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朱封金民俗文学之三」哭 嫁

时间:2014-06-20

女儿要出嫁了,父母请来村中女儿的闺密,陪着女儿哭个三天三夜,哭个惊天动地,哭个痛快淋漓。这就是故乡的哭嫁。故乡的哭嫁哟,那是隐藏在女人内心最深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0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女儿要出嫁了,父母请来村中女儿的闺密,陪着女儿哭个三天三夜,哭个惊天动地,哭个痛快淋漓。这就是故乡的哭嫁。

故乡的哭嫁哟,那是隐藏在女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旁人不得而知,我曾试图走近它,了解它,可时至今日仍讳莫如深。

身处喧闹开放的城市,参加多了周围同事子女的婚嫁喜庆,千篇一律的主持仪式让我越来越怀念起故乡的哭嫁来。我努力地回味着,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搜索着,尽管时间让我的许多记忆都随风遗落在故乡的沟沟壑壑之中,但唯有哭嫁却挥之不去,抹之不掉。对我来说,故乡的哭嫁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一种印记,一种怀旧。

我努力回味着记忆中的几次哭嫁。

英姑出嫁的时候,我大约是7岁左右的光景吧。她家紧挨着我家屋后的打谷场,那时,母亲跟村里的一帮妇女们收工的时候,就去英姑家开始准备嫁妆,缝新被,纳鞋底,做新衣,我们一帮小孩穿梭其中,打闹嬉戏。到了晚上,迷迷糊糊之中,听到哭声传进耳朵,开始是一个人在哭,紧接着是两三个人跟着哭。有时一个哭完,另一个开始接着哭。我不懂,搂着爷爷的脖子,问爷爷她们为什么哭,爷爷说英姑要出嫁了,她这是哭嫁。奶奶说,村里的女孩子出嫁都要哭,这样才能体现对父母的孝心。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和感受到的哭嫁。更让我不解的是,到了白天英姑依然有说有笑,跟村里的女人们一道出工出活,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到了晚上,哭声就又从她的闺房传来,我很想知道这是这什么,可没人理会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

长大后,我试图走近哭嫁,努力地理解哭嫁,总想了解哭嫁是怎么一回事了。似乎已知道哭嫁了,但又不尽所以然。

略知音律的父亲告诉我,哭嫁其实是一种唱的形式,又名哭唱。哭唱之前需有一个领哭的人带头哭唱,其他的人就跟着她一起附和,领唱的人称为领哭师。就像现在我们唱红歌一样,有领唱,有独唱,有轮唱等形式。听村里老年人说,英姑是我们村里最会哭嫁的,属于领哭师一类的人物,村里大凡出嫁的女孩子,家里都要请英姑去哭唱。英姑出嫁后,村里的哭嫁就少了一个领哭师,很快,红姐及时地顶替了英姑的领哭角色。

红姐出嫁的时候,我已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这一次我近距离地感受了一下哭嫁的经历。在红姐出嫁的前三天左右,村里的女孩子们就开始去红姐家陪着她哭嫁。到了出嫁的那一天,我们一帮孩童去红姐家看热闹,在红姐的闺房,一帮姑婶姐妹在为临出嫁的红姐交待什么。这时,媒人进来了,她说一句“该开始(哭)了吧”的话,刚才还是热闹的闺房顿时停止吵杂,哭嫁便开始了。

先是红姐一人哭唱,哭完一段后,其余的姐妹跟着附和,其哭声就像一首带着哭腔的歌曲,合唱、独唱、领唱、轮唱一齐上阵。我的大伯母,也就是红姐的妈妈进去了,她一边流着泪一边安慰着红姐。此时,红姐的哭唱的声音更是高亢有力,她似乎在痛哭自己的身世、命运和前途,同时也在诉说着一种对自己今后生活未知的恐惧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如泣如诉,声声感人。她的痛哭,难免不让周围之人深受感染,听得我们这些小孩也禁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旁边的姑婶们便是不停地劝说着,越劝哭得越欢,累了,歇一会儿,然后又接着哭唱。媒人在一旁指挥挑夫,加紧系好嫁妆。旁边有人笑着对媒人说,新娘在骂你呢。她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嘿嘿”地笑了两声,感觉很满足的样子离开了。

