求,人迹难至,这一句是为了突出神仙之乐也不如陆游归田之乐真实、具体。

因为在刘过看来,陆游的归田之乐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欢乐,这一句在很大程度上对陆游的心理起到了慰藉。

“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三句,具体描绘了陆游归田生活的点点滴滴。“读罢《离骚》”描写的是陆游以诗书为伴的闲居生活的一个侧影,这一句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闲居读书的文人形象。

“酒香犹在”是对陆游另一个闲居生活镜头的特写,饮酒对一位隐退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调节生活的方式,是能给陆游带来写作灵感和放松身心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陆游亲自酿酒、亲自品尝美酒的画面。

“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这两句又关涉到了另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就是东晋名士王恭,《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王恭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由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后世之人便把“痛饮酒,熟读《离骚》”看作名士的标志。

再如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曾在《游南亭夜还叙志》一诗中写道:“投迹山水地,放情读《离骚》。”借以抒发胸中的郁闷,柳宗元是刘过在词中引用到的第四位历史文化名人。

陆游把个人荣辱与仕途的得失置之度外,他既不以个人荣辱和仕途得失为怀,对世事当然也就不必放在上,自然“觉人间小”,而自乐其乐了。

刘过之所以引用到这则典故,是他对陆游的人格很仰慕,在他眼中,陆游又是这个时代里的一位名士。

接下来的四句运用,刘过引用到的第五位历史文化名人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词人用刘禹锡“菜花葵麦”的典故从为人处世方面描绘了陆游隐退后的闲居生活。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与序说,从他贬官连州到这次还朝,玄都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百亩庭中半是青苔,当年盛极一时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摇荡了。刘禹锡用桃花比喻弄臣小人,又以玄都观前后的变化暗示了人事上的沉浮变动。

刘过将刘禹锡的诗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陆游自归隐以后,心态归于平静,不再介怀于个人荣辱与仕途得失,就任“菜花葵麦”的田野里又新开多少桃花、增添多少所谓“春色”去吧。

这几句词,既是看破世事的解脱语,又是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反话;既表明了陆游隐退的闲居生活是情非得已的,又巧妙地引出了下片中刘过对好友陆游的安慰之情,以及劝慰陆游入世的叙事。

下片开头,是刘过对陆游的劝慰。引出了词作中出现的第六位历史文化名人王徽之,《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刘过将戴安道比成东晋名士戴安道,以王子猷自拟,既表现了他对陆游的思慕,并打算亲自到山阴拜访隐居于此的陆游;又暗示他也拟“招隐”,劝陆游积极入世。

“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三句,又运用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奖掖学生刘叉的典故,《冰柱》是刘叉的诗,写成之后,世人大多不解其意,只有韩愈充分肯定了刘叉在诗歌中表达的深刻思想,从而引出了词中的第七位历史文化名人韩愈。

刘过坦诚地表明自己诗才虽高,但知己却不多,只有纵步诗坛的陆游对自己很赏识,对他的诗作予以了肯定。

刘过曾将自己比作李广,并说:“李广不生楚汉间,封侯万户何其难”,可说是知己。陆游认为凭借刘过的才华足以顺利通过科举,假以时日,刘过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就是封万户侯都不为过。可是刘过科举屡屡失利,陆游为之可惜为可惜。而刘过自然也希望放翁能立功异域,平戎万里。

所以词作最后五句盛赞陆游既有文才,又有武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韬武略的盖世之才,应当亲自撰写檄书,上马报国,词人也进一步劝慰陆游千万不要在闲居生活中度过一生。刘过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说得语意深长,词作读到此处是很感人的。朋友二字的真谛却是是美好的,也是足以打动人心的。

这几句中,刘过使用层层深入的写法,从主观情感与客观认知两个方面,展现了陆游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看似狂放而实俊逸的优秀品格。

从内容方面形成了本词中,也是刘过词作一大特点的“狂逸之中自饶俊致”的艺术风格, 这种术风格,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还表现在作品的构思与结构上。