在我的印象中,哭嫁和花轿相伴相生,男方四个小伙子抬着大红花轿,停放在村口,时辰一到,哭嫁完毕,由红姐的兄弟背着红姐,坐上花轿。村里老年人说,嫁出去的姑娘,犹如泼出去的水,新娘从家里到上轿那段路,双脚是不能踩着土地的,必须由她的兄弟背上花轿,然后男方抬着大红花轿把新娘接回家。

红姐嫁走后,村里也有过一两次哭嫁的经历,因为学业,我都没有去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田地承包到户,各种信息汇集在了我们这个小山村,村里弥漫着一种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燥动,女孩子出嫁时,再也听不到英姑、红姐那样悦耳动听的哭唱了。人们也习惯了这种没有哭嫁的出嫁,慢慢地,哭嫁就很自然地淡出了我们这个小山村。

记得那是我参加工作前最后过的一个暑假,一天旁晚,我和一帮叔伯兄弟坐在打谷场纳凉,听着小叔子摆弄着刚买回的收录机里传出的轻音乐,恰逢回娘家的英姑跟我们一起欣赏,不知是谁提出要求请英姑唱一遍哭唱歌曲并录下来,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我们的一致赞同。英姑欣然允诺。

于是,我们就坐在打谷场,欣赏起了英姑的哭嫁曲调。

英姑的音质清翠,穿透力强,很快吸引了村中的乡亲一起聆听,此时,英姑越发有激情了,她的唱腔抑扬顿挫,如歌如泣,似在哭,又似在唱,歌词大多是七言八句,讲究对仗和押韵,既是叙事诗,又是打油诗,更是顺口溜,通俗易懂,许多还是即席创作,曲调有规律可寻,唱腔用我们当地的方言,歌词内容大多是诉说自己身世的不幸和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可惜我不是民间艺术的收集员,也不是曲谱的记录员,请原谅我没能把歌词和曲谱记录下来,我只能用贫乏的语言和依稀的回忆把当时的情景叙述了一遍。尽管英姑将哭唱曲调带着感情并完整地再现了一次,但由于缺乏一种现场的氛围,英姑的哭唱没有打动现场的我们,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哭嫁。

趁着兴趣,没读多少书的英姑还现场向我们讲起了哭唱的过程和分类。

哭唱有固定的曲调,但没有固定的歌词,许多歌词都是即兴创作。听村里老年人讲,村里的女孩子从开始懂事时起,都要学哭唱歌,由哭唱师口耳相教,一代一代往下传。自家的姑娘如果不会哭唱歌,就会被村里人瞧不起。村里每逢有女孩子出嫁,其父母至少在三天前,有的是半个月前邀一些未婚的女孩子到家里陪着新娘哭唱。

哭唱形式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多为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分为“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唯有哭媒人那一节称为“骂媒人”,骂媒人骂得越厉害,媒人就越高兴。两人哭唱又称为姊妹哭,由出嫁姑娘先哭,另一陪哭人从句尾插入,两人一哭一和。不管是一人哭唱还是两人哭唱,旁边至少有两三人进行劝慰哭,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原生态的哭嫁小合唱。

这就是故乡的哭嫁,这就是我到现在想了解而又不胜了了的故乡的哭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十多年一晃而过。前不久,小叔子嫁姑娘,我抽空回了一趟老家,在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字排开八辆红色的小轿车,那个豪华气派的场面,让村里的老年人“啧啧”称赞不已,新娘在众人的注目下,带着自豪、满足和喜悦,坐着宝马一溜烟地走了,留下了村里人羡慕的眼光。年近六旬的英姑也回来了,她望着远去的轿车,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哭嫁,也不会哭嫁了。”

是啊,哭嫁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何来以哭表现心情呢?!在我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女孩子对自己的婚嫁不能做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她们在婚前难得见到自己未婚夫一面,有的甚至只能在结婚那一天才能见到自己的丈夫,哭嫁正是对这种社会文化的一种哭诉。可没有了哭嫁这一民俗,故乡在这个喧嚣热闹、日趋势利的社会里也已变得没有了特色,失去了自己,更变得世俗了起来。

那个崇尚包办婚姻年代已经结束,哭嫁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故乡再也不会有哭嫁了,我想,若干年后,又有谁知道在我的老家曾经有过哭嫁这一习俗呢?!生活在喧嚣而又开放的城市之中的我,与其说是怀念故乡的哭嫁,还不如说是怀念故乡那纯朴的民风,忠厚的乡亲,互助的乡邻,以及湖中那鲜艳的荷花,成片的芦苇和成群的野鸭。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朱封金民俗文学之三」哭 嫁》,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代俗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唐代俗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其对应的“下里巴人”却更加有市井气息。艺术如此,文学亦是如此。文学并不是孤高傲世不与人亲近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学在兼具高雅的同时,也有着深入社会本质体现社会本身的力量。在文学范畴中,大家把这种富含市井...

2022-11-23 #经典句子

“俗文学派”郑振铎写给董康的信:能否借阅《琅環山馆杂技》?

“俗文学派”郑振铎写给董康的信:能否借阅《琅環山馆杂技》?

...,不知什么时候有空?近欲印行几种关于敦煌写本中的俗文学的书。已钞得者有《入冥记》,《目连救母》诸篇,惟《秋胡小说》未钞。不知先生在伦敦时有影印出来否?又适之先生说,他的关于《隋唐故事》的一种小说亦在先...

2016-11-27 #经典句子

柳永:在以雅为主的正统文化圈写俗词会多么艰难?

柳永:在以雅为主的正统文化圈写俗词会多么艰难?

可以说雅俗之辩从中国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文学,所谓雅,是“正确”“规范”“高尚”。雅文学通常与士大夫阶层关系密切,士大夫所写的诏命、奏章、卜辞、史传、书信、碑志以及咏怀言志、娱乐遣兴的诗词文赋等...

2015-10-30 #经典句子

王朔的文字俗到极致 但为何这么打动人 真正美的语言来自民间

王朔的文字俗到极致 但为何这么打动人 真正美的语言来自民间

八十年代喜欢文学的人估计没人不知道王朔,他那犀利的笔锋、巧妙的构思、俗到极点但又极度打动你的语言迅速让他走红大江南北。有过那段时间记忆的人都知道,当年的王朔有多火,火到人们因为他的文学风格而造出了一个...

2010-01-22 #经典句子

从《牡丹亭》到《桃花扇》 传奇小说是汉文学不可忽视的瑰宝

从《牡丹亭》到《桃花扇》 传奇小说是汉文学不可忽视的瑰宝

自古文以载道,所谓文学与文字,一定是要承载正统的精神内涵,即所谓道。自先秦以来,文学体裁层出不穷,两汉之赋、魏晋风骨之诗、直至唐诗、宋词,都是足以载道、言志的伟大文学。这些文学体裁构成的文学脉络被称为...

2009-10-15 #经典句子

我们都是见过好东西的人 才会对“烂俗鸡汤文畅销”更生气

我们都是见过好东西的人 才会对“烂俗鸡汤文畅销”更生气

...生气?因为我们都见过更好的东西。翻了翻当当网的图书文学板块。看到文学热卖区,要哭了。第一本,白落梅的《一剪宋朝的时光》,赫然在目。这一次,白落梅要“谈”宋词了。关于白落梅女士的著作,知乎已经有诸多讨论...

2018-04-28 #经典句子

原创申论范文丨文化之美 雅俗共赏

原创申论范文丨文化之美 雅俗共赏

...很难找到彻头彻尾的俗文化。关于雅俗的争论从未停止。文学领域,金庸武侠与鲁迅小说同登“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榜单(2006年由《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联合评选,很有影响力),引发热议,通俗文学...

2024-01-09 #经典句子

阅文有一份“春节大礼包” 正等你查收

阅文有一份“春节大礼包” 正等你查收

...今年春节,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记者从数字阅读及网络文学平台阅文获悉,其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并为读者送上“春节大礼包”。春节期间,阅文旗下QQ阅读、起点读书、红袖读书等平台推出一系读书福利活动,更联...

2007-04-09 #经典句子

【学术中国·文学】南帆:现代文学——概念 审美 娱乐

【学术中国·文学】南帆:现代文学——概念 审美 娱乐

在现代汉语的诸多表述之中,“文学”业已成为自明的概念。根据现代知识体系分类,文学构成了相对于哲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门类的一个独立学科。众多历史资料证明,现代文学概念的认定与通行仅为一个...

2023-12-15 #经典句子