因此,从词的开头到“有知音否”的叙述,主要是从各个方面铺叙了陆游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珍贵友情,词作在行文上是一气呵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刘过创作这首词的真实情感。

然后词人笔锋一转,出人意外地以“算平生风流,未可向、香山老”收尾,从而引出了词作中出现的第八位历史文化名人白居易。

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刘过的言下之意是陆游和同白居易一样,一生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刘过强调:陆游在面对当时的环境中,更应当有一番作为,不应该像白居易一样隐居终老。

刘过运用艺术的辩证法,把陆游的“归田好”与“未可向、山老”两种看似矛盾的生活理想成功地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对放翁归隐江阴的一种肯定而又未肯定、似是而非的复杂感情。

这才是是本词的突出特点之一,没有生花妙笔,没有有如椽健笔,确实是难以做到的。

这反而显示了刘过笔力雄健,构思新奇,词风潇洒的特点。可以说,“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这样的评价对刘过的词作是相当中肯的,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方面。

从作品的艺术构思与结构来说,这首词与一般词不同,它不是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种词人惯用的方式,而是大胆地打破习惯体式的束缚,用全词来叙事,并把抒情寓于叙事之中。而在叙事时,它不完全根据形式安排内容,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构建作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朋友给陆游写了一首词 引用了八位文化名人的典故 他们都是谁?》,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典故频出 寓意美好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典故频出 寓意美好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多官方通用的结婚证书誓词,每一个版本都是辞藻华美,典故频出。(民国结婚证书)比如最经典的这版写道:“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

2009-04-24 #经典句子

李白诗句“空忆谢将军” 谢将军是指谁 《诗词大会》很多人答错

李白诗句“空忆谢将军” 谢将军是指谁 《诗词大会》很多人答错

...为文化发展的限制,先秦时期虽然有用典之法,但无多少典故可用。毕竟用典要引用比较权威的“古人之事”与“古人之语”,这些皆是需要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唐诗宋词写作中,用典大概有三种现实意义。第一种便是刘勰...

2023-06-11 #经典句子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 最后两句人尽皆知 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 最后两句人尽皆知 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思想不谋而合,但是,却比马克思早了几百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尽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句流传甚广,对比之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之句有点默默无...

2023-10-25 #经典句子

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错用辛弃疾的千古名句 康震皱眉又遭观众质疑

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错用辛弃疾的千古名句 康震皱眉又遭观众质疑

...免的事情。比如,第五季的主持人龙洋就时不时地用错了典故,贻笑大方。一、令人尴尬的引用失误龙洋在第五季《诗词大会》的总决赛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一期节目,总是能在灯火阑珊处看到五位导师……”此话一出,...

2023-12-04 #经典句子

陆游最有哲理的一句诗 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陆游最有哲理的一句诗 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在写景中寓含哲理,并且言简意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这句诗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

2013-04-07 #经典句子

宿老师教作文之引用名言开头结尾法:以礼仪 文明为话题作文

宿老师教作文之引用名言开头结尾法:以礼仪 文明为话题作文

...,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周恩来总理在我们心目中不仅是颜值担当,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声誉。总理凭借的不是俊郎的容颜,而是人格魅力,文明素质。...

2023-01-30 #经典句子

郭沫若为辛弃疾题写的挽联:一共26个字 字字彰显出文学大师水准

郭沫若为辛弃疾题写的挽联:一共26个字 字字彰显出文学大师水准

...唯有郭沫若先生的文学水平,却一直有人有不同的声音。文化名人马未都先生,曾拿出过一首郭沫若的小诗,在节目中表示:他这首诗是小学生水平,写得还不如我!而在2002年的一次在大学生文学生活的调查中,郭沫若也仅位...

2010-03-27 #经典句子

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诚信的种子——农发行毕节市分行开展诚信文化教育主题班会侧

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诚信的种子——农发行毕节市分行开展诚信文化教育主题班会侧

...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文化的发展脉络讲起,引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人名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诚信文化,了解信用影响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PPT从征信是什么、为什...

2009-06-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